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初中作文的微信公众号)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初中作文的微信公众号)

更新时间:2024-05-21 15:28:13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初中作文的微信公众号)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一】

博饼是一种悠久的民间习俗,博饼可以给我们带来乐趣。这不,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了,我向老师提议说要博饼,老师同意了,我们选择在周二的下午第二节课举行博饼。

第一节课一下课,我们就忙活起来了。瞧,怎么有这么多人愁眉苦脸的啊原来是博饼的碗不够啊,怎么办呢,只有陈建堤同学带了一个碗,林毓滨同学只带了个小小的碗(不过凑合着还能用)。我们有四个组,却只有两个碗,没办法,只好去食堂借碗了,可不巧的是食堂没有人,门也锁住了,所以我去办公室找了一个小水桶和水果篮来发给第三组和第四组。第三组的同学虽然有些不情愿,可凑合着也可以用用,但是第四组的同学犯愁了,就一个水果篮,把骰子扔下去,不仅没有声音,还一个坑一个坑的,不好玩儿。正当大伙儿一起想办法时,我说:”不如用孙志炜的铅笔盒,大大的,而且还能发出声音。”我的想法得到大家的赞同。

开始博饼了,我们组由马昭露同学开始博。哟,来了一个开门红————三红,马昭露兴奋地跑上讲台领奖品,这下我可急了,抓起子骰一丢,哎~什么也没有。骰子在我们这组趟了一圈,又跑到了我的面前,我轻轻一郑骰子,嘿,一秀,虽然不大,可也有份奖品,我兴冲冲地跑上讲台领奖品。接下来是王巧茹同学博了,他拿起六个骰子一振,”哇,快来看啊!快来看啊!是状元带九啊!”我们组的同学大叫起来,原来王巧茹博到了个状元,真为她高兴。第三次轮到我时,我又博到了一秀,我再次跑上讲台领奖,还没走下讲台时,我们小组的同学又叫了起来,王巧茹同学,可是是状元带六,她有些垂头丧气了,因为她前面博到的状元带九不算了,取而代之的是状元带六。前面博到了两个一秀的我,在后面运气还不错,三红、二举、四进、一秀等都朝我奔来,可惜的是当我上去领奖时,奖品已经没了,只剩下状元和对堂的奖品了,我只好遗憾的.摸摸鼻子安慰自己了。

奖品一个又一个的没了,只剩下两份状元,状元争夺赛随即开始了,我们分一个男状元和一个女状元,谁的状元大谁就把奖品抱走,女状元一下子就水落石出,是五子带六的刘俊娴同学,可男生比较麻烦,潘旭东和陈建堤都是状元带四,他们俩要在众目睽睽再博一盘定胜负,男状元就这样被陈建堤同学夺走了。

时间匆匆的过去了,同学们有人满载而归,有人的奖品却寥寥无几,所以有些郁闷,不过大家的心情仍是不错的,因为重在参与嘛。我期盼着下一次博饼,也希望我能满载而归。

今天的博饼真有趣啊!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二】

难忘初中的校园。

春天,桃花和梨花都开的时候,几个女孩子坐在树下的石凳上看书,一阵微风吹来,带来了缕缕的花的清香,有时,风大些了,还会把花瓣吹到你的书页里,你的身上。她们或者是在树下谈笑,一阵微风吹来,连同花瓣和少女银玲般的笑声一起传出去,有人说,这也是学校的一道靓丽风景。

夏天,坐在满是青草的地上,看着书,听着知了的轻唱,仿佛置身于美妙的大自然之中。忘记了自我,忘记了一切,正是所谓的“宠辱偕忘”。

秋天是最美的季节。金黄的树叶被秋风吹落,铺在地上,厚厚的一层,踩上去嗝吱、嗝吱地响,别有一番情味。看书的时候,偶会有一片落叶飘进书中,仿佛是大自然让你留住这美丽的一刻,也仿佛是人类对这金秋的眷恋,不舍得她离去,要把她留住。校园秋还特别会体贴人的心情。当你悲伤的时候,她会下起蒙蒙细雨,仿佛也在为你悲伤;当你高兴的时候,她会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仿佛是为你高兴,使你看了心境更为开阔。看着校园的秋天,悲伤时,你会想到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秋天;高兴时,你又会想到硕果累累的金秋。

