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小兔作文350字满分)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小兔作文350字满分)

更新时间:2024-04-29 17:38:52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小兔作文350字满分)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一】

差点淹没在小李子的《荒野猎人》与全城热爱的《疯狂动物城》的盛大光环之中,排片少得可怜又没有硬塞3d效果的此片,没看之前我差点以为是别人家早就撤档的旧片子。回来看了介绍,才发现它的精良不无道理,励志得极富感染力。不知道是不是过掉了一喝鸡汤就掉泪的年纪,还是更喜欢扎进悲剧当中,这一次,我居然笑着看完这个本应略带盈眶泪的励志电影。前方有剧透不喜请绕道。

基于现实的戏剧大概更直击人心。高台跳雪,本来是一项处罚囚的极刑,却延展成一项运动。而一个年幼有腿伤的高度近视屌丝男,居然在20岁高龄才开始接触这项运动,而且24岁就参加奥运会。你一定以为他是个有某些缺陷的天才,一跳就是一个世界冠军。事实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奥运卢瑟,从70米跳到90米,每一跳都是倒数第一,但是(看到转折词就知道画风要突变每一跳都刷新了大不列颠的比赛记录。完成70米第一跳的时候,成绩是61.5m,呃,要知道一般水平可是100+m啊!他却比观众还兴奋,没有一点“我终于做到了”的小人物悲壮气息。地扑棱,嗯,是的,滚圆的身材配上高度近视(你知道吗所谓飞鹰艾迪是同届选手里最重的一个作展翅高飞状,哪里是什么鹰,更像一只塘鹅在扑腾~然后观众跟着沸腾,评论席的英籍评论员略带嘲笑脱口而出“eddie the eagle",从此一跳成名。名声有时候不一定是正面的,它可能略带嘲笑与戏谑,甚至是轻视的怀疑。飞鹰艾迪成为媒体的宠儿,不过,他的存在更多是给媒体引用为极例,制造更多的哗众取宠的话题。固执的人,心也大概率是大到压到一切非议与嘲笑,你们说我在炒作嘛,好,那我就要炒到令你们哑然失声。没有跳过90m?不要紧,我们在冬奥会上来个处女跳。电影在艾迪跳90m之前闪过很多他被嘲笑的场景,我一直好奇,这种处理是化悲愤为力量前的终极激将,还是饱尽艰辛之后的吐气扬眉?可能,是放手一搏的回光返照吧,他跳之前,应该是抱着被抬着走的准备。最难克服的恐惧是恐惧本身,唯一的解决方法,是不顾一切去经历。

赞美了艾迪的坚毅不屈的所谓美德,好想说说他的小心机与幸运。实现梦想只有满腔热是不能滴~从足球、跨栏、短跑等等直到滑雪再到高台滑雪,不断的尝试直至找到最有可能的最有效的实现方式这是坚持的结果,也是聪明的筛选过程。相比足球、跨栏,滑雪所需要的爆发力、控制及协调性要求较低,加上高度近视也制约了艾迪去踢足球或者跨栏,至少滑雪之后就不再摔断眼镜了不是吗哈哈哈。高山滑雪落选后选择没有对手的高台滑雪,是最明智的终极选择。我要参加奥运会,这项运动没有第二个人了你不让我去让谁去呢~至于他的幸运,能够打动牛逼哄哄的天才做教练当然是种眷顾,可是我却觉得艾迪最大的幸运,是拥有一个永远小心呵护儿子梦想的妈妈。在艾迪落选滑雪选手的时候,妈妈小心翼翼地试探儿子”就算是玩也不继续了吗?";在艾迪遭遇失败时给妈妈打电话痛哭自己是个卢瑟,妈妈说”你不用担心我跟爸爸,你尽管去尝试吧“在艾迪出发参加巡回赛的时候,妈妈挡在爸爸前面,让艾迪开走了自家唯一的车子,还悄悄取了家庭基金给艾迪;在艾迪出发参加奥运会之前,妈妈用艾迪之前装破碎眼镜的'盒子装上了饼干送给艾迪鼓励他;还有在电视直播艾迪比赛时对爸爸摞下的那句狠话”你要是敢换台我就拧断你的头“……这些这些,才是我认为在电影里面最暖最窝心的戳泪点。我们当然知道通往梦想的道路艰难且险阻,那些辛酸啊恐惧啊失落啊什么的都不需要别人絮絮叨叨地提点,因为那些是必经的且不可复制的唯一只有我们能经历我们自己的磨难。可是旁人的支持与守护,大概是每个寻梦的人都奢望的最后的最底线的支撑吧。其实这部片子也适合带着小朋友看,教着他们普通的坚持,自己也学着如何保护小朋友的初心。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二】

