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江西风俗作文700字)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江西风俗作文700字)

更新时间:2024-06-10 01:26:07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江西风俗作文700字)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一】

今天,我和姑姑一家人一起去江西旅游。

我兴奋地坐在车上,一直想问姑姑:那里好玩吗?傍晚,我们来到九江,姑姑对我说:“我们今天先休息吧,明天我们去庐山。”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我们来到庐山脚下,坐着汽车一直到山顶,啊,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迷漫,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美丽极了。正当我们想到对面山头去的时候,缆车过来了,我们坐在缆车上,看见这山真陡啊,好像被刀劈斧削一般!苍翠的山群重重叠叠,像波浪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导游带着我们来到漂流的地方,我看见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我们坐上一艘皮艇,皮艇先在一个在大池子中划来划去。忽然,一道闸门打开,一个长钩子把我的皮艇钩到闸门口,我吓得赶紧闭上眼睛,激流把我们冲了下去。“砰”的一声,我的心还悬在半空中,我们的皮艇却落在了一个大池子中,又一个长钩子把我们的皮艇钩到了闸门口,我吸取上次的经验,勇敢地把眼睛睁开,“哇,好惊险,好刺激呀!”我开心地跟姑姑说。

坐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远处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我和姑姑心情愉快地聊着。我边聊边想:要是爸爸妈妈也能来的话,他们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了。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二】

??记作文:江西游记

今天,我和姑姑一家人一起去江西旅游。

我兴奋地坐在车上,一直想问姑姑:那里好玩吗?傍晚,我们来到九江,姑姑对我说:“我们今天先休息吧,明天我们去庐山。”我怀着期待的心情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第二天,我们来到庐山脚下,坐着汽车一直到山顶,啊,优美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俯瞰足下,白云迷漫,云雾缭绕,一个个山顶探出云雾外,似朵朵芙蓉出水,美丽极了。正当我们想到对面山头去的时候,缆车过来了,我们坐在缆车上,看见这山真陡啊,好像被刀劈斧削一般!苍翠的山群重重叠叠,像波浪起伏的大海一样,雄伟壮观。导游带着我们来到漂流的地方,我看见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我们坐上一艘皮艇,皮艇先在一个在大池子中划来划去。忽然,一道闸门打开,一个长钩子把我的皮艇钩到闸门口,我吓得赶紧闭上眼睛,激流把我们冲了下去。“砰”的一声,我的心还悬在半空中,我们的皮艇却落在了一个大池子中,又一个长钩子把我们的皮艇钩到了闸门口,我吸取上次的,勇敢地把眼睛睁开,“哇,好惊险,好刺激呀!”我开心地跟姑姑说。

坐在回家的路上,看着远处重重叠叠,连绵不断的山峰,我和姑姑心情愉快地聊着。我边聊边想:要是爸爸妈妈也能来的话,他们就能看到这美丽的风景了。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三】

第一天早晨我们小团队从杭州出发了,爸爸熟练的驾驶着小车,载着我们飞快的行驶在通往江西的高速公路上。中午时分,我们途径衢州,特意赶到市区品尝了衢州特色的农家菜,随后继续赶往江西,大约下午3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江西的第一站——-上饶。宾馆很干净,但价格也很贵,游客虽然不多但环境很好,空气清新,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晚上当然是去品尝当地农家小吃了。

第二天一早,我们匆匆采购了新鲜的橘子水果,往婺源进发。听大人们说起过,婺源是我国保存最好的.乡村,我很早就想一睹为快,带着迫切的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我今天终于来到这片土地了。然,疯狂的借机涨价、到处能见的灰尘及所遇见的事让我的心凉了半截,更有甚者当天晚餐菜里有条大虫,店主尽然吃了下去说不是虫……

李坑、江湾等这些景点确实是美,这也冲淡了前面发生的不愉快。我们在古朴原始的村庄中行走,被周边的美景所陶醉。

回家途中我再想,这么美的景点,要是没有那些不愉快的事发生,该有多好啊!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四】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