校园的冬天是游戏最多的时节。雪是北国冬天的常客。一下雪,操场便成了师生们欢乐的海洋。学生们打雪仗、堆雪人。老师们也不示弱。年轻的老师和学生一起打雪仗,玩儿成一片。岁数大的老师在一旁“观战指导”,也好像年轻了几十岁。

难忘初中的那座教学楼。

它虽然不能与我现在学校的教学楼那样金碧辉煌,但是它有着一种古朴优雅的风格,在这种风格中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它那半个多世纪来饱经风霜的'身体上留有无数道岁月的痕迹,这一道道痕迹是岁月的见证,是半个多世纪来各届校领导为工作辛勤付出的见证,是每一位老师默默工作的见证,是每一个学生在这里成长的见证。走进教学楼,当你听到同学们琅琅的读书声时,当你听到老师生动的讲解时,你一定会被她浓郁的文化气息所深深打动,深深吸引,你一定会爱上这所五十多年的老校。直到已经踏出校门的今天,我仍愿意对别人自豪地说:“我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我为我的母校感到自豪,我为我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骄傲!” 大学排名

难忘初中的老师。

记得我刚刚进校时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孩子,对一切都是那么好奇又是那么无知。面对新的学习,新的困难,我迷惑过,彷徨过。曾经一度的不知所措。仿佛是在大海中航行着的轮船罗盘失灵了一样。在这时,是老师帮助了我,帮我指明了航线,把我的罗盘对准了方向,使我朝着我所向往的地方行使着。如果没有给罗盘对准方向的人,可以想象,我这艘船在大海中乱闯,结果不是遇上风暴而沉船,就是越走越远,永远也到达不了岸边。

难忘初中的同学。

闭上眼睛,眼前经常会浮现出初中同学的音容笑貌,会想起和他们在一起的欢乐日子。想到这些,我仿佛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我有一些在我高兴时能与我同乐;在我悲伤时能劝慰我,在我困难时能为我排忧解难的兄弟姐妹!

难忘初中的景,难忘初中的人,难忘初中的情,难忘初中。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三】

??丽的博文湖作文

博文湖是我们学校一个非常美丽的湖畔。湖边有一个欢乐的小鸟天堂、植物园和美丽的湖。

小鸟天堂有许多小鸟,有夜鹭、林八哥、黑卷尾、池鹭和黄嘴白鹭等,其中有十多种还是珍稀鸟类呢!它们有的在湖面嬉戏,有的在树林中捉迷藏,有的在空中飞翔。他们经常飞翔在校园的上空,倾听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也能不时听到它们清脆、欢快的歌声。

湖边有一大片植物园,在那儿生长着许许多多珍奇植物,有中生时代的苏铁、现代的龙柏和红果仔。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的花花草草,蜜蜂和蝴蝶飞在花丛中亲吻着五颜六色的`花蕊。植物园在阳光下显得生机勃勃,像一个俊俏的小姑娘。

湖面像一面金光闪闪的镜子,宛如一条透明的蓝绸子在青山脚下,湖面倒映着碧绿的山,一群群小鸟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一阵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澜。

博文湖,我们美丽宁静的校园湖泊。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四】

当夜幕临近,月光泻入房间的时候,你是否让这一抹静静的月光流进心底,缓冲你的心灵。

缓冲,让爱去用心交流。

我父亲是个脾气暴躁的人,他总是会找到各种理由来教育我。

周末,晚上十一点了,我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不早了,赶快睡觉去!父亲大声催促我。可沉浸在电子世界里的我,半天不见行动。

叫了你几遍了?你还在玩手机?看看现在都几点了,小心我给你把手机摔了!

父亲大吼着,眉头紧锁,一双眼睛恶狠狠地瞪着我。

吼什么吼?我内心腾地升起了一股火,本想摔门而去,但我默默告诫自己:stop!缓冲一下,从一数到二十,再说话!我闭眼,深呼吸,然后果断关掉手机,起身说道:马上睡觉。

父亲脸色、语气瞬间缓和,轻声对我说:你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早点睡觉。熬夜伤身,玩手机伤眼。我笑着点点头,一场剑拔弩张的冲突趋于平息。

缓冲,让心灵融入画作。

一个人长大了,奇思妙想就更多了,对于我来说,画画是我心灵的缓冲方式。可是,我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去让我眼前所见的事物展现在纸上。

