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6-16 22:40:11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交际语境写作教学案例)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一】

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包括倾听的态度,表达的态度和应对的态度。“良好的口语交际态度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表现,也是提高口语交际效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要有与人交往时最起码的礼貌,首先要耐心专注地倾听他人的表述,其次,培养学生在公众场合表达的时候,要克服紧张,胆怯的心理,做到自然大方,热情自信和负责任的心态。最后,说话者在进行交际的时候不仅要给对方乐观自信的直观形象,更要注意自己的人文修养,使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展示出自己广博深厚的知识修养,以诚待人的处世风格。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二】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国际经济法教学本身蕴含的多元法律文化语境也日益明显,其跨文化传播特质也愈发凸显和普遍化。因此,在从事国际经济法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如前所述,国际经济法本身的跨国性和国际性决定了国际经贸规则不同于国内法那样具有绝对的强制力。国际经贸规则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国家当事人对不同法律的选择和适用,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而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对于要从事国际经贸活动的当事人而言,首先必须深刻理解不同法律文化下的法律规则,并在此基础上选择适用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法律。而国际经济活动本身只有实现当事人共赢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国际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选择也需要实现共赢。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国际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重要价值取向。同时,国际经济法的“弱法性”也决定了在国际经贸实践中,法律只是当事人最后的救济手段,却不是最好的手段,平等协商与适当妥协才是解决国际经贸矛盾最有效的方式。要最有效地保护本方当事人利益,就必须在熟练掌握国际经贸规则的基础上,通过跨文化交流实现各方当事人的利益共赢。在这种价值取向指导下,学习国际经济法的学生除了需要做到对本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之外,还得具有自觉的国际意识,对世界各国的相关国际贸易、金融等法律知识都应了如指掌,对多元化的法律文化都能恰当理解和认识。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三】

[1]杨露露,汤先萍.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的对策--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J].黑河学刊,2016(02):141-142.

[2]侯丙孬.校园宗教渗透的传播学视角审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2):68-69.

[3]陈欣.高校防范和抵御宗教渗透琐谈[J].绥化学院学报,2015,35(11):106-109.

交际语境下的作文教学【四】

语言知识即关于语音、词汇、语法、语篇的知识,这些语言知识是口语交际能力形成的基础。从一般的口语知识要求,例如要生说规范的普遍话,用词正确,语句通顺,并能做到边听边思考,说话要连贯、有逻辑性,到具体的各种口语交际场合的特殊要求,如要针对不同对象而变换口语表达方式的规律性要求采取恰当的语速、语气、语调等,都需要教师在交际情境中对学生有所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