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主旋律爱国(爱国主义作文小学生)

作文主旋律爱国(爱国主义作文小学生)

更新时间:2024-06-08 08:03:04
作文主旋律爱国(爱国主义作文小学生)

作文主旋律爱国【一】

从年少的尹灵芝发问“信仰是什么东西呀?信仰到底是什么东西?是能吃的吗?”到十七岁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掷地有声地回答“没有人不怕,但心中有了信仰,就不怕了。”她犹如一朵铿锵玫瑰,闪着金属的质感,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于无声处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英雄刘胡兰”式的真人真事 塑时代信仰

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根据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改编。

尹灵芝是一个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小女孩。家里母亲带着弟弟在外帮佣,父亲四处奔忙劳作。她从小跟着二姨生活,内心播下了“信仰”的种子。后来,回到父亲身边,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受父亲影响,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理解信仰,当尹灵芝看到父亲为了信仰献出自己生命后,她没有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十七岁的年龄破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妇救会主任。最终在一次执行保护粮食的任务中,尹灵芝被捕,在敌人的各种酷刑逼供下,左眼失明,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信仰,是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要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纵观抗战史上,尹灵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正是像尹灵芝一样心中充满信仰的千千万万民众,才使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然而精神财富却出现极度匮乏,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观迷失等问题日渐凸显……信仰是什么?影片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有信仰”所充满的正能量。

演出阵容专业打造抗战精品 传递正能量

《党的女儿尹灵芝》电影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女主角、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

“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影片中,演职人员演绎出来的不是那些摇着大旗喊口号、英勇就义不眨眼的英雄,而是走心的去塑造一个个的底层小人物,他们没壮举,甚至还有臭毛病和怪脾气,在鬼子面前也曾害怕,在抉择面前也会犹豫。但正是他们真性情的打造,展现了剧中人物丰富的灵魂,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传递出了“心中有信仰”的力量。

主创团队不惜代价倾力出品 弘扬主旋律

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献礼建党95周年出品。

创作缘起2015年3月,中组部宣教局,广电总局电影局的一次研讨,希望多家有实力的影视制作单位力争在2015年推出一两部弘扬主旋律,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力的电影。当时,会上特别介绍了刘胡兰式的小女英雄尹灵芝的动人故事,希望各影视单位发挥自己的优势,尽快拿出拍摄方案,制作出一部让亿万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尤其是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故事片。

会后,金盾出版社社长、金盾影视中心总出品人张延扬同志高度重视有关领导部门提供的影片拍摄计划,立刻召集影视中心相关负责人研究,决定不惜人力物力,全力支持拍摄《党的女儿尹灵芝》。大家认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中国人民争取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进而又领导中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就是因为我们广大共产党员始终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

张延扬同志多次和编剧研究修改拍摄方案,对剧本反复修改,并指派金盾影视中心李学政主任多次赴寿阳县尹灵芝纪念馆,与当地文史专家、知情人交流座谈,为最后剧本的完善成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当得只有金盾一家真正启动拍摄尹灵芝故事片时,更感责任重大,决心无论出资多少,遇到多大困难,都要把这部影片拍好,弘扬主旋律义不容辞。

电影局张洪森局长看到金盾的行动,不仅给予很大鼓励,并表示电影局会在政策资源上努力给予帮助支持,弥补这类弘扬主旋律电影很多人不愿拍,怕票房收入底亏本的现实。他激动地说,不能让甘为弘扬主旋律的电影投资单位吃亏。

目前,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共投资1500多万元人民币,全部启用金盾影视团队完成。山西寿阳县委、县政府也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出版社、电影局、八一厂、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也予以了很多支持帮助。据了解,影片将于7月1日公映,呼唤人们坚信“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

