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去六祖寺的作文(写一篇参观白马寺的作文)

去六祖寺的作文(写一篇参观白马寺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4 08:48:02
去六祖寺的作文(写一篇参观白马寺的作文)

去六祖寺的作文【一】

张日用正好在神秀题的偈子旁边,慧能央求他:我不识字,请上人给念一念。张日用高声朗诵神秀的偈语。慧能听了以后说:我也有了一篇偈子,希望别驾替我写到壁上。别驾说:你也能作偈语?这种事可是少有。张别驾也难免脱俗,从心底里瞧不起慧能,于是慧能就教导了他一番话:要想学最高的智慧,就不能轻视初学的人。最下等的人也许有最上等的`智慧,最上等的人也许会埋没智慧。如果轻视初学的人,就有无限大的罪过。别驾知道自己理亏,悻悻地说:你念你的偈子吧,我替你写。但如果你将来得到佛法,首先要超度我,可别忘了我这句话。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俗人就是俗人,张日用作为一个佛法的初学者得失心还蛮重的,不忘付出之后的回报,真是不图三分利,不起早五更。呀。

慧能念出那篇惊动佛学界的偈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别驾把偈子写在廊壁上,众门徒看了都很吃惊,没有不感叹:看来不能以貌取人,他来的时间还不长,怎么就成了肉身菩萨了!

去六祖寺的作文【二】

慧能出身很苦,三岁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无力供他念书。慧能长大以后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到一家送柴,刚刚走出大门,遇见一个念佛经的人。慧能听他念的经文,心里就感到有所领悟。慧能就问那个人念的是什么?那人回答说:金刚经。慧能又问他从哪儿来,怎么会修持这部经典。那人回答说: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那个寺院是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教化,门人有一千多,我到寺院中敬礼朝拜,听讲领受了这部经典。大师经常劝谕僧俗两众,只要修持金刚经,就能够发现自己的佛性,当下成佛。 这个人与六祖慧能擦肩而过,这擦肩而过亦是一种缘分,把慧能引上了学佛之路。

去六祖寺的作文【三】

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其实这是两种天壤之别的佛学境界,神秀具有很执着的意念,总想刻意让自己做到身如菩提,心如明镜,而且要努力反醒,让心不生杂念,这是好事,然这本身就是一种杂念,正如举刀断水水更流一样,如是这样生活,人生的确也太无意义,与在河中举刀砍一辈子水,总想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是很累的,而且一辈子都得不到解脱,最终是不可能有结果的;与牛推磨一样,跑得越快,路程越多,绐终无法给自己解套。这是修身的误区。而慧能却领悟了世间万事万的真谛,哪就是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本来的客观规律,不是因谁想或是不想或想法的好坏而发生变化,只有按其客观固有的规律去办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该化缘就还得去化缘,该修庙子还得修庙子,该担水还得担水,该煮饭还得煮饭,光坐在那里咦咦呀呀的莫裘得什么用,唱点高调,无病呻吟几声,糊弄一下别人可以,但千万不要连自己也糊弄,以为自己将自己比做菩提,比做明镜,天天叨吟几句什么,反思一下什么就什么事都好了,饭就到了口里,庙子自己就修起来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让这样的人当主持,庙子几天就垮裘了,哪能发扬光大,所以慧能大师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实际也就是说:哪裘有啥子所谓菩提、明镜、尘埃什么的,哪全是骗人的鬼话,坐在哪里胡思乱想的,真正的大道是无形,大道是无痕的',它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我们只须按照其本来面目因势而化,按规律办事就行了,何必自寻烦恼,该骗人时就骗人,只是在骗人时长点良心就是了,反正不能被人骗,即使被人骗了,也要找转来,不然庙子谁人来修,和尚谁人来养活,佛教怎么来发扬光大啊。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心本无尘,尘随心动。一切皆由心生。其实真的不必去烦恼,入生就这么现实,要勇敢的面对,只有经历过了,这样才是人生。心是人生的舞台,要看自己就是我们怎么的去表演。世间一切皆虚幻,当每个人心都是一片宁静的时候,才会发现世间的一切其实都一样。顺其自然,所谓"心静自然凉",平常心是道,只求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