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关于客家文化城的作文300字)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关于客家文化城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1 13:01:50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关于客家文化城的作文300字)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一】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地地道道的客家人。说起家乡的美食那可是让人数不胜数啊,但一想起就让我流口水的还是这道菜——酿豆腐。

这可是客家人人人皆知的一道名菜呢!大家都经常做,那味道可是赞不绝口的!我的材料是豆腐、猪肉、香菇。如果是想让酿豆腐更加美味,放点大葱是最好的选择。别看材料这么简单,它的营养价值可高着呢!吃了酿豆腐能补身体较虚的人,还能养身和调理骨质疏松。但它的口感有些咸,但有鲜味。它的汤汁醇厚,鲜嫩润滑,口味十分鲜美。

这道菜据说源于北方饺子,因为南方缺少小麦,所以客家人就用酿豆腐寄托对北方的饺子、中原文化的感情。不管是节日的时候,还是平常的时候,它都是客家人的最爱。酿豆腐虽然香气馥郁,但要注意不要吃与豆腐、猪肉相克的是食物。与豆腐相克的食物有蜂蜜、茭白、竹笋和猪肝。吃完猪肉后最好不要喝太多茶。

听完我对酿豆腐的一番介绍,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尝一尝着美味佳肴了?我的家乡还有许多的美食在等着你来品尝!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二】

我们把车停妥,就向广场走去。一看到广阔的广场,我就开始奔跑。我的心激动着,我的\'痛快已经不能用浅薄的语言来表达了,似乎我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有调动的欢畅。蓝天格外蓝,白云格外白,长时间压抑的心情在此刻全部释放,真是惬意啊!于是,我围着广场外围奔跑起来。

无意间竟然看到了“美食节万岁”几个字高高挂着。我太高兴了,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呢。我用手指着那一列字,“嗷嗷”地叫个不停。妈妈说:“这儿的确有美食节,你没有看错,我们就是奔着美食节来的。”我生气地说:“怎么不早告诉我,要不然我肯定拿个袋子来装,这么多美食,落下了多可惜啊!”妈妈朝我笑了下,示意我向美食摊走去。一到摊前,我的肚子就争气地“咕噜咕噜”叫了起来。“我饿了。”妈妈给我们买了拉面,我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我们继续前进。

走啊走,沿途看到了许多的美味。看着这些美食,我怎么不垂涎三尺?虽然肚子已经有点饱了,但是我还是很乐意给这些美食腾出地来。忽然,我的眼前一亮,看到了荔枝。这些荔枝看上去那么新鲜,表皮上还逗留着晶莹的露珠呢,我不禁想起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诗句。再向前走去,我看到了许多小动物。起先,我以为是摆放的物品,走向前仔细一看,是小糖人。我弯下腰,只觉一股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口水直流。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凤凰糖人吃。

吃完了糖人,我们继续前进,不多久,发觉肚子又饿了。这时,我看到了白白嫩嫩的小笼汤包。恩,那包子看起来好吃极了。瞧,那皮儿是多么娇嫩啊,娇嫩得就像胖娃娃肥嘟嘟的小脸蛋,轻轻一捏就会破碎。透过外皮,你能清清楚楚地看到里面纯美的汤汁。小笼汤包不仅长相好,味道也一定不错。望着那么美味的汤包,我早就“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妈妈早已看透了我的心思,给我付了钱。我顾不得淑女形象了,抓起汤包就往嘴里塞。好醇,好润,好香的汤包,真不枉此行了。

大吃了一顿之后,我被妈妈拉走了:“再见,我心爱的的美食。”然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城市广场。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三】

我的家乡安远有许多美味的小吃,糍粑、粄干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粄干是安远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小吃。也可以称作“烫皮”,未炒之前坚硬如骨俗称“骨纸”,但只要把骨纸放入锅中爆炒后,干瘦的骨纸就如花儿一般盛放,变得洁白如云,有些像庥雀变凤凰的华丽转身。炒骨纸是一件很有趣的活计,说它有意思主要是因为炒骨纸得用较粗的河沙,农妇们将河沙洗净,晒干,然后洒上油入锅爆炒,多炒几遍,河沙由黄变黑,这时就可以用来炒粄干了。粄干炒起来也是有技巧的,关键是懂得烧火。火烧大了,粄干会焦,火小了,骨纸不能完全膨化,吃起来有“骨头”。

用大米制成的粄干物美价廉,上世纪九十年代以胆,安远家家户户都会做,现在市场上经济发达了,有专门做粄干的专业户,人们要吃,习上一袋即可。但在我看来,还是少了以前的\'那份乐趣,以前大家参与了浸米、磨浆、上锅、切片、晒干、爆炒的全过程,就像一个园丁目睹了一朵花的孕育与怒放,感觉完全不同。

