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关于读诗歌写后感的作文)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关于读诗歌写后感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09:09:32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关于读诗歌写后感的作文)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一】

最近我在家里,看了一部电视节目——《中华好诗词》,《中华好诗词》节目由原著名诗人王凯担纲,赵忠祥、杨雨等名嘴和明星参与,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为宗旨,通过闯关、益智、综艺等节目手法,集娱乐性和知识性为一体,通过寓教于乐的轻松形式让广大观众学习诗词,借用大众传媒的方式,让诗词重新带给大家美的享受。这一部电视节目让我感受颇深。

在这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8岁的小女孩,虽然她的年纪很小,但她不仅能把《长恨歌》背得滚瓜烂熟,还能背诵许多我没有听说的古诗。就连范曾老师也对她赞叹不已,并且提出如果她能在三个月内把《离》和《秋兴》背得脱口而出的境界,就会收她为徒。为此我也专门上网查了这两首诗词,居然都是又长又臭的诗词,字词也不好理解它的意思,里面也有好几个字,我都不认识的。在那时,我虽然为这个小女孩捏一把汗,但是跟多的我也十分的羡慕她。这么小的年纪就能成为范曾老师的`徒弟,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自从,我看过一集《中华好诗词》后,我就发现我自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它,一发不可收拾”,每当周五的9点45分,我就已经早早地坐在电视机面前,等待着《中华好诗词》的播出。

看了这一个电视节目,让我有很多的感触。在此之后,我要更加努力的背书,而且在背书时,跟要理解诗人的背景,他所表达的意境与感情,从中去领会当中的道理,并深深地记住它。这些优美的诗句现在成为教科书中的文章,我们要学习它、背诵它,虽然有时会觉得比较难懂,但诗词已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可以写一手好诗词的人也越来越少。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学习和写作诗词,将诗词文化发扬下去。

诗词寄托了人类热切的盼望;诗词蕴含了人类丰富的感悟;诗词承载了人类美好的梦想……让我们一起遨游在的海洋吧!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二】

编剧纪丁介绍,《万荣女人》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故事讲述了外出打工的万荣姑娘李荣花为收养弃婴小花,不惧千难万险,面对人生的艰难苦痛,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爱情、婚姻甚至生命,历经了风风雨雨的岁月,终把小花抚养成人并考上大学。而女主人公李荣花在经过生活的磨砺之后,亦更加善良坚强,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果品生产,并成立了苹果生产专业合作社,将万荣的优质苹果出口到国际市场。而大学毕业后的小花,也为了报答李荣花的养育之情,返回家乡当了一名乡村教师,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母亲一起建设新农村。整个剧情意境高远,跌宕曲折,细腻流畅,恢宏大气,折射出了万荣女人的大善大爱的美好精神,是一出倡导善行大爱、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优秀戏剧。

发布会上,万荣县宣传部长李鹏凯告诉记者,万荣是一个传统的文艺戏剧大县,一直以来,戏剧精品层出不穷。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万荣县蒲剧团精心打造的蒲剧《彩楼记》就轰动省城,曾在太原连续上演40余场,转战十多个剧场仍一票难求。近年来,又精心独创了《十三能与牛筋》、《麦田风波》等万荣笑话剧30余个,受到各级领导与广大观众好评。而今,在文艺工作“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万荣县又立足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潜力,培育亮点,围绕“笑文化”、“善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倾力打造文艺精品。

著名戏剧评论家王思恭这样评论《万荣女人》,《万荣女人》不仅将万荣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纯朴向善、执着追求的“万荣精神”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同时也将万荣“善文化”的历史意义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实现了完美融合,值得观赏,很受教益。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三】

12月10日、11日,万荣县的一部原创蒲剧现代戏《万荣女人》亮相并州。这是一个以“善文化”为主题线索,讲述万荣人大善大爱的故事。

为什么要以 “善文化”为主题线索?为什么要排这样一出戏?

从浅层意义上讲,这是万荣县蒲剧经过半个世纪后的涅?重生;往深里说,这是要将万荣的“善文化”世代传承。

李家大院的“善文化”

在万荣文化中提及“善文化”,李家大院就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中。

如今,关于晋商大院有这样一种说法:“乔家看名,王家看院,李家看善”。而这其中的“李家”说的就是万荣的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位于万荣县的闫景村,是清至民国时期晋南首富李子用的家宅。当你来到李家大院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善门”三个字以及牌匾上姚奠中题词的“慈善世家”四个大字。

据资料记载,李家先祖在明朝永乐年间因灾荒从陕西省韩城县 (今韩城市逃荒至山西省万泉县(今万荣县为了不与当地百姓争地盘,才选择了村东的荒地建宅院。后,李氏家族辛勤劳作,耕读传家,由农入商,创办企业,成为当地巨富。

李家大院有一面“百善壁”,用不同字体书写着 365个“善”字,意在要求自己及后代人天天行善,日日行善,永远行善。正因为一个“善”字,李氏家族繁衍不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家族家规,形成了代代相传的善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流传着许多关于“李善人”助人的故事。

读现代诗歌后感作文【四】

日前,这部由廊坊市百花戏剧艺术团、大厂评剧歌舞团联合演出的现代京剧在长安大戏院晋京首演。大幕拉开,具有鲜明年代特色的服饰一下把观众带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但人们手举“惩治贪污、惩治腐败”横幅振臂高呼的.情形,却彰显了该剧的现实针对性。一开场,时间为1952年的正月十五,蘩惠兰和儿子盼着刘敬山回家过节,等来的却是刘敬山因贪污罪被绑赴刑场的消息,她和儿子赶到时,只看到皑皑雪地上一行永别的脚印……这也是全剧矛盾冲突最为尖锐的一幕,让观众带着深深的思考进入后面的剧情。

剧中的刘敬山13岁当长工, 15岁参加革命,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丝毫没有屈服,可谓是开国功臣,新中国成立后他身居要职,进了大城市,却经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认为吃点、喝点、享受点没什么,“当年的大英雄,刚为人中杰,转瞬眉眼低” 。他救过薛大娘一家,薛大娘也两次救过他的命,然而因为刘敬山克扣河工款,以致薛大娘唯一的儿子吃了发霉的小米面于治河工地。1949年,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 ”短短一年多时间,刘敬山就倒在了糖衣炮弹面前,成了人民的罪人。

值得一提的是,京剧《脚印》由廊坊市纪委牵头创作,这种创作体制能够发挥纪委工作和系统优势、更多提供政策法规和案件实例的素材保证,也有利于动员相关社会力量,共同打造精品。据说,晋京演出之前, 《脚印》已经在廊坊的10个县(市、区巡回演出,这也是廊坊市纪委监察局创新载体、赋予内涵、以宣促教、化风成俗的工作实践,希望能把《脚印》打造成廊坊的廉政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