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作文题目中的书名加书名号吗)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作文题目中的书名加书名号吗)

更新时间:2024-04-06 10:06:37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作文题目中的书名加书名号吗)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一】

这一段是贝多芬写给友人阿芒达牧师的信。耳聋对于音乐家来说是无法弥补的灾难,不但影响工作,而且使他从此过着孤独凄凉的生活,还可能受到敌人的污蔑。这段话概括了贝多芬由于耳聋引起的一切痛苦,他由此更深刻地体会到世界的可怜和自私。

3、 “亲爱的贝多芬!多少人已赞颂过他艺术上的伟大,但他远不止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而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对于一切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而最好的朋友。当我们对着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当我们对德与恶的庸俗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此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二】

那是一片海,它迎接着每一个黎明与黑暗;那是一片海,它用沉默包容了世界万物……我坐在海边,凝视着远方。

我安静地站在教导主任办公室,等候着他的宣判。

“你……”教导主任站起来,严肃地看着我。“老师!”一个女生破门而入打断了他的话。我回过头看了那女生一眼,冷笑。不错,她就是完颜安浅,我最讨厌的人想必她是来添油加醋的吧。

“老师,您误会了,她没有推我,是我自己滑倒的!”她定定地看着老师,老师的眼里充满了吃惊。她——她在干嘛?是在帮我吗?还是要让大家知道她是一个有度量的女孩子?我不解地看着她,她的脸还有明显的红印,我刚刚掯了她一耳光。我冷笑,她是在演戏吗?老师怎么会看不出我在她脸上留下的罪证。

“真的?”

“嗯。”她用力地点点头,好像怕主任不信,立刻加了一句,“主任,都是误会,我还有一些不同的题目要请教默言同学。”

他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看了我一眼,“抱歉,误会你了,真不该听信他人之言,你可以走了。”教导主任的眼中有一丝我猜不透的光色。

走出办公室,完颜安浅直径向前走,就好像刚刚她并没有帮助过我,如同一个陌生人。

“完颜安浅!”我叫住了她。

她沉默地看着我。

“我讨厌你。”“我知道。”“那你为什么要帮助我!”“我几乎是用吼出来的。

她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很多时候,更需要用沉默去包容一切,不是吗?沉默,你懂吗?”

我错愕,是呀,一直以来,她都用冷静、沉默去面对一切,无论我如何伤害她,她都不会反击……

“我知道你讨厌我,是因为太多的误会,无法用三言两语说明白,但是,我不希望有一天成为恨。和你一样,我曾经也发疯地去讨厌过一个人,可是,到最后我才知道,人生,有时候需要的不是勇敢地斗争,而是像大海一样的沉默。”她的声音像风一样轻。

“啪——”海浪的拍击声拉回了我的思想。

我站起来,深深地呼吸一口清凉的空气,任海风扬起我的发丝,灌进我的心中。慢慢地向前走着,感受着大海的气魄。是的,只有像海一样用包容世界万灵的沉默去包容过去,包容自己,包容他人,世间才会更美丽,生活才会更美好。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三】

绿草茵茵,绿树苍天,花红叶绿,这就是我的学校,一个充满绿意的天地。我们在这绚丽的世界里学习、生活、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漫步在校园的路上,茂盛的梧桐遮住了堪蓝的天空,阳光丝丝缕缕的穿过绿叶,星星点点的落在地上,当风儿轻轻地拂过时,那星星点点的阳光在地上蹦来跳去,多像深夜闪硕的群星。在梧桐的脚下刚被雨水冲洗过的叶子显得更精神了。个个伸直它们修长的腰,好似要争先恐后地要我欣赏它们的雨后风姿。看,那片宽大的叶子上有一滴雨水,在无际的叶海中来回打转转。咦,花潭中央好久有了一对含苞欲放的玫瑰?仰首眺望,花都开好了,为了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你们顶风熬雨颠簸在前方······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课堂上已传来了我们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风吹过树的声音,唱响了一曲动听的歌谣。随着铃声的响起,校园里也变得热闹起来,笑声、谈话声、喊叫声一时齐发,使宁静的校园变得热火朝天,在紧张的学习后,尽情享受这快乐的十分钟吧。

夕阳下的学校显得格外醉人,它正在展现它那不为人知而充满神秘的那一面。余辉下的学校变得金灿灿的,夕阳把最后的一刻留在房顶的一角,教室的一面,操场的旁边。我欣赏着这一面,新的发现会赶走一切烦恼,它,有着无穷的魅力。

