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新时代春节作文(丰富多彩的春节作文)

新时代春节作文(丰富多彩的春节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1 05:02:08
新时代春节作文(丰富多彩的春节作文)

新时代春节作文【一】

每当到了大年三十,五彩缤纷的烟花升上天空,好看极了!

有的像一座座瀑布山,有的像一颗颗小星星在天空中闪耀,还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

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还要挂上红彤彤的灯笼、对联。

新时代春节作文【二】

春节,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今年的春节,我过得很开心,现在还记忆犹新。

三十早晨,我们一家都忙得不可以开交。妈妈把桌椅、门窗、地板擦得干干净净,闪闪发光。爸爸小心翼翼地把“福”字贴在大门上。我也帮助妈妈洗了些水果,妈妈很高兴。

晚上,该吃 年 夜 饭 了,厨房里弥漫着香气,桌上摆着可口的饭菜,让人看了直流口水。吃完了晚饭,长辈们开始发红包,我得到了几份十分精美的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劈劈啪啪”、“嘭嘭”的响声把我引到了阳台。啊!眼前是一片用绚丽多彩的烟花照亮的天空。只见一颗颗小火球在空中绽放,炸开后又像浏览飘落大地。 红的如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似枝繁叶茂的大树,紫的就像熟透的葡萄……看着那一朵朵绽放在夜空中五彩缤纷的烟花,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好美 啊!”

啊,春节!美好的春节,快乐的春节,人人喜爱的春节,我爱你。

新时代春节作文【三】

每年的大年初一,全家人都会到香火鼎盛的寺庙去拜佛,祖父说:“春节期间到庙宇走春祈福,会给家人带来一整年的平安顺利。”

到了庙宇,人车相当多,爸爸好不容易找到停车位,只见卖金纸的奶奶一直向妈妈兜售,妈妈拗不够她,只好掏出两百元买了两袋,奶奶还说:“祝你们阖家平安大赚钱!”花了两百元,也赚到了吉祥话。

我们一面散步绕过花园来到正殿,只见大家手持三炷香,虔诚的祭拜。眼前的浓烟就像雾气一般,白茫茫的一片,熏得我眼睛睁不开,还一直咳个不停。最后由爸爸统一去插香,祖父则帯我们到庙口去“过平安桥”,听说这样就能消灾解厄呢!

南鲲鯓四周的景观很漂亮,有很多假山及水池,水池里养了又肥又大的鲤鱼,五颜六色的锦鲤真是漂亮。我跟妈妈要了十元,投了一包鱼饲料,当我把饲料洒下水中时,只见鲤鱼的嘴巴一张一合的吃着,真是有趣。

来到寺庙,不仅有众神明的保佑,还可以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我真的好喜欢。

新时代春节作文【四】

我是在我的家乡过春节。春节很有意思,小朋友都穿新衣服,新鞋子。家家户户吃饺子,挂灯笼,贴春联,放鞭炮。我天天玩儿的很开心。我还帮爸爸贴春联,帮妈妈包饺子,帮奶奶烧香,点蜡烛,帮爷爷收拾院子。我学回了打羽一毛一球,学会了骑自行车。过年我能吃很多好吃的东西,有肉,有鸡,有鹅,有菜,还有很多饺子。

大年初一早上,我穿上新衣服,早早起床给爷爷,奶奶拜年。爸爸起来放鞭炮,到处都是炮声,一直到天亮还响的不停。大年初二去姥姥家拜年,姥爷还给我压岁钱。我还去找我最好的朋友玩,他的名字叫李云浩,我们买玩具玩儿,看电视,还放炮,开心极了。

我很喜欢过春节,我希望天天能过春节,过一次春节我长大一岁,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呀!

新时代春节作文【五】

春节是炎黄子孙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由于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各地过春节也有许多不同的习俗。

我家乡的习俗,人们腊月初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八这天,是一年最冷的时候。在腊八这天,孩子们一早就结伴到河里去打“腊八冰”。在大冷的天里,孩子们带着冰块回家,不时用冻得通红的小手拿一块晶莹的冰块,塞在嘴里咬的咯吱作响,这一路上洒满了欢声笑语。这天,家家还要做“搅团”,“搅团”是用豌豆磨的面做成的,有‘“吃了腊八饭,天天忙过年”的说法。

过了腊八那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这天,天一擦黑,鞭炮就响起来了,在这天的晚上,要祭送灶神。俗说:“要送灶神娘娘回娘家,并求灶神娘娘在玉皇大帝面前祈求平安。”

腊月二十三一过,大家更忙了。必须清扫房屋,接着就是猪宰羊,筹办年货,还要炸“撒子”、“麻花”、“翻跟头”等风味食品,这种食品的做法独特,味美可口。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院子里,街道上挂满了火红的灯笼,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家家忙着做年夜饭,大街小巷飘散着年夜饭的香味。除夕这天灯火通宵,鞭炮声此起彼伏。等一家人吃完了年夜饭,燃放过鞭炮后,大家便去给家里族的长辈拜年,然后再挨家挨户到族里各家拜访,大家聚在一起吃肉喝酒,唱歌跳舞,直至天亮。初一至初三,串亲访友,相互拜年,共祝新年快乐,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快乐、健康。

正月初八至十五,各乡、各村的社火都开演了。人们穿着一新、扶老携幼,纷纷走上街头、场院,看那热火朝天的社火表演。那震耳欲聋的\'锣鼓敲出了农民丰收的喜悦,飘逸的秧歌扭出了农民美好的心愿。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天晚上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花灯展览,全县各个单位将自己制作的花灯、花车摆放在街道两旁,供人们观赏。花灯形态各异、手工精美、色彩鲜艳,远远望去整个街道犹如一条五彩的蛟龙。人们赏灯结束回家后,除了吃汤圆还有一个很精彩的节目——“跳冒火”。在各家门前点燃数堆麦草,男女老幼排着长队从燃烧的火苗上逐一跳过去,俗称“跳冒火”。大家跳着、笑着,在心里祈祷着来年无病无灾、健康幸福。