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3、绣球传情

歌圩的绣球是姑娘们在节前赶制的工艺品,制作工艺都很精巧,个个都是丝织工艺品:十二花瓣连结成一个圆球形,每一片花瓣代表着一年中的某个月份,上面绣有当月的花卉。有些绣球做成方形、多角形等。绣球内装豆粟或棉籽。球上连着一条绸带,下坠丝穗和装饰的珠子,象征着纯洁的爱情。

传说靖西县旧州古镇,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阿秀在一次赶圩时,被镇上一个恶少看上了,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相胁,誓不从。恶少贿赂官府,将阿弟判了刑并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阿秀哭瞎了双眼后,开始为阿弟缝制绣球。针扎破了手,流在了绣球上。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绣球做好了。

阿秀用变卖了手饰的钱和家中的积蓄,买通了狱卒,见到了已被折磨的骨瘦如柴的阿弟,阿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奇迹出现了,只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家人便不见,等醒来时,已躺在远离恶魔的一处美丽富饶的山脚下。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已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就是绣球的由来。

4、打扁担

打扁担是传统的自娱自乐活动,每一个壮家人都是打着堂的演员,妇女的动作轻巧优美,男子的动作刚劲有力,自娱自乐的“打着堂”,寄托着壮族人民祈望丰收的愿望。

打扁担的舞蹈形式有双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种套式。舞者多为双数。表演者手拿扁担,围在长凳或舂米槽旁,有节奏地时而敲打板凳,时而互相撞击扁担。扁担在手中运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侧面敲打,发出的声音或脆、或沉,声声相异,形成节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韵律。在扁担不断相击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转动,更使人眼花缭乱。技巧娴熟的各种动作,在声声扁担撞击声中轻松完成。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五】

你好!

我们素不相识,而你却收了我的来信,你一定很惊讶吧!看过下面的内容,你就会恍然大悟。

我是在一个网络交流平台看到你的。你住在江西抚州的一个小破屋中,爸爸妈妈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你们全家的温饱和你的学费,但是你又对那知识的海洋感兴趣,所以你走了很长的路去借书。你是一个朴实又善良的小女孩,而且你成绩优秀,最重要的是你乐于助人。所以,我想和你交朋友。

我的生活恰恰与你相反,我在一个窗明几净的学校上学,这里的老师学识丰富,善解人意。我特别喜欢上课,因为上课是用幻灯片的,十分有趣,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住在一个温暖的小屋,虽然这间小屋不是很大,但也够遮风挡雨。每次作业需要电脑我就会打开互联网,点点读机使我的外语成绩一直处于上游。我和你一样,热爱图书,所以妈妈帮我办了一张图书卡,每天放学我便会急匆匆地赶到图书馆借书。我名叫施纤纤,今年满11周岁了。我嘛,黑黑的马尾辫,一双大大的眼睛,但是我的眼睛一笑就没了,你想一睹为快吗?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浙江湖州德清,那里风景秀丽,美不胜收,闻名天下的莫干山,下诸湖都在我的家乡。这儿虽然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但人人举止闻名。

我以一颗真诚的心希望你做我的“手拉手”活动伙伴。如果有空,我会在假期中和同学结伴去你的家乡,体验那边的山水人情,品味那边的乡村生活的苦乐果。在这之前,我会征集全校同学每人捐5元钱给你和其他的江西穷苦小朋友,这钱虽然不多,但是我们全校同学的一片心意。你有空也可以到我们学校做客,我和同学会带你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体验德清的风土人情。我们学校会举行一个联谊活动,让你们学校成为我们学校的友谊之校。

小朋友,我曾听说你们那边发生过洪灾,事隔几年,我也忘了,似乎不在抚

一代。但也请你帮我慰问一下那些失去家园的孩子:“现在生活怎么样?家园重建了没?如果没有千万别伤心!

友情的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

那么偶尔一声问候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我最亲爱的朋友,你的快乐我会为你加倍,你的苦衷我会为你分担,祝你快乐!

学习进步

 

三年级江西习俗作文【六】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