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四年级以年味儿为主题的作文)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四年级以年味儿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17 15:29:54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四年级以年味儿为主题的作文)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一】

年关渐近,在外打工的女儿突然信息频繁,我知道,她又想家了。女儿今年老历七月回过一次家,毕竟大过年的,每个人都想往家赶,闻一闻年味的感觉!

中国人的年味向来很浓,不管官方还是民间,都把过年当做一回事。因此,年也就成为家的象征,不管在哪过年,都不如在家过年好;不管在哪团聚,都不如回家团聚亲!年味,一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一道晚筵。

小时候过年,感觉似乎比现在还要隆重热闹。有新衣服穿,有红包拿,有美食吃,还有走家串巷的乐趣。如今过年,总爱守在家里,几亿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新衣服、红包、美食一样不少,感觉却比以往清净。不知是年龄的关系,还是风俗的易改,觉得如今过年,民间淡了不少,官方浓了许多。

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有一道过年大餐春节联欢晚会,而地方电视台过年的节目,也是层出不穷。可以说,这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繁华。但我喜欢小时候的年味,那感觉直到现在,都流淌着浓浓的陈香。

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除了大哥大姐,上面还有一个大我五岁的姐姐。所以除了每年春节有一套新衣服之外,平时多半没有好的衣服穿。稍大一点,当然是穿哥哥们穿过的旧衣服。所以过年的第一喜事,就是有一套好看的新衣服。接着是好吃的年夜饭和大人们给的红包,因为贫穷而突然富有的喜悦,是一种真正看得见的幸福。

家乡过年还有一个传统的风俗,那是孩子给长辈们敬早茶的习惯。吃了年夜饭,肚子饱饱的,心里十分舒坦。当时没有电视看,拿几分零钱,去小店里买上几串鞭炮,然后把线轻轻解开,把鞭炮一个一个慢慢拆解下来,装进新衣口袋里,再到厅堂点上一支香,带着星点的火光,跑遍埕头巷尾,一个一个慢慢地放开来!

当然,这是男孩家干的事,女孩家只能提个小纸灯笼,挤在一起看我们的热闹。有时恶作剧点着一个,朝她们扔去,啪的一声响,见她们尖叫跑开,心里就乐。不到多会儿,鞭炮就放完了,把香熄灭了,拍拍手,心不甘情不愿地回家睡觉。

第二天早上,也就正月初一。我和姐姐四、五点就得起床,提着母亲早已泡好的一大壶甜茶,带上小茶杯,挨家挨户去给长辈们请茶。过年的时候,天气正冷,有时还特别的冷,所以长辈们一般是半躺在床上,捂着棉被,等着小辈们来请茶。

我和姐姐每年正月初一,总是小心翼翼地提着大茶壶,一前一后去叫开每家每户的门。进门后,我们得说:某婶某叔某伯某婆,给您老恭喜了!他们会说:阿妹仔(闽南孩子的爱称),恭喜恭喜!接着,我们倒上一小杯甜茶,双手捧给长辈们喝,并从盘中取出小糖果,让长辈们吃,还说:某婶某叔某伯某婆,甜一下!

因为各家各户都有孩子出来给长辈恭喜,所以长辈们一下子喝不下那么多甜茶,就说:阿妹仔,安呢(这样)就好啦,喝太多了,告茶(谢茶)接着,长辈们会顺手从糖果盘里,抓下一把糖果,往我们小口袋里塞。家庭条件好的长辈,会给个一毛二毛的红包,并说:阿妹仔,甜一下,甜一下,这两毛钱给你们买纸笔,好好读书于是,我们假装推让一下,就接着了。

一个宗亲家百十户人口,一早起来,我和姐姐从四五点,挨家挨户去串门恭喜,到全部走完时,天已大亮。姐弟俩揣着一大口袋的糖果,人也走累了,口也说干了,不过,心里却美滋滋的。大过年的,走到哪都能听到好话,吃好料理;碰到人就对他说恭喜,恭喜,那真是一种幸福啊,从心头传来!

后来,这传统风俗慢慢改没了,人也不爱走了。相好的几家,聚在一起,泡泡茶喝喝酒,人们都把年味儿让给电视台。年在变,人在变;年味却不变,想家的味道也不变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二】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又像往年一样我坐在同一个地点同一个屋内,续写着每年的心情……今天是传统的腊月二十三,我们都称他为小年儿。窗外的爆竹已然响起,屋内飘出了饺子的香味儿。我极力的深吸一口气,不知道自己还在嗅些什么,或许我还在嗅那些曾经的年味儿吧……也许这股气息已被快节奏的生活浪潮冲散了……