今天又拉着2个小伙伴去影院二刷了飞鹰艾迪,因为之前有幸被官方抽中去了北京见面会,所以这是第三次看这部影片了,但还是看的热泪盈眶,感动不已。

大家都在感叹档期和排片问题,确实如此,连续两次看人都很少,第一次相当于包场,今天加上我们也只有5个人。边上两个小伙伴看的都很投入,其中一个更是一直抓着我的手紧张的不行。我们三个一起笑,一起心疼,一起感动,一起哭,最后一起鼓掌。感觉像是回到首映那天。

体育类的励志片,剧情也许老套但足够励志。主角就是我们万千普通人中的一个,资质平平,挫折打击不断。但他又不同于其他万千的普通人,他怀揣梦想,并且愿意为之奋斗,即使他最后成绩位列倒一,又有谁有资格嘲笑他呢?

第一遍看是因为喜欢主演塔伦,愿意这样安利小伙伴刷下去,一半是为了塔伦,另一边是为了现实中的艾迪。还记得在北京见面会上,他笑眯眯的回答记者的问题,说当时住在精神病院里面,因为房租便宜,没有钱请教练,只能蹭,获得过很多人的帮助,有人给他送吃的。这么艰苦的生活,而且我想他因为训练肯定摔过很多次,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痛,他当年真是吃过很多苦。但他是笑着说完这些啊,仿佛这些苦难都微不足道,讲真有多少人能像他一样坚持。真开心他最后成功了。

电影里有很多我喜欢的地方:比如艾迪妈妈送的饼干和那句你要去哪里呀?比如最后在电梯里芬兰小哥说的那段话:全世界都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不全力以赴的话,我们会心如刀割,一辈子都会。比如休叔训练艾迪的那段。还有很多非常非常可爱的塔伦:擦眼镜上的雾气啦,开着车BGM很燃结果他喝了一口牛奶啦,在车上睡着的时候休叔使坏震了他一下他惊醒的瞬间啦,穿着小西装去奥委会询问高台跳雪的情况说的那句真可惜和后面出来欢呼的跳跃最后脚还扭了一下啦。还有好多让我想落泪的瞬间,比如失败之后在车上的镜头特写,不断的看来看去脸上的悲伤让我心疼不已,比如质问我难道没有资格结果被SAY NO的时候,比如最后他否定自己打算放弃的时候。比如最后的一跳,他叫出声的时候。比如最后屏幕定格出现了那句话:The important thing in the Olympic Games is not the winning but the taking part. The important thing in life is not the triumph but the struggle.的时候。

回来的路上小伙伴感慨颇深的说如果能一直坚持,现在也会有所成就吧。我觉得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你看完之后能有所感触,能去思考一些问题,也能学到一些东西。总之这部电影真的十分的棒!适合任何年龄段的朋友去看!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三】

任何励志题材的电影永远都少不了最基本的两个点:梦想+追随。人,因梦想而伟大,一般来说都是最终实现并换算成实际收获的结果。然而,我们却往往忽略掉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梦想最终实现,却没有收获到结果。换句话来说,我们整天沉浸在实现梦想的行动中,却没有因梦想而得到任何,甚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的话,那我们是否还会继续去追梦呢?

