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晋祠天龙山研学游记作文600字)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晋祠天龙山研学游记作文6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12:43:13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晋祠天龙山研学游记作文600字)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一】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非常有趣又很精彩的书,它叫《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本书讲的是小男孩尼尔斯是个调皮捣蛋的家伙,他老爱欺负小动物,有一天因为对小妖精做了恶作剧被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小人。小小人尼尔斯阴差阳错地骑上了家鹅马丁,跟着大雁群一起飞往遥远的北方。在这漫长而又危险的旅行里,他不仅要保护大雁和马丁不受狐狸斯密尔和乌鸦强盗们的魔爪,他还帮助了鸟类们打败了灰田鼠兵团……

最后作为回报小仙女把尼尔斯由小小人变成了原来的模样。

读完之后让我懂得了只有锻炼磨难才会变得勇敢懂事、乐于助人。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二】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骑鹅旅行记》这本书,书上的主人公尼尔斯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变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中间经历了很多很多的事情。

尼尔斯在家里遇到了一个小精灵,因为得罪了它,被它扇了一记耳光。醒来后,尼尔斯发现自己变成了拇指大的小精灵!于是,尼尔斯就骑着他们家那只会飞的大鹅,开始了冒险之旅。

一路上,尼尔斯机智地打败了狐狸斯密尔,从强盗山逃出来,从男孩手里逃了出来,尼尔斯差点儿被国王铜像踩扁……最后,尼尔斯骑着大白鹅和雁群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回到了拉伯兰。

后来,尼尔斯知道了怎样变回人的方法,可是必须让别的生物变成拇指大才行,白鹅马丁愿意变小,尼尔斯也就变大了,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

尼尔斯这种机智勇敢的精神,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我真的非常想和尼尔斯骑着大白鹅一起到森林里去旅行,看看那些高大挺秀的大树,听听小鸟那悦耳的歌声,我要给大雁们带去狐狸报警器,让狐狸们不能再去侵犯雁群,我还想让森林里所有动物都过上幸福的生活,没有人类去打扰他们。

我还要去帮助别人,就像尼尔斯帮助动物们那样!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三】

上周,教师发了一本“旅游手册”,不用说,肯定是要旅游了,班级立即热闹了起来,大家都互相猜测这次要到哪里去,可一听教师说下周五才去,班级里顿时安静了,我的心也凉了半截。没办法,等呗!

等待的日子真是煎熬啊,最终到了旅游的日子了,大家兴匆匆地上了大巴,谁明白目的地离学校很远,坐了一小时左右的车才到达第一站——丹顶鹤湿地生态保护区。

一下车,一座很异常的建筑物就闯入我的视野,远远看去,那座建筑物就像一只丹顶鹤,正昂首看着天空,仿佛正要展翅高飞,真是太有创意了!

我们在那只“鹤”状展馆前排好队,便跟着教师先参观了展览馆,展览馆展示的都是关于鹤的知识,令我大开眼界。

从展馆出来后,我们步行来到徐秀娟故居。在去的路上,导游就陆陆续续地跟我们讲了护鹤烈士徐秀娟的感人故事。参观完故居还在广场举行了祭奠仪式,随后给徐秀娟墓敬献纸花。

接下来就要去看放飞丹顶鹤了,可这时的我们早已经筋疲力尽,感觉腿脚已经不是自我的了,肚子也在唱“空城计”。最终到了放飞丹顶鹤的\'广场,也是我们吃饭的地方。我们打开自带的饭盒,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吃完后,就看到丹顶鹤放飞的场景。只见一只只丹顶鹤展开翅膀飞向天空,那阵势就好像刚下课的我们一齐冲出教室一样,十分地壮观。

吃完午饭,我们就去了下一站——黄尖牡丹花园。

在牡丹园跟着导游一路向前走着,一个个卡通人物陆续进入我的眼帘:光头强、白雪公主、孙悟空……

一会儿,前面的同学突然大叫一声朝右边小路跑去,我赶紧走到前面,往右一看,原先是一个小型游乐园!里面很多娱乐设施,玩了好久,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喂孔雀,当时看它在笼子里吃旁边的草,我们也喂它吃了好多草才走开。走了一圈回到门口,结束本次的旅行。

短暂的一天不仅仅让我收获了欢乐,更让我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真是一次难忘的研学旅行!

关于稷山朝圣门研学旅行的作文【四】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