有着月亮的晚上,群星闪烁,寂静的学校入睡了,只有蛐蛐在草丛中歌唱,迎接太阳的升起。

【批改评语】这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描写了校园从早到晚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校园的热爱之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群星闪烁,寂静的学校入睡了,只有蛐蛐在草丛中歌唱”,语言亲切生动。

作文题目加书名号还是引号【四】

《申辩篇》读书札记终于做完了,这算是我做的第一篇真正的读书札记。以前我曾经做过一篇类似读书札记的东西,那就是我那篇《借鉴名人,促进英语学习》的博文。那篇文章是我读了几本书后,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和,对书中英语名人经验的分类总结。但那篇文章后我隔了近半年才算真正做读书札记。

我在读书著名学者论读书治学经验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要做读书札记或者读书笔记或读书报告什么的,也在网上下了很多关于如何做这些东西的方法之类的材料,我是知道其重要性的,也知道怎样做,但我却迟迟没有做。我觉得很浪费时间,另一方面也有点眼高手低。我犯了混淆知识和技能之错误,犯了唯方法论之错。对于方法论之类的东西,知道关于方法的知识并不意味着掌握了方法,就像背熟了游泳手册并不意味着就会游泳。知道了关于某方法的知识还要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该方法。而我在做读书札记和其他科研方法方面正是犯了这种唯方法论的错误。一味地追求方法,知道了很多关于方法的知识,但若没有去实践,则一个方法也学不会。我们的教育也有这种倾向,使我们的学生混淆知识与技能,眼高手低。

《申辩篇》读书札记做完后觉得自己才算是掌握了做读书札记的方法,才算在有了该方面第一次真正的实践。很多事情想起来简单,说起来也简单,做起来是很难的。以前只是知道多读书札记的重要性和如何做读书札记的知识,只有真正做了才真正知道其重要性。以前书读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书的内容,实际上只是一种错觉。书读后只有能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复述出来,只有把自己的所思加进去,并且诉诸文字才能真正掌握,而读书札记正是其这方面的作用。《申辩篇》读了两遍后觉得已经掌握了其内容,可写的时候才发觉并非如此。等写的时候,要组织思想,才发现大脑中还是空白,还要继续翻书,而且没有把握住重点,只有真正写了才觉得算是把握了文章内容。读的时候,由于养成了速读的习惯,因而没有思考,但在写的时候问题也就出现了,思考也就有了。就是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也是一种思考,要用自己的话重新表达出来,并要把握要点,并按照自己行文的思路来组织,没有思考是不行的。而写的时候出现的问题,自己的感悟,更是需要思考的。这样还锻炼了自己的总结概括能力。柏拉图的着作是做读书札记的好资料,要把对话体做成读书札记,需要把握要点,重新组织思路,对思维总结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Aimee说过要抱着做读书札记的心来读书才能真正思考,才能真正读懂,是非常有意义的。由此可见古人所说“读书须过笔”,古人所用的抄读法,是非常有道理的。自己以前太浮躁,不肯动笔,尽管读了很多书,但都如过眼烟云,如水过地皮湿,没有留下多少印象,徒读许多书,而没有思想。以前觉得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新书层出不穷,读还读不完,根本没有时间写,实际上很多书是没有多少价值的,不值得一读,值得读的不多,值得读的书如果不做做札记,就不会真正掌握,读了相当于没有读。做读书笔记看似笨而低效,但可以读一本算一本,而且锻炼了思维能力,长期坚持看似低效实则高效。以前读书只中速度和数量,很多书读了相当于没有读,还得重读,看似快,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从长远看反而是低效的。

《申辩篇》读完后,做读书札记期间,就很多问题和Aimee进行了探讨,加深了印象,而发现很多自己一人读书时没有发现的问题。所谓真理愈辩愈明,“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要别人讨论可以促进自己的理解。现在我们的教育只有教师单向的灌输,师生之间没有交流,学生之间没有辩论,限制了学生的思考。一人闭门造车,不与别人交流,只会导致狂妄自大,自以为是,不会真正的进步。

我们得感谢我们的时代,有了电脑这样高效的工具。实际上我做读书札记,是打字,而不是写。尽管打字效果没有写效果很好印象深,但速度快。尽管最后打札记是打出来的,但在读书时在树上了也写了不少东西,划了不少东西,也算过笔了。我写的所谓读书札记还很幼稚,难免贻笑大方,但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尝到了其甜头。任重道远,还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