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关于国家公祭日作文小学四年级)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关于国家公祭日作文小学四年级)

更新时间:2024-04-29 01:31:05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关于国家公祭日作文小学四年级)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一】

84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惨案,30万同胞惨遭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大批儿童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今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四个法定的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84周年。当天上午,党和国家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缅怀那段惨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共筑和平。

84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中国,84年后的中国是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走好新时代下的新的长征路,需要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传承和深刻感悟家国之情、党民同心、和平正义这“三种力量”。

感悟家国之情的力量。家国天下,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强大的国,何来幸福的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84年前,泱泱中华,狼烟四起,伏尸百万,流千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国到处哀鸿遍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时间,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成了全国人民痛心疾首、痛彻心扉的呐喊与呼声。保卫南京、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成了空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敌人肆意践踏我中华大地的铁蹄下和腥屠戮我同胞姐妹的暴行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反抗、浴奋战,舍弃了小家,丢下了亲人,打败了罪孽深重的侵略者与一切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84年来,全党全国人民接续传承家国之情,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融合在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迈进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以国家公祭的名义铭记历史,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家国之情,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开启新的征程。

感悟党民同心的力量。同仇敌忾,党民同心,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必备前提和重要法宝。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将理想信念与根本宗旨与老百姓的愿望高度契合在了一起。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1921年到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心民心始终没有背离过。尤其是在南京大屠等残酷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对忠诚于人民,成为了人民信赖、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感悟和平正义的力量。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正义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最强力量。一切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民族、政党,都是反人类、践踏和平、背离正义的滔天罪行,都必须受到全人类的严正审判。84年前的南京大屠,更是人类和平正义史上的极大耻辱。这一段惨绝人寰的悲痛历史不仅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全世界全人类都在强烈谴责。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也是在维护与捍卫世界和平、为全人类伸张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二】

有人说:南京大屠是国难;有人说:南京大屠是国耻。

我想说:早点把日本灭了,以后就不会有今天让人心情沮丧的公祭了。

否认罪责意味着重犯。日本人到现在仍然不认罪,起码意味着他们还想重犯。我们没有理由再给他们机会。

民族战争从来就不是国家个别好战的问题!我们不要在今天还用这样的话自欺欺人。说什么要把统治者和人民区别开来的废话。试问:怎么区别?

拿破仑横扫欧洲时,法国人哪个不兴高采烈?希特勒发动二战时,哪个德国人不在支持作战?甲午战争和侵华战争,全体日本人不都是全力以赴吗?我参加过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全体中国人有谁不支持用武力教训几年前的好朋友呢?反观越南人,男女老少有谁不对入境的中国军人恨之入骨呢?

民族战争只要发生,就是你我活!恰恰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将发生新的战争,而且为期不远。我这么认为。

有人说,曾几何时,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人民还在共度蜜月期,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不行吗?我要说:不可能!

为什么?

先从两国之间国情上看。

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中国大陆的GDP是日本的1/5。中国需要日本的资金和技术,日本需要中国的市场。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记得,成家过日子的时候,能够买到原装进口的日本电冰箱、电视机等,是多么兴奋的事情。所谓蜜月期就是指的那个时候。

现在,中国大陆的GDP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成为日本的5倍,应该不是问题。今天的中国,无论钢铁还是所有家用电器都严重过剩,不但不需要从日本进口,而且还需向外倾销呢!以高铁项目为代表,中国和日本在全世界范围拼得头破流的竞争愈演愈烈。说句直白话:在用逼对方的势头抢饭碗!

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利益之争的最后手段是什么?

再从国际大格局上看。

最惧怕中国撼动其霸权的是美国人。为了遏制中国的发展,美国人之恶毒,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核武库,伊拉克、南联盟等国的悲惨命运早就降落在中国人的头上了,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日本人夹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只能是美国的马前卒。

最后来看看日本人的内在原因吧。

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日本是一个没有第二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只有一个单一的大和民族,一个永远团结一心的民族。这个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及德国的日耳曼民族相同,骨子里都非常地自信、傲慢,管中永远流淌着争强好斗的。由于是个岛国,文化底蕴浅薄。日本人总以强大的自尊掩盖其内心的自卑,为了功利他们更加不讲信义,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更加不择手段!以往战争中,他们对女人和儿童比任何一个国家的侵略者都残忍和凶恶就是例证。

历史告诫中国,让日本人瞧得起中国人是根本不可能的,委曲求全地憋屈在中国的阴影之下,日本人绝对是不甘心的。对中国人来说,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的日本人,无异是东郭先生怀里的蛇!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三】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南京大屠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最需要在和平环境中进行国家建设,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同时呼吁各国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

