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大学作文讲师工资(大学讲师全部收入)

大学作文讲师工资(大学讲师全部收入)

更新时间:2024-04-29 22:28:10
大学作文讲师工资(大学讲师全部收入)

大学作文讲师工资【一】

《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办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

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办法与修身目的的所有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办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

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例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通过学习《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大学作文讲师工资【二】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翻译:知道所应止之处则志有定向,志有定向后心不妄动,心不妄动继而安定自在,安定自在然后智虑明澈,智虑明澈便能思而后得。事物都有本末终始,如果能知道事物的轻重缓急便接近于大道了。

止、定、静、安、虑、得既是个人修养的次第,也是取得事业成功的次第。止,说文释为“下基也”,即在下的基础。许慎释其篆形为草木在下的根基,而甲骨文之“止”则象足趾形,那人在做一件事时要止于何处呢?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释“知止”为“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至善并不是一个(唯一的)终极目标,而是在任何一事,任何一物中要求个至善的所在。朱熹称此为天理,天理这一概念既包含事物的规律,也包括人的道德责任。

故知止即在做任何一件事时要先清楚自己应该承担的是什么?《大学》在下文中释“知止”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一个人随其身份的不同而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如作为教师,承担的是教育学生的责任,作为司机,承担的是维护乘客安全的责任,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就是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的时候。故而,一个人的事业并不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私人目的,而是以此为基础,同时承担起对他人及社会的责任。

我们能够知道止于何处,心灵便能够定、静、安,从而能够虑——理性地谋划事业。虑,许慎释为“谋思也”,虑难曰谋,即对困难的审慎思考,也即自己的“知止”最终落实于行动,最后能“得”——有所得——获得成功。故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给我指出的是具体落实修身的操作方法。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