所以我选择去观察,在太阳落山,黄昏降临的时候,在纸上画出落日余晖无尽温柔。

我喜欢被大自然和阳光包围的废旧的楼房,这是一种破碎的美丽;我喜欢一家人围着炉火时的温馨场面;我喜欢日落时城市的模样,看漫天火红坠落海底。

我欣赏的,不只是现实的美丽,我还想去到美丽的卢浮宫探索《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探索洛可可风的欧洲中世纪花园;欣赏远古的艺术家所表达的`情感;扑向梵高笔下那独特的《星空》,一切的一切,都提高着我的审美,缓冲着我的心灵。

人这一生,总是为生计而四处奔波,而忘了人生沿途美丽的风景,忘了家人团聚时的幸福欢喜,忘了自己,何妨不慢下脚步,缓冲心灵,找到真正的自己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五】

《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是看了璨然的介绍后,毫不犹豫从淘宝上高价买回来的(书不贵,运费贵)。我对数学很怕,怕的天衣无缝。所以无论是笑笑数数还是做简单的习题,我从不多言,因为我觉得如果我还不懂得如何去引导她,不如什么都不做,做错误的事情比什么都不做更可怕。但是,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是上学后怎么办?如果遗传了我的数学盲基因怎么办?虽然笑爹的数学不错,但是他似乎没有耐心去指导,而且似乎也不具备与孩子沟通的语言技巧。(说白了就是他的指导,小孩子能听懂吗?)而我呢,也许有这份耐心,但又无这份能力。所以我必须读读它!

书到手,迫不及待的翻了前五分之一,我激动的难以言表,似乎长久以来的焦虑瞬间烟消云散。但是,意外的是,随着越读越多,我的焦虑慢慢又回来了,而冷静下来后,竟然发现焦虑更深了。以前虽然怕,但还指望笑笑也许能脱离我的遗传基因,能神奇的自己天生长好这跟数学筋。可现在越读越觉得数学太神奇,但也太深奥了,以至于读到最后,我觉得“能天生长好”的可能性真是太小了,太小了。所以……所以就没有所以啦……

书我还是喜欢,如果重新选择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的买。只是,且听我唠叨唠叨……

内容如书名,作者以日记为记忆的线索,列举了他妈妈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带领他感受,应用,认知,熟悉,理解“数学”的。他妈妈将很多抽象的概念题以具象的形式演练出来,帮助他从动手中解决数学问题。无疑,我其实收获是很大的,比如:书中开始就说道“对孩子来说,原理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应用,把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从而激发好奇心。”这一点令我对自己的“抽象盲”有所释怀,对自己放心则意味着“对遗传的放心”,“对指导工作的放心”等等(呵呵,我是不是想太多了)。在比如,他以自身的体会告诉我们“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是一种永恒的、源源不断的激励。”这点让我自己更清楚的理解孩子的感受,知道孩子的激发点在哪里,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如果家长的职责是引导,那么最先该知道引导的方向。这一点作者写了很多具体的例子,具体的方法,他妈妈用了很多种老师,同学,甚至史料上都无记载的方法,让他在同学老师面前大显身手。这些具体实例,都是我们可以照搬的。除此之外,作者还具体化了一些家长对孩子的辅导原则,比如如何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或习题。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如何帮助他们思考不会做的题等等。实际上,我把书中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很多很多,可话说回来,既然写的如此之好,如此之有用,为什么会越读越没有信心呢?

也许是因为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很平易近人的书,是用一个普通妈妈的方法,为普通妈妈打开一扇门,帮助普通的妈妈把忽略的,丢掉的一些“有用”的东西为孩子捡起来,准备出来。应该是普通妈妈能看懂的书,书上的方法也是普通妈妈知道的,熟悉的`,可以运用,可以操作的。可事实上,他运用的大量例子,我完全不懂,也没见过。虽然凭借记忆直接使用是没有问题,而且也确定是有帮助的,但是我绝对没有能力继续进行举一反三。

