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去海洋馆研学旅行作文800字)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去海洋馆研学旅行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2-12-30 04:43:08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去海洋馆研学旅行作文800字)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一】

热闹的研学游开始了,一路上的欢声笑语,伴随我们来到了常州的中华恐龙园。

同学们都很兴奋,与老师一起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恐龙园之行。

一进恐龙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的喷泉,在阳光的照射下,清澈的水浪波光粼粼。附近,是几只高大逼真的恐龙模型。

在导游和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来到了恐龙馆。在那里,我们观赏到了恐龙的骨架,它们大得出奇,也还有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模型,引我们注目。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我们伴随着凄凉的音乐进入了一个场地——“恐龙也许是这样灭绝的”,向我们展示了在火山喷发时恐龙的无助,使我们深深地被触动了。

接下来,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场所,旋转木马使我们重温了儿时的记忆。一个个逼真的大蛋糕与糖果屋子下隐藏着无数的欢乐,带给我们的快乐使我难以忘记。

到了吃午餐的时间了,我们在恐龙园中的“侏罗纪餐厅”用餐,里面的陈设也模仿了远古森林的神秘与梦幻,我们的身旁,是一只超大型的恐龙,使人胆战心惊又激动。

到了下午,天气的炎热使我们更亢奋了。最受我们喜欢的莫过于“飞跃恐龙山”,当你跨坐再小恐龙的身上时,过山车启动了,首先带我们进入了一个巨大的恐龙骨架中,繁星点点,静谧而美好,突然,上翻下冲,使人尖叫不已。

这一天的恐龙园之旅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快乐,更多的是知识的领略,使我真正了解到了远古时代奇异生物,更激发了我对恐龙的未解之谜的'兴趣,果真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二】

学习不能总是每年千篇一律的在学校里面,还要有一些新的体验,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展视野。近日学校里组织去“研学旅游”,对于从未参加过这种活动的我们,同学们翘首以待。

数着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研学游的日子可算到来了。同学们斗志昂扬的模样,很是兴奋。队伍出发了,同学们在路上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五花八门的问题,心里满是高兴。

我们首先来到了“潜流湿地”,那里主要是废水处理,十分环保。排出来的污水又经过加工,变成了像河水一样的水,无污染。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物体,是工厂叔叔阿姨们工作的机器。做到环保无害,这是工人们的保证与信念。

接下来我们又去了蔬菜基地和植物园。这些可爱的蔬菜们,可都是种植者的心,它们是用汗水灌溉成长的,有着非凡的意义。这么多新鲜的植物,可真是饱了我的眼福。

生态环境参观完了,我们应该去参观教育机构了。

中心幼儿园的外观真是美轮美奂。小孩子们亲手播种的植物,可爱有趣的小动物,多姿多彩的操场,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老师们也都是那样的和蔼可亲,祖国的花朵让辛勤的园丁来呵护,一定会茁壮成长的。寅寺中学自然也是不逊色,外形十分壮观。历史人物的伟大事迹,让我们折服,佩服他们的厉害。

这次难忘的研学旅行让我感到了快乐,真是受益匪浅。世界在进步,科学在进步,人类更要进步!

研学旅行海洋馆作文【三】

素有“文都”之称的桐城,自古留下了许多的人文古迹,虽没有长城那样的雄伟壮观,也没有西湖那样的美丽清秀,但却有不同寻常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而这次旅行,也一定别有一番收获。

心怀期盼,今天下午终于要出行了,妈妈答应和我一起去游玩,也顺便帮助老师照看一下同学们。下午来到教室,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毕竟书包里不是沉重的书本,而是各种零食、饮料。一点半,我们一行人准时出发。这一支五十二人的队伍,一路前行,很快来到第一站——六尺巷。

这是一条不起眼的小巷,这条小巷全长仅有百来米,宽度只有六尺宽。可就是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却包涵着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谐、宽容、礼让,它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中的深意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是桐城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完美处理相邻纠纷的典范。

随后我们来到了文庙,即现在的'桐城博物馆。进入文庙,正中通道便是状元桥和下面状元池,在科举时代桐城的状元回乡必在此举行跨桥仪式,想那跨桥者是何等的荣耀。再往里,最令人称赞的当然是大成殿了,进入大成殿,眼前的孔子,“四配”及“十二哲”的泥彩塑像体型庞大,神行兼备,栩栩如生,是桐城丰富文化内涵的代表,我们都虔诚地向孔子像叩拜。

接下来,我们还参观了仿古城门——“东作门”。穿过“东作门”来到了桐城的古桥“紫来桥”,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是桐城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桥面上有很多车轮扎过的痕迹,可见古代从桥上经过的人和马车之多。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表达了桐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民创造的智慧。

过了桥我们又来到东大街,这里仍保留着明显的中国古街道特色,路面全是麻条石铺就,每块条石长约三尺、宽约八寸、厚约五寸。这条街昔日为桐城繁荣的商业街之一,两旁商铺林立,现如今却宁静得无人问津,只有老人倚门而坐。

给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最后一站“投子山”了。来到山脚时,原本精力充沛的同学们大多都疲惫不堪了,望着眼前的山峰,个个叫苦不迭。我和章明同学互相鼓励,一起率先爬上了山顶,来到了“投子晓钟”旁。

站在山上俯视山下,果然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与得意之感,有同学敲响晓钟,浑厚的钟声回荡在群山之间,悠扬而久远。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投子寺的“大雄宝殿”,相传三国时东吴军师鲁肃战曹兵败,败逃途中将其子投于山中一洞穴,后被一老增所救。此后山名、寺名都更为“投子”二字。

回到家,回想起这次研学旅行真是收获颇丰。既领略了桐城春天的美景,又加深了对桐城文化的认识。

不管今后身在何处,我都不会忘记家乡“文都”桐城,我要多了解桐城文化,自豪地当一位桐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