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小女孩和妈妈奶奶吃西瓜作文)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小女孩和妈妈奶奶吃西瓜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02:00:05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小女孩和妈妈奶奶吃西瓜作文)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一】

今天,雨下个不停,我们不能出去玩了,所以妈妈提议,全家一起搞卫生。

我拿着一个袋子装垃圾,我家的垃圾很多,就像我想的一样,一半是家具,一半是垃圾,垃圾清理完了,我们又整理桌子,我把桌子上没用的放在一起,把有用的书放在抽屉里,最后是整理我玩具了,我把魔法卡一张一张整理起来放到盒子里,把我的悠悠球也放进去……

最后,我们整理出一大袋废纸,我刚想把它扔了,妈妈说:“这些废纸可以当草稿纸,用了以后还可以回收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还可以给你赚到零花钱呢。”我听了后,马上说:“那我的旧铅笔盒也能卖好几元吧?”妈妈听了,对我笑笑。

终于,我们把客厅整理好了,哇!我们的客厅变得又干净又宽敞了。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二】

“哎……”一家人望着肮脏的家无可奈何地摇起了头,真没想到,才集体外出半个月,家里就已经是“面目全非”——雪白的墙壁成了蜘蛛大将的领地,吊扇、沙发等成了“灰尘大军”的大本营。

我们全体人员:爸爸、妈妈和我经过实地调查和激烈讨论,最后一致决定:对家里进行一次空前但不绝后的“灭尘”战役。

说干就干,为了取得首战胜利,我们连忙开始了“全副武装”连口罩也派上了用场。首先向灰尘的桥头堡——客厅发起了冲锋。我开着灰尘歼灭机——一把鸡毛掸子,在空中对蜘蛛大将和它们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结果击毙蜘蛛两只,还有一只负罪潜逃。同时乘胜追击,对吊扇上的灰尘发起了偷袭,战果显著。妈妈端着她的灰尘灭炮——一块大大的湿抹布,对桌面、沙发等发起了全面进攻。灰尘灭炮果然厉害,只见它所到之处灰尘无不纷纷缴械投降,都恢复了原有的光泽。爸爸也不甘示弱,他开着灰尘终结坦克——一把大拖把,这儿一个横扫千军,那儿一个铺天盖地,最后地面上的灰尘见势不妙,也只能纷纷投降。最后,我们决定让灰尘和污水到下水道报道去了。

我们看着我们收复的失地高兴的宣布:“本次灭尘战役圆满结束。”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三】

离春节还有几天的时间,我家还没有买年货。唉!真凑巧,妈妈今天正好放假,一会儿我们就去买年货。

唉呀!说实话我还真没买过年化,平常都是妈妈去买的。

嘿嘿,可乐、雪碧、-----这都是必买的,但到妈妈那儿一说,就成了不必买的了。看--我生气了(撒娇,才给我买了一瓶雪碧。虽然我嘴上说妈妈抠儿门,但是心里可不是这么想的。我呀!就爱吃!这都半小时了,光买吃的零食了。不过,吃也好,因为现在我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能不吃,俗话说得好:“不吃白不吃呀。”哈哈,开句小玩笑。可千万别当真。

随后,我和妈妈买了许多东西,我左、右手都没闲着,妈妈也是。到家后我和妈妈累得満头大汗。

没事,虽是第一次买,但感觉还真是很爽!哈哈------

作文和妈妈一起吃西瓜【四】

我只记得其中的一次。冬天了,也或许是在青黄不接的春天。很冷,七十六、七岁的爷爷拄着拐杖,也是打狗棒,背一个布袋,带着四五岁的我,从后河沟的窑洞出发,到四五里外的铁疙蛋海子或下红土湾去。我当时不知道四五里是多少,只觉得路很长,很长。进了村,推开人家的房门,爷爷就说,“可怜可怜,帮助点儿哇。”于是人家就或多或少给点面或者窝头、半个馒头什么的。接着到另一户人家,爷爷还是重复那句话,“可怜可怜,帮助点儿哇。”接了人家的东西再到下一家去。

