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绽放为话题的作文可以用什么题目)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绽放为话题的作文可以用什么题目)

更新时间:2024-05-30 18:27:10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绽放为话题的作文可以用什么题目)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一】

整个寒假都在读一本书,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书中有这样一个妈妈:

这个妈妈像随身携带着摄像机,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将育儿的缤纷细节全程录制,就像在不知疲倦、不厌其烦地做着直播。透过文字我们看到了真切详实的画面,更能感受到一位母亲,在尽其最大的能力和潜力,自觉真诚地实践和记录着。这本书就像一份礼物,对母亲和孩子来说,一定无比忠贞和珍贵。

这个妈妈拥有独特细腻的理解力,也有着近乎完美的执行力。在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作为旁观者,我惊讶地发觉,原来这对母子之间可以无话不谈,许多私密的问题都被或严肃或活泼地提出和解决。我相信,其中必蕴含了最大程度的沟通和理解,最广角度的亲密和融合,最强力度的爱意和希冀。彼此之间一切的画面无不暗示着这样的心语:很爱很爱你。

读着这本书,有太多熟悉和相似的场景开始回放。比如说——家里不只一个孩子的家庭几乎都会出现这样的桥段:妈妈对几个孩子的爱若不能平分,让其中一方觉得不公平,感到被冷落、忽视甚至遗忘,其稚嫩的内心必然充满了疑惑和愤怒。如果你能深入到这个孩子的表情和内心,作为妈妈,定会觉得心酸吧!

读《孩子,你慢慢来》,总会产生种错觉:龙应台明明是主角,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但很多时候却像极了一个旁观者,让误以为在描写别人的故事。

有关青春的记忆总会多于有关童年的记忆,虽然从出生那刻后的每一时,我们都在长大,但我们都会经历不记事的几年光阴。当我们学会了用多种方式去记录和储存信息时,有没有问过自己——我的童年在哪里?谁又能说对自己童年的生疏和完全陌生不是种损失和遗憾呢?这本书里的故事,我觉得可以多多少少弥补我们对童年记忆缺乏的遗憾。你也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更何况它不是杜撰的虚构小说,而是对两代人自交融那刻起生命的实景写生。如果你信任自己的感觉,大可放心地认为这是所有妈妈送给她们孩子们的礼物,并不过分。

书名为《孩子,你慢慢来》,但这简单的一句话,质朴的几个字,却是以妈妈的口吻深情说出,不是别人。这本书应该拥有不特定的读者群,因为每个人都是或曾经是过孩子,其中会有人当着或有一天要当妈妈。或许书中的故事密度远不能包揽母子最初几年之间所有可能的相处情节,但蕴藏的情感浓度却足以让你以此为起点,无限放射与回味这般伟大交集的味道。并记得,将之发扬光大。

看了多种角色的人对该书的评价,他们中绝大部分不是专业的评论者,所以“为了评论而阅读”这一命题可以忽略。也许阅读的目的越单纯,所得的感受会越自然。他们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各异,从中学到的东西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应该可以确定,它确实触动了很多读者的心,而作为读者接下来就是要体验和反思从中得到的感觉罢了。

好想让龙应台当我几天“妈妈”,尽管我拥有心目中最最伟大和亲近的生母。也许所有母亲都拥有相似的情感浓度,只不过在现实的场域里,所处环境不同,表达方式有异。

龙应台说,“我在写《野火集》时,也在写另一本书《孩子,你慢慢来》,这两本书,一本像刀剑,一本像温柔的羽毛,可是它们的核心东西是,对一个有有肉的人的深切的爱,还是一样的东西。”

“孩子你慢慢来”,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是孩子,换言之,任何时候只要我们的父母还在,当我们不如意的时候,这样一句由妈妈说出的轻柔的话语,会带着恒温的热情伴我们走出黑暗。在某一瞬间,我们会为此感动至落泪吗?会的。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能完全报答这种一辈子的恩情。我们能做的就是,全力报答并自发地把这种恩泽传至下一代。