就这样一个欢乐、喜庆、详和的春节,在欢声笑语中渐渐的远去,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新生活。

新时代春节作文【六】

在上午的时候,我们大家都在紧张的气氛中。“1个、2个”一个个薄皮大馅的水饺诞生在爸爸妈妈的手中。到了下午之后,爸爸妈妈就变得更加忙了,一会要包水饺,一会要炒菜,比打仗还紧张。如果这一天是爸爸妈妈一年中最忙的一天,那么这一天,就是我最清闲的一天了。桌上的瓜子、花生、糖,成了我的“知心朋友”,一会儿就把我的肚子填满了。到了晚上,过年的气氛浓了起来,家家户户都要放鞭炮。别人都出去放鞭炮了,我却躲在屋子里,捂着耳朵,害怕得要命。“开饭了!”随着妈妈和奶奶的一声招呼,我们都来到饭桌前。过年的炸货、可口的饭菜,组成了美味的年夜饭。吃完饭,春节的`重头戏春晚就开始了。魔术、小品、歌舞,非常精彩!转眼间,12点的钟声就要敲响。“5、4、3、2、1。”我们一起呐喊!12点刚一过,热气腾腾的饺子就端了上来。“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又传进了我的耳朵里。过年啦!喜悦、欢欣溢于言表。过去的201 X年就这样成为了美好的回忆,我们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01X年。

这美好的新年就在一阵鞭炮的迎接声中开始了,又在一阵鞭炮声中结束了!我喜欢过春节!

新时代春节作文【七】

今年春节期间,我慕名到漳州文庙参观,敬谒孔子。穿过修文西路那写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大牌坊,跨入文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站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铜像,面容慈祥,双目炯炯有神,这就是被尊称为“圣人”的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学校——私塾。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的\'思想对中国甚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怀着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我站在铜像前,深深的鞠了一躬。

绕过铜像,拾阶而上,便到了气势磅礴的大成殿,殿前竖立着六根高大的蟠龙石柱,雕工精美,形象生动。进入大殿,孔子坐像端坐正中,仿佛正在谆谆教导他的弟子们。坐像前摆放着几、案,两侧站立着铜马、麒麟,做工细腻,造型优美。整个大殿显得古朴大方。

出了大成殿,漫步文庙四周,环境幽雅,花木飘香。两侧的厢房摆放着许多历代保留下来的碑文、石雕,显示了漳州文庙的悠久历史和显赫地位。而前来参观和祭祀的人络绎不绝,更说明了人们对孔子的敬仰

参观完文庙,我为中国拥有孔子这样一位万世师表而自豪,为中华民族拥有优秀传统文化而自豪,也更加激励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

新时代春节作文【八】

在绍兴,到农历十二月,大家就忙着为过年做准备。

腊月十二,照例是掸尘的日子,扫帚必须是新买的。把所有的瓶瓶罐罐擦的贼亮。

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送灶神上天。送灶神时要先祭拜一番,而祭品与一般祭神用的三牲四果不同,一般都用汤圆,麦芽糖等甜的东西祭拜。送走了灶神之后,家家户户便可迎接新年。

过了二十三,大家变得更加忙碌了。必须要大扫除一次,年货都要备齐。鸡,鸭,鱼,肉琳琅满目地挂满廊前。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几乎家家都要舂年糕。舂年糕的主要程序是打糕花,烧镬窠,打榔柱,拨倒臼,搓糕团,印年糕。期间,满屋飘香,其场面之热闹红火,让你难以忘怀。

到了除夕夜,家家都做起年夜饭。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种年画。这一天,还要把灶神接回来,于厅前置汤圆,茶叶,水果等供品,还在桌上放置鸡鸭鱼肉,年糕,红枣等食品。接好灶神,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开始吃年夜饭。桌上摆放着的都是地地道道的绍兴菜。一盘闷糟鸡让大家流下了口水。闷糟鸡是在白斩鸡的基础上做的,将白斩鸡斩大块,用细盐两面擦拭,如大口缸,糟的上面铺干净纱布放鸡,一层糟一层鸡。轻轻压紧,紧密封盖,放三四天,糟香渗透鸡肉。再温一壶绍兴加饭酒,细细嚼来,怎能不让人说“好”呢。桌上不仅有闷糟鸡,还有八宝菜,元宝鱼,鲞冻肉,绍三鲜,虾油鸡,梅菜扣肉......吃完了年夜饭,大家纷纷打开电视看《春节联欢晚会》,而孩子们呢开始放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又为绍兴添上了一点年味。再晚点,大家会去位于香炉峰半山腰的炉峰禅寺礼佛,烧香,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正月初一,早餐必吃汤圆,以示“团团圆圆”“高高兴兴”。

初二到初八,携桂圆,荔枝,美酒等礼品走亲访友,俗称:“做人客”。

元宵,这是继春节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正月十五,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红灯笼高高挂起,颇有一番风味。最热门的地方莫过于书圣故里了。白天,花灯DIY,猜灯谜,剪纸,写对联等一系列民俗特色活动一一展开。晚上,清一色的红灯笼亮起,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眨眼间,到了残灯末庙,正月也下台了。学生们该去上学,大人们又照常做事。对于老绍兴人来说,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改变,依旧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风俗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