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充满套路的作文(套路的作文800字)

充满套路的作文(套路的作文800字)

更新时间:2024-06-03 00:40:47
充满套路的作文(套路的作文800字)

充满套路的作文【一】

启是指启示类,感是指感想类。共同特点是先叙材料,后发感想。

类可以边读边感,而启示类就不同,它要先引事,后发议。如给材料四步式,是由“引”、“证”、“联”、“结”四步构成。

引用材料要简,如高中第一册列出了“橘生淮南则为桔,橘生淮北则为积”的故事,一傅众休的故事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训。文章的观点必须从这三则材料中来。而引材料提观点这一大步就得用三小步走完:第一步是用三句话点明三个材料的含义,即最直接的道理,如“一傅众休”是说语言环境对学语言的重要;第二步是概括出三个材料的共同之理——都是说的外部环境的重要;第三步是进一步引申,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在一定条件下外因起着重大作用,绝不可忽视外因。指导学生用三步引申法来提出论点,并限制文字,不得超过一百字,大约用一节课,大致可以攻下引用材料、提出论点这一关。

第二步是证明从材料中已提出的论点,这一步较容易,是议论文的共同课题。

第三步是联系实际。这一步主要突出文章的针对性,要阐明外因对青少年成才的特殊作用,指明社会对青少年成长担负着的纯洁环境的重要责任。这一步往往被习作者忽视或联系不准。指导时应审思慎导。

第四步是总结全文,作出结论,一方面全社会应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好环境,另一方面青少年应努力培养辨识环境的能力,这样才能不堕入唯外因论的险境。

这一式是极富实用性的套路,学生面对生活时常用到这一式,包括近几年的关于挖井、关于“两姑娘论玫瑰”、关于如何看待踢碎玻璃瓶的三道高考题中议论部分,都要用到这一式。

充满套路的作文【二】

[套路特点]

借题发挥,借甲说乙。抨击时弊,嘲讽歪风。

[套路模式]

述——简述由头,点破文题。

例——举例证明,言在A,意在B。

析——分析例证,指出奥妙。

嘲——进行嘲讽、批评。

结——照应开端,讽嘲议论。

充满套路的作文【三】

〔套路特点〕

三元归一假设说理

“三元归一”是指文题是由三个概念构成,它们之间在某一点上又必然能统一起来。如《立志·工作·成功》三个概念间凭着互相作用这一点统一起来,形成文章的中心论点。

〔套路模式〕

总——分析概念,阐释关系,提出论点。

分——逐条证明前文阐释出的关系。

总——归结到一点上做结论。

解——解决问题,发出号召。

〔套路口诀〕

开篇分析抓总提,分条证明抓统一。

归一作结要严密,号召一定扣主题。

充满套路的作文【四】

〔套路特点〕

对友商榷   互相切磋

本套路要求全文以“摆”、“辩”为主,语气要真切平和,虽自己所持观点鲜明,却带有商量探讨色彩。

〔套路模式〕

摆——摆出对方观点,作为全篇商榷的内容。

辩——进行驳论剖析。这是文章主体,又可分如下几层:

引——引格言作理论根据。

归——通过归纳推理提出与对方相异的观点即全文中心观点。

演——运用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把自己的观点发散开去。

结——经过反复论证作出结论,使对方论点站不住脚,从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充满套路的作文【五】

所谓“三大三小式”是就议论文的篇章结构而言。其中的“三大”,是说全文总体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引论部分、本论部分、结论部分;其中的“三小”,是说本论部分一般又由三小层组成,即从三个不同角度来证明中心论点。这样,全文就形成了匀称的五段式布局。如:邹韬奋的《呆气》就是很典型的“三大三小式”布局。

要真正用好“三大三小式”还涉及到相关的三个问题,即段头观点句的使用、观点句怎样确立和段内四层式等三个问题。

(1)三小层要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议论文是向人讲道理的。怎样才能使论点最鲜明呢?在结构上最好的办法是段头段尾采用观点句。所谓观点句,就是能将这一段,这一层或这一篇文章要说的观点概括起来的一句话。它要具有提领性、凝炼性和明了性的特点叫人看了这一句就知道这一段的中心。如《给青年们的一封信》的作者巴甫洛夫对青年的三点期望,就用了三个段头观点句:“首先,要循序渐进”、“第二,要虚心”、“第三,要有热情。”每一层都是围绕着这个段头观点句展开论述的。观点显而易见,一目了然,读来干脆痛快。