孩子,你慢慢来。

妈妈,我听得到。

慢慢的,就是一辈子……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二】

寒假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这独特的封面所吸引了,一个只有5岁左右的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独自一人徒步在金色树叶铺成的小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安静。封面上还有这么一段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段话慢慢的,似乎还有很多的话,很多的言语,但是全部已经不重要了,作者龙应台已经愿意用一辈子的时间来等待,来欣赏……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着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看到封面我没有认为封面及插图跟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才慢慢发现了其实每张插图都是真实的照片。看得出来,每张照片的颜色都不是那么鲜艳甚至有些泛黄,家具及汽车也都和现代挂不上钩,即便如此,我却从中发觉每张照片都是那么的温馨,照片中的孩子是那么的可爱,照片中的环境是那么的优美——有绿草红花,也有金黄的落叶。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是日记,又像散文。她记录了孩子的成长过程。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书中的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也生出很多感慨。

现在有些家长,很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一下子就成功,一下子就望子成龙,于是就给孩子报了许多的兴趣班,一个周末就只有半天的时间做回家作业,时间紧张极了。我认为,这样不但让孩子学不好学校里的课,更使孩子外面上的课给没有学进、学透,这样,又花钱,又花时间,还在弄个体力透支,这样又有什么用?

这些家长应该好好问问自己,好好反省自己。爱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母亲的本能,给我们自己的尊严,却不是每一个家长所能办到的。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平等的人。这些家长应该学学向龙应台这样的母亲,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有些孩子一下子周末就要上一天半的课,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为了不甘人后的家长们陪着孩子们学这学那,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那样的想当然,可是,可曾想过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三】

我喜欢龙应台的文字,如水般柔情,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我喜欢上这部作品之前并没有看过任何简介和引言,只这样一行字就足以让我陷于其中。于是,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一有时间就打开电脑,完完全全投入于阅读中。这是第一部我可以在音乐的伴随下认真看的作品,因为即使听着音乐,我也可以完全过滤掉一切无关的干扰,要的只是能够让我凝神静心的轻轻的曲子。

看《孩子你慢慢来》,心中有这样一些情愫在荡漾——感受做一个妈妈的甜蜜和幸福、回忆做一个孩子的童真和快乐、亲近小植物小动物时的欢欣和好奇。这些感受凝在一起,让人很难说出到底因为什么而感动,而喜悦,而舒畅,可确实就是能听到自己的笑声不断,轻轻带过的那种笑。

对,看这本书时心情一直如轻风般缓缓流动,没有太大的`起伏波动,所以读安安的成长和读妞妞的故事不一样,自始至终,不曾落一滴泪。

我很难写好一篇读后感,因为我看书往往只是沉浸于看书的过程,看过后就忘了许多细节,甚至连自己有过的感受都会忘记。在整本书里,唯一能被我清晰记起的是“你眼睛里有我”。

“你在干什么,宝宝?”宝宝情急地喊出来,“妈妈,不要动……”一边用两只手指撑开母亲的眼帘。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安安专注地、深深地,凝视着母亲的眼睛,声音里透着惊异和喜悦,一个字一个字地宣布:

“妈妈,你的眼睛,眼珠,你的眼睛里有我,有安安,真的……”

说着说着激动起来,伸出手指就要去抚摸妈妈的眼珠——“真的,妈妈,两个眼睛里都有……”

妈妈笑了,她看见孩子眼瞳中映着自己的影像,清晰真切,像镜子,像湖里一泓清水。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纯真、可爱、充满好奇心,无意中能给成人最大的喜悦和安慰,但不是每个妈妈都像安安的妈妈一般耐心、细心。婴幼儿刚从另一个世界来到这个国度的时间不长,他们有着柔软的肌肤、清澈的眼眸、纯粹的泪与笑,这是上帝在他们身上留下的最清晰最美丽的印记,这些印记还未经过岁月的冲洗,所以显得如此动人。他们从感知父母家人的抚爱开始,认识周边的寸土、花木、虫鱼,了解身边的人和语言,然后再渐渐接触更多无形的东西,他们开始知道人间有美丽的传说和信仰,也有残酷的战争和戮。这一条长长的细细的成长之路,一切都要慢慢来。孩子你慢慢来,体格与内心才能不断茁壮、强大。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四】

