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李子柒议论文题目)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李子柒议论文题目)

更新时间:2024-06-20 14:13:15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李子柒议论文题目)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一】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终于完成了《三都赋》。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分析: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话题:“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二】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这是我的权利!”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她坚定地说:“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分析: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话题:“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三】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灵需要自我维护。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话题:“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四】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五】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誓身先士卒,努力贼,书以此当绝笔。”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分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话题:“诚信”“执着”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六】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话题:“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七】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李子柒作文素材事例【八】

风息了,雨停了,我想把家门前的李子摘给你,忽而想起门前李子树已经砍了好多年了,梦醒了。

不知道什么原因,平时少梦的自己这些天睡觉的时候总喜欢做梦,不论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一沾枕头,那个奇怪的梦就接踵而至。

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坐在小板凳上,嘴里哼着不知名的儿歌,没被粉刷过的红砖房里传来滴答滴答的水声,屋子里的泥地上摆着四五个接水的脸盆。一位年轻的妻子忧心忡忡地望着不断漏水的屋顶,皱着眉头对身旁的丈夫说:“等明天雨停了,该把屋顶的瓦捡捡了。”

雨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房檐上的水串成一条线不断往下滴,男孩把手伸出去想要接住雨水,屋子里传来责备声:“又开始玩儿水了啊?一会儿把衣袖子弄湿了少不了一顿好打。”男孩悻悻的把手缩回去。痴痴的盯着门前的几棵李子树,心里小小的盘算着。

男孩不知道这几棵树种在这里多久了,似乎从他一出生这些树就扎根在了这儿,但他从来不去想这些,他只管今天又有几颗李子熟了,又有几颗掉了。他喜欢下雨天,仿佛被雨淋过的李子才是最好吃的,他总是在下完雨后爬到树上去摘那些最红最黄的李子,然后就着雨水一起塞进嘴里。男孩的亲戚们总嘲笑他,说他是个傻孩子,和他的父亲一样傻,应该认村里的傻子做老师,这样还省的他父母为他的学费发愁。

男孩还是上了学。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村里的老师说男孩很聪明,每一科都是学堂里的第一名,男孩的父母听到这些感觉非常欣慰。男孩转去了镇上的小学,成绩依然很好,亲戚们的闲言碎语也少了许多。他还是喜欢在下雨天坐在板凳上看门前的李子树,看着雨滴打在一颗颗李子上,红色的、黄色的、青色的。看到这样的场景,男孩就会不由自主的心里欢喜起来,他还是喜欢爬到树上去摘那些最红最黄的李子,就着雨水一起塞进嘴里。

男孩渐渐长大。初一,初二,初三,男孩喜欢上了一个女孩,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去表白。表白很成功,女孩答应和男孩交往,可是没过多久他们就分手了,女孩说她喜欢上了另一个人。后来男孩学会了抽烟,他总是和学校那些小混混在网吧彻夜不归,还好几次晚上喝醉酒和人打架,然后鼻青脸肿的回家,他的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差,无论父母怎样责备他都当做无所谓。男孩已经很久没有去好好看过他的李子树了,他甚至没有注意到为了给新家足够大的地方已经把那些李子树全部砍掉了。

男孩的父母去了外地打工,他也上了高中开始寄宿生活。不管生活多么糟糕,明天依然还要继续,人们总是这样告诉自己。有一天男孩的父母打电话回家说让他回家看看,清理清理院子,把衣柜里的衣服拿出去晒晒。

南方的春天总是伴随着连绵不断的雨,男孩趁着月休从学校赶回了家。当他回家时,他看到院子里一棵小小的李子树,树下落了一地的李子,红的、黄的、青的。他终于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子树已经消失不见了,唯一留下的是那些曾经的留下的根不断的蔓延然后努力伸出地表,终于为他长出了一颗新的李子树。男孩蹲在雨里,双手抱着膝盖哭的像个弄丢了心爱玩具的小孩。

金色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打在书上,男孩坐在图书馆里,嘴角噙着浅浅的笑,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新生。还有一年他就要离开大学校园了。他埋下头继续看手里的书,书上写着:“李子(PrunussalicinaLindl.,是蔷薇科李属植物,别名嘉庆子、布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