段头观点句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性。巴甫洛夫的三个段头观点句是凭文中论题“希望”二字联系到一起的。使用观点句也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内部联系,注意到它们排列的先后次序。

段头观点句主要是用在“三小段”的开头。段尾观点句则是段头句的升华。段尾观点句不仅要和段头观点句在观点上具有一致性,不仅对全段要具有总结性,而且不能是段头句的简单重复,至少要变换一下语言形式,或是换一个新的角度去总结前文的论说。这就如同一束长长的竹竿子,只有头上捆一下,尾上捆一下,才搬运方便。而段头段尾观点句就像这束竹子两头的捆结,将全段提领收束在一起,形成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所谓的结构紧密。就包括了这一层意思。

使用段头段尾观点句是名家常用之法,是论文的成功的总结。它不仅适用于平时应用性论文,更适用于各类论文。

(2)用分解法和分位法确立段头观点句。所谓分解,就是把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这几个分论点既互相联系,是中心论点的一个组成部分,又相互排斥,各说一个侧面。如“说勤”这个题目,就可以分解出:勤能成才,勤能补拙,勤能致富等。再如“谈贡献”这个题目,可以分解出:贡献是社会存在的需要,贡献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贡献不在大小。

从上述举例可以看出,分解法是把中心论点拆开来看,它关联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就可以从哪些方面确定分论点。

所谓分位,就是变换一个角度,变换一个位置来看同一个问题。如《说勤》,用分位法确定分论点,就可以把它分成“勤”,对农民来说就意味着丰收”,“勤,对工人来说就意味着丰产”。“勤,对学生来说就意味着成业”,“勤,对国家来说就意味着兴盛。”这四个分论点的思想内容不变,而这个思想内容起作用的几个方面变了。

不论分解还是分位,都是在中心论点的制约下来确定分论点的方法。当然确立分论点的方法有多种,如:还可以正反论证。只不过这两种方法比较容易为人忽视,所以才提出一谈。在使用时,还可二者兼用。如“贵在自知”一题,就可两法兼用地分析成:“自知可贵在能使人不卑不亢”,“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自知才能长立于不败之地”。其中的“自知与个人、国家都十分重要”就采用了分位法确定,其余两个是采用分解法确定的。

(3)用段内四层式保证三小层的充实性。一篇习作有了全文的三大层和本论的三小层,这只是搭起了全文的架子,充实这个架子主要是在“三小层”上下功夫,即采用段内四层式。“三小层”的段头段尾已各有一个观点句了,这已是两层了。这两层是全段的“骨”,其余两层,才是这一段的\'“肉”。其余两层或举实例或打比方,或引用一句名言等等。例如《谈毅力》一文的第二小层这样写道:

“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你也许听过帕尔曼那优美的演奏而为之赞叹不已,拍手叫绝。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幸运儿,而是从小双腿瘫痪的残疾人。他没有像许多同命运的不幸人一样,在残疾人福利院度过一生,而是走上了铺满鲜花的舞台,成为举世闻名的小提琴王子。他靠的是什么?毅力,毅力,还是毅力。‖巴尔扎克有一句名言:‘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遇到形形色色的打击。在不幸的重压下,天才、信徒和能人心中都有着一股顽强的毅力,促使他们不屈不挠地奋斗,直到成功和胜利,从而获得幸福。而弱者缺乏这种毅力,以至于被压下苦难的万丈深渊而无法抽身。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用你的毅力去战胜它。‖当困难向你认输时,你定会感叹道:我飘越苦海的神舟正是顽强不屈的毅力。”(《中学生作文文库》)。

这是一段很成功的论说。作者除了运用丰富的知识、灵巧的语言之外,他也成功地使用了段内四层式:第一层是全段观点句,是个纲。第二层是个例证。举帕尔曼那凭毅力来取得成功的实例证明“毅力是飘越苦海的舟楫”这个中心。第三层是引用巴尔扎克的一句名言,并对它加以阐发说明,从而证明面对不幸,毅力是十分重要的。第四层是照应段头观点句,总结全段。如果这段文字的第三层不采用引用名言论证,还使用实例,不仅行文灵巧度显得稍逊一筹,就连论说的力量也差了不少。因此这四小层中或者举一个例子,引一句名言;或者举一个例子,打一个比方;或者引一句名言,打一个比方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只是上述方法容易掌握,使用率也比较高而已。

