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知青岁月的读后感1500字)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知青岁月的读后感1500字)

更新时间:2024-05-27 20:48:05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知青岁月的读后感1500字)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一】

坐上了汽车,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绿色林荫,我和弟弟在车上蹦蹦跳跳,甭提多开心了。很早就听说大丰有个上海知青纪念馆,可心里琢磨着:“知青”是什么呢?知青又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的家乡的呢?满肚子的疑团让我对上海知青纪念馆更加好奇了。

“到了,到了!看呀!”弟弟使劲的扯了扯我的`衣角。我向窗外望去,只见一颗红色的五角星连接着两根高大的方形石柱,在蓝天的映衬下,红色的五星显得特别的夺目。柱子上嵌着花边,写着红底白色的大字:农场儿女走四方今天回来,上海少年在大丰写青春之歌。我顿时明白了,上海知青原来就是上海的少年啊!

真漂亮!一片湛蓝的天空,一排整齐灰色的瓦房,一片嫩绿的草坪,一条清澈的护馆河,两棵巨大的柏树在瓦房的两侧,像是两个威风凛凛的门神呢!我搀着弟弟跟在爸爸的后面沿着走廊往前走,看见许多旧时的招贴画,上面画着人们热闹的劳动场景可真让我兴奋不已。

展馆里陈列的东西可多了,有褪去光泽的油灯、有卷角泛黄的书籍,还有依靠墙角的凤凰脚踏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要属“肥糖卡”了。爸爸说:“别小看一张‘肥糖卡’,它虽然只有巴掌大小,可是那时候的宝贝呢!肥是肥皂、糖是白糖,知青叔叔阿姨们需要凭着这张卡才能领取到每个月的物资,不然可没有办法生活了,所以你们要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啊。”我看着小小的“肥糖卡”,心里想:过去的生活可真不容易呀!除此之外我们还去了稻香村、伙食房、知青劳动体验区……

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晚霞披着落日的余晖在天空中缓缓地飞翔,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这里。亲爱的小伙伴们,你要想过来看一看,我准能给你当导游呢!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二】

按下时间的暂停键,此刻,我只想在这里等等自己那可在回忆里漫步的心

——题记

初秋的午后,暖黄色的光线在整个空间散射着暖意,风有一点凉,躲在太阳看不到的阴影里,有些冰冷的空气无孔不入,叫人不自觉地掖紧了衣服。我一个人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城市的街道上,不知不觉跟着心的步伐,从记忆的源头开始游走。

大概是从那个早已易主的小屋开始,我对那里的全部认知也只有爸妈口中我当时的夜夜啼哭,和最后交接手续时模糊的景象。从那里这个世界上多了一个再平凡不过的生命,我对世界的认知也由此开始。

我接着向前走,不知是随着时间的长河,还是心的脚步。在装着我童年所有美好的地方,我看到一个女孩的笑颜,天真,浪漫。是那段纯真无邪的时光,那时一个小院几间房,就是我的一整个世界,是小小的天堂。曾在花香馥郁的季节里攀上枝头,摇落一地的芬芳;也曾趁爷爷去打牌,奶奶去唠嗑的空档,钻进院后堆杂物的草丛探险。之后迎接我的必是“女孩怎么跟猴一样闹”的嗔怪。过去的美好,都被时间留住,那样的故事渐渐变为越来越远的传说。

太阳的光华不再耀眼,双脚将我带到一个熟悉的门前。这是一个我闭着眼都能找到的地方,它的名字叫做家。我在这儿讲述着年少的无知与青春的叛逆,伴着老妈的唠叨,老爸的玩笑,还有一张张亲密无间的容颜。坐在窗前脑袋里冒出的一串冒号,倚在床上对未来的无限期待,都是在这里变成摸得到的记忆。也吵过,也闹过,却无法离开,因为这里是我最后的依靠。

