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游周公庙作文450字)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游周公庙作文450字)

更新时间:2024-03-20 13:07:07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游周公庙作文450字)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一】

今天是星期二,老师带我们去自然亲和园参加野炊。

一路上,大家说说笑笑,别提有多高兴了!汽车开得太慢了,真想早一点去拥抱大自然,多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汽车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同学们都迫不急待地冲下车去......

在尽情的玩耍过后,我们开始准备午餐,包起了馄饨。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勤快。你看!大家的小手多么灵巧,一会儿功夫,馄饨就包好了。接着,我们在自已搭建的“炉子”上煮起了馄饨,同学们有的捡草料,有的捡树皮,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没过多久馄饨就熟了。揭开锅盖,好香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大家都抢着要吃,我也“抢”了几个,咬上一口,真香!比家里煮的要好吃。只可惜,馄饨太少了,不够我们那几张馋嘴吃。

吃完午饭,我们来到了长江边,老师帮我们照了相。照完了相我又欣赏起那美丽的长江。只见一只只白鸥飞越过江面,一闪一闪好看极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们又要离开自然亲和园了,真有点恋恋不舍。那里的树木花草仿佛都在对我们说:“再见了,小朋友,欢迎你们以后再来。”

这次野炊令我终身难忘。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二】

今天<农历正月初五>,我们全家去周公庙玩。我高兴极了!

我们先到了周原广场。我看见一辆好大好大的石头马车,长大约8米,高大约4米,非常巨大!这辆马车由两匹马拉着,车上坐了三个人,他们穿着古代武士的盔甲,看起来威风极了!我们爬上了马车,爸爸拿起相机给我们拍照,我们照了很多张,有一张是我坐在武士的拳头上,你看他大不大?从马车上下来,我看见广场中间有一个大方鼎,我们连忙跑了过去,我想摸摸大方鼎的底部,可是怎么也摸不着,我连续跳了几次,还是没有够着。它可真高呀!

我们在那里玩了很长一段时间,然后我们去了周公庙。

进去后,我发现里面有很多神像,许多功德箱。钻进山洞,走啊走,来到大玉佛跟前,传说摸摸他的头可以带来福气,心想事成!我一摸,上面特别光滑,一定是很多人摸过了!我还磕头许愿了,我的愿望是长大当个科学家!出来后,我发现门口有两棵很粗很粗,很高很高的柏树,我跑过去看了一下树上的牌子,已经1300岁了,哇!这棵树这么老啊!我又看见旁边还有一棵更高更大的柏树,我跑过去一看,天啊!这棵树已经1700岁了!哇!我想了想!那会不会是唐代的树木呢?这棵树已经这么老了啊!

今天真是好玩极了,我都不想回家了,可是这时天已经快黑了,又刮起了狂风,我感觉快要下雨了,我们急忙向车站飞奔而去,一路上我想:下次我还要去!

学生写的周公庙作文【三】

在这个季节游览寻访古迹,我以为,避过旅游旺的季节假日,清晨或是傍晚才好,这时游人少,清静,便于细看,便于沉思,特别是文物古迹,若是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急急忙忙,历史的沧桑骤然消失,神圣的凝重感也荡然无存,游览时的感怀也就淡了许多。

周公庙位于岐山县城西北6公里处的凤凰山南麓,为纪念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周公姬旦而修,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周公、召公、太公殿为主,姜嫄、后稷殿为辅,东庵、北庵、西庵拱卫环绕,八卦亭、碑亭、魁星楼点缀其间,形成姜嫄“背子抱孙”的有趣格局。区内自然景观山环水贯,庙宇建筑庄严肃穆,是关中西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风景名胜区。始建于唐,后经多次修葺、扩建,2009年凤凰山新景区内再添凤山楼、元圣殿、周公陵、“天下归心”牌楼等标志性景观,周公庙日益成为融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为一体,文物旅游与休闲文化并重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一路上,自驾驱车,想着谈着,脑海里努力地回忆着上世纪90年代初次游览周公庙时的每一个情景、每一处景点;虽然土生土长直至学习工作在距离周公庙不远的西府,但这次再游周公庙,已经是时过20多年了,真是感叹岁月更迭、时光飞流。

半个多小时,车已停在了周公庙前广场,下了车,那雨后帐幔轻纱般雾霭下庄重肃穆的周公庙影影灼灼:正如岐山同事描述的,周公庙所处地貌犹如一个偌大的簸箕,三面环山一面接连平原,庙前古柏参天,傲骨峥嵘,绿荫茂盛,走近大门仔细看才发现,最长树龄竟达1700年,朝代迭替,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中,历经千年仍然生机勃勃,着实让人感叹。

