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泰山英语介绍文章带翻译)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泰山英语介绍文章带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23 12:19:02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泰山英语介绍文章带翻译)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一】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泰山作为五岳之尊,那它的风光一定是其他山不能比的,暑假里我的最大挑战就是登上了泰山。

一大早,我们就坐着大巴车来一泰山中天门,从这里开始步行爬泰山,为了爬山我做了充足的准备,有拐仗、防晒衣、帽子、眼镜……

一路上风景美的出奇,郁郁葱葱的大树,潺潺流动的溪水,小鸟欢快的在山间欢快的歌唱。我走在路上高兴极了蹦蹦跳跳的感觉可轻松了,不一会我就越走越慢,天气也越来越热,我实在坚持不住了, 干脆把防晒衣脱了,休息一会喝点水继续往上爬,气喘吁吁的我满头大汗。

又爬了一会感觉身体很重,对于这会的我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是累赘,我把帽子、口罩都摘了,恨不得把衣服也脱光。一丝丝看风景的心情也没有了,因为往上看全是人的屁股,往下看都是人头,还有陡 峭的台阶。

我坚持着忍着,心里想着快点到吧,快到十八盘吧,到那就快到山顶了吧!终于到了十八盘,可我住上一看目瞪口呆,弯弯曲曲的台阶看不到头,还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南天门,我彻底绝望了,爸爸妈 妈在一旁鼓励我:“加油,宝贝,快到了,看着远其实走走快的很呢!”你看那些挑山夫他们年纪都那么大了,还要挑着那么重的东西都在慢慢爬着,都在坚持呢!“我看了看身边也有一些和我一样的 小孩子们也在走走停停,但都没有放弃,于是我迈开步子继续前行。

终于我到了南天门了,开心极的,特别佩服自己战胜了自己的退缩。在南天门休息一会吃了些东西,感觉体力恢复许多,我一口气就爬到了天街,啊,从山上看云海缭绕,看不到底的山谷里怪石耸立, 无数的小山头扮演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冲着山谷大声的喊到:”我真棒啊!“

泰山真不愧是五岳之尊啊,无数的历史名人都在山上的石头上题诗题字,今天我能自己爬上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正是这个信念才让我站到了泰山的山顶。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二】

已经是来到山东的第三天了。今天,我很兴奋,因为我要去爬泰山了。真想看看“五岳之首”是不是和那些历代诗人所写的一样。

看着那又高又陡的泰山,真让人心惊肉跳。那一棵棵迎客松,仿佛在欢迎我来挑战极限。

一路上,各种各样的碑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路旁各种植物与我作伴。山林间,山泉的流水声清晰可辨,这些,好像在鼓励我登上山顶。我爬呀爬,时不时会停下来喝口水。眼看前面还有这么多路,一心想要放弃。但是爸爸一直在旁边鼓励我,时不时让我停下来看看风景,这样我也就不觉得很累了。

啊,已经爬到壶天阁了!我鼓起勇气继续奋勇前进,抓住石柱,一步一个脚印,气喘吁吁地向上爬。咦?我看到有一棵树,它斜着,看起来像一座桥,可壮观了。我再往下看,层峦叠嶂,人小如蚂蚁,山水交加,一片好景色。下面就是十八阶了,爸爸说,这是整个泰山最陡的地方,我到底要不要上呢?我还是决定,要爬上去,要征服泰山。山路弯弯曲曲,阶梯就在我眼前,看来诗人张岱写得没错“牛喘四十里,蟹行十八盘。”我正在想着,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南天门,我征服了,十八阶。这时,我站在玉皇顶上俯视大地,不愧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再看看刻有“五岳之首”的石刻,看来古人把泰山排在五岳的第一个是没错的。

今天爬泰山,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我的毅力,真是好处多多呀!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三】

在快乐的暑假里,我和父母一起去参观了雄伟的泰山。在去泰山的路上,我还看到了雄伟的黄河。

当我们到达泰山时,高山和迷人的风景令我们震惊。我们来到了泰山脚下,这就像一个繁荣的市场。许多人在石头上雕刻许多纪念品,许多人把石头雕刻成奇怪的形状。

中午,我们在一个有很多小蝌蚪的小溪的地方玩耍。勤劳的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蜂蜜。我和我的朋友们还在小溪里发现了许多小蜗牛。突然,我的一个朋友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掉进了水里,引起我大笑起来。

我和父母在酒店休息。晚上十一点,我们动身去泰山。我们开始爬到泰山的半山腰。那里的风景非常迷人,像一个仙境。我们爬了一会儿,走廊两边都是清澈的泉水,没人知道泉水从哪里来。但不仅如此,许多小蝌蚪、青蛙甚至一些昆虫也来参加聚会。青蛙呱呱叫,蟋蟀用他的乐器表演,而小蝌蚪像观众一样观看表演。

我们爬到了泰山顶。往下看,我们看到一片壮丽的云海。过了一会儿,远处的天空被染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一轮红日像火球一样缓缓升起。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直到现在,泰山迷人的风景还是让我忘记了回去。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

泰山主题文化英语作文【四】

中华传统美德立足于现实的人、立足于你我他组成的社会。中国人从来相信,每个人都要讲道德,道德跟每个人有关;天道与人道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人能够“与天地合其德”。例如,孝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这一方面赋予道德极高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将道德深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能够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尽心知性”,甚至可以“知天”。这就树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意识,增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华传统美德以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为基点,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在承认人不能离开“利”、应当“义利双行”的同时,强调要“义以为上”“重义轻利”;强调守住“以义制利”的红线,做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如此“重义”,最根本的原因是“义为利本”“义以生利,利以丰民”。中华传统美德强调,一切有道德的人特别是政治家,都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兴天下利”“利济苍生”。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处理个人与集体、公与私的关系,认为“公私相背,善恶所由”。也就是说,一切道德上的问题都是由于公私的对立引起的,“善恶生于公私”。人们道德水平的高下也体现在处理公私关系时的不同态度,所谓“君子小人趋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此外,如何处置公私关系还决定着个人甚至国家事业的成败,所谓“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耳”。中华传统美德一直认为“公”是最高境界,“天下大同,圣贤至公”。因此,人也应“至公无私,大同无我”。在日常生活中,个体应坚持“破私立公、克己迁善”原则,通过省察克治,做到“公重私轻,公而后私”,达到“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系列道德准则和规范中,如仁义礼智信、勤俭诚敬和等。

中华传统美德注重知行合一,在重视道德认知的同时强调行,认为“口说不济事,要须实践”。也就是在重视人的道德教育和培养的同时,努力促进道德意识的实践和力行。这不但是因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更重要的是实践是检验真假对错的标准:“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

综上可见,中华传统美德充满了真善美,教会了历代中国人怎样立德做人、怎样治国理政,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但如此,中华传统美德还为今天的伦理道德建设奠定了深厚基础。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到不随物流、不为境转、不为名利而动心、不被假象所迷惑?从道德修养的层面来说,需要我们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丰富营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