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关于怀疑精神的作文400字)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关于怀疑精神的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4-25 19:18:28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关于怀疑精神的作文400字)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一】

音乐是人类文化之一,它远在人类语言文字之前就产生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几乎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行,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蕴涵着悠久与美妙的历史之音。特别是在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音乐更是其中一朵灿烂异美的浪花,它历史悠久,光彩夺目。西方音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在不断的法杖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我国许多音乐学家投入到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中,其结果造就了许多的音乐史巨著,而本书正是其中之一。

《西方音乐史》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阐述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概述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二十世纪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流派以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使读者在认识到一众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之余,更能了解到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和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书是一堂深入浅出的音乐历史课,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也甚具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现象,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宗教与世俗音乐;复调的诞生和发展,以及14世纪\"新艺术\"蓬勃兴起。五至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论述了勃艮弟乐派、弗兰德乐派、以及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各种音乐。八至十章,涉及巴罗克时期,重点在于歌剧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器乐的状况和晚期巴罗克的两位音乐巨人----巴赫与亨德尔。十一至十二章,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首先对古典前期有所论述,然后分别讨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特别是贝多芬给予了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讨论,不仅涉及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也对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勿需质疑,这本音乐史概述全面而详细。

整本书注重风格研究这一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乐风格演变作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描述西方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音乐现象,把风格作为重要话题。诵读这本书,对于理解不同时期的风格及演变,乃至更多地去理解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已阐述了自己编史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在阐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画出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作者在描述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音乐作品风格在音乐历史发展这一历程的重要作用。 看西方音乐史必须从音乐的起源看起,回顾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资料收集和故事记录开始的。从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资料我知道,许多音乐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记载音乐起源、发展以及伟大的作曲家。而音乐史至今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早期音乐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基础,只能凭极少量的记载,辅以一些雕刻、建筑来追溯古代音乐,当然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直至今天,在人们陆续发掘出的约40 件古希腊乐谱中,大多还都是些残缺的片段。因此有人认为,把中世纪作为西方音乐的开端更为合适,因为这时才有较多的音乐作品以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直接传演影响后人。然而,从古至今大多数的音乐家们都要把西方音乐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技艺。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古希腊音乐的文化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经过多年的研究,书中把它划分为七个时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现代时期。这样划分,对于把握每一时期的音乐家和音乐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音乐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的美决定了它的价值之所在,这种价值是可以使全人类接受的。当然也可以为中国人接受,因此西方音乐史研究必将在中国长期开展下去。也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二】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求知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自始至终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参与活动。兴趣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推动学生不懈地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激发兴趣的导入方法很多,故事法、游戏法、情境法、讨论法、投影法等等,但根据所教的内容做到新颖别致,丰富多彩,运用得好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兴奋状态。发声练习是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读后感《音乐教育读后感》。开场的好坏,往往会对学生的后继学习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三】

《音乐教学新视角》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系列丛书,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的一本,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可见其后面强大的师资阵容队伍,这套系列从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多年来许多特级教师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整理成文或撰写成专著发表,出版,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很好的材料。本书的作者吴文漪,系江苏吴江人,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20xx年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小学)的副主编。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欣赏中中心的综合音乐教学”和“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教学特色,在我翻 看了几页后立即意识到这位特级教师这个称号绝不是“水”的,含金量极高。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生动详实地讲解,给人以意犹未尽的畅快。

《音乐教学新视角》全书共有十个章节。在前言部分,作者就直面主题: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借用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前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这一观点打破了音乐作为教育的附属这一不全面的观点,把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更为重要而具体的位置之上。作者提出人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知识越丰富,情感也越丰富,人的素养也就越高,音乐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提高,特别是文学知识,因为文学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如美术,历史,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应该懂一些,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过:“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宇宙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而一旦瞧见美的事物,就一定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中,作为息的滋养,因此也变成了高尚和优美的性格。”可见艺术文化对塑造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些观点给予每一位爱乐者都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的一些观点解开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许是自己认识太浅薄了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审美,认为审美只不过是人们口头上高喊的优雅的口号,真正做起来其实是很抽象的,在本书中第10页处作者就 “音乐审美到底怎样来提升音乐的价值”?

这个问题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 “音乐是听觉艺术的另一个含义是,只有把音乐的音响转化为人的审美过程,才能实现音乐的全部意义”的确如些,很多人说自己对音乐没有感觉,不来电,那是因为在音乐中,人是一种客观的形式,如果没有审美主体人去接受她,音乐也就失去了他自身存在的意思与价值,这需要欣赏者具备必须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这样才能将物质的声音转化为具有内在精神表现力的音乐。作者尤其提到了,听觉表象积累,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是音乐思维的基础,音乐思维对激发情感,丰富想象力,提高智力和记忆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让我们意识到音乐对人自身的更深层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在细细品读后,感受到了此书不同其它以往的音乐类书籍:他摆脱了以往纯粹的案例教学,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来充实书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以更深层次地文化思索,对于那些喜爱文学的音乐教师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以往的著作基本上从理论到理论,从技术到综合地编写,过于抽象,平庸;那些以案例为主的教材则缺乏理论性,经验大于与科学,无法让人产生深刻的反思;而《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则更多地从音乐与文学方面来阐述,对于喜爱文学的教师来说更能激起共鸣,同时给重视音乐技能忽视审美教学的老师来说有给予了深刻的启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音乐人文类书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四】

