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三亚亚特兰蒂斯海洋馆作文)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三亚亚特兰蒂斯海洋馆作文)

更新时间:2024-05-29 09:05:35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三亚亚特兰蒂斯海洋馆作文)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一】

在县委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农奴》,尽管这已不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但电影中的画面还是让我心酸。 这部电影反映了农奴的泪史,讲述了解放前的西藏,强巴一家世代都是农奴。在他刚出生的时候,父母就被贵族老爷折磨致,父母过世后随奶奶长大的小强巴,成了旺杰家的家奴,因为种种屈辱倔强的他不在说话。解放后,强巴随少爷朗杰会见进藏的解放军。他把朗杰摔下马,因为解放军的及时赶到而使他平生第一次免受惩罚。朗杰想把强巴帮在马上拖,幸被铁匠格桑救下。强巴同兰朵去找解放军,路遇朗杰,遂纵马跳崖而逃。兰朵被解放军救起,强巴则被朗杰捉回要处。伪善的土登活佛收了强巴当喇嘛。尔后朗杰阴谋叛乱被粉碎,又威胁强巴逃到国外,二人进行殊搏斗。幸而强巴再次被解放军所救。强巴把土登活佛暗藏的武器交给解放军,并揭露了他的罪行。农奴获得了解放,强巴与参加了进藏工作队的兰朵相会,沉默多年的他终于开口说话。

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彻底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世界上最后一块主要的奴隶制堡垒从此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伟大贡献,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的`一页。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央、各地方政府和人民给予西藏无私的援助。

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投票决定,将每年的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西藏自治区人大与会的382名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了《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关于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决定》。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将让包括藏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永远牢记50年前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这一历史性事件。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5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的各项权利,昔日的农奴成为社会主义新西藏的主人。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始终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积极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觉悟,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要以认真履职的成效来体现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忠诚,要当好农牧民的服务员,解决农牧民的所急所困,传送党和政府的阳光温暖。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二】

2016年是中国西藏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第57个年头,也是第八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为纪念这一重要时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制作完成两集高清纪录片《废奴》,并于25日、26日在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播出。

《废奴》着力于表现“西藏百万农奴解放”这一二十世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篇章,通过描述西藏农奴制的由来、农奴制的黑暗与残酷,讲述西藏废奴运动对于西藏和藏族同胞以及世界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展现新西藏的发展进步。

据介绍,为拍好这部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录片,本片借助1959年中国西藏地区废奴的影像资料,采访拍摄西藏废奴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中外学者等,通过不同角度的讲述,还原真实历史、梳理废除封建农奴制的必要性、思考废奴对于人性解放和尊重人权的重要意义。

该片还将于28日20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重播。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三】

解析[戏剧冲突] :

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戏剧化的故事结构。

《伊利亚特》叙事的绝对“英雄”是阿基琉斯,他正是“一个带有性格特征、

动机和的丰满个性”。他的愤怒导致了《伊利亚特》故事的发生,他和阿伽门农和解决定了矛盾的最终解决,正是他的鲜明的个性决定了事态的发展。而具体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希腊联军和特洛伊之间的矛盾及双方队伍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史诗叙述的重要

内容。

第一卷,开篇就是希腊联军中,阿基琉斯和阿伽门农的矛盾冲突;第二卷,长老议事团的计谋造成希腊联军“去与留”的矛盾;第三卷有“帕里斯和墨涅拉奥斯的对决”;第四卷,潘达罗斯引起双方队伍的激战;第九卷,阿伽门农向阿基琉斯求和遭拒,这是第一卷矛盾的直接延续;第十卷,“夜探敌营”的行为是双方的,也构成强烈的戏剧冲突;第十六卷,宙斯的儿子萨尔佩冬和阿基琉斯的伴侣帕特罗克洛斯的激烈对决;第十七卷双方战士围绕帕特罗克洛斯的尸体,展开的争夺斗争;第二十四卷,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潜入希腊联军营地,向阿基琉斯赎取赫克托尔的尸体,孤身犯险的老王和仇恨特洛伊的希腊联军构成矛盾冲突,同时对于阿基琉斯,“还尸体”还是“抓国王”也构成了矛盾。

