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弘扬和传承戏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弘扬和传承戏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14 17:48:37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弘扬和传承戏曲的意义议论文800字)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一】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有“万园之园”的美称,意为什么样式的园林这里都有。圆明园不仅有极为精美的陈设、装饰,还收藏和陈列着全国罕见的珍宝、文物、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金银珠宝和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华。1860年和1900年,园明园被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抢掠并付之一炬。

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曾经,有多少文人雅士歌颂她,有多少爱国诗人赞美她。他就像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可是,翻开历史的昨天,我们的祖国母亲又饱经过多少磨难:19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不平等条约。

英国侵略者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后,又要求增开租界和派使节入京,得不到满足便于1857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拿破仑三世执政的法国为分赃也派兵入伙。1860年9月,于天津登陆的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城下,咸丰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留下几万守兵龟缩在城墙内(即如今二环路以内的范围),郊外任由侵略军劫掠。10月6日,英法联军冲入圆明园,少量拿着刀矛的清兵一战即败,护园大臣只好投水自。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园林,眼花缭乱的侵略军马上开始了疯狂的劫掠。接着,联军司令部下达了可以“自由抢劫”的通知,1万多名英法官兵于是你来我往,争相入园,个个满载而归。为了毁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火烧圆明园后,英法联军又威胁清廷,如再不屈服便要攻入城内,将皇宫也予以焚毁。腐朽无能的满清统治者马上签订了割地赔款的《北京条约》,换得侵略者撤退。如果当时的中国是强大的,有谁敢来侵略我们呢?如果当时的皇帝把建筑圆明园的钱花在建设祖国上,如果没有把圆明园建设的那么富丽堂皇,就不会引得其他国家的侵入。中国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屈辱。

相信大家都能记住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意义深刻的,发生在中国的两件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回归,1999年12月20日的澳门回归,看似离今不远的2个时间却是经历了华夏儿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的结果啊!

翻开历史新的一页,沉睡了五千年的狮子在烈火中苏醒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型歼击机;2007年香港回归十周年使得全国人民的液都已沸腾起来,历经数十年的努力,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国人民又多了一个兄弟。我相信中国将会愈加富强兴旺,坚不可摧,但同样面对回归祖国,为何台湾会和香港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和看法呢?近年来台湾为何始终不愿将台湾领土归还中国呢?我们大陆人民表现了对台湾人民的热情与友好,为何他们可以视若无睹?为何台湾就是不愿意和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民的\'大家族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收获呢?台湾回归后有参加中国政治协商的权利,体现了台湾是很受重视的,为什么还要迟疑呢?台湾不仅仅困扰着国家,同时也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心。

近年来,台湾的经济正处于萎靡的状态,必须依靠大陆的力量才可有所好转。就目前状况而言,和平统一是不可能了,翻阅历史,中华民族统一没有哪一次是和平统一的,就算要动用武力也要将台湾收回来。因为它本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现在是,将来一定也是,这是不容置疑的,更是不容挑战的领土,只是在走一个形式,告诉全世界台湾为我中国所有。

台湾的经济,文化都需要大陆这强大有力的双手推动,回归祖国,台湾才可以免受外来国家的侵扰,中国也将势不可挡。敢问,到时候还有谁是我中国的对手。

台湾人民有着和我们一样的黄皮肤,黑眼珠,这一切都说明台湾人民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二】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每个剧种,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韵味以及内涵:如京剧的雍容华美,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还有越剧的轻柔婉转……

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似乎有些站不住脚根。如今的艺术形式日渐丰富了,传统戏曲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挑战。它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流行”,更多人喜欢追流行,认为在流行中能够展现西我,获得满足。“弃之戏曲,投之流行”。

为什么传统戏曲会面临如此的抉择?是它乏味?不是。是因为它抵制不住流行的强撼冲击。流行是什么?引领潮流,追求时尚。不可否认,“流行”,也是一门艺术,但是现实中的艺术。

打个比喻,流行就像划过天际的一颗流行,一划而过,短暂却璀璨,更多人惊艳于它的闪亮,于是抛传统追流行,心中只觉得流行放射出的夺目光彩才为自己瞩目。殊不知,一划而过的背后,是寂静,没有任何追求后的精神享受。而传统戏曲,就好像宇宙中一颗并不耀眼夺目的恒星,虽然若隐若现,但它始终保持自己的韵律哼唱宁静。它摆脱了喧嚣与浮华。深夜,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闭目养神地听一段戏曲,或是泡上一杯醇香的茶,看一会儿戏剧节目,你定会感到超脱的自然与静心,感觉古老却清新的戏曲很美,很美。

这就是戏曲的魅力,如一袭清风吹拂着,精神与灵魂,此刻,都能得到升华。其实,中国传统戏曲,根本不存在什么“去”与“留”,它一直是我么民族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永恒的历史文化。

