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麦芽糖的由来300字作文)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麦芽糖的由来300字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03:11:45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麦芽糖的由来300字作文)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一】

我家楼下有诱人的饼店。渐渐习惯上了这诱人的香气。

亦或是习惯了麦芽糖甜甜的滋味,亦或是习惯了面包这种方便的早餐,几乎每隔几天它总会出现在桌面上。那是母亲买上来的。

清早出门,来不及要赶时间时,便会拎起一袋面包,在路上品尝。晚上放学,伏在桌上作业,母亲常会拿两块面包,一杯牛奶放到桌前,然后在一旁静坐着。而我总会停下来,大口吃起面包,掰下一块送到母亲嘴前,母亲总是微笑道“真的很好吃”。而我偶尔会怨言,这种那种更好吃,她便会买来。我每次要求换口味,她也会换花样选。母亲总是依着我。

可我仍旧喜欢招牌牛奶面包,它不加果酱,不放肉松,也不夹火腿,只是浓浓的牛奶味,单纯的一片片。舌尖唯美的麦芽糖,满的快要溢出来。母亲看着我美美的吃着,仍是在一旁美美的笑着,轻轻抚摸我的头,“你要乖一点我就再买给你。”

夜深,好不容易写完作业,肚子早已空空如也,可母亲还未回。无奈中,突听到钥匙旋转声,便飞快冲到门前,抢过母亲的包,搜罗起来。

“小馋猫,今天没买面包,只有一个今早吃剩的馒头。”母亲走向厨房。随后,我拎出一个袋子,零零稀稀的咸菜上躺着大半个馒头,馒头上带有牙印,透明袋子布满了星星点点水蒸汽。冰冷冷的馒头霎时如冰块一般直直地砸往心底。心头一酸,我知道这只是对街上八角一个的馒头。

母亲端来一碗面,放在桌上,我吃着面,心中却浮现出那个馒头的影子,盘算着:二个馒头一块六,再加一杯豆浆,差不多三块,这是母亲每天的`早餐。而我,面包三块,再加牛奶,十一块,差不多是母亲的三倍。心头涌起一个个小泡泡,鼻子酸酸的,终于忍不住:“妈,招牌牛奶面包很不错,您也买来吃吃吧!”,母亲的眼神暗了下来,她低了低头。“不用不用”她摇摇头笑着搪塞了这个问题。

第二天路过面点店,闻着诱人的香气。

仿佛看到母亲尝着招牌面包仰起犹如天使般的微笑的快乐。

甜甜的。

是麦芽糖的味道。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二】

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事(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5、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一个是“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对以上类型的问题必须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

6、文中某句话有什么含义?或告诉我们什么深刻的道理?请说说你的理解。

这种问题的回答不是简单地从文中寻找现成的句子就可以解决的,这需要我们的同学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多看并记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丰富回答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

7、比较阅读理解。

有时考试会把课内文章和课外与之相似内容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内容、写作特色、感情基调等方面进行比较。

以上是有关记叙文的常规问题回答,下面我们来看看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8、说明文的阅读理解。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三】

1、举例子。就是举出实例说明事物,为了说明某一事理,举出相应的例子使读者加以理解。

作用:有利于读者对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2、打比方。即我们常用的比喻的修辞方法。在说明文中不叫比喻,而叫作“打比方”。

作用:同”比喻“修辞手法作用一样,它使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分类别。即按照事物的性质、形状、体积等特征把事物和事理分成若干类来进行说明。

作用:它使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更有条理性。

4、列数字。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

作用:把事物特征描述得更加的\'精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作比较。通常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都会拿其它事物来与它作比较,使要说明的事物特征更加突出。

作用:能够突出所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地位等。

6、画图表。画图表是说明文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用图表的形式表示事物的相关特征。

作用:使读者更直观的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方便理解并记忆。

7、摹状物。对说明对象形象、外貌特征详细的描叙。

作用:它能把说明对象的特征详细的描述出来,使它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8、引资料。就是引用名人名言、诗歌、典故、谚语等来说明事物的特征。

作用: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也增强了文章的文采和可读性。

9、下定义和作诠释。这两种说明方法较难区分。

下定义:是对说明事物做简洁扼要的归纳。

作诠释:解释说明事物事理的特点。

作用都是:能帮助读者了解某个概念或事物。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1)下定义的语言要求比作诠释语言要求更严格。(2)下定义要求完整的解释某个概念,并且主语和宾语能倒过来说,例如“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我们也可以说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这则是下定义。

作诠释虽也要能简明的说明某个事物,但它的主语和宾语是不能倒过来的。例如“常青树,是一种绿色植物。”但我们不能说“绿色植物是常青树”。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四】

