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雅思大作文环境(雅思大作文绝望模板)

雅思大作文环境(雅思大作文绝望模板)

更新时间:2024-05-31 18:24:55
雅思大作文环境(雅思大作文绝望模板)

雅思大作文环境【一】

Most female consumers shop unwisely.

雅思大作文环境【二】

所谓议论文,最关键之处在于论述得当。支持句应使主题句更加令人信服,令考生的想法更加鲜明的呈现在考官面前。然而,中国考生在论述时往往存在一些误区:

雅思大作文环境【三】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6]的观念自明代就得到了许多学者的认同,从文体的演变来看文学的发展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楚、汉赋、唐诗、宋诗,通过对文体序列的排位来总结文学发展概况,这就容易给学生一个错误的引导,提及汉代,只重视赋;论及唐代,只谈诗歌。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其实不利于他们对文学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反而容易进入一个狭隘的学习视野。文学的发展有时间的跨度,文体的完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今天我们回顾古代文学的发展,虽然具备了对文学体裁进行总结的条件,然而在教学中一味强调“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并在教学实践中遵循前人“只重视唐诗、宋词、元曲讲解”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真正全面认识文学的发展。以宋代文学为例,一直以来宋词作为宋代的代表性文体得到了学界的广泛重视,在教学中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长期以来这似乎已经是一种共识。然而在大数据环境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古代文学作品数据库的建立,对宋代文学的发展似乎也应有一个新的判断。“古今文章,至我宋集大成矣。”[7]“宋之文超汉轶唐,粹然为一王法。”[8]宋人对宋文的发展不仅有着较为自觉的理论认识,而且是颇为骄傲与自豪的。客观讲,宋文所取得的成就并不逊于宋词,但长期以来,在宋代文学的教学中,宋文往往是在古文运动中简单讲述,学生也很难对此有深入的认识。就当下对宋文的整理来看,已经出版的《全宋文》计360册,收录近万人的17万余篇作品。虽不能以量的多少来讨论文学成就的高下,但如此丰富的文学遗产显然是今人所不能忽视的。而且随着全宋文数据库的编制,为我们全面认识宋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借助数据库的搜索引擎,在教学中可以更好地展示宋文的发展及其所形成的文学特色、所取得的文学成就。如此一来,就不至于给学生留下宋代文学仅仅是宋词成就斐然的刻板印象了。明清文学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在教学中重小说轻诗文的现象非常严重;随着古籍的整理以及当下众多古诗词数据库的研发,明清诗文也逐渐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在本科教学中也应有所体现。

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提供了较为全面的经典古诗词和古诗文,并且这些数据库大多提供检索分析,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特点。文学内容的演变是文学发展的具体表现,文学作品也是文人对特定时代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同一题材在不同时期所反映的不同主题就很好地呈现了文学的发展。借助于众多古典文学数据库,对不同时代同类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得以轻松实现。文学发展中文学形式的演进、继承与革新等相关话题借助于当下的古籍数据库都有了新的教学思路,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

雅思大作文环境【四】

太多专业数据会给人捏造的痕迹,缺乏真实性。考官会质疑数据的出处。

例:A survey indicates that the number of people smoking has increased to as high as 65 percent in China.(一项调查显示。。。)

"65%"让文章看起来有些假,有捏造的嫌疑。"A survey"又不够具有代表性。

雅思大作文环境【五】

由近些年来,我国古籍数字化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常用的古诗词数据库,如由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和北京欣诺格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郑州大学《全唐诗库》、稻香居“全唐诗宋全词在线检索”等,这些数据库不仅仅提供检索功能,更重视数据的分析。如《全唐诗分析系统》与《全宋诗分析系统》在重出诗提取、格律诗标注、字及字组的频率分布统计等都带有智能化的特点,其多维的检索分析方式有利于可靠的数据发掘。王兆鹏教授与搜韵诗词共同打造的《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在这方面更是有了进一步发展。

显然,在大数据环境下资料的获得相对来说容易了很多,在具体的教学中,无论是作家作品的讲解、文学发展的梳理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都可借助于巨量资料、数据分析的便利,真正实现以文学作品为本位的教学模式。仍以苏轼为例,通过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将其人生行迹与文学创作历程相联系,学生可以对其文学创作的动态变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苏轼文学风格的形成、文学成就的获得也就自然明了了。同样,借助于古诗词数据库,围绕苏轼对其同时代文人的创作进行梳理,那么,关于词中“以诗为词”“婉约派”“豪放派”等相关问题的探讨也就迎刃而解了。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程作业的设计,大数据环境下古代文学教学改革有了切实可行的路径。而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真正地调动起来。无论是带着问题对作品进行分析,还是在对作品的分析中发现问题,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因为对作品了解的深入,也就不难获得情感的体验及审美的感受,这对提高其鉴赏能力和专业素养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古籍数字化、古诗词数据库的研发不仅为学者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为高校古代文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生机。首先,多种形式的古籍数据库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有利于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其次,众多的古诗词数据库为学生爬梳材料、探究问题带来了丰富的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研能力。再次,大多数据库虽重数据分析,但对于古诗词数据库而言,分析结论的获得是建立在文学作品的基础上,这又有利于让古代文学的教学重回文学本位,以文学作品为本。

雅思大作文环境【六】

大数据;古代文学;教学

在我国高校人文学科领域中,古代文学课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其他人文学科诸如国际汉语教育、戏剧与影视文学、文秘、新闻、广告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然而学界当下对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现状并不满意,对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探讨[1-3]。正如戴建业教授《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所言,“多年来,各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是通过‘中国文学史’课程完成的,教师较多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一长串线索,一大堆概念,一大批作家,古代文学中的许多经典名篇,学生却读得不多,也较少求甚解,更不可能去涵泳。这种教法与学法类似于一种‘买椟还珠’的现代版。”[4]尽管现在很多学校汉语言专业分别开设了中国古代文学史和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但在具体的讲授中往往仍然是以时间为线索讲背景谈概念,而很少对作品进行解读,更不用谈情感的体验和审美的感受了。对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古诗词训练的大学生而言,走马观花式的作品讲解、简单粗略的作家介绍、文学现象的概念式总结,都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为了应付而记硬背一些概念名词,并不能从实际上真正提高其专业修养和人文素养。

2011年,麦肯锡在《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的研究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大数据”一词。随后,这一话题不仅成了计算机行业内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广泛热议。对“大数据”这一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解,人们普遍认为大数据即海量数据、巨量资料。更有学者认为,“大数据超越了海量数据的含义,它描述的是随着数据量和数据类型激增而逐渐衍生出来的一种现象,不仅包括大规模、多样化的数据集,还包括对这种数据集进行高速采集、处理与分析以提取价值的技术架构与技术过程。”[5]从数据的角度看,大数据的特征被概括为4V,即数据量大(Volume、数据类型多(Variety、价值稀疏性(Value、速度快(Velocity。基于以上特点,大数据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的指导下,我国高校也越来越重视信息化教学。在这一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学中相关问题,如作家作品的分析、文学发展历程、作业的设计等,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做适当调整,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雅思大作文环境【七】

[1]熊笃.古代文学教学现状及教改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2:77-78.

[2]刘鹤岩.关于高校古代文学教学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2:137-139.

[3]孙小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设想[J].中国大学教学,2007(6:43-46.

[4]戴建业.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学现状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2(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