嗯,这个问题挺残酷的,却又是我们不得不认真去面对的。

北野武的《阿基里斯与龟》就很直观面对这个问题,男主角真知寿有梦想,有行动,最终却没有获得大众的认可,几乎耗尽了他的整个人生。值与不值只是当局者和局外者不同的角度罢了。《飞鹰艾迪》的整个故事其实比《阿基里斯与龟》要幸运很多,当然,主人公艾迪·爱德华兹所处的时间点,所在的环境,以及所有支持他的人,对于收获的结果已然并不十分重要了。

艾迪·爱德华兹从小就一个高度近视的孩子,作为一名普通运动员来说,眼睛的不方便着实给他带来很多比别人更多的艰难。再加上他从小到大展现对滑雪的热情,和实际能力形成的反比,很容易让家人、教练、裁判对他表示非常不看好。在这种不看好的氛围中,换作我们大部分人都应该会选择知难而退。毕竟,面对一件事时,已经明知道不会有实质收获或者会失败的事情,再付出十分的投入,似乎有点浪费精力不说,也貌似很没有意义。艾迪·爱德华兹并没有敏感太多别人对自己的不看好,依然像秋菊或魏敏芝一样,执着追求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高台滑雪。并且还要立志参加奥运会。

在1908年第4届伦敦奥运会期间,英国大主教彼得观看马拉松比赛时说过一句“重在参与”,从此这四个字不仅代表运动的最原始精神,甚至广泛流传到各类事情的鼓舞激励人心而去。其实细细分析起来,“重在参与”这四个字对于任何参与者来说,有一种降低高度的前提,减少心情上的紧张和压力,不要太有功利心,能参与其中就是一种很棒的体验。如果能收获得奖,那是锦上添花,如果不能有所收获,也能代表自己会勇敢迈出了一步,对整个人生都有一种正面积极的意义。

《飞鹰艾迪》就是不断在强调男主角这种容易知足的心情,最终虽然没有得奖,却不断超越者自我一次又一次的运动成绩,获得广大观众们的喜爱(其实,能真正做到不和任何人去比较,是很难的一件事情。或许,艾迪真诚刻苦的投入,会引来大部分人的支持,因为每个人都保留着同理心,在各种以结果为导向的实际状况里,大家还是很希望看到运动员用心付出且超出自我的表现。

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也就是在英国,的确有一个叫艾迪·爱德华兹的高台滑雪运动员,终生没有获得任何奖牌,却让所有人都印象深刻。无非是他坚持自己梦想的`结果。作为电影本身来说,片中除了休·杰克曼饰演的退役运动员布朗森(艾迪成年后的教练、克斯斯托弗·沃肯饰演的前滑雪明星沃伦,再加上塔伦·埃格顿(2015年上映《王牌特工》男主角饰演的艾迪,剩下的大部分则为英国本土的演员。电影整个节奏很规整,叙事按照艾迪·爱德华兹从小到大参与滑雪运动开始讲起,直到他在1988年冬季奥运会上顺利滑完90米跳台滑雪比赛作为结束。片子里引用了不少经典歌曲,例如Hall & Oates 的You make my dreams(曾在多部电影里出现过。最经典的桥段要属2009年约瑟夫·高登·莱维特主演的《和莎莫的500天》里,他饰演的角色刚谈恋爱时,感到生活万物都非常美好的一段自我想象的舞蹈就在布朗森训练艾迪时插入进来,这首经典的歌曲并没有显得很突兀,轻松明快的节奏反而稀释了观众们脑中常规运动员辛苦训练的压力。其他几首经典的歌曲,也都是令人非常耳熟能详的同时,也不会让人甚感突兀的画面辅料。也可能是由于电影一半遵循真实人物题材,一半减少制作预算的关系,客观严格来说,如果按照得奖或艺术的标准来看,《飞鹰艾迪》似乎并没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从叙事、表演、摄影、音乐、剪辑都很平摊,甚至有点流水账的问题,似乎急于把整个故事讲完,出完字幕后,打出“谢谢观赏”四个字才算把“任务”推进完成的感觉。不过,鉴于主人公艾迪·爱德华兹本身也是在超越自我,大方向观众们面对自己不足的份儿上,太计较电影的不足,也难免会有些太吹毛求疵了。

