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6-08 20:48:04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策略)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一】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二】

1.锻炼学生提取论点的能力。在学生对议论文有一定的认识后寻找文章的论点并不是难事。大部分的议论文的论点都会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作者表达较为完整、明确。但是也有许多议论文在提出论点时就夹带一些议论从而使主要论点的寻找存在一些困难。还有一些作者在论证论点时会提出一些分论点从而干扰学生寻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笔者认为论点的寻找主要有以下几点方法。选定关键位置寻找论点。在我们确定论点时首先应注重文章中的标题、开始、结尾等几个重点位置。一些简单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论点,我们如果再加以自己清晰的表述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来。当然还有一些是在文章的第一段,有些是在文章的结尾。这些关键位置都是我们在寻找论点时需要重点注意的。通过分析论据寻找论点。这种方法适合论点不太明确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全面、多次阅读文章中大量的论据来总结出中心论点。一篇议论文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而论据会有多个,我们只要通过阅读掌握论据共同点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中心论点。按照文章中的一些固定词语来判断论点。在议论文中经常会出现“总之”“由此可见”“所以”“综上所述”等等总结形式的词语,这些词语的使用一般是对论据的一种总结,这些词语后边一般会有一些对论点的阐述。通过这些内容的阅读我们就不难总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当然,以上几点只是阅读议论文的一些技巧,对于论点的把握还是应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锻炼学生对议论文的理解能力来实现。

2.锻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在议论文的教学中,在阅读前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了证明观点,首先使用了……论据,然后对……论据进行了……的分析,从而证明了……观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脑海中就会不断浮现这些问题,从而能够一边阅读一边分析文章结构,极大地提高阅读效率。并且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结构。

3.引导学生剖析论据。在阅读时,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史实、典型事例、统计数字是事实论据。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格言、谚语、原理、定论是道理论据。道理论据是增加权威性,事实论据是从……角度证明了……的论点,增强了说服力。如《谈骨气》一文中作者分别用“文天祥拒绝降元”“齐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某党的枪”三个事例,分别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个角度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另外,在引导学生分析论据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补充一些论据,从而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在初中阶段议论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应对此有足够的重视。议论文是初中阶段的一种重要文体形式。如果能够提高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将得到更全面地实现。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三】

1、直接法,就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2、渗透法,就是将自己的情感寄于景,寄于人,寄于事,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渗透感情。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四】

归纳法、专项训练法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五】

1、在记叙中抒情要由事而发,随景而生,不要生搬硬套。

2、所抒发的情要出于内心,不要无病呻吟,不要虚情假意。

3、抒情要适当和简洁,不要大段大段地抒发而喧宾夺主。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六】

初中说明文教学的重点在八年级,实际上,学生在七年级时已接触过说明文,对说明文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教课文前先布置一下预习,让学生考虑谈一谈以前学过的说明文内容上说明了些什么,使用些什么方法进行说明的,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围绕中心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的,然后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七】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个片断: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

——节选自《枣核》·萧乾 要求:指出文段中的记叙与议论内容,并说说议论在文中的作用。

【师结】 文段中“种枣树”、“造北海”、追忆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这叙述中的字里行间都饱含着浓重的思乡怀旧之情,诉说着身在异国、心系故园的海外赤子的乡土情结。

阅读与作文教学相结合【八】

【情境导入】(徐本禹的事迹 2004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我们聊城的一位骄子就名列其中,他就是…… 他的事迹家喻户晓,同学们想必也比较了解。

2003年,徐本禹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然而,也就是在这一年4月16日,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大吃一惊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志愿到贵州贫困山区义务支教。

一年多来,他在偏僻的山村小学忍受着孤独和寂寞,用爱心精心栽培和呵护贫瘠土地上的花朵,用真诚和行动实践着一名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责任。

他的事迹感动了山区乡亲,感动了贵州人民,感动了中华大地…… 2004年他被评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可谓当之无愧。

同学们也一定有好多的话想说,谁能说说自己的感受? 大家注意没有?你们的这些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赞美和敬仰之情,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抒情和议论,我们今天就是要认识并掌握在记叙中运用抒情和议论的写法(引入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认识记叙中的抒情和议论 人有着丰富的感情。

写作时,这种感情也会随着作者对笔下的事、理、物、景的好恶观点表露出来。

所以情感的抒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较自然的表达方式之一。

下面我们来通过两个小片断的赏析来体验一下记叙中抒情的写法: 片断一:《我的老师》一文中,作者在记述蔡老师的几件小事中有这样一件事: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要求:找出记叙中的抒情语句,并说说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有什么效果? 【师结】 老师教跳舞、教我们读诗、看老师写字、带我们观察蜜蜂、帮我排除小纠纷……老师温柔美丽善良令人难忘。

正是有了这些感情的深沉淀积累才使这段中的抒情水到渠成。

“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了便于抒情连人称改用第二人称了。

直接抒发了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