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作文激流勇进与顺其自然)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作文激流勇进与顺其自然)

更新时间:2024-06-15 02:36:07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作文激流勇进与顺其自然)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一】

成功的桂冠是用勇气和汗水编织而成的,只有勇敢的挑战自我,才能战胜困难,收获成功的喜悦。我有过很多成功的经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第一次玩“激流勇进”。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和爸爸去欢乐谷游玩。伴随着小鸟的欢叫,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走进了人流涌动的欢乐谷。走着走着,两排高耸的滑梯映入我的眼帘。高的,有两个教学楼的高度;矮的,也有一棵树那么高。我正在纳闷那是干什么的,突然一阵呐喊声和尖叫声传入我的耳朵,只见一艘小船从滑梯顶上疾驰而下,溅起巨大的水花。爸爸告诉我,“这就叫‘激流勇进’,怎么样,敢不敢玩?”

我看着高高的滑梯,内心在激烈地斗争,又想尝试一下,又觉得心里发虚。爸爸用鼓励的目光看着我,我终于鼓足勇气,冲爸爸点点头!买好了票,我硬着头皮坐上了小船。看见从船上下来的人们,有的脸色苍白,有的想呕吐……我不由地打了个寒颤,心里直打退堂鼓,可是已经没有退路了!我只得穿好雨衣,紧闭双眼,双手紧紧抓住爸爸的胳膊。小船晃晃悠悠地启动了,它像乌龟一样慢慢地爬上陡峭的滑梯,我的心就像揣了两只小兔子一样怦怦直跳。慢慢地,小船来到滑梯顶上,天啊,这么高,这么陡……我的心悬到了嗓子眼上。这时,一个人突然大叫一声:“要向下冲了!”我还没来得及做好准备,小船已经像离弦的箭一样俯冲下去,霎那间溅起了四米多高的水花,冲向岸边。在短暂的失重之后,小船在湖面上平稳前行,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正在这时,一支水枪突然朝我们猛烈地喷水,我们猝不及防,一下子就被淋成了“落汤鸡”。小船上的人们都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这就是我第一次玩“激流勇进”的经历。它让我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尝到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感觉,我由衷地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从那时起,我变得更加自信:YES,ICAN!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二】

熬过了7月的酷热与学习的漫长,总算迎来了凉爽的8月,也迎来了那刺激又有趣的冒险活动——漂流。

上了船,坐在软软的气垫上,感觉很惬意。船优哉游哉向前驶去,这时的溪水像一个慈祥的老人,她温柔地舔着小皮艇,托着它缓缓向前驶去。突然,随着一声尖叫,皮艇被恶狠狠得冲下了坡,溪水不断地往皮艇里灌,水没过了我们的脚,我感觉全身湿嗒嗒的,但却觉得很舒服。我赶紧往外泼水,没想到这样竟招惹了别人,水劈头盖脸地朝我泼来,我拼命挥动船桨,打击水面回敬他们。这样,一场打水仗开始了,大家都不甘示弱,不分长幼。我们的敌队里有一个“眼睛男”,特别厉害,他将帽子里灌满水,然后将水泼向我们,大盆的水猛灌衣服,又从裤腿里溜了出来。我们当然不能坐以待毙,我们一起反击,将水不断地泼向他,渐渐地,我发现了他的弱点,泼他的眼镜,当他的眼睛看不见前方物体时,我们使劲地泼他,“眼镜男”只好灰溜溜地抱头逃走了。

小皮艇走进了一条窄窄的小溪,跌跌撞撞向前驶去,时不时地碰到旁边的石头,忽然,我们卡在了溪流的中间,更是雪上加霜的是,后面的一条小皮艇正气势汹汹地朝我们冲来,“嘭”的一声两艘皮艇撞在了一起,我们的小皮艇受不起这么折腾——翻船了,我赶紧抓住对方的皮艇,免得被水流冲去,护航员帮我们把皮艇放好,小船又带着我们激流勇进……