——题记

还记得那是我很小的时候,每到过年过节家里的小孩子都聚在一起买那种一块钱一盒的摔炮,就是那种利用撞击而产生爆炸力量的鞭炮,不仅危险性很小,还甚是惹小孩子儿怜爱。还有那些所谓的“爆竹花”我现在还很清楚那些花儿的名字,有“大地开花、蹿天猴、小蜜蜂、夜明珠……”那时大家都等着过年的那一天把自己的鞭炮用盒子装起来拿到室外互相比着燃放,那劲头真是足,现在想起来还有一阵兴奋感慕名而来,听老人们说谁家的鞭炮放的响亮,谁家今年一定会有好运!那时我记住了老人们的话于是在燃放鞭炮时人家都是冲着室外燃放,我拿出一盒摔炮往自己家门口仍,这样不就让老人们听见自己家的鞭炮放的得响嘛……说到这儿觉得自己都想为当时的行为嘲笑自己,那毕竟是我十几年前的思想啊,不瞒大家说鞭炮在那时对于我们这种清贫家的孩子来说都是一种奢侈,而如何弄到更多的鞭炮让我们放得尽兴才是重点。有人说听别家放,就是惠利自家,而这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不公平啊!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等除夕夜一过,第二天早上我便起的早早的去街道边上搜索燃放的剩余,总会找到一些完整的被遗漏下来的爆竹。在那时我并不觉得是一件丢人的事,只是觉得这样做既经济又可以满足一个孩子的娱乐愿望,当然了现在不会再去那么做了,毕竟不再是一个孩子,少了那么多贪玩的了,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趣的……说起过年简直有太多的回忆了,正如那些过年的程序是当时的我们这些孩子记得最清楚的,三十儿也就是除夕的晚上,父亲总会做很多的好吃的,家里人一起吃年夜饭,桌子上还会摆好多好多花生瓜子,还有就是糖果,几乎是每个孩子的开心日了。那时的物价还相对稳定,吃的简单同样也快乐!这和现在过年吃那些“旺旺系列”简直有很大的不同了,还记得我那天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就是“逛大街找年味儿”很怀念雪中吃糖葫芦的心情,于是我买了一根故作镇定的尝了尝是否还是当年的味道,谁知不仅价格长了好几倍,就连样子也变了。在当时的孩子心里,糖葫芦的顶端都是有一片糖片儿伸展出来就像是凤头钗一样格外吸引人,可是再看看现在的那些,那糖片儿早已不知了去向……不知是不是被商家做好后事先品尝掉了……说到了吃,还有就是大家在欢乐中看着春晚“守岁”是难以忘怀的,春晚进行到一半时老人们早已把压岁钱准备好并会把我们叫去说:“过年了给你点压岁钱!”就是这句话一直跟到我去年十八岁……现在回想起来过年是多少小孩子收钱的时刻呀!那时也不讲究什么红包不红包的,而现在则不一样了,所谓的红包里面不再是单纯的压岁钱的含义,正是因为人们在这种变奏的生活中每天都有无尽的诱惑充斥着,使得大家聚在一起时谈论的话题也少了那清新自然的淳朴却多了那似是而非的含糊,现在我慢慢理解了为什么“小孩子喜欢过年而大人却慢慢惧怕过年”这一句话。

不仅是岁月的催促,还有那事态的发展……不过还好人们的这种过年意识还没有消散,每年的正月十五一过也就意味着新年的庆祝也接近尾声,而对于我们来说每年最高兴的也莫过于这些日子了,可以给自己的心情放个小假,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

晚饭过后一个人走在四处都有高楼环绕的大街,看着无数的车辆慢慢的将年味儿替换成碳的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气体,我深吸一口气,彷徨了……也许现如今的我们已很少用口头拜年了吧,可能电话的沟通都变成一种奢侈了,更多的`人选择了网上拜年,我问自己何处是我要的年味儿?或许这个答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那就是在过年时我们应抛开一切的外物,把一个最真实、最自然、不添加任何商业性催化剂的我们带回自己的家中,带到属于我们的新一年里……

儿童眼中的年味儿的作文【三】

今年的春节时到外婆家度过的,那里的年味又浓又多。因为车票已经卖完,所以我们只能自己开车去,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堵车堵得水泄不通,而且每到一个服务区,上厕所都要排队,我看着一个个小婴儿在哭泣,一位位老人在无奈的等待。顿时,我感觉年味是苦的……过年了,子女们都要回家过年,陪伴父母。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经过了长达10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终于到了外婆家。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香气,原来是外婆正在做年货:有豆饼、豆腐、馒头、糕点……出门一看,家家户户都在为春节做准备,这时的年味是丰富的……

到了除夕,大家都开始忙活起来,一大早,鞭炮声打破了宁静,每家都到老祖宗的坟前烧纸、点香、放鞭。然后贴春联、福字……晚上,灯火通明,一家人吃着美味的佳肴,品着美酒,有说有笑,其乐融融。五彩斑斓的烟花在空中飞舞,如同一位位仙女在庆祝节日。看着这些烟花,我和妹妹就在下面乱蹦乱跳。八点了,全家人打开电视机,看着春晚,多么温馨啊!此时此刻,我尝到的年味是甜的……

转眼间,我们就要回太仓了,离别的时候,我看见外婆一家人站在风中,眼里闪着泪光,风儿把他们的头发吹地翩翩起舞。我感觉到离别时的年味是酸的…

外婆家的年味是丰富多彩的。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堵车堵得水泄不通,我感觉当时的年味是苦的;在全家团聚时,看见大家幸福、开心地吃着年夜饭我感觉年味是甜的;在不舍的离别时,我感觉当时的年味是酸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年味……伙伴们,你们的年味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