只是家也无法束缚我振翅欲飞的心,天空有点昏暗,我瑟缩着手脚,怀揣一路积攒的暂停的画面,孤身向前。走,走得越来越远,心在这座陌生的城市中,无处安放。在别人眼中我永远简单幸福,甚至连我自己都忘了渐渐累积的.孤独。但恍然思索,却发现心早已被软禁在三点一线的道路上,我进带着空虚的去壳,却忘了自己要做什么。

当天真烂漫的笑容戴上了层层面具、重重心事,我学会听着心的声音给自己解锁。蓦然回首,发现我竟已到了幼时成日仰望的年纪。记忆是一粒种子,它在我心底神不知鬼不觉的生根发芽,长的绿意葱茏,用一片青翠的榆荫将我笼罩。我在这里稍作休息,整顿心情,又是一个起点,而后再出发。去继续青春的漂泊,努力学着坚定、强大,用一个又一个脚印,跟岁月一起书写未知的童话。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三】

当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历史背景相当复杂,这里我暂不赘述。这个由历史学家来研究评说。我只是说浩浩荡荡的上山下乡运动把我们的命运与共和国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党中央一声号令,我们毫不犹豫,义无返顾地告别了父母,退掉了城市户口,奔赴了万里无垠的北大荒。那里没有给我们预备住房,我们十六中一行148人是半夜里到达目的地的。原住在那里的劳改犯被叫醒后,连人带行李搬出来,现给我们腾出来几间茅草房。由于房间少,我们人多,所以没有打开行李的地方,我们人挨人还得侧身躺下,连翻身都要一起行动。后来,这几间泥草房着火,连行李一起烧没了,全靠兵团战友互相帮助凑了些被褥度过了难关。好在,这次着火万幸没有人员伤亡。我们曾经住过帐篷,男生女生住一个帐篷里,中间用布遮挡,冬天我们都是不脱衣服戴着棉帽子睡觉的,睡醒后,帽子周围都是冰茬。我们还住过粮仓,高高的圆圆的粮仓没有楼梯,我们是踩着木跳板钻爬进去的,大家是脚心朝里对着脚心形成一个小圆圈,脑袋冲外形成一个大圆形。白天趟着雨水割麦子,晚上没有躲避的地方洗洗涮涮,就在露天的地方支起一口大锅,烧点热水,大家匀着一人半盆水从头洗到脚,变成半盆泥汤。我们多盼望有个洗澡的地方,但是没有,方圆几百里也找不到。冬天,站在雪地里割大豆,豆荚和手套让冰雪粘连在一起,掰都掰不开,只能象机器一样,快快地一刻不停地往前跑着割。

记得我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落过眼泪了,这场重现当年劳动生活的演出让我潸然泪下。当时由于年轻,且怀有一棵火热的心,没有觉得痛苦、难过,现在老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了,确实感到辛酸。记得给家里写信,从来没有描写过以上的情景,每封信都是说我们姐弟二人在北大荒一切都好,不要父母挂念。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自己做了父母,才体会出当时父母那棵饱受煎熬的心。

黑龙江纬度靠北,天一亮就起床,有时是半夜二三点钟天就亮了,我们就开始下地劳动,晚上太阳落山,蚊子小咬围着你吸的时候才收工。每天天黑后,连长指导员把我们召集到一起,通报阶级斗争新动向,带领我们斗私批修,读书学习。最遗憾的是有些地方把个别不听话的知青也打成反革命,关进牛棚;有的知青恋爱遇到点小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排解,丧失生活勇气,走上自或滥无辜的绝路。还有的兵团战友在扑灭大兴安岭山火,保护国家财产中牺牲了宝贵的青春生命。这场演出淋漓尽致地再现了各种生活场面,让我深感悲痛。

我们那时还是个孩子,经历了与年轻的共和国一起成长奋斗的过程,我们曾为她抛洒汗水,奉献青春,有些人甚至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回顾过去,在场的所有观众都被深深地震撼了,我看到不少人流泪。