比如他遇到应用题不会做时,她妈妈的方法是带他实际操作。而换成我,我有可能知道是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可绝对不知道该如何带领她操作,操作什么?如何操作?我在微信朋友圈中有分享过其中一道题,也分享了答题步骤,确实有一些妈妈同我一样,看了解题后,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所以我绝对不是独一无二的笨哈)。所以直接用他的法子可以,但是不能只会帮助孩子做着一道题啊,对吧?其中书中还有一个例子是买尺子橡皮转笔刀与钱的应用题,她妈妈带他去实际买了下,回来他就会做。可怜我研究半天,我也试着过家家般的操作了下,依然不会做(书中无解题方式和答案)。

在比如,他举例通过家里的秤,妈妈让他很早就熟悉了小数点。当然这个我可以学会,但是这种也许该叫“数学敏感度”(我自己起的名字)的东西,我却是不具备的。我想如果我家有秤,我也会给笑笑玩,可是玩来玩去,我能意识到引入小数点概念吗?尺子量东西,是笑喜欢玩的,和书上写的一样,见东西就量。可也就到此为止了,我把它和数学联系不上。也许即便是这样,这种玩也还是有它的意义所在,可是对比作者的妈妈的做法,意义就减少了太多太多。

作者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妈妈就用了其他方法帮助他解题,这个思路是想告诉我们,避开孩子的短处,而且到达终点的路不止一条。可是碰到我这位笨妈妈怎么办呢?我当然记硬背的也许能学会这书上的几个绝招,但是现成的例子之外又怎么办呢?对于孩子不会做的题,家长不会做也正常,作者给家长的指导建议是与孩子讨论题目,讨论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可是如果我不会做,我根本也想不出怎么和孩子讨论啊。

越写泪越多啊。好吧!其实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不是不喜欢这本书,只是受到沉重打击所以来诉诉苦。它肯定是一本好书,如果读书人本就是理科生的脑袋,它绝对能将你沉睡的宝藏挖掘出来。可是笨妈如我,本就无宝,挖无可挖,也就只能借用它十分之一的智慧,略微弥补一二了,但有总比没有强。所谓不同人读出不同味吧!

晚上我翻出来以前买的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三本)”以及“安野光雅数学绘本(5本)”觉得它们有点像是救命稻草。以前觉得它们好,但是从无向今天这样能清晰的感受到好在哪里,解决或者帮助了什么样的“数学”点。我没有信心可以像作者的妈妈那样,随时留心让孩子观察,体验,运用“数学”,但幸好,还有故事。故事已经是专家写好的故事,一切具备,只欠东风吹来“讲讲”和“听听”!

这书只能在淘宝买到,读不读,买不买,你们自己掂量着办!我虽受打击,但依然推荐!

初中教写作文的博主【六】

最近我看了《妈妈教的数学》这本书。书的主要内容是:作者把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经历都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现,比如下楼数楼梯,走路计步数,跑步看秒表……把数学自然而然地融入在生活中,而不是记硬背地套用公式,更不是做大量的数学题目来巩固学过的知识。深入浅出地往下看此书,我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它让我重新了解和定义了数学,并构起了我探知的。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全让路,这是四则运算的规则。“1,3,5”,大调;“2,4,6”,小调,这是音乐调子的规则。数学和音乐两者之间天壤之别,本无关联。可是看了此书,我神奇地发现音乐的“美”和数学的“精”这两者之间奇妙的关系。比如音乐常用的和弦1、3、5,恰恰是数学的奇数组合;而音乐常用的和弦2、4、6,恰恰是数学的偶数组合。这些有规律的数字跳动在五线谱上就能弹奏出一曲曲美妙动听的歌曲,而跳动在数学书上它就是让我又爱又恨的数字精灵,两者合体,同步的节奏让我莫名兴奋。重新拿起奥数本再看题目,数字在我眼里就是跳动在五线谱上的小蝌蚪,而我提笔写下的解题过程,犹如自己填词作曲的歌,这让我兴奋不已,更让我源源不断地想去探索和深究数学的奥秘。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妈妈”的影响下,日常生活中我早已习惯了上超市口算需支付的金额、买水果核对要找的零钱、写作文也要精算一下字数……久而久之这些数学原理、概念对我来说根本不需要理解就能很好地掌握,因为在生活中我早已把它们的规律用熟、用透、用烂了,而且在这些应用中让我明白了寻常的生活中竟蕴藏着如此美妙的数学原理。

神话来自神奇,不断延续这种神奇,不知不觉中挖掘的能力、探索的办法都会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从而在快乐中练就神来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