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作文)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14:42:18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引用论语中的句子作文)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一】

近日我读了一本叫《廉洁修身》的书,使我认识到做一名好少年要有的品质:诚实守信、谦虚礼让、自省自律、遵纪守法……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了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如:有一次,我朋友向我借了一本书,说好三天后还,但是他却拖到了一个星期,没有做到守信,比如说说我,有一次,我把妈妈的衣服弄破了,我一心只想着怕被挨骂,所以就撒了个谎,说是小猫弄的,我现在觉得有点后悔了,其实,无论谁都会犯错,只要你愿意诚实的说出来,勇于去面对,做个诚实的好学生。我要养成良好的好习惯:不说慌话遵守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作为一名好少年,节俭也是应该具有的品质。作为一名优秀的青少年,我们生活中要懂得节俭。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这是使人感到高兴的事。生活水平提高了,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要坚持节俭这一点传统美德。长辈们经常教育我们怎么节省,是对的,但有多少人做到了呢?街上,有些青少年,为了方便,而把手头上的可回收垃圾到处乱丢,大家可想一想,如果是汽水罐,一个就有二毛,那么如果每天有三万个汽水罐,想想,这样一个月就有几万元,把这些钱捐给有需要的人,那么不是造福的社会又造福了人们了吗?

读了《廉洁修身》这一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我们从小就要诚实、守信、节俭……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二】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引用论语的修身作文【三】

我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中庸”这两个字的。或许在现代汉语中它含有一些贬义的成分。但《论语》中所说的中庸,或者说我这里所说的中庸,却不是那个意思。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论语》?雍也第六)。其中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金山词霸?高级汉语大词典)。个人觉得,还可以推而广之,将中庸解释为:不走极端,寻找矛盾双方之间的平衡点。应该说,这是贯穿整部《论语》的一个重要思想。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

有人说我的这种言论是在抹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其实不然。我主张打倒的,是那个作为思想枷锁的《论语》,是那个用所谓的“仁义道德”(鲁迅语)来禁锢人们的思想的《论语》。将其打倒,反而有助于我们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论语》。

所以,我主张这样读论语:仅仅把它当作一部书,不带历史偏见地来读。

这样读一读,我觉得,《论语》本身并不是框框条条道德规范。它是鲜活的生活。

首先,论语源自生活。和西方的.很多道德伦理著作不一样,他没有对某一个问题的深入专门的论述,他只是一个个生活中的片断,并且其中的角色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言语将被记录下来。,所以显得十分自然。

孔子主张以礼治国。春秋时期礼崩乐坏,所谓僭越的事情不断发生。孔子坚决维护周礼,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礼乐“八佾舞于庭”,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他要求正名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企图通过正名分来匡正每个人的行为,建立一个和谐而有秩序的社会。孔子要求“为国以礼”,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种体现。他反对以高压手段维护统治,主张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礼”来引导民众,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对普通民众施以礼,突破了奴隶社会“礼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进步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