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逻辑点评(半命题作文带点评)

作文逻辑点评(半命题作文带点评)

更新时间:2024-04-28 08:07:53
作文逻辑点评(半命题作文带点评)

作文逻辑点评【一】

作文逻辑点评【二】

这种结构可简化为:“总(引论)——分(本论)——总(结论)” 三部分,它要求“引论”与“结论”都要紧扣主题并前后呼应。本论部分的几个分论点从不同的层面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述。

作文逻辑点评【三】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特别是有关专业的书籍,都只是浅尝辄止,闲时翻翻。但对这本秘书长荐书的阅读,我一开始就把它作为一项学习任务,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抛却闲散的阅读习惯,一鼓作气,用几天时间通读一遍,果然有很多感受,但也仅仅是收获一些金融的表层知识,金融这门学问高深,理论复杂,对于我来说,完全弄懂还是有相当难度,其中的感受也仅仅触及皮毛。

这本书分为五部分,并且各个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不像小说一环扣一环,也没有涉及太多专业的学术讨论,在了解本书大致框架之后,我首先认真研读了作者所写的新版后记,通过后记,我重新定义了金融的概念,更新了之前错误且片面的认知。这应该是我读此书的最基本的一个收获。

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社会上有了一个流行的说法,认为虚拟经济是泡沫,实体经济才是重点,只有制造生产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真实的产出,才能创造价值。实话说,由于被现象迷住了双眼,对金融的相对陌生,也让我在这种错误的观念里沉沦,直到陈教授一翻对症下药的疏导,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

首先,对金融与实体经济对立予以否决,陈教授认为,没有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的.金融业,金融也是实体经济,任何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让消费者与生产者生活得更加幸福。因此,一个人所做的事情只要能给他人增加幸福感,就是在创造价值。对于价值创造,应该以人的效用增加来定义价值、定位价值,而不是以是否生产实物来判断价值创造,譬如医生虽然没有生产实物,但是能治好病给人带来健康,使人的效用增加,所以也在创造价值。

在这里,增加人的效用是一个新鲜提法,确实有一定的道理,金融虽然不直接增加物质的总产出,但是通过给人们提供丰富的跨期配置收入与消费、平滑风险(譬如保险)事件给生活带来的冲击工具,让人们不至于一时饿得难有生路、一时收入多得无处可花,使每个人一辈子的总体效用达到最高,金融交易虽然没有直接生产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却使人类社会的整体幸福感、整体效用大大增加。因此只要是在从事增加人类效用的经济活动,都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只有工业和农业是实体经济而金融等服务行业是虚拟经济。

基于社会大众以及主流政策对金融的定位,陈教授希望本书能够帮助社会大众消除对金融的误解,他认为金融作为现代社会、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会因为一次或几次危机而中断或者消失,恰恰相反,危机有时甚至是金融业必要的消毒、清毒过程,为其接下来更健康、更深入的发展奠定基础;他还认为真正理解经济学、理解金融逻辑的决策人,应该说的是“重点发展金融经济,放缓发展实物经济”,当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对,实物经济与金融经济孰轻孰重,这绝非某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绝非是这么简单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

作文逻辑点评【四】

每天抽一点时间,花了接近十天左右的时间把这本书看完了,面对这么一本只有280页不到的书籍,而且是通俗化语言的书籍,本应该可以更快看完的,但是中间被经常性打断,无奈,最终却花了这么多天才把这本书看完。

这本书确实值得一读,看到这本书的名字,总会让我想起很久之前一些经济学家做个一个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到底是金融立国还是实业(制造业)立国,前者以美国为例进行了全方面的阐述,后者以德国为例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他们慷慨激昂,旁征博引,滔滔不绝,为自己的立场各抒己见,争取这次辩论赛的胜利。

看完之后,我觉得都很有道理,而我这么一个门外汉,显然没有反驳任何一方的根据。最后只能恨自己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无奈,并以无论是金融立国还是实业立国,我觉得能够让社会进步,让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并竭尽所能的为每一个人提供最好的保障,这是我等平民所深切关心的事情。

这两个国家都是我非常钦佩的国家,一个是制造强国,一个以严谨为傲的民族,百年企业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文化,在这个国家前进路上的同时深深的影响着他们;一个是金融帝国,一个世界超级大国,一个金融思想前沿,科技发达的帝国,虽然它会发生金融危机的事件,但是仍旧影响不了它在世界之巅的位置。

看完这一本书让我感觉到一个制度法律和金融方式的变革有多么的了不起。

一个法律制度完善的国家会让他们无论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制造还是虚无缥缈深不可测的金融发展更进一步,而它们的发展又可以进一步促使法律制度的进步。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不断出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这个货币出现是多么伟大的一件事情,这对当时以物易物的交易环境产生了多么重大的变革,让交易变的不再那么的麻烦,不用考虑用自己的牛换成养,再换成猪,最后换成自己想要的衣服。

在英国夺得世界霸权之前,由于金融的发达,让他们可以以更低的利率获得更多的贷款,赢得战争,最终称霸全球几个世纪,成为日不落帝国。而其最为成功的东印度公司更是为以后的股份制公司埋下了铺垫,促进了今后的商业的发展。股份制的发明无疑是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并不亚于我国的四大发明。

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公有制,再到后来的部落再到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单位,并传到现代。这是社会的进步,是我们生产力提升的结果。而家也成为我们温馨的港湾,成为世间最美好的地方之一,然而,我们也会经常看到家庭反目成仇的例子,甚至反目成仇,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利益的原因。我也同意作者个观点,那就是家庭是一个充满爱的地方,不应该是一个有商业气息的战场。而“养儿防老”虽说是我们一直所倡导的,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却成为更多问题的起点。一方面,孩子只能是百善孝为先,言听计从,活不出自己的自由,没有追求自己理想的权利;而另一方面,父母亲到老了,也不一定能够百分百得到可靠的保障,有的甚至被遗弃。当然,孝顺是我们的美德之一,是我们应该倡导的,更是在他们老年的时候。但是,这也反映出父母害怕自己老无所依状态的出现,所以,不仅要给他们灌输这个道理,还要多子多福。

这个也从侧面反映出,金融等手段的不发达而出现的问题,如果有发达的保险业和金融保障体系,他们根本不用担心自己的养老问题,因为没有他们的话,他们即使到了老年,经济生活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忧。

于此,他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去爱这个小孩,如何让家庭充满爱。而我们社会中的市场也是如此,正如作者所说:当一种经济夹杂着其他因素——友谊、情感和亲戚——那么,只会污染人类关系的灵魂。从人类的经验看,经济交易留给市场,感情交流留给家庭,这是最好的一种安排,也是市场化分工发展的总趋势。

现在我也就明白我们公司旁边的一个几十亿的企业,老板为什么情愿给他亲戚一些钱,也不让他们去他公司上班的原因。

简而言之,没有金融,我们能够生活下去,但是有了金融,但是会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