能带给更多失败者一些成长的提示,或者能让我们更能客观面对自己,《飞鹰艾迪》也算是一部轻松愉快且并不费脑的人物励志传记电影了。如果从追梦的角度来看,《飞鹰艾迪》绝对不亚于任何同类型的故事;如果从电影的角度来看,《飞鹰艾迪》是一部符合主流价值观且能让老少咸宜作品。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四】

今天有两件很值得开心的事,一是我在办公室里放disco成功的扰乱了同事们的听歌品味,二是很高兴这个周五的晚上我没有用来干别的而是选择了一个人赶去看即将下线的《飞鹰艾迪》。

老实说,《飞鹰艾迪》中的桥段真是俗爆了,几乎总是能猜到电影下一步将要发生什么,但是这种套路就是如此有效,让你随着电影的节奏高潮迭起。看电影前我没想到除了自己之外还有不少观众,在艾迪最后成功落地的那一刻影院里响起了阵阵掌声,我得说这是我经历过为数不多的很棒的观影氛围了。我确实不是一个喜欢运动的人,但总会被运动电影打动,记得小时候,《烈火战车》的'旋律就牢牢的印在了我的脑中,虽然那时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来自哪部电影。对我来说,《飞鹰艾迪》最棒的地方就是片中的配乐都是这类有着时代感令人激动的合成器风格,在艾迪最后平安落地时甚至响起了范海伦的《jump》!就冲这片子的配乐,就不枉我专程赶去电影院欣赏。

片中艾迪虽然有如开了挂一般的进步神速,但他一直专注于挑战自我,在比赛中排名垫底,却也为自己打破了个人记录而开心(同时也是英国最佳记录!)。这样的鸡汤我还是愿意接受的,相比之下我就不算很满意《奎迪》的方式,奎迪实在太一帆风顺,轻而易举的就击败了对手,似乎他生来就是为了赢得比赛。相比之下,艾迪乘坐电梯前往90米高台时,在开头本来很轻视他的天才选手说道,你进步了很多,你跟他们不一样像,像我们这样的人选择跳台是为了释放灵魂。艾迪看着天才纵身越下,轻而易举的打破了世界纪录,虽然艾迪应该永远比不上他,但这种脱离了胜负的惺惺相惜之情太浪漫了不是么。

电影中对我来说还有一个惊喜是克里斯托弗.沃肯的出现,老爷子好久不见,本来以为他可能就是在那本书的封面中亮相一下而已,结果终于在电影结尾时出现。他每一次在电影中的客串都叫我形象深刻,比如《致命浪漫》和《低俗小说》,希望老爷子保重身体,以后还能看到他的更多表演。休杰克曼还是一如既往的潇洒,那段从90高台飞出的镜头实在帅炸,不过在片中也做到了没有抢去主角的风头。主演塔伦·埃格顿我之前倒是没什么印象,看电影时就是觉得艾迪是残疾但又不傻,干嘛演的好像有点阿甘的感觉的,不过也许艾迪本人原型的确如此,毕竟在片尾时看到原型人物和电影中的扮相相比还原度还是很高的。

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在现实中,艾迪本人仅仅参加了1988年这一届冬奥会,因为从那以后出现了新的规则,即:只有世界排名前50或者排名前三成的运动员才能参加冬奥会。艾迪因此告别了奥运会的舞台,对于诠释着奥林匹克精神的艾迪,这实在是显得有些讽刺,不过他的精神,至少会留在每一个有幸观看这部电影的人心中吧。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五】

截止上映的第一天晚上,我看着对寥寥无几的首日票房、微博发起的#拯救飞鹰Eddie上座率#、许多心酸的“赶快去看啊,再不看就没有排期了”评论,和“放映厅里只有几个人”的repo,还在对我的朋友感叹:

“风气这样下去不行啊,太一窝蜂追求大片了。没3D非特效的小片也得生存啊。”

直到坐在放映厅里,几乎是包场观看的待遇下,前奏响起时,我依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被打脸。

结果当然是令人尴尬的。去年这个时候我在电影院里看到了私心全年最喜欢的《王牌特工》,今年这个档期下,一样的马修沃恩、一样的“蛋蛋”塔伦·埃格顿,一样的中老年男神导师带领少年漫男主的格局,但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出于对蛋蛋的喜爱,我对大家热情推荐了此片,现在正处于尴尬巨大的尴尬之中……当然,如果你喜欢休杰克曼,花9.9买张微信票纯看看男神的脸总没什么损失对不对?

