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以主观之心发现客观之美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以主观之心发现客观之美高考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4 12:46:30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以主观之心发现客观之美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一】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漫长的旅程,那么书籍就是指引这段旅程的灯塔。它不能照亮我们前行路途中的每一处坑坑洼洼,可是却能够遥遥牵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在疲劳之时得到一些慰藉,在迷茫之时获得一些。

记得那是我刚刚踏入教师行业,刚刚踏入实小的时候,人生的第一个教师节,学校为我们准备了一份别样的礼物,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教师最需要什么》。这本书的封面就很吸引我,蓝白相间的颜色,封面右下角是吹散的蒲公英花瓣,飘向远方,化成天边闪亮的星星。如果说教育是根,学生是果,那么这株蒲公英不正是蕴含了教育的真谛么?封面上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教师到底最需要什么?是金钱?是名利?是学生的好成绩?还是家长的尊敬、校长的赞许……其实,教师最需要的是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成就自我的`快乐,这种快乐净化你的心境,是你越来越感受到活的有价值、有意义,越来越能体悟到人生的真谛。”看见这一段话,我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想起自己在面对这份工作的时候,拥有的心境就是上面一段话中提到的那些,那些东西曾让我感觉工作是一种束缚和压抑,让我感觉生命流逝的没有价值,可是,所幸,我有书。

书中一共六十九条建议,目录上把每一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写了出来,先是从整体上为教师的人生提供了一些建议,这些建议提到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完整健康的人,更多的是从人格上来认识教师的人生,诸如品味、感恩之心、发现和肯定自己、个性、毅力以及如何做自己的心理医生调节好自己的心态,精神饱满的投入每一天的工作等。这些也许不是我们一天就能做好的,可是它就像茫茫大海之中的灯塔一样牵引着我们人生的方向,不管怎样,做一个真、善、美的人,不仅仅是教师,更是我们立人之本。

其次是对教师职业的建议。教师这门职业有它的特殊性,与人打交道,与孩子打交道,与千千万万孩子背后的家庭打交道,因此需要怎样的职业操守,需要怎样的精神面貌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的言行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祖国下一代的行为,因此我们不能有一点疏忽之处,教师的职业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每一个细节都决定着整台机器的运转和它发挥的效果。教师要有自己的“美”,美在职业素养,美在良好心态,美在仪表,美在人格,美的东西到哪都是受欢迎、容易被接受的,教师有了这些美丽的“武器”,面对教育这一职业也就游刃有余了。

再次,是细化到教学和教育,前一部分决定着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培养,直接影响着我国下一代的国际竞争力,而后者决定着一个孩子的生命质量。关于教育和教育的书籍多如牛毛,本书用和朋友谈心的语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常见又很容易会被我们忽视的方面,看起来很浅,可是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深思,教育是面向生命的,这些建议都是从提高生命质量出发,比如教育的勇气,精彩来源于细节,精炼的课堂语言,简约高效,耐心,宽容,尊重和反思,

教师的生涯存在于课堂里,存在于一节又一节的课里,尤其我是班主任,总是和孩子在一起,每一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宝,如何处理好教育教学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孩子的人生,也直接关乎自己的生命质量,所以我很感谢这本书,它在我初初踏入教学生涯的时候,仿佛那盏浮在海上的灯塔,为我指引了未来的方向。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二】

平时很少看纯哲学方面的书籍,总认为纯粹讨论哲学的书籍太过于枯燥和复杂。由于辩证法课程的关系,最近大体看了看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这本书,可是我看了这本书之后感觉自己对哲学的看法改变了很多,有些东西是我以前就模模糊糊有过的念头,但却一直并不清晰,通过这本书觉得有些东西一下子清晰了许多。而有些观点则是以前所从未接触或很少接触的,通过这本书对这些方面又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以前对这些内容的了解却是知之甚少。虽然只用了很少的时间,也没有在细节上深入分析研究,但我通过这本书和我所查找的一些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思考和关于波普尔的文献资料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在这里不仅了解了波普尔的对于科学哲学的思想,还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和重新的定位;从这里我改变了对传统的看法,对我们一直所接触的和学习的主流科学与哲学有了另外的较为理性的思考。另外从这里我再一次深刻思考了关于理性和感性,其中有些观点我并不能完全明白。