《北大荒知青之歌》用凤凰涅磐来形容当年的知青,我们确实是一群超脱生境界的一代人。当时是明知那里苦,偏往苦里行的一代人,年轻人的理想比天高,有些不够年龄的小同学是写了书,才被批准到了那里。

现在,我们大部分人无怨无悔,怀揣着先烈的理想和牺牲在北大荒战友的希望,不屈不挠,与各种命运抗争,不等不靠不要,战胜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

北大荒,锤炼了我们,让我们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北大荒造就了我们抱团取暖,团结互助的精神。那里的天气虽冷,但是我们的心是热的。心中有爱,就有力量。

我们的名字“上山下乡知青”是一个值得骄傲的称号,它象征着奉献、坚强。“上山下乡知青”当年是国家的脊梁,现在他们当中的有些人已经成为国家的栋梁。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的必然。

我们今天已经成为老人,但是这场演出所表现出来的北大荒精神永远鼓舞激励着我们,勇敢地面对历史,冷静地思考未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做好一个普通公民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为共和国添砖加瓦、增光添彩、也为自己续写美丽的人生句号。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四】

这次纪录片《知青岁月》首播的是《贺兰山下的记忆》,65年下到宁夏的北京知青集体口述,在贺兰山下农建13师难忘的人生历程。中国传媒大学的郭振元教授是总编导,北京知青网的千秋缘站长是这次知青聚会主持。

播映前宁夏知青代表何君倬的.发言依然豪迈,令人难忘:

“我们是拼搏的一代!我们是忍辱负重的一代!我们1700万知青,手挽手,就是一座三峡大坝!我们站起来,就是一座喜马拉雅!

一位69届的知青代表,已经是饱经沧桑的老人了,走上台,对着台下的65届老知青们依然动情地说:“我们69届下乡的毕业生,是你们牵着我们的手,一步步长大的!”

片头曲是一代知青们都喜欢都唱过的《边疆处处赛江南》。这支美妙婉转的歌曲,承载了知青们太多的豪情,太多的苦难艰辛,太多难忘的记忆!歌声一起,我的思绪就回到了那一眼望不尽头的北大荒,面对一根直通到山脚下的垄,边锄玉米地,我们边唱的就是这支歌。

屏幕上的知青在口述,台下的知青记忆闸门就打开了!浸润着悲与欢,浮现着和泪。

贺兰山下,腾格里大沙漠边就是我们的家。刚到几天,沙尘暴袭来,面对面几米看不见人,昏天黑地,女生们夜里用纱巾包住脸,睡着又让沙子呛醒,抖抖纱巾,一捧土!被子上身上脸上全黄的!第二天每个知青干的活就是都拿一个脸盆,到麦田里捧沙土,把沙土埋住的麦苗露出来。

最让人感动的是屏幕上一个叫潘永仪的知青,讲当年主动参与挖大沟的劳动竞赛:

“那天早上,我提着10个馒头,一大桶水,就上阵了。到地就全脱了,只穿一条短裤叉,挖一米五深沟,有人丈量,大太阳底下,汗不停流着,铁锹不停,中午饿了,吃了5个馒头,不歇,接着挖,要创纪录。最后那天我一人挖了32方土!”

他还讲了如何教几个同伴一起跳下火车,追赶连队汽车的趣事,也令人捧腹。

还有一个割麦子的经历:“我割不快,就想镰刀一定要快!头天晚上提前磨了5把锋利的镰刀,就用草绳子系住腰,后背插上锋利的5把镰刀,一溜儿,闪闪的,第二天大猫腰割麦子,用钝了一把,一扔,再从后背抄一把,接着割!”

当年全国一千多万知青,兵团工资全国几乎一样,无非24元,25元,28元上下。

我想,当年这些吃苦拼命的事,如今似乎听着很新奇,其实很多,正如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的石头上,硬是凿出来一条盘山的红旗渠!全县几万农民,每天就供一斤粮食一斤半菜,自带工具,实际就是义务劳动啊!没有当年不计报酬的几亿人的奉献,哪有共和国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原始积累!

