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冬至包饺子作文500字学校篇)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冬至包饺子作文500字学校篇)

更新时间:2024-06-20 17:07:42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冬至包饺子作文500字学校篇)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一】

“冬至大如年”。按通常习俗,这一天,家家户户要吃豆腐、吃饺子、喝老母鸡汤,迎接就要到来的数九寒天。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物质条件差,生活艰苦,吃上一顿饺子可是件欢喜事,也是件难事。寒风凌冽,家里的老人早早起来去菜市场,捏着肉票排队买肉。即便低声下气,营业员也是将头抬到天上,随便赏一块。那一块肉基本见不到瘦肉,白花花的,得用力抓住才不至于滑落。顺便买些蔬菜,回家后择好洗净沥干切碎,和那已经剁好的肉泥混合在一起,再加上葱、姜、油、糖、盐、酱油等,搅拌均匀。馅料准备好了,大人们又开始和面,一遍一遍地揉,一拳一拳地揣,直到面不软不硬方才满意。

一切准备就绪,一家人便在桌面上清理出一块位置开始包饺子。根据年龄和能力,家里人各有分工:母亲搓面切面头,我擀皮,外婆包饺子,年幼的弟弟将包好的饺子整理到竹匾中,高龄的曾外祖父负责下饺子。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当时,看着外婆拿过一张饺子皮,放入适量的馅儿,转眼一个漂亮的饺子就呈现在面前,感觉像变魔法一般。

饺子包到一定数量时,便烧开水下饺子了。那一只只白胖的饺子在沸水中上下翻滚,煞是可爱。水开三遍之后,饺子熟了。揭开锅,香气扑鼻,馋得人直咽口水。盛出两大盘,一盘送给没空包饺子的左邻右舍,一盘自家老老小小共同分享。吃着,说着,笑着,继续包着。那饺子里包入了温馨、幸福,吃饺子更多的是享受浓浓的亲情。

岁月流转,两位老人已仙去,而现在的我们又忙于工作和家务,很少再有时间和母亲围在桌边包饺子。即使调配的馅儿再好,只要是用那买来的饺皮包裹,总少了那一份饺子香,却又多了一份思念、一份渴盼。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二】

随着校园中的三角梅凋落,冬至降临。这几天总是阴沉沉的,几乎很少见到阳光,四周显得很冷落萧条,万木凋敝。受副高压带的控制,长江南岸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

在潮实上了这么多年来,这是第一次在家里过冬至,以前的冬至就是在食堂里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带着快乐的心情走进家门,我感觉到了浓浓的冬至气味。

虽说南方人偏受汤圆,可我偏钟情于饺子。

小时候,入了冬,家里总爱包一次饺子。没有待定的时间和意义,不过是某一个降温的早晨的一时兴起,却在日渐寒冷的天里凭增一股暖意。

平时用来炸食物地面粉意外与冷水相遇,简单揉搓之后就成了白白胖胖的面团,静待一旁。白菜洗净,在砧板上躺好,金属与木头有节秦地碰撞出一首序曲。剁好的饺子馅,撒些许盐,静置片刻,沥干水分,调味全凭手感。奶奶对此颇有经验,自是不必担心肉馅咸淡。

接着,便是包饺子了,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一部分。一家五个人围桌而坐,爷爷擀面皮,余下四人来包。面团搓成长条,再掰成一元硬币大小的小团,用擀面棒一压,略擀一下将小困推开,左手转动面皮,右手擀面,只需三四秒功天,一张厚薄适中的面皮就压成了型,放在撒好干粉的桌面上。爷爷把面皮摊在左手掌心,用筷子挑肉馅,置于正中,一扰,一折,一捏,一枚标致的饺子就完成了。虽然包起容易,但要包得好却很不容易。既要快,又要不露馅,下锅不破,还得好看。约摸一小时的时间,饺子们就排成方阵,时刻待命。

饺子,说吃也是真的好吃。奶白色的外皮半偷着亮,吹弹可破。瘦肉肥肉五比二,与清甜带脆的白菜天生一对。若是包得好,还有浓郁的汤汁,一口下去,肉香四溢。我习惯蘸醋,有时还蘸上蒜泥与辣椒,和着热气腾腾的饺子,那叫一个痛快!

但真正让我爱上饺子的,还是包在其中的那一份温情。也只有吃饺子这一天,对于午饭的准备,一家五口都能参与,忙碌着,说着,笑着。年复一年,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少,即使有,也只是匆匆忙忙,话也没能多说几句。能够包饺子的闲暇周末,也逐浙沉淀在童年的记忆之中。感谢冬至让那生封的记忆再现,那最纯真的快乐就这样一遍遍打磨,变得闪闪发亮。冬至快乐!

周五冬至饺子宴作文500字【三】

一年一度的中华传统节日——冬至快到了,我们又能吃到香喷喷的饺子了。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文明古国。各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传统,比如;赛龙舟,吃棕子,吃月饼,吃饺子等一些文化。

我最爱吃饺子了。看着奶奶在厨房里忙碌,我忍不住跟了过去。只见奶奶把剁好的肉馅,还有大葱放进盘子里,又放了各种调料把馅拌好,最后又放了些香油,顿时,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把我馋的直流口水。奶奶看到我的羊子笑了起来,说:“小乖乖,你知到我们为什么爱吃饺子吗?这里还有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有一名医,他的医术很高,什么病他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人们称他医圣张仲景。有一年冬天,寒风刺骨,雪花飘飘,张仲景从外行医回来,一路上看见很多人穿得破烂单薄,脸上都生了冻疮,不少人连耳朵都冻烂了,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医术帮助大家。他带着人支起了一口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进锅里熬好后,又把它们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像耳朵一样的东西,煮好了分给大家吃。人们的冻疮慢慢到就好了。这是一种可以治冻伤的药,张仲景给它起名“祛寒娇耳汤”,那天正好是冬至,很多人都分了一大碗汤,两只娇耳,大家吃了以后,觉得两耳发热,冻烂的耳朵不出半个月就好了。

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包娇耳吃,慢慢地,就变成了今天人们吃的饺子了,还说,到了冬至吃饺子,就不会冻烂耳朵了。

听了奶奶的故事,我心里敬佩着张仲景助人的事迹。我们这个大国家,有许多古人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这么多的传统文化感到骄傲,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