作文主旋律爱国【二】

星期天,我正在看着电视。突然“隆隆隆”的声音传来。我知道就快要下雨了,我关上电视,在沙发上从窗户向外面看。

燕子飞得很低,蚂蚁忙着搬家,蟋蟀们也烦躁的鸣叫着,蝉更是扯着嗓子拼命地叫:“知了!知了!”蜻蜓成群结队的在低空盘旋,好像有一只大手把他们稳稳的压下去似的。玻璃般透明的翅膀扇动着,好像一架架轻盈的小飞机。乌云越来越多,越来越浓,最后把整个天空都盖住了,似乎将要落到大地上的不是大雨,而是浓浓的墨汁。狂风刮个不停,它抓起尘土沙石、杂草、垃圾袋往空中扔,把他们抛的高高的,甩的远远的。它抱住每一棵树用力摇。小树被折弯了腰,大树也痛得“哇哇”叫。天气闷闷的,人们好像走进了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似的。雷声“隆隆隆”地响,好像汹涌澎湃的海涛声滚滚传来。

电光一闪又一闪,惊雷一个接一个,大地震的发抖,天空也吓得直哭,一颗颗雨点像泪珠子一样落了下来。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吧嗒吧嗒”地响,就好像有无数颗豆子在欢快的跳着踢踏舞;雨点打在地上“滴答滴答”,好像钢琴家在演奏美妙的乐曲,非常悦耳动听。雨水从屋檐上流下来,好像一条条晶莹的丝带垂下来,落到地面,溅起无数朵水花。雨渐渐大了起来,“哗哗哗”的大雨声,好像有千军万马在奔跑,在呐喊。大大的雨点打在水面上溅起的水花,像水中盛开的白莲花;打在屋檐上建起的水花,像一层薄薄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点顺着屋檐落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一颗接一颗,过了一会儿连成了一条线,“哗哗”地流个不停。人们撑着雨伞,在雨中行走,就像雨中开出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伞花。地面上到处都是雨水汇成的小溪流。远处的山、树都变的蒙蒙一片了。雨停了,天晴了。大地好像洗了个澡,变得干干净净的,草呀、树呀更绿了,花儿更艳了,一条美丽的彩虹横跨在空中,好像天上搭起了一座又亮又长的七彩拱桥。天空,像大海一样透蓝透蓝的,一朵朵白云就像一只只扬帆启航的船,在“海面”上慢悠悠的漂浮着。露珠在树叶、草叶、花叶上滚来滚去,好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我在翻跟头。积水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踩下去,鞋子就染上了一层污水。孩子们都出了家门,在水中嬉戏玩耍。小鸟“叽叽喳喳”地在天空自由飞翔。

大地又是一片欢腾。这就是夏日的雷雨。

作文主旋律爱国【三】

雨声多姿多彩,在不同的时候带给我有不同的感受,我细细倾听着雨声。

春雨来了,它缠缠绵绵,像一位含羞的少女。它轻轻抚着大地,“滴滴答答——滴答”,她又像在敲着大地之门,让种子快发芽,打开大门迎接春的到来。

夏雨那么豪放,一点也不遮掩。它快乐时,“哗啦啦,哗啦啦”,与风儿一起奏出夏之韵律,让我听了郁闷的心情也会欢快起来;不过要是它生气了可不得了,“啪哗哗”,猛击着大地、植物:树啊,绿叶已经被清洗干净了,可雨还在下着,而且越下越猛,风儿乘机凑个热闹,树弯着腰,叶子不停地摇曳着,好像在挣扎着;草啊,被雨击得不得不低着头,快贴着地了;花儿可惨了,美丽的花瓣落了下来,自己的脑袋歪向一边,看样子快倒了。与或许看到了这些越来越得意了,狂笑起来,听——“呼哗哗啦啦”,路上的行人撑着的伞也“开花”了,根本挡不住雨的袭击。雨终于停了,我也可以透透气了。

秋雨如一位冰美人,自己静静坐着,在那弹着琴,“叮叮咚咚”,听起来优美而凄凉,树听了这音乐落下眼泪——叶子飘下来,花草听了知道自己该走了,应该为下一代做出贡献,我听了明白大地又要金黄一片了。秋之旋律好萧瑟冰冷。

冬雨“嗒嗒”地下着,与它做伴的有冷风,还有傲然开放的梅花,它或许也敬佩这梅花。冬雨凉如冰,但它的声音是是冬天的生机。

我听着雨声,欣赏着雨声,也欣赏着大自然的音韵。

作文主旋律爱国【四】

电影 《党的女儿——尹灵芝》是以尹灵芝的英雄事迹为素材创作的一部弘扬红色经典的主旋律影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金盾影视中心、晋中市委宣传部、寿阳县委、寿阳县人民政府联合摄制。该片由山西籍著名导演卫晓茼编导,青年演员郜耀平、姚安濂、卢海华等领衔主演。影片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为主题,讲述了一个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严峻考验的山村少女,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