有时,你只需要大声地唱出来,就足以闪亮整个舞台,就可以让你的成长焕发光彩。——题记

如果要问:你想做星星还是月亮?也许大多数人的回答是:月亮。

当然,我也一样。月亮总是那么耀眼,光芒四射,让人憧憬,令人遐想。而现实的我,却是一颗不起眼的星。

我性格内向,总是沉默不言,淹没在人海中。若不是占了一席之地的空间,恐怕没有人会注意到我的存在。正是因为这样,我连承认自己长大的勇气都没有,只是一味地退缩、逃避。

然而,上天把我通向成功的大门关上之后,却又慈爱地在旁边开了一扇窗——那是上初一的时候,虽然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却写得一手好文章,所以在语文学习上也算得上优等生。

那时学校要举办作文大赛,要求每个班都要有学生参加。当老师宣布这一消息时,我的心里不知有多激动,因为我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可就在欣喜的同时,我的内心却在挣扎:真的可以吗?万一没被选上怎么办?同学们会不会笑话我啊?就这样想着想着,原本那股高兴劲儿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我打算放弃时,脑海中响起了一阵旋律:“想唱就唱,唱得响亮,就算没人为我鼓掌,我也要勇敢地自我欣赏……”

于是,一双小手直挺挺地举了起来。周围的同学都惊讶地看着我,而我只是微笑,因为我相信,在那一刻,自己也许不是最迷人的月亮,却是最耀眼的星星。就这样,怀揣着一个成为闪亮明星的梦,我开始慢慢长大。

当背负行囊走在成长的道路上时,我才发觉,原来长大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重要的是对待生活有一颗乐观的心。的确,浩瀚星空中那一轮明月令人着迷,令人向往,可是,月亮只有一轮,就像第一只有一个一样。既然不能一枝独秀引人注目,那就做一颗虽不起眼但却依然耀眼的明星吧,它同样可以璀璨整个星空。

第二、第三,甚至没有名次又能怎样?至少我努力了,付出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不会后悔。因为在我的青春里,只有张扬与向上,“失败”、“退缩”……

这些字眼永远不会出现在我成长的字典里。我相信自己,所以选择做一颗星,为天空留下一抹动人的光彩;我拥有一颗乐观的心,所以整装待发,想唱就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长。

就这样,为了成为天空中那一颗耀眼的星,为了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献给周围的人们,我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慢慢长大……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五】

“小时候的我,做着美得梦.梦想中,那片天空,好像挂满笑容.”轻柔的旋律在耳畔荡漾,茶杯升腾出一片氤氲的雾气.淡淡的感觉,让我不由想起那些逝去韶华中深留下的印记.

有人说,每个人的记忆都是从五岁开始有的.但朦胧的脑海中,我还依稀有着初上幼儿园的片段.可能是第一天上幼儿园,蓦然间离开了爸妈的我忍不住决堤的泪水.我的脸上泪水肆意,任由一旁的爸妈怎么劝阻,就是收不住放开的闸门.后来,不记得到底发生了什么,只是记住了老师说的一句话:“男子汉不能随便哭.哭完,以后就不可以再哭了.来,老师给你一颗小苹果.”

就这样,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我逐渐学会了一些基本技能.当时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每天都能拿上一颗小苹果,让妈妈表扬.

当我进入了小学,以前尽是玩乐的我又怎会喜欢枯燥的上课.曾记得,又一次老师问我:“你喜欢上我的课吗?”“不喜欢.因为很没劲”我回答的很是干脆利落.老师愣了一下,然后她微微笑了笑,印象中只有那一双弯似月牙的明眸.“你看,老师笑起来和你一样,也是看不见眼睛的.我们以后做好朋友好嘛?既然是好朋友,那么上课的时候专心一点好吗?”我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就这样,可能是出于对老师的承诺,慢慢的我可以专心上课.在课上,我积极举手发言,当时梦想可能只是让老师表扬,多看看呐宛似月牙的`笑颜.

逐渐的,我步入了更高的年级.年龄的升高使我迷上了小说.自然地,学习也不免有些放松.终于,我的成绩低的出人意料.老师再也忍不住了,一连串的责备劈头而下.“考这么点分数,你自己不觉得丢人么?看见别人得意的样子,你安心于被别人嘲笑嘛?你愿意承认你没有别人聪明吗?”不住的责问字字诛心.滔天的悔意一瞬间包围了我,悔恨的泪水,第一次悄然而落.

