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

更新时间:2024-06-15 21:23:01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一】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有着举世无双的喀斯特地貌。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我准备去桂林啦!妈妈和奶奶为我准备了许多物品。终于,我等到了去桂林的那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上了飞机,心里想着:“桂林究竟美不美呢?‘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真的吗?我可要一探究竟。”经过我感觉漫长得像一个世界一样的1小时飞行,我们终于到了桂林啦!下了飞机,一阵清新的气息扑鼻而来。

我们静静地休息了一天,我在夜里竞兴奋地睡不着觉了。一大早我们先去了漓江。漓江山色美,水也美。那清澈的水能看到江底的沙石,绿得犹如翡翠一样。漓江太美了,比我想象中美百倍,不,千倍!漓江的黄布倒影可谓一绝,黄布滩旁,有七座大小不一的山峰,亭亭玉立,人称“七仙下凡”。

然后,我们去了银子岩。银子岩宛如一个巨大的天然盆栽,四周群山怀抱,被法国地质学家誉为“世界溶洞奇观”。

接着,我们来到了兴坪佳境。它是一座有1300多年的历史古镇,兴坪周围群山环绕、碧水长流,有“三岩”、“五井”、“十二山”等名胜。七星景区位于漓江东岸,因有“七星山”、“七星岩”而得名,是桂林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景区。

最后,我们来到了九马画山。漓江右岸有一座九峰相连、耸峙江畔的大石山,山体峭壁屏立,高、阔各一百多米,仿佛画着一群骏马,它就是九马画山。

漓江,你那山,峰峦雄伟!水,清澈见底!桂林,你那景色神乎其神,令我留连忘返。以后有机会一定再睹你的风采!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二】

常言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转眼间,我的高中生活已过去了。有欣喜亦有伤感,寒窗苦读终于结束,与同学们相处的生活也结束了。你们的真诚、欢笑让我难以忘记。

一直以为自己是个铁石心肠的人,分别习以为常,自己也能够坦然面对。可今天在最后还是不争气的落泪了。舍不得,是真心的舍不得。舍不得这些同学们,舍不得教我们的恩师们,舍不得这个高三四班。

高三四班,尽管相处的时间只是短短的几个月,但留给我的是最为深刻。父亲说,高中的同学到现在他也记忆犹新,一开始我还难以理解,以为高中的同学同以前的一样,一离开便谁都忘了谁。到今天才明白真的有那么原来分别真的有那么沉重。

一百天的时间固然短暂,但它也能包含着我们的付出。四班,有着我们的酸甜苦辣,有着我们的欢笑,有着我们的`困苦,有着我们的悲伤,有着我们的汗水和泪水。

六月的季节,阳光明媚,风和日丽,这是个美妙的季节,是个毕业的季节也是分离的季节。我也最终将和我的朋友们分别,尽管是心痛,也是不得已。也许以后的日子再也难以想见,也许以后可能再也见不到,有着很多的也许,可这也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有经历才会有成长。

“书山有路勤为径”“书到用时方恨少”古人诚不欺我也。浑浑噩噩的度过十几载,现梦中惊醒,唉……

明天就要高考了,是真正决定的时刻到了!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明日进考场,金榜定有名。在最后,祝愿高三四班的同学们高考顺利,金榜题名,未来前程似锦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三】

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是非常雄伟的。

我和爸妈站在八达岭长城的入口处,只见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弯弯曲曲地盘在山上。望着远处的山顶长城上黑压压的蚂蚁搬的人们,心里不由得惊讶:真是人山人海!

这时,迎面吹来一阵寒风,我不禁被冻得哆嗦。虽然昨天预报说今天会降温,而我也是有备而来加厚了衣服,但没想到是这么冷!好像一下到了南极,风刮在脸上像刀似的,真疼啊!在这么恶劣的天气爬长城还真是一种挑战啊但愿我能活着回去,阿门。我这样想着,向长城迈开了脚步。

长城的楼梯很陡很陡,每上一个台阶都要用尽全力,腿好像灌是人们就抓住扶手一点一点往上挪。扶手只有两边有,所以就形成了两遍挤满人而中间空荡荡的奇特景象。因为人太多,实在挤不上去了,于是我只好后退几步,从中间冲了上去,不过撞到了不少人。

爬到中间的时候,我回过头向山下俯视。因为是冬天,所以山上的树叶都掉光了,只剩下张牙舞爪的光秃秃的树干了。偶尔有一两只鸟飞来飞去,叫几声。显得孤零零的。我想到了孤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白朴大概想描写得就是这番景象吧。

我还看到了我曾经爬过的那几段长城,现在它显得那么渺小。不过上面的人还是黑压压的挤来挤去的样子。这长城弯弯曲曲的,一直到山的最深处——不管我怎么踮脚,怎么蹦怎么跳到看不见了为止,只能看到藏在树林里的若隐若现的烽火台。我回过头来,看着那个最高点——终点,离我不远了信心更加十足了。

快到正午了,天气暖和了许多,游客也增加了。

历经千辛万苦,我最终终于气喘吁吁,爬到了终点。我站在高高的台子上,骄傲的举起了手,眺望着远方——欣赏着远处美丽的风光!

不到长城非好汉,我读完诗句感慨地说:我也是一条好汉了!

高考作文字迹的对比【四】

[1]刘妙丽:《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期,第46-47页。

[2]彭鹏:《比较中外学生学习状况对我国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价值工程》2010年第5期,第184-185页。

[3]王寿斌:《职教师资的培养和选拔:美德澳的经验与借鉴》,《教育与职业》2013年第12期,第106-107页。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