2、神仙也疯狂。天神之间的矛盾是《伊利亚特》叙事的另一重点。

第一卷,宙斯和赫拉出场就积怨甚深;第四卷,宙斯和赫拉的争吵引发人间的仇视,雅典娜和阿波罗正式投入战斗的双方;第五卷,爱神阿弗洛狄特、战神阿瑞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都参加了战斗;第十三卷,波塞冬挑战宙斯,不顾宙斯的禁令,加入战争;第十四卷,赫拉用美色迷惑宙斯,引起宙斯的愤怒;第二十卷、二十一卷直接描写众神的战争。

3、作为两条线索的交叉,人与神的冲突也有所表现。

第二卷,宙斯用梦诱惑阿伽门农,众神之父以诡计陷害凡人,“入人于罪”,或者说是为了实现命运的安排;第三卷,爱神在战乱中,救出了帕里斯,并和海伦产生冲突;第五卷,狄奥墨得斯在雅典娜的挑唆下刺伤美神,还出言不逊;第二十一卷,“阿基琉斯力战克珊托斯河神”,凡人不但对神没有了敬畏,而且对神也拿起了武器,敢于正面对抗。

解析[类型化的人物形象]:

在戏剧化的故事情节模式确定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现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的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包括主人公、导师或盟友和信使,反面人物则由坏蛋和帮凶组成。在旗帜鲜明的两大阵营中间往往会出现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那就是中间人物看门人和变色龙。(《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

《伊利亚特》特殊之处在于叙事视角的偏袒性。(《弓弦和竖琴――从柏拉图解读〈奥德赛〉》,[美]伯纳德特 著,华夏出版社)在《伊》中交战的双方没有善恶之分,只有主次之别。阿基琉斯是无可争议的主人公,他侮辱赫克托尔的尸体、他无数战士,但是他的残暴源于他的愤怒,所以只能使人痛心,而不会使人憎恨;赫克托尔为了城邦,为了家人而战斗,最后面对阿基琉斯,他因为恐惧绕城而逃,这是一个人面对比他强大的对手时正常的反应,但是他敢于一个人

战斗在城门之外,而且最终,明知道被神背叛,还是要为荣誉而战,他同样是一个光辉的形象。主次之别,只要体现在重点描绘希腊联军方面的英雄,而特洛伊方面的英雄相比逊色。

《伊》故事中,人物类型没有截然的“正反”之分,但是整个故事框架中,人物形象仍是以两个对立阵营的形式出现的。里面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分为希腊联军和特洛亚盟军两个阵营,神亦如此。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伊》中的人物形象塑造表明的,是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的又一次凯旋。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四】

一、 从体裁、文学语言、写作手法和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

《史记》代表者中国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它是在西汉散文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时期出现的,因此,它既有前期感情激切、气势宏大的特点,又有后期敦厚典雅、深广宏富的特点。在《史记》中,作者司马迁对历史进行了反思,同时,又做出了沟通天地人的惊人创新。《史记》中的十二本纪是按照帝王时代顺序记述各个朝代兴衰的终始。项羽虽然最终并没有成就统一霸业,但是他实际上是秦汉之际主宰天下的人物。因此,司马迁将项羽放在了本纪中进行叙述,并且是着墨最多的一个英雄人物。这其中,有司马迁对项羽这类悲剧式人物的同情和对自身的感叹,但也从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中国人对英雄、对雄性美的推崇。事实上,正如豪放词和婉约词的对比一样,中国人一向是有一些排斥阴柔美的。这与中国社会的社会结构不无关系。而且,这种审美趋势一直延续至今。

《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的一部史诗,它与《史记》的相似之处是都有写“史”的成分。但是在《伊利亚特》中,除了英雄人物以外,还出现了一批威力强大、等级分明的神。而《史记》则是按照史书的规范去进行事件的叙述。在这一点上,除了生产力和民族性格的原因之外,还体现了中西方在对待神话传说上的态度。古希腊的神话传说是一个相当完整、复杂的体系,并且这些神话传说流传至今,给整个欧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中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思维应该相当的发达,但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神话传说采取一种排斥的态度。这就造成流传后世的神话大多只是一些片段,有完成情节故事的不多。在正统的史学或儒家的典籍中,那种半人半兽形的形象被抹了,因为这种形象很难被纳入历史谱系之中,而且也违背了理性化的原则。正如司马迁所说:“其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