我国自古老师教导学生,重视“因材施教”。近代教育心理学家则更加系统地从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中,找出其心理规律,指导教学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这本书就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曹理教授在北京市城镇、农村选取典型学校,在三十余所大中小学,向两千余名师生进行了有关音乐学习心理、音乐能力发展及音乐教师素质等多项问卷的调查与测试,取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在汲取国内外课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研究,编纂而成的,是一本切于实用的教材和参考用书。

全书四个部分共十四章节,分别从音乐基础心理、师生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进行阐述,尤其是第四部分对音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心理效应及形成的音乐教学模式对于音乐教师的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拜读了曹理老师的著作《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感触颇深。

在音乐教学中,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音乐是怡情悦性的艺术,学生学习音乐,不论是学音乐知识技能、音乐欣赏,还是从事音乐表演和创作,心理活动都很活跃。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应当密切注意,才能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研究表明,在儿童学习音乐的诸多心理中,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唯一动机。那么,音乐兴趣产生的途径有哪些呢?

第一,对音乐的兴趣就产生在追求音乐美的过程中。美的事物不仅使人获得美感,而且是产生兴趣的源泉。比如当你聆听美妙的歌曲时,你就会被音乐感染,会跟着轻声哼唱,想去学习它,希望自己也能演唱,这是音乐本身就具有的`美,它是激起学生强烈兴趣的重要因素。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学习歌曲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听一听歌曲或由教师范唱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让学生说说听后的心情,是高兴还是忧伤,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学唱歌曲时,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感受歌曲的意境。无论是生动的歌词还是优美的旋律都可以成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因素。

第二,兴趣就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兴趣和创造是两个相互作用的因素,动听的歌声,美妙的琴声固然能吸引学生,但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加上简单的律动或尝试为歌曲编配打击乐,让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第三,音乐的兴趣还在于愿望和获取成功的过程中。如音乐课程的改革,乐器进课堂,竖笛成为首选。在教学时,我先为学生示范演奏了《梁祝》,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然后从最简单的小曲教起,当他们经过学习能够演奏一两首乐曲时,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根据儿童的心理,成功使他们得到了满足,满足的同时又进一步产生了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竖笛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持续不断的动力。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丧失兴趣,而要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兴趣。

总之在儿童时期,由于儿童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有限,不可能对某一事物作出理性的判断,或像成人那样为了某种需要去做。他们只凭自己的兴趣,并且这种兴趣还是不持久的,很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第一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五】

《音乐教学新视角》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个系列丛书,是《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的一本,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可见其后面强大的师资阵容队伍,这套系列从书。特级教师是国家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特设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多年来许多特级教师把他们对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实践经验整理成文或撰写成专著发表,出版,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提供很好的材料。本书的作者吴文漪,系江苏吴江人,1994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和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2000年被聘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小学)的副主编。在四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潜心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欣赏中中心的综合音乐教学”和“文化中的音乐教学”的教学特色,在我翻 看了几页后立即意识到这位特级教师这个称号绝不是“水”的,含金量极高。从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等各个方面对本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述,生动详实地讲解,给人以意犹未尽的畅快。

《音乐教学新视角》全书共有十个章节。在前言部分,作者就直面主题: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更重要的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具有综合文化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他借用管建华在《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一书中指出的那样,“从当前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来看,已经不把美育,技术作为音乐的目标,音乐教育的目标主要放在人的发展上”。这一观点打破了音乐作为教育的附属这一不全面的观点,把音乐提升到了一个更为重要而具体的位置之上。作者提出人的情感与丰富的文化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知识越丰富,情感也越丰富,人的素养也就越高,音乐教师不能仅满足于专业知识的提高,还要重视文化知识的提高,特别是文学知识,因为文学与音乐的联系十分密切。另外如美术,历史,哲学,政治,自然科学等知识都应该懂一些,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情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过:“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宇宙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而一旦瞧见美的事物,就一定会赞赏它们,很快乐地把他们吸收到心灵中,作为息的滋养,因此也变成了高尚和优美的性格。”可见艺术文化对塑造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上这些观点给予每一位爱乐者都有很大的启发。 书中的一些观点解开了我心中多年的疑惑,也许是自己认识太浅薄了一直没有搞明白什么是审美,认为审美只不过是人们口头上高喊的优雅的口号,真正做起来其实是很抽象的,在本书中第10页处作者就 “音乐审美到底怎样来提升音乐的价值”?