踏进庙门,院内绿荫蔽日,花草遍地,清泉如镜,亭台楼阁,错落在致,各有特色。拾阶而上,依次是周公殿,姜姬祠,后稷祠,气势宏伟,庄重肃穆,殿中各有塑像若干,人物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单就环境风景而言,算不上最美,可其深厚浓郁的人文气息,却非可比,掌故传说众多,古远文化气息浓郁,仅此就让游览者变得乐趣无穷。

位于正殿东侧的'润德泉,在这个季节已经不再流水。但井中水绿覆底。泉水的喷吐和干涸有间歇性,自唐朝起,每朝每代都把泉中有水看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吉兆。然而,时至今日,早已成了水一潭,落叶飘浮其中,盛名之下,不负其实。此潭东北方,有一小院,乃程潜别墅,相传是程潜主政陕西时方便视察民情而建,其中寓意,让人联想浮翩。

再往上行,依山有一石洞,曰:玄武洞。洞内有玄武真君像一座,全身光滑似陶瓷,当地人叫它“玉石爷”。讲解员告诉我们,探拜者那里有痒患疾,摸真君的相应部位即可治愈,虽是传说,可去的人还是虔诚地的摸这摸那。出了庙殿,转至东侧,顺坡拾阶而上,到达约10米的平处,方见红砖垒砌的小院。进院,沿壁一排窑洞,洞中有药王、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等神仙泥塑像,或坐或立,形象各异。再前行,出了庙门,便来到了岐山凤凰山风景区,里面有园林小道可行,礼乐、吐哺、甘棠、思贤、金滕和凤山楼等亭台楼阁6座,现在已经成了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了。

游周公庙,谈周公君。据历史资料记载,自从周公之后,历史几乎成了定向发展的路径。一治一乱,一乱一治,不管历史混乱到什么程度,礼崩乐坏到什么程度,最终人们还是选择走回到周公的理想国那里去。他使中国社会即便在尧舜以后几千年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仍然保留了“天下为公”的理想火种,也基本决定了中国人按照集体聚居方式从事劳动和生活。在良好的政治环境下,最后才能制礼作乐,推行社会人际层面的伦理道德,规范人的言行,教化民众,德服天下。

难怪乎孔子说梦见周公了!周公创制的“理想国”不仅是孔圣人的梦,而且是几千年来中国人的梦,是形态最早的“中国梦”,虽然历史绝大多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地实现它,但是历朝历代的仁人义士都在不断舍生追求,延续着孔门“道远”“弘毅”的士子精神。哪怕仅仅是模仿、是靠近也是极为可贵的。

我们今天的文化观念,道德礼仪,风俗习惯,都是由周公创立,一直传承至今。中华文化几千年来没有走出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范畴,而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则不过是周公思想的不同解读。周公缔造了周朝的繁荣,也缔造了延续至今的中华政治和道德文明,他的本民思想,直到今天也是政府执政为民的理论基础。周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节庆礼仪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德和、恭敬、谦让、宽厚、信义、仁爱、孝廉、自强、进取、爱国的精神,这种民俗礼仪深深熔铸在民族的液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意志,表现出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号召力和统摄力。

当我们重拾“文明礼仪”话题时,很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各种政治文化大型活动之时的红地毯、仪仗队、亲切的握手,想到庄重的会场上有序的座位、着装身姿、言笑面容,或者东洋繁琐的“茶道”程序、西洋进餐的高雅姿态,全然忘却了“文明礼仪”实际上是所有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从周公制礼开始,我们的民族一直强调“礼法并用”,用礼仪规范我们的生活,也润泽我们的道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和自我认知价值的越来越高,就越来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一句问好,一次点头,一次谅解,一点宽容,……一些细小的细节都是文明礼仪,一些微不足道的暖意就是文明,举手投足间的关爱就能消融心中冰雪,化解人间仇怨。        “文明礼仪”是社会和谐发展呼唤,是社会文明进步所需,如果说人生是树,功绩是果实,才能是枝干,而文明礼仪,是不起眼的树叶,是那深扎地底的根须。

游周公庙,谈周文化,周公的文化和文明礼仪似这秋季离离细雨,洗礼着你的思想,洗礼着我的思想,树立文明礼仪、建设和谐社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