30万!那是一场中华民族遭受的浩劫。日本侵略者的兽蹄践踏着东北三省,华北平原,甚至大半个中国。日本人曾狂妄地认为屠可以征服一切,但中华民族的能够白流吗?在那短短的8年中,中华儿女献出了无数不屈的躯体,拯救着这古老的民族。半个世纪,日本侵略者早以被英勇的中国人赶出了神州。

今天,中国人依然崇尚和平,不可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报复性的战争。现在中国人必须从国力上超过日本,赶上世界。这样,才能告慰那残遭劫难的30万英灵。

中国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员们,应该吸取教训,为历史谱写新的辉煌,像祖辈那样,把青春和生命融入这场风起云涌,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中!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四】

清晨,寒风凛凛,国旗护卫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遇难同胞纪念馆将国旗升起后又徐徐降下,为难者下半旗致哀!

今天是第八个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一大早,朋友圈、微博便被各类悼念南京大屠难者的消息刷屏。然而,不同于平时看到双十一商家刷屏信息、明星犯罪刷屏信息,在看到这样的消息时,我会不厌其烦的每一篇都点开仔细阅读。每一次看到那些深刻而沉重的文字,我的内心都会剧烈波动,似乎悲痛的历史就在眼前。每一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追思和呼唤,追思逝者,呼唤和平。

在南京大屠纪念馆里,有一面南京大屠幸存者照片墙,幸存者逝世,照片墙的灯变会熄灭。今年,有了些许不同,因为这一年,有太多的幸存者离开了我们,活着的幸存者已不足百人。

我们一直在和时间赛跑,在时间的长河中努力挣扎、抢救,让这一段悲痛的历史被国人所牢记,被国际所认可,希望能够得到给予中华民族如此惨烈灾难的国家的道歉、忏悔和追思。然而时间,并不会为我们的心愿而停留,哪怕只是那一秒。

幸存者葛道荣说过一句话:虽然这里的灯都会熄灭,但记忆不会熄灭;幸存者们不会被忘却,真相更不会被忘却。

那一天,一定会悲壮的到来,但他们永远会活在人们的记忆中,记忆不会被抹去,历史不会被遗忘,真相不会被掩盖。牢记历史,牢记灾难,是为了明天的崛起、强大和坚韧;是为了昨天的灾难不会重新出现在明天的时间长河中;是为了让逝者安息,让生者追忆。

今天,南京为难者下半旗致哀,全国人民为难者默哀追思。相信在今后的每一天,每一位国人都会记住这场灾难,牢记历史,展望未来!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五】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40多天时间里30多万中国军民惨遭戮,此等兽行暴虐,旷世未闻。84年后的今天,是第8个南京大屠国家公祭日。

祭,是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南京沦陷后的六个星期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同胞遇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纪念馆有一处展区上赫然写着“十二秒”。每隔12秒,就有一滴水从高空滴落,掉进一泓清泉,与此同时墙上亮起一盏印着遇难者遗像的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惨绝人寰的大屠中陨落。列宁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历史不容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不能忘记。国家公祭,拉近了远去的硝烟,重温了民族的苦难,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是珍视和平,更是不忘屈辱。不忘南京之痛,缅怀华夏之殇,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珍惜当下,蜂拥前进!现如今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幸存者已不足百人,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战争是何等残酷、和平是何等珍贵,而和平则是用无数鲜和生命换来的;国破则家忘、国强则民安,没有国家的强盛就没有民族的幸福;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安邦,要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队。我们在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同时,更要珍爱和平,砥砺奋进。如今的南京将“创新名城、美丽古都”作为发展愿景,新时代的我们也要以强烈的忧患警醒砥砺前行,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奋发图强,以炽热的家国情怀铸造钢铁长城。让世人知晓,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

祭,是让我们矢志强国,奋斗青春!国家公祭日,祭的是国难沧桑史,祭的是民族独立奋斗史。国难当铭记,国人当自强。历史的目的是什么?梁启超先生说,“简单一句话,历史的目的就是将过去的真事富裕新价值新意义,以供现代人之资鉴。”在“两个百年”的新征程道路上,和平发展是主题,强大幸福是目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建设者和参与者,定当铭记历史,扛起责任,发愤图强,为强国强军不懈努力。任时光流逝,任时代变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六】

“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

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3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

历史之殇,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难中,南京大屠以持续时间之长、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则撼天动地。

生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84载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而生、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