这个问题解开了我多年的疑惑: “音乐是听觉艺术的另一个含义是,只有把音乐的音响转化为人的审美过程,才能实现音乐的全部意义”的确如些,很多人说自己对音乐没有感觉,不来电,那是因为在音乐中,人是一种客观的形式,如果没有审美主体人去接受她,音乐也就失去了他自身存在的意思与价值,这需要欣赏者具备必须的音乐知识和欣赏能力,这样才能将物质的声音转化为具有内在精神表现力的音乐。作者尤其提到了,听觉表象积累,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文化知识是音乐思维的基础,音乐思维对激发情感,丰富想象力,提高智力和记忆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让我们意识到音乐对人自身的更深层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这本书在细细品读后,感受到了此书不同其它以往的音乐类书籍:他摆脱了以往纯粹的案例教学,投入了更多的人文理念来充实书的内涵,在阅读的过程中给人以更深层次地文化思索,对于那些喜爱文学的音乐教师会更容易产生共鸣。以往的著作基本上从理论到理论,从技术到综合地编写,过于抽象,平庸;那些以案例为主的教材则缺乏理论性,经验大于与科学,无法让人产生深刻的反思;而《音乐教学新视角》这本书则更多地从音乐与文学方面来阐述,对于喜爱文学的教师来说更能激起共鸣,同时给重视音乐技能忽视审美教学的老师来说有给予了深刻的启示,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践教学来说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音乐人文类书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六】

音乐是人类文化之一,它远在人类语言文字之前就产生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几乎同人类发展的历史同行,无论是东方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蕴涵着悠久与美妙的历史之音。特别是在西方的文化长河中,音乐更是其中一朵灿烂异美的浪花,它历史悠久,光彩夺目。西方音乐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历经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在不断的法杖变化着,当人们面对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历史性文化现象时,总会让我们产生许多思索。我国许多音乐学家投入到这一文化的探索和研究中,其结果造就了许多的音乐史巨著,而本书正是其中之一。

《西方音乐史》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阐述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概述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到二十世纪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流派以及其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使读者在认识到一众举足轻重的音乐家之余,更能了解到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和该历史时期的人文精神、审美特征,从而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本书是一堂深入浅出的音乐历史课,对所有学习音乐的学生和音乐爱好者也甚具参考价值。

本书共分十六章,一至四章分别论述了古代和中世纪音乐的主要现象,包括古希腊和罗马的音乐;中世纪宗教与世俗音乐;复调的诞生和发展,以及14世纪"新艺术"蓬勃兴起。五至七章,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论述了勃艮弟乐派、弗兰德乐派、以及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的各种音乐。八至十章,涉及巴罗克时期,重点在于歌剧的诞生和早期发展、器乐的状况和晚期巴罗克的两位音乐巨人----巴赫与亨德尔。十一至十二章,论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首先对古典前期有所论述,然后分别讨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三位大师,特别是贝多芬给予了较多的篇幅。十三至十六章,对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进行了比较细致的讨论,不仅涉及了众多的音乐大师,也对重要的音乐体裁的发展线索进行了梳理。勿需质疑,这本音乐史概述全面而详细。

整本书注重风格研究这一音乐发展中的重要因素,把音乐风格演变作为音乐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过程,描述西方从古代文明到20世纪这一过程中,不同时期出现的不同音乐现象,把风格作为重要话题。诵读这本书,对于理解不同时期的风格及演变,乃至更多地去理解西方音乐,有很大的帮助。作者已阐述了自己编史的目的是为了力求在阐明作品意味前提下,概要的勾画出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作者在描述西方音乐的同时,也告诉大家一定要重视音乐作品风格在音乐历史发展这一历程的重要作用。     看西方音乐史必须从音乐的起源看起,回顾西方音乐史学的发展过程,可以知道它是由资料收集和故事记录开始的。从对西方音乐史的相关资料我知道,许多音乐史都史以故事的形式记载音乐起源、发展以及伟大的作曲家。而音乐史至今也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早期音乐史料少,且不能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基础,只能凭极少量的记载,辅以一些雕刻、建筑来追溯古代音乐,当然这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直至今天,在人们陆续发掘出的约40 件古希腊乐谱中,大多还都是些残缺的片段。因此有人认为,把中世纪作为西方音乐的开端更为合适,因为这时才有较多的音乐作品以乐谱的方式记录下来,直接传演影响后人。然而,从古至今大多数的音乐家们都要把西方音乐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这是因为音乐是一种文化,而不是一种技艺。古希腊音乐作品虽然没有直接流传下来,但是古希腊音乐的文化精神却深深地影响着西方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经过多年的研究,书中把它划分为七个时期:古代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主义时期、20世纪现代时期。这样划分,对于把握每一时期的音乐家和音乐家作品,有很大的帮助。

西方音乐作为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它的艺术的美决定了它的价值之所在,这种价值是可以使全人类接受的。当然也可以为中国人接受,因此西方音乐史研究必将在中国长期开展下去。也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于怀疑方面的小作文【七】

据我的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课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带的伴奏下唱歌曲,表演歌曲,学生唱了整整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辨、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纳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际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己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让我们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