首先我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的观点基本上和他的书的结构是相同的,即包含猜想与反驳两部分:对于他的猜想,他通过驳斥了归纳分析法和观察证实的方法,提出“科学理论是真正的猜测,他们不可能被证实但是可以北批判。”其意思就是说科学理论并不是在观察和实践中归纳出来的,而是一些大胆的猜测,这些猜测我们是无法证明的,因为我们只能在个别的场合下证明它的正确性,但是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场合都证明出来,因此归纳法也是不能成立的;犹如我们在孙老师的课上所讨论的“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命题一样,我们只能证明世界上所有乌鸦中有限的部分,而不能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因为这个实际操作是不可能的,因此通过观察的归纳法是无法符合逻辑的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那么波普尔认为我们是通过大胆的猜想来引出命题的,哲学家的思辩才是命题的源泉。而且这些命题并不具有可证实性。

对于反驳,波普尔认为对于科学命题的验证,应该是通过证伪来批判;具体就是说我们看一个命题是否是假的如果是假的,这个命题就被证伪了,如果是真的,我们继续进行证伪,知道它被证伪为止。波普尔在这里批判了逻辑实证主义,他认为用实证的方法是不能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的,原因和猜想部分里的是一样的。

对于实证主义,它认为科学的发展或者说关于命题的提出和证实是这样的路线:由观察到归纳到命题证实。这样就是命题的提出到其成立的证明。而对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则不是这样,证伪主义的关于命题的提出发展路线是这样的:思辩到猜想到证伪如果是到下一猜想如果否到继续证伪。也就是说首先一个命题的提出并不是由实际观察所得到的,而是由哲学家(科学家)的思辨所得到的,而且关于命题的证明,波普尔认为命题的永远不能够被证实正确的,我们只能通过实际的观察实验来证明这个命题还没有错误,而这个证明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直到这个命题被证明是错误的(即证伪),从而通过思辨提出下一个命题,并接着进行证伪,推动科学的不断向前发展。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构建是建立在猜想与反驳之上,而不是一般认为的归纳和证实。由这样的区别确实可以有很多的不一样的认识,因此波普尔的体系也是建立在这样的基本观点之上的。与传统的认识体系不同,从实际观察>猜想>理论体系>证伪的检验,每一个的理论体系我们都不能称其为真理,只是至今没有被证伪的理论。对于已成体系的反驳和改进也成为科学工作的必然,而不是应当被奉为神明,由是科学逐渐接近真理。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是基本支持的,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永远没有什么绝对的真理,只有在一定范围内的适用度。只有暂时的、一定范围内的适用,而没有绝对的和永恒的真理。譬如我们所熟知牛顿力学及三大运动定律,在牛顿体系建立以后有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就是科学的终极理论了,因为利用这些理论可以解释当时所能观察到的`绝大部分现象,从微观到宏观,一直到星球的轨道运行,并且运用这个理论可以很准确的预测许多现象,并得到了证实。但是随着科学的深入发展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许多这个理论体系所不能解释的现象出现了,从而导致了二十世纪初期的物理基础理论的一次大革命。另外我联想到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很有趣的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大都来源于他的思考,而不是从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中归纳总结出来的。

如果我们运用波普尔的观点来看,也许这个就很容易解释了:在牛顿体系建立的时期及其以后的很长时间里,人们是用证实主义来分析科学问题的,人们从当时所观测到的现象,运用了证实主义“证实”了这个体系的绝对正确性,并把它推为了自然界乃至人类社会的终极真理(其中出现了关于机械的人和机械的社会的哲学观点)。而当科技的发展最终打破了这个“终极理论”的适用范围的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它是具有一定适用范围的,于是作为终极理论,这个牛顿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被证伪了的(被反驳掉的)。这个时候,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体系正在逐渐建立成熟起来,这两个科学理论都是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而且是基于科学家的思考想象提出来的,我想这个或许就是波普尔理论中所说的由思辨而提出猜想吧。关于这两个理论的证伪,现在还没有重大的突破,不过已经有些矛盾的东西出现了,例如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理论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这两个理论却是不相容的。我个人认为这将是另一个更高级的理论的生长之地,当然了,或许这两个理论本身的不断修正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波普尔的观点,我有一点不太明白,或许是我还没有深入的研究过这个哲学体系的原因,就是关于数学中的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确实可以证明命题的正确性,而不是所谓的证伪,我想这个或许是因为这个方法中的“完全”的因素,因为它就包含了直到永远的成分。还有ε–δ语言证明关于极限的问题,也许也是因为它包含了直到极大或者极小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有的数学方法确实可以证实命题的正确性,这是研究工具的问题了,至于由这个工具所证明的命题是不是真的正确则是不一定的。