昨天整看了一上午一下午,很真实很全貌很震撼很简洁很值得。比某些耗资上亿的烂片子有意思。

参加这次知青口述历史的,有当年北京各个中学毕业生,仅仅记下了几个学校:三十中,二十七中,四十一中,十中,二十三中,五十六中,国子监中学及钢院附中等,当年来到贺兰山下战天斗地的是大批初中生也有高中生,还有个别大学生知青。最小的才13岁,妹妹参加兵团时才未满15周岁,还带着红领巾呢!

约200名北京老知青在5月29号欢聚一堂。聚会间知青网代表,天津知青网代表,重庆知青网代表,廊坊知青网代表等上台接受了北京知青网赠送的大钟表并合影。

据说《知青岁月》计划要拍52集,期盼再现北京知青真实历史,了解在全国各地的北京知青那段难忘的辉煌,无论是黑龙江陕北山西内蒙还是新疆云南!

知青岁月400字作文【五】

南方的冬天,总在温和间透着些许无奈与忧伤。

我缩了缩脖子,把脸埋进厚厚的围巾里——似乎这样就可以不再畏惧一切。

望着光秃秃的梧桐树,我不由得想起外公和他的旱烟杆。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外公喜欢带着我在田野间游玩。他把我抱起来,高高地举在半空中,让我骑在他的肩上。我发出的“咯咯咯”笑声,就是给外公最好的奖赏。外公总会爽朗地大笑起来,用手拉着我的两条腿,大喊一声:“妮妮,坐好啦!”我嚷着叫外公快跑。外公一跑,他腰间的旱烟袋就合着节拍摇摆起来。那时的我,就像是童话世界里的小公主。

中午,我喜欢搬张小凳,跑去邻居家蹭动画片看。那时候,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变成《哆啦A梦》中的大雄——那个天天考零分,却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机器猫的大雄。有了机器猫,我和外公就可以去城里过更好的生活。我还喜欢一个人躲在房间里,扮演那些令我好生羡慕的角色……

梦幻般的童话岁月如花盛开,外公却像梧桐树的落叶一样,回归大地,只留下了他的旱烟杆。

“小姑娘,让一下喽。”一个环卫老爷爷将我拉回了现实。

“哦,对不起啊。”我回过神来,连忙退了一大步。

“没事,我孙女也和你这么大了,要是她有你这么懂礼貌就好啦……”老爷爷一边扫落叶,一边念叨着。

当年的外公,不也是一提到我,说话就刹不住车吗?那时候,外公总喜欢坐在青石铺成的台阶上,叼着旱烟杆,“吧嗒吧嗒”地抽上一顿旱烟。抽完烟,外公把旱烟杆挂在腰间,沧桑的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接着,外公便眉飞色舞地向邻里们夸我。

恍惚间,我又坐在外公宽阔的肩上,嘴里吃着外公买来的丁丁糖。

“姑娘,该回家了。我孙女这个时候应该在家里等我吃饭了呢!”

“哦——谢谢爷爷!”我如梦初醒,赶紧往家的方向走去。

天灰蒙蒙的,正如我的心。

那些日子,在医院的病房里,外公的脸庞失去了昔日的红润,苍白得让人心酸。

“妮妮,你小时候不是特别想拥有一个机器猫吗?外公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帮你实现这个愿望了。不管怎么样,希望你能一直开心,永远活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

外公下葬的那天,淅淅沥沥的小雨让原本陡峭的山路变得寸步难行。悲哀的乐曲响彻山谷。外婆踉踉跄跄地跟在人群后面,雨水、泪水和汗水在她脸上肆意流淌。时光荏苒,我再也找不回当年笑眯眯抽着旱烟的老外公了。

时光不能重来,但外公与我的故事,就像一部永远也叙说不完的岁月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