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祁阳学生征文获奖)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祁阳学生征文获奖)

更新时间:2024-05-09 01:12:02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祁阳学生征文获奖)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一】

吃完晚饭后,我随着每天都会和我一起睡觉的毛绒玩具小兔‘美美’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来到未来的\'校园,校园的门是用长长的常春藤编成的。每个人都必须到头像感应器那儿进行确认,因为学校里有每个学生、老师、家长的图像,如果有外来人员想要闯入的话,就会被常春藤缠住,马上,门卫就会来处置他。

校园的中心是一个‘大花坛’,说是花坛,其实是一个大操场。只不过圆形跑道周围有一圈五颜六色的花儿罢了。接下来该介绍教学楼了!同学们只要把桌面一打开,就会发现一台笔记本电脑!未来还有这样奇妙的设计?真是不可思议!

然后该参观科技楼了。一楼是老师们的办公室,二楼是图书室,里面有许许多多的书,三楼是一个时空隧道,能够穿越到过去,以便能更真实地感受历史的魅力。

同学们的食堂外圈是一个很大的玻璃罩,可别小看它哦。它可以挡住炎炎的烈日和凛冽的寒风,更可以抵抗八级地震,我们可以安心地在食堂里进餐。

同学们的寝室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粉红、桃红、绿色、蓝色、金黄等等,房子里冬暖夏凉,不用装空调哦!因为它的材料是独一无二、可以调节温度的。

”起床啦!小懒虫!九点啦!“妈妈冲我大声喊道。啊,原来这是一场梦!这场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相信,通过我的刻苦努力,我的未来一定不是梦!!!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二】

学校是我们收获知识、快乐、友谊的地方。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充满竞争,但是却又互帮互助的地方,一个到处都充满了绿色的地方。

早晨,一走进校园,就会有一股笔墨书香扑鼻而来,初三的学姐们在树下看完书后,顺手捡起几片落叶夹在书中,然后匆匆地走进教室,不一会儿,就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而低年级的学生则边哼着歌边走进校园,一副自由自在的样子,走着走着,突然看见操场上有一团废纸,立即跑过去捡起来丢在垃圾桶,然后又继续哼着歌,一边走一边跳,一会儿摸摸小草,一会儿看看花朵。

中午,叮叮叮叮,上课了,同学们坐在椅子上,挺直身板等待老师来临,上课时,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即使答错了,也不会灰心,调整好心态重振旗鼓,遇到不会的问题,马上举手问老师,生怕考试时落后于别人,老师也会细心的指导,绝不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这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下课后,同学们互相讨论问题,互相指导,团结友好,如果有哪两个人出现了矛盾,班干部们都会积极地进行调解,分析他们的问题所在,解决问题。

下午是一天中最为轻松的时刻,小学生们会在操场上玩耍,有的会带帮助清洁阿姨打扫卫生,而高年级的则坐在几棵大树下,拿着复习资料仔细的看,有时实在有点疲惫,就躺在草坪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做复习题,一刻也不敢松懈,但是看见小学生打水,都会主动地帮忙去提。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时时都会展现出一幅和谐的画面,一幅你追我赶的画面,让我们用行动去实现它吧!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三】

恬静园和野趣园中间是一座花坛,花坛里种着各种颜色的月季花,各式各样,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花坛中间有一尊塑像,主题为“求索”。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手里拿着小卫星和小火箭。他们出神地望着远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花坛后面是一座“凹”字形的教学大楼。教学大楼的顶上有八个大字:“尚德、崇实、和谐、活泼”,每个字的中间都有一面彩旗,最中间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楼的左右两边都是用褐色的瓷砖镶嵌成的。这 四层高大的楼房分三个区域。大楼的南面是教学区域,我们在这里学习更多的知识;东面是办公区域,教师们在那里备课,批改作业;北面是活动区域,同学们在这里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楼的最底层,中间是正门,正门前面左右有两根大柱子很粗,要两个小朋友才能合抱过来;很亮,能把人的样子映出来。正门两侧还各有两个门。我们每天上学都是从南门经过,南门口的墙上贴着七个镶着金边的黑色大字:“成功从这里起步。”当我跨上台阶看到这句话我就想:“在这一流的学校,我一定好好学习,今天,我为有这样的学校而骄傲,明天,我要让学校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教学楼的后面是宽阔的操场。操场西头的中间是主席台。主席台两侧分别有两个篮球场。上体育课和课间操的时候,这里不但是同学们锻炼身体的场所也是同学们游戏的乐园。操场的周围还有高大挺拔的榕花树。它春、夏、秋、冬都很美,给我们的校园增添了许多色彩。

教学大楼的西北面是阶梯教室,同学们在这里开会,看电影,演讲……

这就是我的学校,也是我童年知识的摇篮。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四】

“啊!糟糕了,我上学要迟到了!”都怪我昨晚太晚睡了!