通过这本书我又重新定位了我的哲学观,我以前的哲学观(也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基本上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哲学观,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排他性很强,而且我们所受到的哲学教育也有故意贬低其他哲学流派和观点的嫌疑;对于其他的哲学理论批判的态度很多而且对于西方的其他的哲学观点也是知之甚少。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我发现如果真正的要想了解哲学,就需要稍微抛开阶级和政治的思想;学习西方哲学家们的思辩和逻辑的思维,学习他们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不去考虑他的流派的问题,每一位伟大的哲学家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思想财富,从古代的苏格拉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复兴时期的笛卡尔、牛顿、康德等,到近代的罗素、维特根斯坦等。这里面我对康德的看法是改变最大的,在我们的学习里一般认为他是唯心主义的代表,但是康德的很多观点确实值得让我们好好的思考;他说:“我们的理智不是从自然界中引出规律而是把自己的规律强加于自然。”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我认为我们现在的人类社会正是如此,我们很多东西都是人造出来的都是人为的制度和规律,这些东西是随着人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我们的知识是人的思想,虽然我们存在与物质之中,但是我们的知识是我们自己的意识,我们无法证明这样的规律在自然中是正确的,我们只能批判它的错误;这正是波普尔的观点的来源。

所以宣扬一种终极理论,无论是关于自然科学的,还是关于社会科学的,都只是当时的统治阶级的一种愚民手段,用来巩固自己的统治,这是历史的必然,但这是不正确的,因为时间会证明这一切的,这就是证伪主义,只是时间的问题。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三】

生命之美恰恰在于矛盾产生的平衡。

当我们在面临自然灾害等时,我们的人性越发的表现出来,那种对灾害的畏惧,恐慌,失措等等,促使我们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现出来。所以在自然灾害等面前,我们显得那样无助,那样的弱小。然而,这也是生命之美,美在她的脆弱。

当我们在为人处世时,总能表现出一种落落大方的品性。当我们在对待生活,工作,学习时,也总是能表现出一种坚强的性格。也许是被生活所磨炼的日渐坚强了起来,也许是被困难逼的不得已强大了起来,但这也都表现出了生命的不可低估的含量以及呈现出了它生存的意志的深邃。然而,这亦是一种生命之美,美在她的坚强。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总是那么渺小,那样平凡,甚至似乎我们只是一粒尘埃,仅此而已。然而,数十亿的人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在不经意间不知道就会有多少的生命降生人间,也不知道就会有多少人不幸的人在此刻撒手人寰。因此,欢乐与悲伤在这个世界上同时上演,细细品来,不禁感叹道:人世间,不乏悲剧,然而也不失快乐的色彩。那么,我们永远也猜测不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做好我们自己,其余什么也无法奢望,也不敢奢望。所以,生命的“体裁”或许是平凡。然而,这也是生命之美,美在她的平凡与简单。

其实,再平凡的生命也会闪耀发光,实现自己与众不同的价值。不是只有伟大健全的生命才能够实现理想,每个人,每个生命都有属于自己的绽放,夺目的\'一天。我们或许历尽了千辛万苦才盼来成功的一天,但是在换来成功的那一刻我们展现出了生命的壮丽。其实,奋斗所换来的最终的结果往往证实了我们的行动所实现的人生的价值。所以,在梦想绽放,奇迹出现的那一刻,恰恰展现了生命的壮丽。所以,这也是生命之美,美在她的壮丽与辉煌。

生命,是一路奔波流下的汗水与泪水浇灌出的奇迹。奇迹,在绽放的那一刻,恰恰证实了生命之美。

高考作文猜想生命之美【四】

要判断一个理论(或者说法)是否正确,首先要分析它的陈述是否科学。如果它对概念的定义以及它作出的结论模棱两可,你就没有办法针对其定义和结论进行反驳或验证。用卡尔·波普尔的话说,这样的理论就是不科学的(不可验证,不可证伪,不可反驳)。

例如古希腊时期有一个著名的预言。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国王克罗索斯想对波斯发动攻势,就派使者去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殿请求神谕。女巫回复说有一个帝国将会陷落。克罗索斯断定是波斯帝国将陷落,于是便挥军向波斯发起攻击。结果,灭亡的不是波斯帝国,而是吕底亚自己。这个预言在陈述上就是不科学的,因为它作出的结论模棱两可。当战争结果出来之后,你无法指出它的预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假如女巫预言:“波斯帝国将陷落。”那么这个预言作出的结论就是明确的,具有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和可反驳性。按照卡尔·波普尔的划分,这样的预言在陈述上就是科学的,因为你可以对其进行验证,证伪和反驳。当战争结果出来之后,你可以肯定的指出它的预言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只有陈述清晰明确的理论才是可验证和可证伪的理论。陈述不清不楚、模棱两可的理论都是不可验证和不可证伪的理论,这样的理论都是用来愚弄傻子的。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上大量的理论都是不清不楚模棱两可的,宗教领域尤其如此(基督教和犹太教除外)。可以不夸张的说,宗教领域(基督教和犹太教除外)绝对是愚弄傻子的天然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