几个硬伤:

1,美术极烂,摄影不像拍过极限运动。

2,BGM极不合时宜,贴不上画面,贴画面的节奏也不对,只有片尾曲好听。

3,叙事节奏磨人,叙事方式太弱,剧情都是套路……

4,除了主角外,部分配角都像工具人,毫无个性只负责解说。

5,竞技体育精神的缺失。

看了一下评论区,尴尬的看到确实有人真情实感的点赞这部电影,甚至将男主与福原爱相比……谢谢,谢谢,作为蛋蛋粉,如果大家都能这么想我觉得也挺好的,但现实总是很残酷,并不是你喝了鸡汤就不再残酷。我相信电影的原型人物Eddie确实有很伟大的地方,和福原爱当然也可以惺惺相惜,但单就电影而言,这么说实在令人尴尬。

如果是乒乓球、羽毛球、围棋之类的运动,我相信这样的拍摄方法也没有任何问题。例如导演按照这个剧本格式直接拍福原爱小时候在东北学习,长大后一次又一次努力挑战大魔王们,哭得惨兮兮的依然一直不放弃,过程中和许多大魔王们也发展出了友谊和羁绊,这必然会很感人,日本人也会喜闻乐见,票房更不需要担心……但Eddie是不一样的。

滑雪这项运动本身就是不一样的。这是极限运动。

每当Eddie站在60M+的高台上,往下望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1987年历史上的Eddie那一刻是怎样想的,或者是人们山呼海啸喝彩与喝倒彩都在脚下,繁华的尘世间都仿佛远去了;或许是眼镜太厚什么也看不清……但是,能够站在那个地方,对从20来岁才开始学滑雪的业余运动员来说、对屡屡获得奥运金牌的专业选手来说,都是抱着必的决心的。

我认为导演编剧在表达这一点时,对滑雪运动极·其·不·尊·重。

福原爱被大魔王们虐,哭得再多,乒乓球也很难出现生命危险。而历史上,就是在奥运会直播中失手从跳台上摔下来亡的选手也不是没有。

即使是这样也要滑雪。

即使是这样也要站在60M、90M,甚至更高的跳台上……

普通的小人物,英国泥瓦匠的儿子Eddie是抱着这样的决心而去滑雪的。可能重伤亡,注定没有名次,在此之前还要偷了家里的车,卷走父母的存款,否则连路费也凑不起来——抱着成为混蛋儿子甚至是重伤掉的混蛋儿子的觉悟,Eddie也想要继续滑雪。

这样一种坚强到恐怖,执着得让人掉泪的觉悟——至少电影里应该是这样的——被轻轻飘飘擦去,用普通的鸡汤覆盖了。

在意识到这一点以后,整个观影过程我都非常消沉。尤其是它套路化的进程,每一步你都猜得到下一分钟的进展,如果正统励志片是一个方程式,导演就是把演员们当成因子,不加任何思考的代入了进去。普通的失败,普通的摔跤,普通的受伤,普通的遇到男神教练,普通的攻略男神教练,普通的队友打脸,普通的拯救了男神教练实现偶像爱情剧成就……

大量队友、同行鄙视Eddie这些情节的刻画也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仿佛所有的运动都该如此,是的,少年漫总该如此,踢足球的队友总要和你撕一场,打篮球的队友总要你把他打服……但滑雪不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抱着必的决心上了跳台,在那样的高空中,必的决心都是平等的,可能今年欢笑复明年,明年队友少一人,物伤其类,真正的滑雪运动员又怎会轻易歧视“技术不好”的同行呢?

从这一点而言,我认为导演并不真正理解竞技体育,也没有相关的拍摄经验。

从摄影剪辑来说,制作组确实没有相关经验。极限运动那么美,壮烈得犹如飞蛾扑火,虽然万众高呼却只有孓然一身的孤独,但片中连最基本的几个优美的滑雪镜头都拍不好。一直等了一百分钟,直到男主最后一跳时,那个镜头才算得上过关……但这又是一个悖论了,镜头拍得好和完成动作好坏是两回事,为什么前面的滑雪镜头都拍得不好呢?