尹灵芝烈士1931年3月12日出生于寿阳县尹灵芝镇赵家垴村,13岁担任儿童团长,15岁任村妇救会主任,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10月为了群众的安全和保护村里的公粮而被捕。她大义凛然,宁不屈,于当年11月3日惨在敌人的.铡刀下,牺牲时年仅16岁。

记者在现场正好看到拍摄一场唱《共产主义儿童团》团歌的戏,饰演老师的是演过很多革命题材影视剧的实力派男演员卢海华。在采访中得知,此次是受导演之约,特别出演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老师——张明光!卢海华说:“当今观众的欣赏角度越来越刁钻,在创作上更要严谨细致,所以这次放弃了以往的主旋律作品的表达方式。以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内心情感去向观众表达一种价值观和信仰。在对尹灵芝的共产主义启蒙的戏份里,没有以往的说教以及英雄式的表达,而是通过真情实感式的沟通交流实现教育,同时对当今人们的不正确价值观起到了启迪的效果。”在问及本片的社会意义时卢海华说“一部能够触动心弦的作品一定是好的文艺作品,在整个的表演过程中数次让自己和现场的工作人员感动对于一部革命题材电影来说实属不易,这也充分证明了它的教育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它在当今的社会意义。”

作文主旋律爱国【五】

影片《党的女儿尹灵芝》根据尹灵芝烈士真实事迹改编。

尹灵芝是一个出生在山西省寿阳县赵家垴村的普通小女孩。家里母亲带着弟弟在外帮佣,父亲四处奔忙劳作。她从小跟着二姨生活,内心播下了“信仰”的种子。后来,回到父亲身边,参加抗日小学学文化,加入儿童团,并当上了儿童团长。受父亲影响,一点点成长、一点点理解信仰,当尹灵芝看到父亲为了信仰献出自己生命后,她没有畏惧,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并以十七岁的年龄破格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妇救会主任。最终在一次执行保护粮食的任务中,尹灵芝被捕,在敌人的各种酷刑逼供下,左眼失明,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向敌人透露一个字,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信仰,是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要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纵观抗战史上,尹灵芝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然而正是像尹灵芝一样心中充满信仰的千千万万民众,才使中国共产党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和满足,然而精神财富却出现极度匮乏,信仰缺失、精神空虚、价值观迷失等问题日渐凸显……信仰是什么?影片为我们传递了一个共产党员“心中有信仰”所充满的正能量。

演出阵容专业打造抗战精品 传递正能量

《党的女儿尹灵芝》电影由第38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姚安濂,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女主角、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演员李琳,荣获第24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阎青妤以及郜耀平、张志宏、王建国、卢海华、张页石、王朋利等众明星倾情出演。

“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影片中,演职人员演绎出来的不是那些摇着大旗喊口号、英勇就义不眨眼的英雄,而是走心的去塑造一个个的底层小人物,他们没壮举,甚至还有臭毛病和怪脾气,在鬼子面前也曾害怕,在抉择面前也会犹豫。但正是他们真性情的打造,展现了剧中人物丰富的灵魂,信仰坚定,方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传递出了“心中有信仰”的力量。

主创团队不惜代价倾力出品 弘扬主旋律

作文主旋律爱国【六】

不去畏惧狂风暴雨,敢搏击闪电雷鸣,这是海燕拼搏的乐趣;不去抱怨命运残酷,敢于冲破固石坚岩,这是种子追求的乐趣;不屈埋怨时光短暂,敢于挣脱时间禁锢,这是流星不变的乐趣;挫折,失败,成功无一不镶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落泪逃避,有的人微笑以对,痛苦与喜悦也总是不期而遇,给人生重重的一击,我们会为之跌倒,会为之垂丧,但重要的是如何站起,如何在生活中寻找乐趣。想要一个幸福的人生,需要寻找乐趣。

