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描写大洞山的作文500字)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描写大洞山的作文500字)

更新时间:2024-06-14 23:17:38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描写大洞山的作文500字)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一】

今年暑假,我来到了祖国的大西北---新疆,这段旅游将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不时感叹祖国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新疆,是一个神奇的自治区,如果你暑假时期去新疆,那么,你就会同时渡过冬天和夏天。喀纳斯气候寒冷,只有十四五度;而吐鲁番气候炎热,最高温度可达到四十七八度。难怪当地的人说“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尽管如此,新疆还依然耽误不了展示自己的神奇美丽。

当我们来到具有“神的后花园”之称的喀纳斯湖时,发现这里的风景真像它的美称一样。远远望去,那湖水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令人心旷神怡。当你雨后来到喀纳斯,那美丽的景色真是醉人心脾。绿树、青山环绕在湖边,朦朦胧胧地白云绕在半山腰,清澈的.湖面上笼罩着一层如纱的烟雾,从飘荡的云中偶尔露出一点点小缝隙中看到了湖水的脆绿,那真如仙境一般。我轻轻捧过一丝湖水扑在脸上,一缕清凉瞬间滑过脸庞,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我又跑到草坪上摸抚着温顺的牛羊,看着它们欢快地跑跳着,我也陶醉其中,仿佛也成了它们当中的一员。

新疆的吐鲁番是中外闻名,那里的葡萄美味香甜。一进入葡萄沟,放眼望去,葡萄架遍布,葡萄藤层层叠叠,绿意葱葱,挨挨挤挤的葡萄仿佛挂满天空,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葡萄的香气。信步葡萄架下,仰首尽情观赏珍珠般的葡萄,有的葡萄晶莹如珍珠,有的鲜艳似玛瑙,而有的翠绿若翡翠,令人垂涎三尺。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在嘴里,哇,香甜可口!这大串小串的葡萄让你感觉自己好似生活在一个葡萄的世界里。

新疆之行虽然结束了,但这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却让我流连忘返!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二】

报到的前两天,接到对方校长的电话。当时,我还不知道对方就是校长。大致的内容是这样的:颜老师,你好。你今年是到我们学校支教对吧。我想问你一下,你可不可以教音乐或是语文啊?我当时傻了,天啊!我都不会弹琴怎么教音乐啊?

教语文吧,我又怕会害了学生。我心虚的说:你好,老师!我去你们那里支教不是想去混混日子的,我也会很认真的去教学生的,请你尽量让我教英语吧。为了防止教音乐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当天就拿起了五线谱,还有去买把电子琴来学学的冲动呢。哎,前几个小时还在偷笑一小和二小的英语老师去教数学呢,原来我更惨!

第三天下午,我经过长途颠簸来到学校,居然迟到了,但校长还是亲切地朝我微笑。拿到功课表时,我抑制住了内心的喜悦,冷静地数了数功课:英语九节,品德与生活三节,共12节功课。万岁!


大美江苏大洞山作文【三】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紧邻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

郑石高速、永登高速公路交汇于此,禹登铁路、禹郸铁路、平禹铁路贯穿全境。距省会郑州70公里、新郑国际机场39公里。全市总面积1461平方千米,人口121万。城市规划区面积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8万。禹州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被誉为华夏第一都,素有“夏都、钧都、药都”之称。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发挥产业优势,禹州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2008年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中名列第68位,全国中小城市100强第78位。

禹州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是华夏民族之根。禹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洪荒初开,人类祖先便在这里繁衍生息。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闪耀着华夏文明之光,为华夏文明的中心。早在原始社会末期,这里就是黄帝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后来黄帝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居住在今禹州市西北部和北部山区的具茨山。史书记载:“帝启之岁癸亥,帝即位于夏邑,大宴诸侯于钧台,诸侯从”(《竹书记年》。颍河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禹州自古称华夏第一都,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禹州广为传颂,禹州也因大禹治水、禹让位于启而得名,北京世纪坛铜柱历史纪年即禹州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都之地。大禹因治水有功曾在此受封“夏伯”。禹子启继位后,于钧台大宴天下诸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从此,华夏五千年文明从这片热土开始。自夏始,经商、西周、春秋战国,曾三次为夏韩古都;秦以降,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历时两千多年,均为京畿重地或一方一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汉为颍川郡,晋唐为阳翟,宋元明为钧州,清顺治年为禹州。