主角方面,男主和教练的互动也何其套路化。在宣传期,大家一直都以为这是一个类似于《王牌特工》结构中,中老年男神带领年轻弟子的故事,有那么一点bromance,但主题是梦想……但我在观看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巨大的消沉之中,对男神大叔和男主的互动打不起任何精神。是的,男主鸿运当头遇到了落魄的男神教练,男神教练带男主训练,男主最终又像爱情故事中的女主角一样拯救了男神教练的梦想,那又怎样呢?毒鸡汤一碗灌下,连休杰克曼的大长腿也只让人感到空虚和寂寞。

配角方面,金镶玉般的酒吧老板娘是彻底的解说员式NPC人物,男主的母亲也是。以这两位为代表,其他很多人都太像NPC了,工具性远远强过人性,仿佛就是为了在这部电影里说上这一句台词,鼓励男主,刺激男主,但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模式化的套路和鸡汤。连英国奥委会负责人,由于演员长得太像范加尔,实在令人瞬间出戏……

历史上的Eddie也许有更深刻的内涵,例如他如何走红、如何筹备资金,不断曝光甚至自曝其丑甘为笑料,只为获得更多赞助……在这个过程中,世人又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关注、追捧或者唾弃这个人,令他声势更红……这其中自有红尘滚滚浮华风情,但Eddie站上90M高台的那一刻,功名利禄又都飘然远去,只有不顾一切的那一跳。

这些拍出任何一点都足以令人久久回味,然而导演选择了最粗浅、乏味,代入励志片公式的那一种,真的令人失望,也许亏损的制片公司更失望,毕竟这片连牛奶赞助都没拉到,男主喝了那么多杯牛奶,都没有一杯瓶子上有牛奶品牌的……

最后说点闪光点。

1,蛋蛋演技还是很好的,也许这片就是为了体现主角演技而已。

2,休杰克曼真男神。

我觉得最好的场景不是任何一幕滑雪场面,而是结尾处,休杰克曼与年少时自己的教练沃伦·夏普在更衣室里重逢,休杰克曼说“那年我被他赶出国家队,我去求他,我对他跪下来求他让我回去滑雪,可他还是拒绝了”……老人喟叹着朝他走来,想说什么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低头看见旁边前弟子的背包里是自己的传记——那本传记中,昔日的教练沃伦·夏普曾写道“他是个天才,可他不在竞技上的心思更多,我对他失望了”——多年以后,垂垂老矣的沃伦·夏普望着与自己决裂的弟子,望着这个曾放浪不羁而如今也带领着另一个孩子滑雪的弟子,捡起这本书,翻开扉页,签了签名,再与休杰克曼叹息着拥抱。

轻狂已过,岁月忽晚。克里斯托弗·沃肯演得太棒了,活生生的老教练,这一刻能令屏幕外想起很多人,竞技中那么多师徒反目成仇,且不知有多少人能这样重逢相拥呢?

然而,即使这样的感动,也不是电影本身的。有的情节令人触动,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有的情节令人厌烦,只是因为现实中太多无可奈何,这鸡汤实在喝不下去……

我原本想用“扑得其所”作为标题,后来觉得这实在是太毒辣了,鉴于可能再过几天连排期都没有了——本来,小成本片并不是完全没有人看,只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区别。院线经理拿到拷贝,看着这成片,看看最近其他大片扎堆,也很难做出再增加一点排期的决定。

标准励志片总喜欢说,努力一定会有所回报,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拼搏。可拼搏的代价是要男主不顾一切偷家里的车换路费、拿走父母存款当盘缠,留下一张字条就飞去国外从几十米高台往下跳,可能会重伤不治,重伤不治后还要父母花钱把你接回国治疗——当然这是不会拍出来的,标准励志片犹如标准浓汤宝,只会拍拼搏的过程,和努力就会有所回报的过程。

