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拿来主义议论文如何写)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拿来主义议论文如何写)

更新时间:2024-03-01 09:07:28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拿来主义议论文如何写)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一】

现在的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腾飞,但有谁想过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没有没落,腐朽的封建前身。

悠悠中华五千年文明,创造的艺术价值,文明数不胜数,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术,中国人总在嘴边津津乐道的四大发明,在千年之后真的被发扬光大吗?历史告诉了我们:“没有”。西洋人用装有火药的枪,席卷世界时,以无朝自居的人们却对之不顾,而对冷兵器情有独钟。洋人利用自己“拿来”的东西为己所用,使其不断创新发展,相比之下,“天朝”仍在自欺欺人的“吃着老本”,原地踏步。耻辱黑暗随之而来。

外国人总善于从别人那“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学不会这样呢?洋人拿着中国人的火药、指南针,使其变成坚船利炮,一度成为海上霸王,而中国不“拿来”只接受“送来”,而且有的是“硬塞给”的。其后就是一次次的失败,没有足够的实力如何与敌人抗衡,难道受人宰割?没有了武器。别人拿枪口顶着你,你不得不做啊!可怜的中国。不然怎么现在还是个发展中国家?

可敬的鲁讯先利用他的文章想唤醒麻木沉睡的国民,阐明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遗产的态度,批判送来送去,主张拿来,批评了种种错误态度,指出要批判继承文化遗产,即拿来主义,可又有几个人能醒来,不在昏睡了。

占有、挑选、创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是发展的王道。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二】

我的爷爷,年过古稀,两鬓斑白,却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一米七的身材隐约可见他年轻时帅气的样子?他乐观?开朗源自于他特别的“三乐”主义?这是我对爷爷万分崇拜的最主要原因?

爷爷是位老农民,守着片黄土,每日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奶奶曾经对我说过,他们年轻时种地是集体承包的,早上天不亮就得起床干活,晚上直到一片漆黑才能回家?吃的是稀薄如水的粗粮粥,穿的是打满补丁的破衣裳,住的也是摇摇欲坠的茅草房,真是苦不堪言?大多数农民们整天摇头叹息,抱怨生不逢时,可爷爷却常常乐呵呵的,嘴里哼着小曲儿,叼着根烟?出工时,他总是主动为一些体弱者担去重活,还常鼓励他们,爷爷就这样成了众人的主心骨?用他的话说,干活就是锻炼身体?瞧,我这爷爷就是这般乐观,不管多么苦的生活,他都能“苦中作乐”?

不仅如此,爷爷也十分热心,似乎不帮助别人就满心不愉快,不踏实?有一次,奶奶见米缸空了,就三催四请让爷爷去买米,好不容易劝动了他的大驾,可怎也不见回来?眼看灰蒙蒙的天就快下雨了,奶奶急得跑去找他?哪知,他正在帮王大妈抢收麦子,干得满头大汗?原来半路上爷爷见下雨了,担心他们来不及完工,就主动去帮忙,把买米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奶奶喝住他,爷爷却笑嘻嘻地说:“一顿饭不吃没关系,可麦子被水冲了就全没了,那可是一年的粮食?”说完,又咯咯地笑起来,像是在安慰奶奶,又像是在向她道歉,让人怎么也生不起气来?爷爷的“助人为乐”得到了邻居们的一致好评,也成了我心目中的活雷锋?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南京的叔叔提议让爷爷奶奶搬过去住,也有个照应,没想到被爷爷一口拒绝:“我们老俩口,大半辈子都过来了,要一离这片土地,心里也不踏实,再说,过去也给你们添乱?我们啊,有青菜?萝卜和老白酒就够了?”叔叔和爷爷拗不过他,也只有作罢,爷爷的“知足常乐”是我们应学习的!

我的爷爷就是这样乐观?开朗,他的“三乐”主义为自己带来健康,也为家人带来欢乐,我为有这样的爷爷感到无比自豪?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三】

何为“王权主义”?在作者看来王权亦等同于“君权”“皇权”等,而在中国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未能发生颠覆性的变革,整个社会的矛盾主要是利益分配问题导致的。利益关系的调节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并不是由经济方式来调节的,而是经由政治权力来进行,无疑将政治权力放在了社会的核心位置。而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权力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皇权,或者说王权,是其他政治权力的出发点。而以王权为核心,封建中国的统治阶级建构起了一整套的王权制度体系,来维持社会秩序。故而,作者认为他所提出的王权主义,既不是指一种社会形态,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权力系统,而是指社会的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

王权主义作为社会的一种控制和运行机制有三重内涵:一是以王权为中心的权力系统;二是以这种权力系统为骨架形成的社会结构;三是与上述的权力系统以及社会结构相适应的观念体系。据此,作者将其所提出的王权主义统合了国家、社会以及观念体系,试图以王权主义这一概念来建构一个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进行统一的解释的理论框架。

关于拿来主义的作文【四】

前些天,在校学习了鲁迅的《拿来主义》有几点感受,想发表一下。

第一次读完这篇文章,其实感觉鲁迅说得有些过了,但是,重读一遍,又感觉到,文化的取舍真的没有这么简单,一味地守旧或一味的接受,都会给民族带来灾难与痛苦。我过去一直强调,要保留自己国家的文化,坚定不移地不被西洋人所同化,那也得加上一层“拿来主义”的思想。

我读完鲁迅的这篇文章后,更加坚定地认为:在革除自身不良的腐败文化的同时,也要有新的先进文化来替代,莫成为把自己的“鱼翅”送给外国人,而把“烟枪”“烟斗”往自己家搬的情况再次重现。

我们国家有些有识青年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迫于言论自由与高压政治,也没有过多说些什么,这里我也不便对这个问题展开言论,也没有资格;而更多的人,则是被一些“御用文人”所写的文章而蒙蔽头脑。鲁迅曾经说过:“我的作品,不论早期或晚期,一律都在封禁的行列。”我想,现在有很多人也深有体会吧。

既然一个国家的.文化要革新,那么“革”的那一部分要“命”出来,而创造性的思想也越发重要,这又不得不讲到教育,当然,中国的教育现状人皆见之,病态的制度和无效的改革也有目共睹,这无法改变,能改变的只有学生,想象一下,一个国家的学生可以当商品一样卖来卖去的,这有多么恐怖。并且改变学生的,是这样的一种制度而已,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了,我不举例说明了。

前面说到创造性,那么真正负责国家大业的创造性的研究生等科研人员中,有大半是为了求得高薪职位,而并不是想真正研究科学;然而那些真正想研究科学的人,承担国家文化接替的人,却拼命在过四六级英语,而无心去研究科学,如此这搬,革去的文化又怎么来用优良的新文化来替代呢?

而看看现在,被称为“90后”的青年,国家20年后形态的预兆,又是如何呢?层出不穷的“非主流”,大肆糟蹋“鱼翅”,而大量引进“烟枪”“烟斗”并大口地抽着毒品,那些“姨太太”是被走散了,却形成了个文化空缺,这些糟粕来填补,这不是继承了晚清失败的命运吗?

网络小说的盛行,低俗小说的流行,这不都是精神毒品吗?而被这些“毒品”所侵害的又是我们国家下一代的建设者,我想,30年代的鲁迅如果看到1个世纪后的30年代还是一样,鲁迅又会有什么样的言论呢?

《拿来主义》写得精彩,对文化取舍的建议也值得我们参考,而又有多少人会想到一个世纪后的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