在语言和写作手法上,比较性更加明显。鲁迅称《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这一点就充分体现了《史记》在文学语言上的价值。但是,由于古希腊文字的特点,在《伊利亚特》中出现了程式化用语,即饰词。诗人会有意识的忽略饰词的原意和使用的语境,只把它们当作单纯填充格律的成分。另外,荷马在写作中,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比如“铁”被用来比喻英勇的武士,“青铜“被用来比喻与兵器或战斗有关的事物……

在《伊利亚特》中出现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非阿喀琉斯莫属。这位希腊联军的第一勇士勇猛、直率、敢爱敢恨,甚至简单得有些可爱。据说他出生后,母亲为了使他能刀枪不入,便把他浸入冥河水里,但他被母亲捏住的脚踵未能浸到冥河水,成了他的致命弱点。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后继续建立了许多功绩。后来他被帕里斯射中脚踵而,后住在冥间,统治亡灵。

作为希腊联军的主将,阿喀琉斯对于特洛亚人来说简直就是恶魔。他身着便装站在阵前大吼三声,竟可以在敌阵中造成大乱。而当他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穿着他的铠甲出现在战场上时,特洛亚人如临大敌,龟缩在工事中不敢迎战。当阿喀琉斯重返战场时,他穿上了火神赫淮斯托斯为他打造的铠甲,手持桦木杆长枪出现在希腊军队阵前……

两军相接,在漫天的烟尘和震耳欲聋的喊声中,有一位让敌军胆寒的勇士。他身着有华丽雕花的\'铠甲,手持银柄剑,正在敌阵中奋力砍。他的双目圆睁,仿佛要喷射出愤怒的火焰。头上的黄金头盔反射出耀眼的光芒,手中的利剑在鲜的浸润下泛出青铜的寒光,犹如一台专门为战争而制造的机器,气腾腾……

虽然阿喀琉斯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甚至残酷得近乎冷:他将赫克托耳后,残忍的将他的脚筋抽出,绑在了战车上……但是,当赫克托耳的老父亲满面泪容的在他面前哭诉丧子之痛时,他又动了恻隐之心,将赫克托耳的尸体还给了老人。

在《史记》中,司马迁运用了复杂人格的多维透视和旁现侧出的笔法。项羽是残暴的,焚烧咸阳,坑俘虏;他又是仁爱的,鸿门宴中动了恻隐之心。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以一敌百。可当他看见负伤的士兵时,又会伤心的落泪。他的百姓的暴戾,他对刘邦的妇人之仁,最终导致他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两个人物都具有复杂的性格,鲜明的个性和无法弥补的缺陷。他们想要完成人生的理想,想要与命运抗争。但是,这些理想又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五】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读着李白的《将进酒》,我第一次看到了大海的模样,那是五年级的暑假。

五年级暑假,因为我考了个好成绩,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妈妈终于肯带我到山东青岛,看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海,这是我们在青岛的第三个早晨。

那早我们起床后,便乘车到了青岛的著名景点——“黄河渤海交界处”游览。一路上卖糖人的,健步走的,还有许多“骑行族”,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很快到了黄河渤海交界景区门口,放眼望去,山峰高耸入云,柏油马路宽敞明亮,一直延伸到远方。听景区导游说,山东是平原地区,山非常的少,所以在这里有这么一座高山,他们就引以为自豪,而这座山就可以称作是青岛的“山中之王”了吧!

上山的路上,树木郁郁葱葱,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花朵让这条小径显得更加幽静、美丽。

快要到山顶的时候,一个小伙伴指着山顶大声说:“大家加把劲,向山顶冲刺吧!我们就要到黄河与渤海相交界的地方啦!”他的这一句话让我们斗志昂扬,我们一气呵成爬到了山顶,站在山巅,迎着山风,极目了望,看着连绵起伏的山峰,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终于体会到了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豪情了!大海与平时我见到的不太一样,不仅有黄色的河水,更有清澈的海水,在它们相交的地方还有一条明显的黄白分界线呢!那碧绿的海面时而像丝绸一样柔和,时而波涛汹涌,从高处看,烟波浩渺,一望无际。

妈妈建议我们到山脚下,和大海来一个“亲密”的接触,我们全票通过,下山的心情总是愉悦的。不一会就到了山脚,沙滩上金黄色的沙子淘气的钻到我们的鞋子里,踏在沙滩上脚痒痒的,逗得大家开怀大笑,在这里,我们终于真切地看清了大海的`模样:“黄河这边风平浪静,波光明灭,渤海这边呢,波涛汹涌。”导游的描述丝毫不假!你看:海水拍打着两岸的礁石,发出啪啪的声音,小伙伴们在岸上脱了鞋袜跑到海边。“呀!海水可真冰爽!”