来不及吃早餐了,我马上坐超级飞速器上学去了。这种超级飞速器可是我爸爸设计的哦!现在很多家庭都买得起这种车了。离上课还有30分钟,我来的也太早了吧,因为刚才我在超级飞速车的能源备库里放了老爸最新设计的超级小电池,这种车要比超速飞车1要快2倍呢!我决定去吃点早餐,我把超级飞速车喷上缩小药水,再把超级飞速车放到我的私人物品柜子里。柜子要用指纹才能打开的。学校给每个同学都配了代步车,车速中等,能上下楼。学校的楼梯都成了自动的扶梯了。我用30秒的时间来到食堂,学生可真不少啊。我来到一张空桌子边,点开蓝色的按钮,一张透明的菜单自动弹了出来,我在上面点击“买”就可以了。机器人会自动上菜了,当然如果人多的话,也可以排队到买饭菜的窗口买,餐厅分为三层,学校人很多,所以才搞三层的。我吃饱后,立马上楼准备上课了。老师讲课也不用人了,机器人给我们上课。

未来的学校真棒!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五】

我的学校里有很多同学,一共有20个班级,有许多老师,他们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和各种知识。我已经三年级了,老师常常夸我字写得漂亮,比刚来这个班进步多了。

我们学校美丽的地方不少。我最喜欢操场了。走进操场,就会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操场的北边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器材,同学们都喜欢去那里玩耍。操场中靠近北边跑道旁边有一个排球场,放学的时候,老师们也像孩子似的跑去打排球,那时候可热闹了。还有四个足球门,四个方向各一个,体育课上,体育老师会领着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踢足球,我不想踢足球,因为我的胆子很小。大课间的时候,每个班都排成整齐的队伍,有体育委员带着走到操场。星期一全校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星期二到星期五做各种不同的活动。蛙跳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很认真,有几个同学偷懒,老师批评他们,有时候罚他们跑步。跳绳的时候,也会有同学不带跳绳,结束后,老师要求他们借别人的跳绳重新跳……

老师领着我们去天井看风景。南面的天井种有两排桂花树,秋天桂花开放,满院都是香味。西边草坪的大树下有一块风景石,上面写了“自强不息”四个红色的大字。

我们一路走着,到了北边的天井。这个小院子里的风景最美了。春天,红叶李开花了,枝头伸进教室让同学们欣赏它的美丽。广玉兰树上开满了白色花朵,同学们摸不到它,只能仰望。桃树的花开得最多。

这就是我的学校,我们的学校漂亮吗?我喜欢我的学校。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六】

本然,即事物的本来样子、内在规律。语文教学作为一项原本就比较复杂的活动,要穷究其“本然”,当然不是很容易,加之人们的认识也需要不断地深化,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能够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这也很正常。问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到底做过多少穷究“本然”的工作?我们的语文教育工作者有多少人在关注和思考着语文教学的“本然”?考察一下,情况并不乐观。虽然我们有那么多语文教育理论工作者,有那么多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组织和阵地,更有各种研究语文教学问题的成果不断问世,但这些研究要么只关注教材、教法等操作层面的很具体的话题,要么只热衷于一些与教学实践离得很远的让人一时很难琢磨的非常抽象的命题,而对于“语文教学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样的问题则无暇或不屑涉及,讨论很少。包括《语文教学大纲》这样的专门用来对语文教学进行解释和规定的最权威的文件,虽经一次次修订,但直到新课改的《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还很少能从上面直接找到对于语文教学“本然”的说明文字。

至于广大的一线语文教师,这些语文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只要深入他们中间都会知道,那教不完的课、改不完的作业以及学生永远也考不完的试等各种事务早已使他们穷于应付、疲惫不堪,除极少数人外,大都满足于靠师承下来的知觉感知过日子,很少有人还对包括语文教学的“本然”在内的较深层次的理论问题发生兴趣。不少语文教师,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语文,但到退休那一天,若问他“语文是什么”、“语文教学要干什么”,他都回答不出来。这倒不是因为这些问题被理论家搅得过于复杂而让人不好回答,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有想过这些问题。就连那本教学大纲,也往往并不被老师们看重。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虽然报刊上对语文课程标准的个别表述争论不休,但不少课改实验学校的老师们还没见过这本“课标”。有些学校虽给老师们发了,但也被束之高阁。“何以为教?贵穷本然。”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未穷“本然”,甚至不问“本然”,那么怎么能指望它科学、高效而“左右逢源”呢?