那这浓汤宝调治的鸡汤,你是喝还是不喝呢?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六】

电影听起来很俗套,被人嘲笑的小人物,一路上坚持不懈,最终成功的燃起你一片热的励志片。

艾迪·爱德华,一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轰动英国的滑雪体育明星,引发了无数争议和目光。最近以他为原型的励志电影《飞鹰艾迪》又一次澎湃了人们的内心。

看后觉得好像和想象中并不一样啊。这个英雄和我们印象中身披国旗,骄傲扬眉的运动员形象太不同了。谈实力,应该孤独求败如大魔王张怡宁,可这个艾迪却几乎是全场被虐。

就算谈外表,应该健美矫健,肌肉闪闪发光,而塔伦·埃格顿为了饰演角色,却在努力的增肥。吃成了圆滚滚的小脸。谈到待遇,很多运动员都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事情,比如托马斯的“托马斯全旋”,李小鹏的“李小鹏跳”。而国际雪联也有以艾迪命名的“飞鹰规则”,但这个规则却是用来专门阻挡像艾迪这样的人进入冬奥会的。

想参加跳台滑雪的英国人艾迪,简直就像沙特人扬言获得冲浪冠军一样。

甚至连英国奥委会都不停的阻拦他,嫌他给英国人丢脸(其实却也是丢脸地去垫底但是EDDIE不这么认为,奥林匹克精神重在参与,即使是当炮灰也在所不惜。(恩,你开心就好芬兰天才选手麦提,他对艾迪说了一句话,这个赛场只有你和我不一样。

在中国,也许大家更崇拜的是那些自带闪光的英雄们,要么天赋异禀,要么成绩傲人,奥运金牌动辄就是五十块,即使取得银牌,也不会有人多看一眼。甚至更无情的新闻也屡见不鲜,“昔年举重冠军,今日沦为搓背工维持生计。”一旦当往日英雄,稍减锋芒,就立刻被洪流冲刷到谷底。

那我们当初所尖叫激动的,到底是什么呢?只是他们取得的片刻光芒么?却不是他们为了站到巅峰而付出的巨大努力。到底什么才是值得我们歌颂的呢?艾迪身上最让人澎湃的一点,就是明知自己的“无望”,但依然充满希望的去挑战。看似矛盾的事情,偏偏就靠着希望和坚持,知道这是一块不能开花的石头,但在怀揣信念去改造的艰难一路中,依然收获自己的满足,快乐无比。

为此,他用比别人慢十倍的速度,一步步地登上了看似比奥林匹斯山顶更高的地方。虽然也会有媒体质疑,他只是炒作,不相信真的有人会去做这样做不到的事情。甚至还有人说艾迪的故事就是“镶着花边的谎言”。可艾迪只会当做一个简单到不行的小挫折,依旧没有阻拦他继续下去的脚步。

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1987年世锦赛排名第55位倒数第二,倒数第一被取消了参赛资格。然后,这哥们真的参加了 奥 运 会 。

我想对你说这些话,去做吧,那些你真的想做的事。去坚持一点吧,那条艰辛酸涩的道路。去多一点爱吧,就像艾迪妈妈给了艾迪唯一的最纯粹的支持吧!

当艾迪离开家的时候,妈妈拿出饼干盒,让他用这个去装自己的奖杯。这是一个多纯朴,但是打动人心的相信和暖意啊!而艾迪在88年冬奥会一战成名之后,委员会立马为他修改了规则,提高了门槛,也使艾迪奋斗了十年也再没能入选世界级赛事,不可否认他确实不是奥运这块料。不过那又怎样,这拼搏的一路,也是艾迪人生最快乐激情的时光和让他的人生真正焕发光彩的原因吧!