欢笑,尖叫,水声从这里传来,痛苦,压力,烦恼从这里漂走。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三】

读完巴金的激流三步曲《家》、《春》、《秋》,我感受最深的是封建旧体制对人们的毒害是那么深重,但另一方面让我庆幸的是,仍然有拥有挚着的新思想的人,如小说中的觉慧、觉明等。

旧的封建礼教就像一把无形的利刀,它人于无声无形中,在它下面的人不计其数,小说中的鸣凤就是这样的。她为了维护自己的那份真爱,在求救无援的情况下跳湖自,为的只是不愿嫁到冯家做姨太太。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没有了,可是她的根本就动摇不了那庞大的、腐朽的封建礼教的根基,它仍然昂着它那颗吞食过成千上万的生命的头。

爱情在任何小说中都不会缺席,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在旧的封建社会中,自由恋爱根本想都不能想,可是它还是在觉明和琴那里存在了。在小说中,他们都是拥有新思想的人,他们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拒绝接受封建家庭那种愚蠢的包办婚姻的制度,勇敢的寻找自己的真爱。其实,在我看来,觉明和琴的结合,更甚至他们成为拥有新思想的人,都得益于觉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从以下四点阐述一下自己不成熟的见解。

第一点,觉慧学的是英文,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候学英文的人在别人眼中都是另类,可觉慧不管,他和觉明一起都学。高老太爷根本就不赞成他们学英文,不过也没有明确地反对过。当然,这一点不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因为觉明也学英文,但至少可以说明觉慧是个拥有新思想的人。

第二点,觉慧对下人很尊重,他很不看好那些对下人呼来唤去的人。如他听到他的妹妹训斥丫鬟鸣凤,他就十分不满。这并不是因为他对鸣凤有爱慕之情,因为那是在这之前发生的。而对于这一点,觉明并没有任何察觉,他似乎已经习惯了。

第三点,觉慧是帮助觉明成功逃婚的人。要做到这一步是多么的不容易,因为这不仅需要勇气和胆量,还需要周密的策划,而觉慧做到了。他叫觉明不要忍气吞声的接受长辈们的安排,不要再做第二个向他们的大哥觉新那样的牺牲者,当然,觉明自己也是不愿意的,可是他并没有想过要逃婚,是觉慧鼓励着他,使他付出了实际行动。我认为这一点足以说明觉慧要比觉明“新”。

第四点,觉慧是第一个离开家,脱离封建大家庭到外面寻求新时代的人。他虽然身在远方,但却不望把外面的世界用信的方式告诉给家里的那几个兄弟姐妹们,他在无形中向他们传播新思想,使他们开始在封建大家庭中站起来。

觉慧在《家》中走后,在后来的《春》和《秋》中就很少提到了。觉明开始代替觉慧,成为了高家大宅院的新思想的游说者。的确,他功不可没。他让他的妹妹淑英、淑华在旧的封建大家庭中站了起来。淑英和淑华本来只能在大宅院里跟着一个老教书先生学那一套成旧的伦理道德,可是她们在觉明、琴和觉慧的影响和鼓励下,开始学英文,开始去学堂,后来淑英还去了觉慧那里。更值得高兴的是,他们对长辈的不满开始用嘴说出来了,不再只是埋在心里或在背后发牢。如觉明和淑华配合默契地对陈姨太和四太太进行“教训”,把她们骂地真是太痛快了,让我十分欣赏。我真是感谢巴金,因为他要小说中出现了一个伶牙利齿、豪气冲天、不“中规中矩”的淑华!