听,风的拂动,叶的摆动,云的笑声,是我自失地又想到了古老而自然的韵律。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三】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我想着,新的戏曲将掀起一股热捧的浪潮;也想着,梅兰芳在新戏曲前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想着,外国人都会哼上几声京腔……我会一直想着。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四】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随着文明的出现就出现了,虽然原始的戏剧很粗糙,也可能称不上是戏剧,但任何一项文明的发展都是要经历刚开始的粗糙,才能逐渐得趋于完善的。原始的戏剧为后来完美的戏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戏剧从原始社会发展代中国古代,经历了一个重大改革。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所以称作“戏曲”。中国戏曲主要包括

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正是从古代的戏剧开始,到如今,戏剧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完美的整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湘剧、粤剧、秦腔、川剧、河北梆子、安庆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等众多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的发展可以说是相当的成功的,有众多老一辈的艺术家和群众们热衷戏剧,希望将戏剧,这项中华的璀璨文化发扬光大。

然而,戏剧在现在的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现代文化的冲击。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渐渐衰老,新一代的年轻人逐渐崛起,现代文化正和传统文化商讨着一个问题:我们两个,到底哪一个才能站得住脚呢?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一些老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

通过课程的学习其中黄梅戏让我影响最深。我要好好学习这门课程。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五】

戏曲,中国的文化源泉,却正一步一步走向衰落。

戏曲,从前满大街的戏迷,现在已后继无人,从前人们耳熟能详,现在却一问三不知;从前的刀嗑话题,现在已无人问津。这一切都在诉说一个残酷的现实——戏曲将会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

戏曲这一个庞大的家族衰落不禁令我有以下的观点:戏曲的衰落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时代在发展变化,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就像流行歌曲一样,过时了,不流行了,自然就会被淘汰。它虽然是中国的艺术瑰宝,但有一点不可忽略,它也是一种供人们娱乐的工具,如果有比戏曲更好的娱乐工具,人们自然会向往着好的。大自然有着一个法则——弱肉强食,也就是说如果戏曲不能超越那些如同雨后春笋般发展的新娱乐工具,那戏曲被淘汰将会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大自然还有一个法则——适者生存。戏曲作为古典文化,如果一直因循守旧在那个世界中,不敢走向新世界的话,迎来的是会消失。

想到这儿,我不禁多了几分担心,戏曲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信仰,试想,一个民族若没有了信仰,那岂不是一团乱麻。于是,我又想到了一个拯救戏曲的观点:戏曲在人们的印象中是十分古典的,场面小,表演的方式单一,而且在人们印象中是一成不变的,似乎从未发生改变。所以,第一,在戏曲内涵不变的条件下,要添加新的元素,让戏曲是多样化的,变化的,这样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第二,在剧情不变的条件下,场面要变,要一改以往秀气的风格,几个人当千军万马?不,至少要上百个,这样才热闹,才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有亲和感;第三,在内容不变的情况下,表演的方式要变,可以将戏曲的故事起源拍成电影、电视剧、卡通片或是动画片,例如《梅兰芳》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开端;第四,政府可以请些明星来唱戏、表演,这样,我相信戏曲将不再孤单。 我想着,新的戏曲将掀起一股热捧的浪潮;也想着,梅兰芳在新戏曲前也只不过是班门弄斧;想着,外国人都会哼上几声京腔??我会一直想着。 

我眼中的中国戏曲作文800字议论文【六】

对于戏曲大家并不陌生,咱们河南向来就是以豫剧出名,那些表演的演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戴着精致的头饰。

其实我对戏曲的第一印象吧,就是一句话就要唱上半天,什么意思也没有。但是学了《看戏》这篇课文后,我便渐渐喜欢上了戏曲。而且,我在许多流行歌曲中也能见到戏曲的影子,如周杰伦的一首霍元甲、信乐团的one night in北京……

在美术课上,同学们对戏曲的了解可真是不少,从京剧的《贵妃醉酒》到黄梅戏的《天仙配》,那可都是张口就来。或许是出于对戏剧的喜爱吧,大家的`脸谱画的特别认真,有象征忠义、耿直的红脸、性格严肃,不苟言笑的黑脸、奸诈多疑的白脸……五彩缤纷、各式各样。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呀!

早在以前,我就对戏曲早有了解。因为我妈妈、外爷,都是十足的戏迷。每天晚上,妈妈都会坐在电视机旁边,兴高采烈的与爸爸讨论这场戏讲的是什么。妈妈每天在洗脸时、做饭时都会哼起一些。以前,妈妈喜欢听戏,我和哥哥喜欢听流行歌曲,爸爸,喜欢听一些老歌曲。一家人,三个不同的喜好。但现在变了,我和爸爸都在站在了妈妈这边,把哥哥自己放在了一边。

在班里,同学们会翘着兰花指,摸着袖子,唱上一两句。每天我们都会唱不同类型的戏曲,今天还是北京的京剧,明天就是黄梅戏了。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精彩,每天我们都会捧腹大笑。

一阵“戏曲风”刮来,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每天欢声笑语伴随着我,中国的戏曲文化真是博大精深呀,我越来越喜欢中国这悠久的文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