所以,改革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当务之急是要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教师要寻求和思考语文教学的“本然”。

语文教学的“本然”是什么?正如事物的发展都使它逐渐远离其原点因而要追寻其最初的、本来的样子就越来越困难一样,数千年的语文教育实践,近百年的语文独立设科,使得要穷究语文教学的“本然”确实不是多么容易的事情。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语文教学理论界才有那么多争论,比如对于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认识。但我们如果换一种思路,也许会找到一种相对便捷的途径。探寻事物的本质,寻找事物的本原,可以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分析论证,一种是追根溯源。前者因为采用的是就事论事、理论推导的办法,似乎更“科学”,所以一向备受欢迎。但这种看似严密的方法却往往使简单问题复杂化。由于分析角度的不同,论证过程的不同,因而很难得出一致的结论,结果是不仅原来讨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引发出各种无谓的争论。后者则正好相反,虽质朴一些,但却要简单可靠一些,正如寻找一条河流的源头,只要沿着这条河逆流而行便是;如果能站高、站远一点,采取遥感、遥测的方法,则更方便。寻找语文教学的“本然”,无疑应该采用后一种方法。只要能够弄清楚当初人们设立语文课程的意图或者人们让孩子学习语文的动机便可。这个动机和意图,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

这样说来,关于语文教学的“本然”,其实是一个不需怎么探寻便可获得大致结论的问题。那些诸如“语文姓什么”之类的问题专家们可以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但对于学校里面最初为什么要设立语文课程,或者人们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学习语文这样的问题,应该说在认识上没有多大分歧,因为连农村不识字的妇女都很清楚她们把孩子送到学校“读书”(学语文)是为了什么:不就是要老师教他们读书识字、说话从而通情明理成为有文化的人吗?可以说,这个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既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内容,还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一句话,这就是语文教学的“本然”。遗憾的是,这么浅显的道理,长期以来却被我们日渐丰富的教学理论给淹没了,也被广大的语文教师给淡忘了。我们会说语文课要教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不会说要教学生读书识字、说话作文;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叫学生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可以将大学中文系毕业生都不知道的语言知识、文学知识讲给学生,可以将一篇通俗浅显的课文分析得让谁都不明白,就是不让学生去读书、去写字、去作文、去说话(这些事通常都是被安排在课外)。最终,使语文教学失去了“本然”,失去了自我。

返璞归真。语文教学必须找到“本然”,回归原点,按照语文教学应有的样子教学生学习语文。令人欣喜的是,经过多年的讨论、实践和探索,借助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推动,语文教育终于迎来了这一天。《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但已经有了明确告诉人们语文教学是怎么回事的文字。现摘两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语言明快,意思清楚,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然”。用这些话去衡量我们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我们离开语文教学的“本然”有多远了!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的语文,必然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然要以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即“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根本目标,而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也只能是在大量的读写听说的语文实践中才能养成,单靠教给学生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单靠老师对课文的讲解分析,单靠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书面练习题,是决不会获得这些语文能力的。但多年来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却恰恰就是这么做的。我们的老师,太看重“知识”、太喜欢或习惯于“讲课”了。笔者近两年曾几次在中学语文教师和刚参加完教育实习的高师中文专业学生中做过调查,当问及“你认为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什么样的”时,有很多人的回答都不约而同地讲到一定要将教材上的“语文知识”给学生“讲扎实”;问及“你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讲得多好,还是讲得少好”,回收的问卷中60%以上的选择是“讲得多好”,在紧接着的关于一节课教师讲授用多少时间的选项中,80%的被调查者在“25~35分钟”后画了勾。到中学听课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本来教材上一个定义外加两个例句的几行文字,老师一讲解动辄就是半节课、一节课的时间。至于讲课文,那更是教师的基本教学行为了。只要是课文,不管是文言文还是白话文,不管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也不管是还是散文,教师都是非讲不可的。即便是并不需要教师做多少事情的“自读课文”以及一个单元结束留给学生“随便读读”的一篇诗文,教师们也是表现了高度的“责任心”,一如既往地力求“讲深、讲透”。很多课文,教材编者明确要求“要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加深感受和理解”,但这种“反复朗读”和“感受”只能是在课外,课堂上依然是教师的分析讲解。结果,这种教师“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早已成为语文课文教学的基本事实。如此全然不顾“语文教育的特点”,背离语文教学的“本然”,难怪语文教学少慢差费、高耗低效!

