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看见周瑜(五年级假如我是周瑜作文450字)

作文看见周瑜(五年级假如我是周瑜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4-06-12 12:13:11
作文看见周瑜(五年级假如我是周瑜作文450字)

作文看见周瑜【一】

在暑假中,我喜欢《三国演义》里的周瑜

在四十九回中,却说周瑜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不醒人事。左右救帐中。鲁肃见孔明讲一下卒兵之事,请孔明同去看病,孔明看过周瑜后,就知道了周瑜的心事,并写了一张纸条给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问孔明将用何药治之,孔明说:“以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以呼风唤雨,如果要东南风,应该在南屏山建一台,名叫:‘七星坛’。

我的感受是:周瑜实在是太注重军事了,所以才会被弄成立于山顶,观望良久,忽然望后而倒,口吐鲜,不醒人事的。我劝他还是不要太注重了,自己的健康最重要。千万不要为了注重事情而因此弄坏了自己的身体,这样太不值得了。其实,我很讨厌曹操,因为他很奸诈、骄傲、狡猾。我认为周瑜是一个好的将军,虽然,他很心胸狭窄、妒贤忌能。可是赤壁之役,让我更加喜欢了他。

于路在迎着东南风起,后人有诗曰:七星坛上卧龙登,一夜东风江水腾。不是孔明施妙计,周郎安得逞才能?

在调动期间,孔明、玄德、刘琦升帐坐定,赵云曰:“子龙可带三千军马,渡江径取乌林小路,捡树木芦苇密处埋伏。今晚四更后,曹操必然从那条路奔去。

最后子龙不来追赶,只顾抢夺旗帆,曹操得脱。

作文看见周瑜【二】

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现在提起周瑜,人们就会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些的典故联系起来。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虽有些才干,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活活气的人。然而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首的周瑜果真如此吗?

三国陈普传里曾写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看来真正周瑜其实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并不完全相同。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周瑜有三点是最让人折服的:

一是爱情。人人都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俗话说“江南有二桥,河北甄宓俏”,周瑜抱得美人归,故范成大誉之为“江左美丈夫”引得后来多少豪杰对其羡慕不已。推测算起来小乔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乔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所以孔明也曾在赤壁之战前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

二是高超的智谋。赤壁之战这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周瑜一生中光鲜无比的一笔。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从而大获全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三是忠于友情。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孙坚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确实也配的上那句”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由以上看来,三国的风云当中若不是公瑾英年早逝,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作文看见周瑜【三】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周瑜是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

我希望有一天,当你提起周公的时候。想到的不是王者荣耀里的他,更不是三国演义里面那个心胸狭隘的他。

周瑜他丝毫不亚于诸葛亮,三国演义里面的他却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他嫉妒诸葛亮,小肚鸡肠。可实际上他一生并没有和诸葛亮有太大关系。在三国中,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神机妙算,把周瑜写的太过于负面化,最后,周瑜却是活活被气。

周瑜是吴国一代将领,是一代传奇。历史上的周瑜风姿英发,心胸广阔。又怎会不是大度之人呢?更不可能在临前被气,并说出说出既生瑜,何生亮这般话了。周瑜,是病的。

诸葛亮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可谁又知道?孙策评价他“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

周瑜是孙策一生的至交,深得他敬重与赏识。周瑜的才能从来都并不逊于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如果你明白,没人不会为了他的才能而折服,三国中的他在赤壁之战中为了害诸葛亮而费劲了心机,让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差到了极致。就连最初的我,也如此误解。

小时候在一段时间迷上了三国以后,周瑜这个人物形象深深的走入了我的心中,那时的我还不懂,惊羡于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鄙弃着三国演义里面周瑜的小肚鸡肠。

长大后,我渐渐明白,三国不是历史。我误解了周瑜,而我身边的一大堆人都讨厌着周瑜,在我的帮助下,他们放下三国演义的塑造形象,正视了历史。

为了不让其他人把周瑜误会的更深,我们努力的去搜集有关周瑜的资料: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

这是后来人们对周瑜的评价,也包括苏轼对他的赞赏。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被周瑜这个人所吸引,所敬重。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塑造很成功,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讲,周瑜很无辜。

有人常说:可悲的就是,哪怕你知道这个人不是那么坏,不是那么差,你考试的时候也必须得那么写。我想说,语文考的的确是三国,但历史考的是周瑜,一个真正的周瑜。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妒贤忌能。

而我心中的周瑜,临危不惧,雄姿英发,气宇轩昂。

作文看见周瑜【四】

“周瑜”每被提及,总会有人轻轻叹息:“啊,多厉害的英雄!只因嫉妒毁了自己。唉,可惜,好可惜!”因为大家都拜读过《三国演义》,所以“三气周瑜”这个故事家喻户晓。久了,大家都知道有个小鸡肚肠、疾贤妒能的周瑜。可历史事实呢?并不像我们听说的那样,周瑜应该是三国中一个完美、耀眼的金星呢!