七月正是青岛最热的时候,有好多和我一样大小的孩子顶着红色的太阳在烈日下玩耍:有的在拾贝壳,有的在泼海水,你瞧!还有许多小朋友正用沙子堆城堡呢!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夕阳西下,我们带着念念不舍的心情离开了。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六】

在暑假的这次大西北旅行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大家的眼里它是那样的浑黄一体、波涛汹涌、波澜壮阔、让我有幸见到了它不一样的一面。

我们首先来到了甘肃省的省会兰州,在这里黄河从市中心穿流而过。站在堤岸上望着眼前母亲河,它依旧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汹涌澎湃,与河面上的那一座钢铁大桥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气派。接着我们一行人顺着河流而上,来到了贵德县,眼前的景色让人眼前一亮,只见这儿的黄河水湛蓝湛蓝的,居然见不到一丝的泥沙黄,微波粼粼,缓缓而过。犹如一位安静的少女躺卧在崇山峻岭之间。两旁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加上头顶上蓝天、白云一切显得那么宁静安详。怪不得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黄河之水贵德清”。我一时看呆了,司机于爷爷笑着说:“丫头,快上车,我领你去看黄河真正的源头,那儿才叫美哩!”于是我们一行人迫不及待地起行了,向着黄河源头前进。我们的车子在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里盘旋而上,这里的山蜿蜓起伏,连绵不断,这里的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也不知到底绕了多久就在我们晕晕欲睡间,突然地一下急刹车我们都惊醒了。“到了,到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立刻一车子人鱼贯而出。哇!太美了,连绵起伏地群山之巅居然隐藏着一个巨大的湖,远处的雪山融化后的雪水交汇在这里。远远望去,就像是仙女的洗脸盆,清澈见底;就像王母娘娘的梳妆镜,水平如镜;就像聚宝盆中的一颗明珠,晶滢剔透……任何语言都不能描写出它的美,那么安谧,那么幽静。它真正的名字叫“李家峡水库”也是黄河水真正的源头,真看不出它和黄河有什么关系。在这里,群山为它遮避,绿树为它蔽荫,鸟儿为它歌唱,连天上的蓝天白云也来为它妆扮。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仰面望着天空,接受大自然的洗礼。我们全被迷住了,原来黄河有如此美丽的一面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在每一个区域展现给我们的风貌都不一样,或怒发冲冠;或奔腾万里;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不一样的黄河,迷一样的黄河,等待着我们去认识它。

亚特兰蒂斯纪录片作文【七】

才刚看到前奏曲的小片子,我就已经喜欢上它了-可爱的小图案拼成的片名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蹦跳,一下子就把我的好奇心吸引住了,越往后看我越喜欢。每一集都由五部分组成:观察,基本知识,天马行空,角度和拆解。

观察部分是让你仔细观察某个设计物品,一个手指松开就能倒水的酱油壶,或是包装礼物的花布,或是一盒精致美味的寿司。在视频中,有时是设计品的使用方法,有时是它们的制作方法,简单易懂还十分有趣呢。

我最喜欢的是天马行空。在这个部分,导演通过生动的动画片引发我们对于设计的思考。比方说,我们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时钟一定是圆的?视频中的动画人物就会试图把时钟改成直的或三角形的;直形的时钟导致时针不能循环运转,而三角形的就会导致数字被时针遮挡。如果要使两个问题都被化解,圆形时钟便是最佳选择了。是呀,正如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所说:“设计家需要在我们的习惯动作上做思考,我们因追求方便而设计。”

角度方面的.知识是有素描来展现的。每一集都会有一些画家围着一样物品坐着作画。每位画家的风格不同,有细致,有随意;每张画的角度也是不同的,有正面,有侧面,也有背面。这个部分最有趣的是视频会把所有画作按顺序连着播放,就好像画中的那件物品正在旋转似的,好玩极了。

最后一部分是拆解。我猜想制作这个部分一定要耗费很大功夫-这里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奇妙的事情,比如,薯片从包装袋里自己跳出来,口香糖竖起来自己走路等等。真是可笑呢。

我非常喜欢这档节目,它不但可以提高我的美学素养,还教会我许多关于设计方面的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