学会在失意中寻找乐趣,会为我们的瞳孔增添另一抹亮光。在黑暗中寻找乐趣,那是光明,那是宣泄的另一种方式。“式微,式微,胡不归?”历览前贤,遭遇官场失意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到他们学会小舟轻摇,将自己隐身于湖光山色,。皓月当空,青松如盖,他们在繁花丛中享受,在茫茫白露间颂歌。“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转黄鹂。”体会失意后的`乐趣,他们在自然中陶衍情操,为陷入黑暗的自己打开了一番新天地。

学会在拼搏中寻找乐趣,会为我们的人生点缀上幸福的滋味。正在拼搏的人,流下的汗是甜的,流过的泪是幸福的。不正是在拼搏中寻找乐趣,余秋雨才能行十余载文化苦旅? 不正是在拼搏中寻找乐趣,马云才造就了传奇人生?也不正是在拼搏中寻找乐趣,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由此看来,在拼搏中寻找乐趣,造就的不仅是成功,更是一段传奇人生。 学会在平淡中寻找乐趣,会为我们的人生增添一丝甜味。淡淡之人生,纯纯之生活,在淡淡中寻找细微的幸福。品一品江南之水,甘泉如醴;抚一抚江南之古墙,岁月沧桑;嗅一嗅江南之花,沁人心脾。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淡中的乐趣,是最深沉的幸福。

文人在失意中寻找幸福,发现的是受挫后的美丽;勇士在拼搏中寻找乐趣,拥抱的是成功后的喜悦;而我们在平淡中寻找乐趣,收获的是平淡的幸福。

一帆风顺的并不是人生,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成功。掌握人生的主旋律,拥有的是另一个人生。寻找乐趣,打败失意,会给明天一个微笑的自己!

作文主旋律爱国【七】

题记

如果有人问我,时代的主旋律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时代的主旋律是和谐。

那什么是和谐呢?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强调顺和、协调,力避抵触、冲突。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

是啊,纵观历史,和谐怎么不是社会的主旋律呢?汉代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繁荣,使原本遥远而陌生的国度之间有了广泛而深入的经贸科技交流,使人们对古代各国民俗文化有了新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使整个社会和平繁荣。而与之带来的文化观念的碰撞,物产的交换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唐太宗,唐玄宗更是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广开言论、轻徭薄赋,使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并且以开放的胸怀大开国门,与日本等国密切来往,使人们感受到他族文化的魅力,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繁荣与民族和谐。

而到了现代,近年来我国不断加深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制度改革,也都是社会和谐进步的力证。其中,面对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矛盾,党中央更是主动应对,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使社会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这正体现着和谐这一理念在新时期发展形式下的应用。

而从民俗来看,中国人民也是极其注重民俗文化的和谐的。新年彼此温暖的祝福,那热闹的隆隆炮竹声,喜洋洋的灯笼元宵等,无不表达着人们对于新年生活幸福美满的期待。同样地,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佳节,更是人们长久以来对于社会和谐的一种祝愿和热盼,展现了中华民族对于文化积淀的继承与重视。可以说长久以来,我们都以“和”为我们待人处事的方式方法,“仁者爱人”、“以和为贵”等更是成为我们民族的千古名训。儒家的“礼、义、仁”,道家的对“美”、“道”的探究等,无不成为我们五千年来华夏文明厚厚的积淀。而这样厚重的文化积淀更是我们和谐社会所长久向往与推崇的。可以说,中华文化的基调,便是和谐这一永恒不变的旋律。

也许你会说当蒸汽机代替了手工作业,当电能、核能代替了煤炭石油时,不知道多少黑烟毒气排入了原本湛蓝的天空,不知多少农药灰尘在大地飞舞。而一次性餐具、电池等不可再生物也破坏了生态的和谐,破坏了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的和谐,这些能和说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吗?

对此我想说的是暂时的不和谐不是真正的不和谐,而长久的和谐,主要的和谐,相对的和谐才是真正的和谐,况且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而这些所谓的不和谐不也正在和谐强大力量的感召下,影响下朝着和谐的方向发展吗?这不正是你我共同企盼的吗?

所以,和谐是时代的主旋律。朋友们,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高举和谐大旗,唱响和谐大歌,在和谐的指引下,阔步前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