总之,学会“三大三小式”就可以应付一般的议论文写作了。可以说,它是议论文的通用式。

充满套路的作文【六】

春天,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校园,又开始了新一年的轮回。小草伸伸懒腰,又开始齐刷刷地向上冒。校园里的芒果树仿佛刚刚睡醒,借着带有微微花香的春风,梳妆打扮。玩了一个寒假的孩子们,又背上书包,回到学校。那个充满生机的`校园又回来了。

夏天,带着露珠的花儿迎着朝阳开放,很是娇艳。到了晚上,月光透过重重叠叠的大榕树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子,给校园增添了一份幽静。校园里高大茂密的芒果树结果了,又大又香的芒果压弯了树枝,好像一个个笑弯了腰的小朋友。

秋天,它没有春天里的生机,也没有夏天里的鲜花,但它却让人感到神清气爽。一阵秋风吹过,吹落了几片蝶一般的枯叶,枯叶在空中随风飞舞,悄然落地,给秋天的校园带来一丝宁静。

冬天,操场上静悄悄的,只有孤独的寒风无情地吹着,但教室里传来的朗朗书声,给冬日的校园增添了一丝暖意。

我爱美丽的校园,爱这一年四季风景如画的校园;我爱美丽的校园,这充满生机陪伴我们成长的乐园。

充满套路的作文【七】

春天,一切都是那么生机盎然。当你在校园中漫步,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绚烂的樱花,这也是我最喜欢的。微风乍起,花瓣四处飘散,拾一朵夹进书里,也别有一番情趣。再四处看看,更是不由得停住脚步,那满校园的绿令人惊讶,大自然竞可以调出那么恰到好处的颜色。那绿,多一分显得太浓,少一分显得太淡,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咦,我怎么听见前面有一些脚步声?虽不能说那脚步声有多优雅,却是那么轻盈、欢快。哦,原来是学生们下课了。春天的学生们是最活跃的,刚脱去冬装,总想使劲蹦跳,满心期盼着一年一次的春游,怎能不兴奋呢?学生们的奔跑让地上的花瓣打起了一个又一个的旋儿,阳光倾洒下来,映着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显得生机盎然。此情此景,让人感到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热情又苏醒了,渐渐萌芽,期待盛开。

夏天,一个热烈的季节,校园也充满了活力。大自然从不吝啬笔墨,它大笔一挥,给夏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深绿。太阳也铆足了劲儿释放光与热,给大地投下一片连着一片的金黄。瞧,孩子们又忍不住了,成群地拥了出来。他们奔跑着,跳跃着,在操场上挥洒汗水,丝毫不怕烈日的暴晒。一整个夏天过去,个个的皮肤都成了“太阳色”,他们的人生也像那太阳一样,一直充满着光芒与希望。

秋天,果实累累,天高气爽,是个收获的好季节。校园中的红枫如火般热情,到处都听到它的声音,它在说:秋天到了!香橼树上也挂满了香橼,调皮的`男孩子摘一个下来,兴高采烈地捧回班里,教室里立刻溢满芳香。不光果实丰收,孩子们也有收获,那一张张金色的奖状和那灿烂的笑脸,都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个大丰收年。

冬天,一片雪白,银装素裹。大家穿上了棉袄,实小也裹了一件白外套。树上和灌木丛上都有着积雪,信手抓来一把,凉丝丝的,可舒服了。这雪还有另一个用处,嘘!放慢脚步,抓一个雪球,悄悄走到一个人身后,“砰”地砸过去,在那人的书包上开出一朵白色的花。等他回过头来,哈,我早已溜远了,只见那人抓不到“凶手”,到处报复别人,引起一场雪球大战。我得意地拍拍手,可没想到,脚底一滑,摔倒在雪地里,滚成个雪人。唉,我再也不乱砸人了。是呀,实小的冬天就是那么可爱。

诗意实小,承载了我童年梦想的美丽家园,临别之际,对您真诚地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