正因为他平凡如你我,才更让我们相信,从追求自我实现,到正视自我后依旧坚持初心,即使失败也不放弃拼搏,才是你真正起飞的时刻。最后,影片中一直重复的一句鸡汤,配上艾迪的故事,让人此刻回味悠长。人生不仅在于输赢,而更在于拼搏。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向往远方。

飞鹰艾迪作文600字【七】

小时候我们总有自己比较坚持的时候,或许称之为理想有点夸大,但至少算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咱们的艾迪从小就对体育竞技充满了热情,满脑子想着都是奥运会参加比赛。撑杆跳标枪举重等等,但每项自己都不擅长。他的父母小时候还仅仅是把他对竞技体育的梦想,当做是孩子天真幼稚的想法,尽管他们并不认为他真的能做成什么,但也是友善地安慰他。直到有一天,就像所有家长前辈过来人一样,艾迪的父亲跟他说:你还是学点有用的东西吧。我想很多很多人都听过类似的说法。虽然弹钢琴很高雅,但是你要报理工科的专业,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如果实在考不上大学,那至少也要学会一门足以养家糊口的技能,比如片子中说的泥瓦匠。99%的人都在这个阶段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爱好,毕竟养家糊口承担责任也是很重要的事情,但其实我们心中都羡慕和期待那1%,艾迪就是这个1%,甚至是1%中的1%。

当他意识到自己确实不具备那些热门体育项目的天赋时,他能够在困惑中找到另外的突破口:冬季奥运会。相比于奥运会项目的激烈竞争,滑雪这等偏冷门项目绝对是更有机会。但是当他在关键的招商会上,笨手笨脚地撞到了整个英国滑雪队后,英国奥委会的官员就不高兴了,并且下断言他这辈子都是不可能上奥运会的。如果说上一次家长前辈们的之谈和训诫,破灭了99%的人的理想。那么当自己意识到自己很难达到梦想的时候,又有99%的人选择了放弃。承担家庭社会个人责任的压力,以及实现理想似乎遥不可及的绝望,都会让我们收起“滑雪橇”撕掉那些偶像的图片,让自己沉浸在悲伤里面,然后选择面对现实吧。

幸好艾迪是1%中的1%,在他就要放弃梦想的时候,他看到了高台滑雪这个项目。还记得那么奥运会特辑么?或许这就是艾迪的荣耀时刻,或许是他抓住梦想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带着仅有的衣服和滑雪板来到了德国跳台滑雪训练营。在哪里他一次次摔得鼻青脸肿,在哪里他住酒吧的储物间帮老板娘干活维持生存,在哪里他看到经过多年训练的运动员都会出事故摔倒,在哪里他遇到了他的搭档,曾经因为一时荒唐失了黄金的跳台滑雪生涯。最开始的时候,皮尔里肯定是带着同情he看不上的心情看艾迪,人家瑞典选手都是6岁开始训练,结果艾迪已经是20岁高龄了,还带着眼睛畏畏缩缩的样子,一看就是绝对的屌丝中的屌丝啊。改变的那一刻是艾迪真的从70米高的跳台跳下的时候,他直到这小伙子是认真的,只要有勇气跳下来就是成功的一半,剩下的不过是技巧的训练,重要的就是跟时间的赛跑。

奥林匹克重要的不是奖杯,而是参与,人生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奋斗。如果说前半部分深刻阐述了艾迪对奥运会的执着追求和坚持不懈后,后半部分就是用来诠释上面这句话。如果电影让艾迪顺利参加奥运会并且奇迹般获得了胜利,那这片子就陷入到片的俗套里了。但是并没有,经过一波三折,老妈背着老板给他存款和货车,师徒两人开着破车颠簸于欧洲各地,仅仅为了赢取奥运会的参赛资格,以及欲扬先抑地让他饱尝失机会的痛苦,以及戏剧性地获得资格的喜悦后。这部电影最值得致敬的地方,就是艾迪来到奥运会赛场,并没有做出什么逆袭,而是70米跳台成绩64米,比他在预选阶段的71米还要低的时候,作为铁定的最后一名,他并没有沮丧失望,而是忍不住在镜头和观众面前,手舞足蹈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快乐,那一刻就是属于他的荣耀时刻。电影在这里彻底打破世俗成功学的禁锢,将这部电影升华到新高度。放眼现代世界,竞争和成功学说大行其道,但很少有人关注真正的成功。艾迪的成功不是取得名次获得奖牌,而是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够参加奥运会就已经是他人生的荣耀时刻。

拒绝世俗成功的诱惑,倾听自己的内心需要,享受自己的荣耀时刻。飞鹰艾迪,迈克尔爱德华兹,感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