所以,寻求语文教学的“本然”,当前最需要做的,还是要引领语文教师真正进入新课程,认真学习和努力执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如果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牢记和领悟“课标”中的这类关键性的话语并且“化为践履”,付诸实施,不再热衷于给学生讲授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不再留恋于做课文的分析员、讲解员和翻译员,不再将自己横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干“第三者插足”的事情,而是立足于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读书识字、说话作文”的语文实践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放手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学生与文本和教科书编者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那么,语文教学就可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从而取得应有的效果。

吕叔湘先生1963年4月在《文字改革》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一文开头有这么一句话:“我觉得每逢在种种具体问题上遇到困难,长期不得解决的时候,如果能够退一步在根本问题上重新思索一番,往往会使头脑更加清醒,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里所说的“根本问题”,也就是叶老所说的“本然”。要使语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活动实际执行者的广大语文教师,不管在面对什么具体问题的时候,也都不忘“根本问题”,不断思考和追寻着语文教学的“本然”,牢牢把握住那“万变不离其宗的教学生读书识字,教学生阅读作文”②,那么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就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行事,从而走出困境,走向科学和高效。

注释:

①陈日亮《得法养习,历练通文》,《课程·教材·教法》1996.1。

②史绍典《语文永远是语文》,《中学语文教学》2000.11。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七】

学校,是一个散发着浓厚书香的地方;学校是一个记载着孩子们童年的地方;学校,是一个到处充满朗朗书声与欢声笑语的地方……这里洋溢着快乐和幸福。

成功人士会感叹:“有学校真好!”老师会感叹:“有学校真好!”就连国家也一定会感叹:“有学校真好!”

是啊,每个人的成长几乎都离不开学习的磨练,他可以给予我们更坚定的意志和更聪明的头脑。帮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行走的更顺畅。而学习的最优地点就是学校。我们可以在这里畅游最宽广的知识海洋,在这里勾勒出梦想的线条。是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学校虽好,但是在那遥远的贫困山村里,没有学习,许多急切渴望有更好的学习环境的梦想被埋上了灰色的尘土,永封在地底。别担心,希望工程已经在马不停蹄的进行,很快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孩童像我们一样,放开声音坐在整洁的教室里面读书,到时他们也会大声感叹:“有学校可真好!”

我认为,只要在学校认真磨练过的材料,都会成为一块好钢!我们需要用上在学校学会的一一感谢,来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老师、环卫工、父母,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感谢,去回报,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成长,没有他们我们就像的得不到阳光雨露的花儿,很快哭。其实我们更应该感谢国家,是国家赐予我们安全的生活,赐予我们安全的学校。

有学校真好!

祁阳学校发的作文本【八】

我不知道是不是时间过得太快了。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的感受。

上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是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这座美丽的校园的,这里有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有郁郁葱葱的树林美景。有新生的好奇,也有毕业生的忙碌------

今年暑假去了广州,开学的时候才回来。离开喧嚣的城市来到嘉园,一切都显得那么的平静、那么的安详,它使我忘记了暑假时候的心烦意乱。大学校园就是这么的静谧,静静的林阴小道,静静的小山,静静的周溪河。有时候静也使得我体会到大学生活别有的那番韵味。真的算不错的啊!

大学生活是清醒的忙乱,签到、整理内务、上课、参加课外活动,环环紧凑,有条不紊,也许这就是大学生活。还有你可以参加很多的活动。除了日常的活动以外,当然有自己的私人活动了。

有一种说法是“小学生是一班班的,中学生是一堆堆的,大学生是一对对的。”这个观点我是很认同的。我班里的一些人都认定我有女朋友了。其实我没有的。我只有一个比较要好的女性的朋友。我把她的相片发过给我的高中同学看过,她们都说是个美人来的。其实我倒是不觉得她很美丽,我觉得她是很可爱的那种类型的女孩子。托尔斯泰说过:“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我觉得在我青春跳动的心里,在灵魂深处有了轻轻的爱的萌动。但我很没用,我什么都没有表示,只是默默的关心着她罢了!

在一般人看来,我是一个相对算是比较安静的人。其实,我也喜欢动的,我喜欢让青春的脉搏在舞曲欢快的节拍中跳动,让自己陶醉于英语角的欢声笑语中,平常我也会一有时间就爬爬山,跑跑步,有时候逛街也能让我不亦乐乎。或许大学生活就是如此的轻松与无忧无虑。时间过的真的是很快,离放假的日子又只有两个月的时间了。现在的心中有点神经质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