和烫骨纸、炒粄干一样有趣的还有打糍粑。

打糍粑是男人的一项集体活动,也是一项甜蜜的劳动,挥动胳膊时,人们常常被扑鼻而来的米香所迷倒。将蒸熟的糯米饭放入石锥中,在粗木棒不断捣之,直到米饭碎烂,再将其做成圆形,洒上芝麻豆粉,可煎可炸,香糯无比。糍粑若蒸,多用蕉叶包着,既美观,也能随身携带,真正的一举两得。

也许正因如此,作为我们客家骄傲的孙中山先生才会评道:“是烹调者,亦美术之一道也。”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四】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家乡梅州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食,如梅菜扣肉,让苦瓜,仙人板,煎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酿豆腐。

你们知道酿豆腐的由来吗?让我告诉你们把:相传很久以前,一个五华人和一个兴宁人是结拜的好兄弟,后来因为在点菜的时候出现了矛盾,一个要吃猪肉,一个要吃豆腐,后来,聪明的饭店老板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制作出了酿豆腐。

那你们还知道酿豆腐是怎么做的吗?再让我来告诉你们把:首先要把猪肉剁成泥。接着,将猪肉泥加香菇泥、葱末、淀粉、盐、酱油、胡椒粉、猪油搅成胶状馅,猪肉泥必须手剁,否则颗粒太小不能塞进豆腐。然后,取大小合适豆腐块(大致长4cm宽3cm厚1cm)放在手心上,用筷子在豆腐中间戳个洞,再取适量馅放在洞口,用筷子把馅戳进洞中,这个步骤是很考量技术的,粗手粗脚的人做不好。加太多馅很容易撑破豆腐,太少不好吃,馅全在表面也不好吃。技巧是以拇指跟,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尖,小指轻轻的围住豆腐,避免豆腐被撑破。如此逐一做好;也有嫌鲜豆腐酿起来太难用炸过的油豆腐酿的。最后锅置中火,加猪油适量,烧至七成热,将酿豆腐逐个放入锅中煎呈金黄色,再加猪油,翻煎另一面。就可以出锅吃了。

不跟你你们聊了我要去吃酿豆腐了!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五】

客家博物馆有五个展厅,其中记忆最深的是客家建筑展厅。从展厅精美的客家建筑图像、实物和解说员的口中,我了解到围龙屋是客家地标性建筑,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文化最灿烂的一颗明珠。它的种类繁多,有方楼、圆楼、半月楼、八角楼、四角楼、椭圆楼……每个地区的围龙屋虽然各不相同,但是都有历史悠久、设计巧妙、坚固耐用等特点。

参观时,我向解说员提问:“为什么围龙屋与普通的现代房屋在外形上有很大不同?”解说员笑着解答:“这是因为当时的客家祖先从中原迁徙而来,为了抵御外族敌人的.侵袭,而建成围型建筑,同时围屋里的客家族人生活上可以团结互助。”她指着花萼楼说,“楼的第一层不设窗,第二、三层墙上设有内小外大呈三角的枪眼,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大门框用厚而宽的花岗岩石板组成,大门板钉上坚厚的铁皮,这些门窗设施也是为抵御外人侵扰而特意设计的。围龙居还显示了客家人圆满、团结、平均、平等的生活理念。” 听完讲解,我们对围龙屋的精巧设计、独特结 构 纷纷赞不绝口。

博物馆里一件件古朴的展品,让我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看见我们的客家祖先是多么勤劳、善良、智慧。这次的采风活动真是一次难忘的客家文化之旅啊!

客家美食文化广场介绍作文【六】

广场上人还不是很多,但都不肯闲着,有的在打太极,有的在练武功,还有的在跳舞……

看,那位正在舞扇的老奶奶,看上去已经七十多岁了,可是动作却一点儿也不迟缓,只见她手中的\'扇子时而向上,时而向下,时而向左,时而向右,舞姿十分优美,还有时“啪!”的一声闭上或张开,这位老奶奶可真是身手敏捷啊!

继续转移目光,那里一位老爷爷在练习舞剑呢,他手中的宝剑唰唰地飞舞,好似飞舞的一条白龙,又好像是一道银光直闪的闪电,旁边不时发出一阵阵的赞赏声。

眨眼间,广场上人更多了些,那些打太极的爷爷奶奶身子和手都在慢慢地移动,时而金鸡独立,时而转身推掌,时而白鹤展翅,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让在两旁的观看的人叹为观止,那些年轻人完全掌握不了,真是姜还是老的辣啊!

此时,我想说:“我爱人民广场,更爱那些在这里晨练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