回顾人类历史上的共同灾难,“不是我们‘愿意’记住什么,而是我们‘有道德责任’记住什么”。30万难者,不是一个冰冷无情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名字、有家庭、有梦想的鲜活生命,而这一切美好都在屠中瞬间陨灭。这是逝者之哀、国家之痛,更是人类之劫、文明之耻。南京大屠难者和所有二战期间惨遭法西斯屠的人们一起,理应被全人类永远铭记。正是他们的难,让世人认清了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反人类的罪恶本质,看到了侵略战争带给受害国的巨大灾难。唯有时刻牢记历史,我们才能从历史中获得镜鉴和指引,更加坚定地携起手来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当过去不再照亮未来,人心将在黑暗中徘徊。”穿越世界大战的硝烟,跨过新世纪的门槛,和平与发展已成世界浩荡潮流。然而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捍卫真相就是捍卫正义。搜集并珍藏这些沉甸甸的历史记忆,是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情告慰,亦是对妄图否认暴行、亵渎历史者的严正警告。

好战者必亡,自强者自立。在实现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风雨历程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牺牲,经受了难以想象的灾难伤痛,终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坚持不懈的奋斗赢得民族的尊严与荣光。抚今追昔,默哀致敬,历史的创伤仍在隐隐作痛,提醒我们曾经饱受的深重苦难;放眼神州,沧桑巨变,激励我们更加坚定地迈向奋斗目标。中国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已经并将继续在13亿多人民的砥砺奋进中深刻改变。

国家公祭日作文 三年级【七】

泛泛而论,祭祀作为一种典型的仪式,通常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文明成熟,才有礼典。华夏文明发育较早,具有完备多样的礼典仪轨,而祭祀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即所谓“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并依此创立了专门的祭祀日。传统节日中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都与祭祀有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祭祀文化的成熟。祭祀不仅包括宏大的天子祭,也包括士庶祭,都成为国家活动和家族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

不过,曾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礼典仪式现在已渐趋消亡,不再是常规性的重要活动,其规范也逐渐瓦解。这其中,有国家形态在近代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也有祭祀文化的生存土壤发生变化的原因,过去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已不复现,对祖先的崇拜也由于家庭结构向原子化演变而削弱。近年来,虽然敬天敬地敬祖先再成时尚,但强调的也多是文化符号的意义,或者成为给地方经济发展搭建的平台,其本来意义已有所消散。相对而言,民间尽管失去了传统祭祀规范的许多内容,但仍然存在基于情的祭祀活动,而在国家层面的祭祀活动,尽管仍然零星存在,比如为“9·18”事变悼念、为“5·12”大地震悼念,但没有制度化规定。

那么,今天需不需要设立国家公祭日?答案是肯定的。如果说过去因敬天敬地敬祖先而创造的祭祀文化,反映了一个文明的成熟,那么今天是否会忘记历史,也在考验一个民族是否成熟。

国家公祭日提供的庄严感,有助于恢复历史的庄严,特别是在虚无主义消解历史的价值判断之时。历史的荣耀和悲情,需要我们正确体会;国家公祭日提供的舆论平台,有助于帮助我们连接历史和现实,为我们找到历史中的正确定位;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我们回顾审视历史悲剧,维护基于历史形成的判断,防止历史被人为歪曲。而这些对于历史的冲击,一直在发生。

南京大屠的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国家公祭日就是通过直面历史上的悲情时刻,以达到以史为鉴、警示后人的目的。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不乏对于悲情时刻的记录。以什么样的历史悲剧作现实的镜鉴,有不少选项。为什么确定的是南京大屠难者国家公祭日而不是其他?

其一,南京大屠象征着中国苦难近代史的高潮时刻。中国自近代以来所遭遇的外部压力,给整个民族留下了许多历史疤痕,而八年抗战最为艰苦,中国军民付出的牺牲最大,中国向现代性转变的进程被阻滞得最为严重。

其二,迄今为止,77年过去了,日本作为那场侵略的始作俑者,始终没有作出应有的历史反思。最近两年,还通过篡改历史、为侵略正名等方式,为修改和平宪法、重启军国主义之路制造声势。

其三,日本近年来的这些行为,不仅让中日关系降至冰点,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对二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和安全体系构成了潜在威胁。

还原历史真相,需要一面真实折射历史的镜子。警惕历史反复,告诫颠覆历史的行径,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传递和平声音,需要一面真实的镜子。而无论从反法西斯主义还是从人道主义的角度看,南京大屠都不仅是历史留给中国人的伤痛,也是留给全世界的伤痛。如同奥斯威辛集中营,其警示意义是世界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