这一天,我和爷爷很快要了半袋子吃的,再多了爷爷也背不动了。回到家,我高高兴兴跑在前面,跑到奶奶跟前,“奶奶!奶奶!看,我们要回来了,还有馒头!”奶奶哭了。我当时不知道奶奶为什么要哭,要回这么多吃的东西奶奶为什么会哭呢。奶奶抱起我,摸着我的头,“猫儿子!猫儿子!”哭得更厉害了。自那以后,我就害怕看见奶奶哭。

七岁那年,我上学了。家里人都忌讳我说起这件事,也不许我跟外人说。于是,这件事也就在我心里埋藏了近四十年。我成家之后,有时妻子和我吵架,有几次骂我“讨吃人家出生”的时候,我便无话了。其实她也不知道我是真的讨吃人家出生。这时候,我的思想便回到了和爷爷讨吃要饭的童年那难忘的记忆中去了,妻子接下来说什么,我都听不见了。我的思想回到了我难忘的\'后河沟去了。

后河沟是一条季节性小河,很短,水很清,发源地是距此六七里外西南方向的几座小山头,每年夏秋雨季到来的时候,山水流过,渐渐就形成了这条二十多米左右宽的小河。河的阳面,就是北面,据河五十多米远,是一处红泥土高坡,红土层是立土层,打洞不易塌方,所以爷爷奶奶和村子里的乡亲们就在此挖了十几间窑洞,安了七八户人家。这种窑洞当地人们管它叫“崖(读若挨)打窑”。我家有两间窑洞,还是套间。东边的一间直直打进去有四五米深,高有一米七八,宽有近三米,面朝南开着的是门,也同时是窗户,进去就是一盘土炕,最里边是锅台。西边的一间比东边这一间要小一些,紧挨着东边这间,中间大约有一米多宽一堵墙,爷爷从中间挖了一个“小门”,仅够一个人钻进去。这一间只有这一个门,南边挖了个小窗户可以照亮。这是父亲和母亲的新房,也就是洞房。我在到了不惑之年后猜想,这才是真正的“洞房”吧。我就是在这个洞房里诞生的,我在这里度过了快乐和幸福的童年!

我还能记得的,我家门前沟里头,有一口水井,这口水井除了供全村人和牲口吃水外,还能浇地。村民在井的周围种上各式各样的蔬菜,有白菜,有韭菜,有豆角,大蒜,大葱,葫芦等等。给小白菜间苗和压葫芦的时候我们就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了。间出来的小白菜苗子和葫芦花奶奶就拿回家,洗干净,用盐一拌,等水分去掉一部分,再放点自家酿造的醋,自家炝烧的野韭菜花油或者沙葱花油(也叫蚱蜢花),这顿饭就有菜了,这顿饭就有滋有味,美极了!

沟里头菜也绿了,花也开了,蝴蝶和蜻蜓也飞来了,连麻雀和乌鸦和一些别的鸟也跟着热闹起来了,(我们把乌鸦叫“黑老娃”,)乌鸦在河槽中间的一片大杨树林中筑巢,麻雀在崖头的缝隙间筑巢,别的鸟的巢孩子一般找不到,树上的鸟巢和崖头上的鸟窝也上不去,抓蝴蝶和蜻蜓是可以的。中午阳光照下来,暖暖的,跟在蝴蝶的后面,在菜地里,等着蝴蝶落稳了,两个指头一捏,有时就捏一个,有红的,有黄的,有花的,各式各样的蝴蝶真好看!

夜幕降临,窑洞里的人们有圈羊的,有喂猪的,咩咩的羊叫声,唠唠唠的叫猪声,还有赶着鸡上架的声音,狗是不栓的,自管汪汪汪,村里的人都认识,不会咬人的,从东家串到西家,摇着尾巴再串回去。袅袅的烟雾轻轻飘去,这是人们做饭了。一家人围坐土炕上,点上油灯,团团圆圆吃着自己生产的东西,其乐融融。饭后,人们就围着全村唯一的一个磨盘,大人们谈些什么不知道,大一点的孩子们就捉迷藏、踢毛键、打钢,小一点的孩子就耍土,玩尿泥。清新的空气伴着宁静的夜色,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广阔空间。天渐渐黑了,人们便陆陆续续回家休息。夜也就这样在宁静中陪伴着窑洞里的人们睡去了。

童年的生活也培养了我日后的“乞丐情缘”。我后来有幸“结识”了两个大乞丐——清朝将军金运昌和左联作家尹庚。我也和很多底层贫苦的农牧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