妈妈很喜欢吃麦芽糖,虽然她平日里不大喜欢吃甜食,但是对于麦芽糖这种糖类,她却是无法拒绝。每当她吃起麦芽糖时,嘴边会流露出会心的微笑,很美丽,就像是那一轮弯弯的月亮,她眯着眼品尝的时候,周围的空气都好像凝固了似的,很美妙,很美妙。每当我看到这种情景的时候,总会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可是她总是没有理睬我的问题,我越来越好奇,越来越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这背后的小故事。

妈妈起了她小时候的事,她告诉我,她们小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富裕,也没有我们现在这样要吃什么就有什么。她们那时的零食除了麦芽糖还有就是夏天卖的几分钱的棒冰。每当有叫卖的小贩载着满车的麦芽糖路过时,妈妈还有许多同村的人都会提着一双双沿路捡来的破鞋向着小贩跑去,向着梦寐以求的麦芽糖跑去。我很不解,大家都提着一双双的破鞋做什么,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用这些来换糖吃,听到这里我又是想笑,又是感到同情。妈妈告诉我,跑得快才有糖吃,破鞋最多的人糖得到的最多,可是妈妈总是落在最后,所以吃到的.糖几乎没有多少。我问妈妈”那你们的鞋是从哪里得来的?““沿路边有,但是这种机会很少,有时候家里的鞋穿好久坏了就拿去换糖吃,但是被爸爸妈妈知道了是要骂的,所以我们一年也只能吃上一两次的麦芽糖,那时候能吃上她真是欣喜若狂。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时代在发展,麦芽糖也就快渐渐消失了。而你呢,对于麦芽糖居然连瞧也不瞧一眼就说不好吃哎“

说罢,妈妈便拿起了一块麦芽糖含在嘴里,好像很享受的样子慢慢地品尝着,也许这之间流露着对童年深深回忆。

看到这儿,我也忍不住拿起一块麦芽糖,含在嘴里。我闭上眼睛,糖在嘴里慢慢地化开,渐渐变软,最后化为糖水。也许这就是妈妈童年时的味道,那样的甜,那样的甜。

比起妈妈的童年,我们的童年是那么的幸福,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总是不能得到满足,反而一味地去抱怨父母不够爱我们呢?也许是因为我们受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也许是因为我们身在福中还不知福,总之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感谢父母,学会感谢给予我们美好的人们。

麦芽糖的作文说明文【五】

闻声而去,就能寻见一位挑着竹箩筐的老爷爷。一大块的麦芽糖,老爷爷是敲着卖的。用一把小铁榔头轻轻地敲打一把锋利的铁刀,铁刀对准糖饼,发出叮当叮当声,麦芽糖就裂开成三五块了。老爷爷利索地抽出一个小塑料袋,对着散开的糖块轻轻一兜,再散上一些糖分,便递给我。

拎着一小袋的麦芽糖,陪妈妈逛街是再美好不过的事情了。往嘴里丢一颗麦芽糖,黏黏糊糊的,牙齿一咬啊,嘴巴就张不开啦。于是,一路甜蜜,一路开心。

这样的小幸福似乎感染到了妈妈。

走着走着,妈妈突然说:“宝贝,你知道吗?我小时候最爱吃的,也是这穿梭在弄堂里的小食呢。”

“不过,我们小时候麦芽糖可是兑过来吃的.。”妈妈接着说道,“那时候,牙膏壳、鸡肾皮、墨鱼板都是宝,每当听到街巷里传来叮叮当的声音,弄堂里的娒娒儿就都从家里蜂拥而出,带着攒下来的这些个东西去兑糖吃。”说到这里,她突然偷笑了一下,“这些宝贝中,最方便的就属牙膏壳了。有好几回,为了兑糖吃,我把家里好好的牙膏硬是给挤没了。”

噗嗤,我差点笑出声来:妈妈居然也是个贪吃鬼!

虽然,我有些不太明白故事里的那些个宝贝为什么能用来换糖吃,可是,我看到妈妈笑了,那笑容的甜蜜如同拉不开扯不断的麦芽糖,黏糊糊的融化在我的心田。

我不由自主地从袋子里拿出一颗麦芽糖,塞进了妈妈的嘴里。

“来,教你唱一首童谣。”妈妈嘴里一边嚼着糖,一边顾自念叨起来:

兑糖吃,兑糖吃,人客该是麦芽糖。三年陈麦芽,四年陈冰糖,吃口香,转口凉……

这个有麦芽糖的地方,便是我的家乡,小城温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