琴是小说中唯一幸运、幸福的女子。因为她不仅拥有自己的爱情,而且也有体谅自己的母亲,不像淑真那么命苦,淑真就是不能再忍受母亲的打骂挑井自尽的。她也不像淑英和惠那样,不用忍受家庭带来的压力,也不用忍受那一套套成旧的发霉了的旧礼节。她可以大大方方地去学堂上课,虽然是女子学堂,但她毕竟迈出了封建礼教约束女子的大门。在觉明的鼓励下,她又担任了报社的工作,她和觉明相互帮助,相互鼓励。他们还一同努力帮淑英度过了难关等等。

而小说中悲苦的女子也不少,像惠、梅、大嫂瑞玉等等。可恶的封建礼教!愚蠢的那些满口伦理道德的人!

觉新是小说中让我又恨又怜悯的人,恨他是因为他做封建礼教的奴隶,怜悯他是因为他是个被封建礼教毒害的人。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男人,作为一个拥有高学识的年轻人,他竟然毫无怨言地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接受祖父安排的婚姻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女人,过着毫无生气的日子。但老天也并不变本加厉,他娶的那个女人心肠十分好,是个很好的女人,可是她最后还是在封建礼教的刀下。而觉新并不幸运,他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这也许是对他屈从于礼教束缚的惩罚。作为一个有高学识的人,他应当有反抗的细胞,应当有追求自己人生的渴望,可是,他老是说自己这一辈子完了,整天过着颓废的生活像在为他人而活。梅是他喜欢的第一个女人,可是他并没有保护到她,她了;他的妻子瑞玉是他喜欢的第二个女人,他也没有保护到她,她也了;惠是他喜欢的第三个女人,他仍然没有保护到她,她同样了。翠环是他喜欢的最后一个女人,翠环是幸运的,因为小说结尾的时候,他们成了亲,觉新并发誓要为自己而活了。我想他们应该是幸福的。

高家大宅院最后被卖掉了,又是一个庞大的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典例。这不是悲剧,我认为是这样的,因为它的分散,不正预示着封建社会也要瓦解,新时代的曙光将要到来吗?

小说的结尾是很圆满的,虽然有人喜有人忧,但该喜的人还是喜了,该忧的人就要他们去忧吧。

怎么写激流勇进作文【四】

此时,我已经站在九曲溪边上了。这里是第一曲,水浅浅的、清清的。何地布满大大小小的额暖石。这溪好似一位心思细腻的姑娘,一旦有一颗石子落入溪中,便激起一阵阵难以散去的波纹。河岸边泊着几只竹筏,艄公热情地招呼我们坐在竹椅上,稳稳地,伴着竹子的清香,使人仿佛置身于竹林之中。忽然,几几滴细小的水珠跳上我的面颊,啊!竹筏起程了!

竹筏缓缓地走着,那粼粼的波纹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好像一颗颗星星在调皮地眨着眼睛,又如春姑娘在江面上撒下无数颗洁白的珍珠。清澈见底的江水,真如一面平镜,江中倒映着青山、绿柳、红花,多像一张鲜艳的彩照呀!

我心中时常迷惑,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啊,却没沾污了它。它竟依然故我,轻快地唱起欢乐的交响曲。此时,我轻轻一嗅,那新新的竹筏香气好似已随风逝去。但我仍感到那股香气获得了新生,在湖水中轻轻荡漾。竹筏上寂然无声,但艄公却用他那带着水音的方言对我说:“你们很快就能听到激流声了”。果然,不知不觉中,竹筏已漂到第九曲。溪面上卷起了汹涌的波涛,发出“砰砰”的响声,雪白的浪花,猛猛烈地扑打着褐色的堤岸。我们大惊失色,毕竟被浪花泡成落汤鸡,也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艄公却泰然自若,用青竹杖往石头上一划,便隐隐约约地停在岸边,我忽然感到,每个人的生命,不就像这竹筏,都会遇到激流或暗礁,我们应像艄公一样,掌握好自己的生命之舵,渡过险滩,去追求新的目标。

现在,我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张艄公手持青竹杖,站在竹筏上的照片,然而珍藏的不止是一张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