就这样,老师的一番责备让我清醒.慢慢,我明白,一切都是为了我自己,学习的好坏,这都是为了我自己.于是,当时的梦想就成了对自己永远的承诺:我是最好的.

“长大后的我,坚定着美梦.因为我,已慢慢懂,努力就能成功.”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六】

长大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也不是万丈沟壑,它即是happy,同样它也是anxious。暴风雨后才是彩虹,坎坷过后才是长大。

上幼儿园是我小时候最快乐的时期。那时候,没有作业;没有繁重的课业,累了可以睡觉,无聊时,爸爸妈妈还能陪自己玩。每天八点钟的动漫世界我也是天天都不错过的。

记得门前有四阶青石做的台阶(1选取具体而典型的事物,那是有四阶灰绿的大理石块组成的渐新的石块上有薄薄的一层土,对当时的我来说,想跨过一个台阶都很吃力。还记得我在第一节台阶上摔到,我心里只想着痛,干脆躺在地上开始大哭,只有大人来抱我我才不哭。临走时还不忘让大人“打”他两下我才不哭。走出巷子,打了个哈欠,刚才发生的全都忘了。(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情趣

小学是我接触事理的时期,在家中也可以做一些小事,如叠被子,倒垃圾等。作业也不是很多,相比幼儿园来说,小学玩的时间更多了,但“轻松”两个字还是不敢恭维的。

门前的青石阶(1选取具体而典型的事物经过人们的踩踏与雨水的洗涮,早已十分光亮了,只是表面上有几个小坑罢了。尽管上小学了,但我还是常在哪几个台阶上摔到。手拿着刚拼好的组装玩具,一蹦一蹦,向巷子外走去。“啊”再喊出着声后便甩到了,这是第几次了啊!不行,我得先走出巷子。我尝试站起来,一手撑墙,一手在拍身上的灰尘,然后拾起玩具,保持者“一瘸一拐”的样子,这才慢慢走出巷子。(动作描写细腻,富有生活情趣随后的几个月里,每次走到青石阶前,心里总会冒出一丝恐慌,似乎还会摔倒在台阶上一样。(能恰当议论

中学是课业最忙碌的时期。上了中学,许多事情也理解得更加透彻了,在平时生活中,渐渐的开始帮父母做家务,列如拖地,扫地等等一些杂事。中学接触的事多了,掌握的方法也就多起来。

此时,门前的青石阶(1选取具体而典型的事物不知是什么时候覆盖上了一层水泥,水泥台阶磕起来比青石台阶还会疼一些,但现在摔倒后,也只会查看一下有无大碍,便又拍拍土向前走了。像这种磕磕碰碰,难免会有几次,但这些小事已不能让我止步,给我留下的,只有继续向前的动力。(能恰当议论

心智的愈加成熟,让我面对挫折毫无畏惧。年龄不变,思想不?总是快乐的。但有时长大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更加充实。

我总相信,坎坷中会慢慢长大。

以沉舟为题慢慢绽放的作文【七】

这是《孩子,你慢慢来》书中卷首的一段话,“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正是这段文字吸引我继续读完这本书。

青蛙有青蛙的世界,蝌蚪有蝌蚪的世界。作为青蛙的我已忘记自己是怎样的长大,已不能切身的理解蝌蚪的想法,尤其是近阶段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心态就明显有心急的嫌疑。“你看你啊,讲了几遍还不明白吗”“怎么到班里这么长时间还没有把书拿出来”等的话语经常不经过自己大脑就熟练地从口中蹦出,说完后意识不到有什么不妥却也没见起到什么效果,反而更让自己心里添堵。文中的“妈妈”是个聪明、睿智、理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一个非常简便却又符合儿童身心生长的方法——孩子你慢慢来。这个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也可以较好的运用吗?

班里的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们在教育时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发展水平高的学生,你有能力快点就快点,而对于水平稍低的学生,你慢点老师也等你啊!

慢慢来却比较快。慢慢来,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