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300个字)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300个字)

更新时间:2024-06-03 05:51:08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清明节作文300个字)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一】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场蒙蒙的春雨在清明节时下了起来。那场春雨足足下了两天两夜,这是第一场春雨呀!我们学校的木瓜树经过雨水的滋润长得越来越旺盛了,花坛里的小花也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春雨冲洗得那么鲜艳。

道路上也变得一尘不染,汽车走在湿漉漉的马路上,发出唰唰的声音,溅起了一朵朵水花,这时人们不由地停下脚步,欣赏雨中的美景。

突然,我听到咕嘟咕嘟的声音,啊!原来是庄稼在喝这“甜甜”的雨水呢!喝了这种“圣水”它们越长越来劲,瞧!它冒出了嫩绿的叶子,在为秋天的付出,出一份力呢!

春雨贵如油,有了这场春雨,万物都“喝饱”了足足的雨水,谢谢你春雨!是你把它们往高处拔,是你把蓝天洗得更加湛蓝,是你压去尘埃,带来了清新空气,是你拂去人们心中的烦躁,带来了快乐和美好。

春姑娘请你伴我走!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二】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风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风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三】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杂技之乡————沧州吴桥。

到学校后,我们上了大巴车,一路上我们又唱又笑,整个车都充满了欢声笑语。我感觉我们的车像一个音乐车厢,和同学一起度过的时间快的似飞箭。坐了五个小时的车却像过了几分钟一样。下午一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沧州吴桥。

首先,我们看的是聪明可爱的猴子杂技表演。第一个出场的是最小的猴子。主人说:“来,带个头花!”小猴子拿起头花就戴在了头上,我们都鼓掌欢呼。主人又下命令了,”来,把花篮拿过来。”小猴子又跑去拿花篮。我们又一次惊呆了,兴奋地欢呼起来。小猴子的表演结束了,接着上场的是兄弟两个。主人问道:“你们俩谁先表演?举手!”老大举起手,并且两腿直立走路。主人说:“嗯,不错不错!老二,该你了!老大边上坐着!”于是老二上场了。老二像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主人让它捡鞭子,它抓住鞭子跑了两步,又把鞭子扔了,主人气的直追它。后来主人叫它投球,它捡起球往篮子了扔,球进了!接着老大又骑了自行车。表演结束了,场下又是一片掌声。

然后,我们又看了国术表演,人们都特别厉害,都做了许多高难度的动作。接下来就是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个边说边变淘换的,说得好,变得妙,真是很有趣呀!

哎!转眼就到了返程的时间了,我们依依不舍的上了大巴车,踏上了回家的路。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呀!真是让我大饱眼福了!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四】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朝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直到今日,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今日是清明节,妈妈跟我说要去烧纸来缅怀已经去世的亲人,我的亲姥爷在妈妈16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为了表示对亲老爷的怀念,每年妈妈都要去后海祠堂烧纸,今年特意带上我,我们到了那里以后,先买一些各种各样的烧纸和冥币,然后捧着那一大堆东西,妈妈拿来一支笔,在烧纸上写了一些字,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在上面写字呢?”妈妈回答道:“因为写上地址,就能寄到那里了。”当时我偷偷的乐了,来到烧纸用的鼎旁,滚烫的火考着我的脸,我们往里面放烧纸,都烧完了,我们才回去。我问妈妈亲姥爷真的能收到吗?妈妈只是说用这种方法来寄托我们对亲人的哀思与怀念。

我终于知道怎么烧纸了,通过这次清明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五】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现在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后来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正因为这个,我忒儿喜欢清明节。

象山清明节节日风俗作文【六】

星期六,我们一家去老家为祖先扫墓。

到了祖坟所在的山坡上时,我就拿起扫把,把祖坟周围的落叶等垃圾扫得干干净净。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细细地擦着墓碑。经过一番有力地擦拭后,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样一尘不染,光亮如新。没多久,祖坟就被我们扫好了,我们祭拜后,便走回老家吃午饭。

吃完香喷喷的午饭后,我躺在床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节是个祭拜祖先的节日,是我们大家应该做的,扫墓的我们要表扬,想来却不能来的也要给予表扬。但从来没有想过扫墓的人应该受到批评与谴责!大家有没有想过,祖先功劳有多大?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土地,让我们有地盖房,有地耕种……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祖先,就没有我们,祖先的功劳不可没啊!而现在有些人到了清明节,却丝毫没有扫墓的想法,把已过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凭野草长满坟墓。这样的人难道不应受到我们的谴责吗?

又是一个清明节,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