周瑜最出众的特点就是仪容了。在古时周瑜和孙策同被人们呼作“周郎”、“孙郎”。“郎”在古代称貌美的男子。两人因为情投意合自然结义金兰,升堂拜母了。再后来,两人又娶了被称作“国色”的大乔和二乔,周瑜真可谓情场得意。

周瑜被蒋干评为“雅量高致”的人,气量并非像小说中的那么小。程普对此有深刻的印象。在周瑜刚入伙时,程普自恃年高,百般刁难、欺侮周瑜。但周瑜非但没有计较,有问题时还经常向程普请教。程普非常感动。从此,一句“气廓非凡”就又成为对周瑜的闪光的评价之一了。古语还有一句:“曲有误,周郎顾。”可见周瑜音乐造诣的高超。还有,一句“雅量高致”舍他其谁?

周瑜“有礼”,“有礼”体现在他待人谦恭。遥想孙策后,孙权即位。这位年轻的君主没有威信,自然不被部下尊敬。别人对孙权行礼都是想越简单越好,可惟独周瑜不厌其烦,依然作大臣对君主的礼。那样认真,那样忠诚,很难有人不感动的。一片赤诚丹心也。

“外事问周瑜,内事问张昭。”孙权这一席话概括了周瑜天才的军事能力。周瑜做事周密严谨,肯定靠得住;周瑜用兵英勇果断,当然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周瑜为吴国的兴亡作出不朽贡献,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奋力一搏,横扫千军。“目光所及之处,樯橹灰飞烟灭。”气势何等的大。周瑜手下皆义兵也,故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周瑜是一个情感细腻的音乐家,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家。情场、官场、战场,场场得意。这样一个大英雄,怎么不能成为历史长河中的明星呢?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只是历史离我们遥远,被风尘所湮没了吧。

作文看见周瑜【五】

就《三国演义》来说吧,周瑜身为东吴大都督,统领吴国兵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下的许多将领如:黄盖、程普、韩当等,都是跟随过孙坚出生入的老将,如他真无才能无胸襟,岂能服众?《三国演义》中第一个不服他的便是程普,可周瑜不但不气恼,不报复,反而恭敬有加,气度非凡,使程普在自传中写下了:与公瑾交,如饮佳酿,不觉令人陶醉……

诸葛亮对降将魏延早有成见,平时不重用他,后来在数次伐魏战中也不听他的计策,足见他把私人偏见看得比国家大事还重,以至“统一大业”的高远计划以失败而告终。

诸葛亮三气周瑜是两人斗智的最高巅峰,别的不说,就说周瑜的美人计吧,刘备入赘东吴周瑜想借此机会软困,可每次使出的计谋均被诸葛亮的三个锦囊妙计所破,人常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前提是必须有了政策,才能产生对策,而人家诸葛亮却是在连周瑜还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政策是什么内容的情况下,他的`对策就已经出来了,也许诸葛亮真能神机妙算吧,那么后来的挥泪斩马谡,火烧连营七百里,以及走麦城却和他的神机妙算甚不吻合呀!鲁迅曾说过:“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难道他真是妖人?

再看他的军事才能:周瑜二十岁便跟随孙策统兵打仗,三年内出兵帮孙策攻下了十余个县,孙策后,周瑜更是重担在挑,重权在握,他先讨伐邓龙,击败来犯的曹操,攻下了南郡、夷陵后在征讨西川途中不幸病故…

诸葛亮出山时二十六岁,初期,刘备得他并非是如鱼得水,而是节节败退。赤壁战后,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羽翼渐渐丰满,刘备称帝,封诸葛亮为相,“鞠躬尽瘁,而后已”使后人对他的评价,然心有余而力不足,诸葛亮亲自率兵连年伐魏,却徒劳无功,最后还被司马懿拖军中…

光阴荏苒,眨眼瞬间,一千八百多年过去了,岁月的长河起伏变幻,有的人被埋没了真面目,有的人被升华了真形象,有的人被霉变或发酵了其功绩,而史册则永远是斩新的,洁白的,永远,永远都是……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