禹州地处中原腹地,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原始社会末期,它是夏部族活动的\'中心区域,又是中国从原始社会走向奴隶制社会,形成国家概念的第一座首都。据《史记·夏本纪》载:禹在此受封为夏伯,夏者:帝禹封国号也。《郡国志》颍川郡条下载:阳翟禹所都。盖由禹始封于此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并大飨诸侯于钧台,举行开国典礼。帝相失国后,少康中兴,也由夏众灭浞,奉少康归于夏邑,诸侯始闻之,立为天子,而都于此。故在史籍中,早期多称禹州为夏邑。

禹州在春秋时,为郑之别都栎邑。战国初,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在禹建都。史籍上自此称禹为阳翟。

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新郑。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复迁都阳翟。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使内史腾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仍置都于阳翟。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刘邦立故韩王信为韩王,置都阳翟。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徙韩王信于太原,复以韩国之地为颍川郡,郡治首府设在阳翟,领县二十(阳翟、昆阳、颍阳、定陵、长社、新汲、襄城、郾城、郏县、舞阳、颍阳、〓高、许昌、鄢陵、临颍、父城、成安、周承休、阳城、纶城。新莽时期,王莽复古****,在天凤年间(公元9——14年,将颍川改为左队郡。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改左队郡为颍川郡,治所仍置阳翟,领县十八。西晋时罢郡设阳翟县。东晋十六国时期,阳翟曾先后属前后赵、前后秦及前后燕。南北朝时期属魏。在北魏孝明帝孝昌二年(526年,分阳翟、阳城部分地区,在阳翟境内的“少康城”设县,称康城县,该县划归阳城郡领属。在东魏孝静帝兴和元年(539年,又划阳翟东部部分地区,在黄台村设县,并于阳翟,设置阳翟郡,领阳翟、黄台二县。

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撤销阳翟郡治。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划归襄城郡管辖。大业元年(605年,黄台县撤销。至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康城县也被废掉,恢复了原阳翟县的辖区。唐以后地方建制不再设郡,但阳翟县名一直被沿用。在金代伪齐刘豫统治时期,在阳翟县设颍川军。

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改军为州,称颍顺州。阳翟县仍为其附郭。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因州有古“钧台”遗迹,改颍顺州为钧州。辖阳翟、新郑二县和一个郭店镇。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钧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州改领阳翟、新郑、密县3县。明洪武初年,撤销阳翟县制并入钧州州治(沿用1700余年的阳翟县名,至此告终,仍辖密县、新郑二县。

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为避神宗朱翊钧名讳,改钧州为禹州。闯王李自成曾一度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清初沿袭明制,清初仍改为禹州,属开封府,至雍正二年(1724升禹州为直隶州,十二年降为散州,乾隆六年(1741复隶属开封府。

民国时期改禹州为禹县。

中华民国1913年3月1日,禹州改为禹县,隶豫东道。1914年6月2日,改隶开封道。1932年9月27日,改属河南第一行政督察区。1946年河南又划成12个区,禹县属第一区。

另,1945年以后,共产党曾分别在禹县、郏县交界设禹郏县;在城北扒村一带设禹北县;在禹县、密县和新郑交界设密禹新中心县;1948年在许昌、禹县交界设许西县。存在时间较短,多未形成真正的建置和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仍设禹县,先后隶属河南省许昌专署和许昌市。

1988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禹县改为禹州市,为省直辖县级市,计划单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