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怎么让孩子自己改作文)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怎么让孩子自己改作文)

更新时间:2024-06-04 17:42:55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怎么让孩子自己改作文)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一】

在悠远绵长的音乐中,冉红的朝阳在轻雾中渐渐缓缓升起,崭新一天的开始了,这是《念书的孩子》这部影片的开端。炊烟萦绕着烟囱,寂静而又不知名的小乡村随着太阳的升起一切都从黑夜中醒来了,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是一小一大两个孤单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小的是个九岁的男孩,名字叫开开;年迈的患有肺心病的开开的爷爷。开开的爸爸妈妈到城里打工去了,于是他们相依为命地生活在这里,陪伴他们的还有一只叫小胆儿的小狗。爷爷有肺心病,拖垮了家里的经济,为了吃药连有线电视费也不交了。开开放学没事干,爷爷怕开开寂寞,就哄着开开念课文。今天的课文念一念,昨天的课文巩固巩固,明天的课文预习预习。爷爷并不在意开开念得对与错,只要能让开开有事干就行。开开每次念书的时候,小胆儿就很捧场,坐在爷爷的鞋子上认真地听……

电影开篇时许多同学都被开开的天真幽默逗得哄堂大笑。可是后来报告厅里就成了一片泪的“汪洋”。影中的路开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他的爸爸妈妈,心中常常浮现爸爸妈妈的身影,在梦中常常梦到他们。影片中有几个画面特别感人:开开向小胆儿倾吐心中对父母的思念留下热泪时,同学们也不由留下了热泪;当爷爷煤气中毒被医生救活时,开开留下了心酸的眼泪,大家也留下了心酸的眼泪;爷爷去世时开开留下了悲痛的眼泪,大家也留下了悲痛的眼泪……也许他们过得不富裕但是他们却安详地度过,可是这一切都伴随着爷爷的亡而破碎了。可是开开却表现了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和坚强,这深深打动了同学们的内心。

爷爷后开开虽悲伤不已,但他却没有跟父母进城,而是留在了家里自己生活着。父母尽管十分担心,但是也没有条件把开开接到城里。于是年仅9岁的开开自己做饭,念书,回家……大家被开开的坚强触动了心灵。

在这部电影中,小狗小胆儿是不可忽视的主角之一。它给一老一小的生活平添了几丝生机与活力,也处处表现出对开开的依赖和友谊。最后开开坐车离开,小胆儿飞奔在马路中间的情景真的是让人心碎。

我觉得这部影片很神奇。片中开开笑我们也笑;开开哭我们也哭;开开不开心我们也不开心;开开着急我们也着急……这是为什么呢?也许这就叫人情吧。据说二班的一位同学一直泪流满面,眼睛都哭肿了呢。难道这位同学有过亲身经历?或者想起了某位熟悉的亲人?

《念书的孩子》不仅带给了我们感动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是思考:一直以来,父母都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说他们在现实的无奈逼迫下,把最需要关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滞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万万个开开和他的爷爷。我觉得他们和这个社会都确实需要反省一下,为了生活我们放弃的那些到底值不值得,他们的老人和孩子又在承受着些什么。这些才是整部影片的价值所在。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二】

在电影《念书的孩子》中,九岁的开开从小和爷爷生活在乡下,脱离父母关爱的他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还有一个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小胆儿。

路开是一个活泼开朗、孝顺懂事又勤奋好学的孩子,每天都给爷爷读书,虽然错误百出,但语气到位,讲的娓娓动听。他和爷爷相依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远方的爸爸妈妈打来电话,也许这就是开开的精神支柱吧!

开开是不幸的,但他是坚强懂事的,他那种超出同龄孩子的坚强实在是让人感到心酸。非常值得我们城市里的孩子学习。

我对主人公开开真是佩服有加,作为留守儿童的他把对父母的思念之情深深地埋藏在心里。当我看到他与小胆儿诉说对父母的思念之苦时,我那感动的泪水禁不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我仿佛看到了他与父母相聚的幸福情景,然而,这一切永远都只是开开的梦和奢望!

开开那不屈不挠、热爱学习的精神深深的影响着我,今后我要像他那样奋发向上,努力学习。

看了这部电影,我深有感触,和开开比我自愧不如。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也要学着自己面对,不再依赖他人。我一定也要做一个坚强的孩子!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三】

这些年,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就是:不管自身之外的一切是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对待我,我一定只能向前看。这么长时间过来了,我一直静拭着这些曾经。我以为,幼稚的过去会一直成为我们不随意提及的往事。直到现在,当我以另外一种身份回到学校,才发现,那些曾经,就像抖落的灰尘,洒进眼里,让我措手不及。

一直相信《三字经》里面的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撇开世俗的偏见,当我们正视这个世界,你会发现:孩子,不管他们犯了多大的错,承受了多大的罪名,你都可以看到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下隐藏的美好心灵。

也许,离童年久远的我已经读不懂他们内心的快乐和心里的恐惧,但我一直在努力,努力的走近他们。

那天早读课,刚一走进教室,班里的一个小女孩就拿着一块口香糖跑过来递给我,说:“老师,送给你。”我微笑着摸着她的头说:“谢谢,你自己吃吧。”她娇气的答道:“我有好多呢。”我笑了笑,说了声:”老师很谢谢你,糖就留着自己吃吧。之后她又难为情的说了一句:“老师,我妈妈说我语文不好。”顿时,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回答道:想让老师给你补补课对不对?她说:“是的。”我又摸着她的头说:“傻孩子,你们都是老师的学生,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教你们,帮助你们。好好读书吧,老师会照顾你的。”之后她便高兴的读起了书。

走出教室,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六岁的孩子,站在老师面前说这一番话需要多大的勇气?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也许在她心里已经酝酿了很多遍,也许幼稚的她根本什么都没想。只是,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自己。

那些年,幼小的生命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陌生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向你传述着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他们愿意为你生气,愿意为你精疲力尽。只是,幼小的我,对这些人充满了恐惧。我不敢正视他们的眼神,不敢在他们面前调皮,甚至不敢碰见他们……

多年以后,当我看着操场上那一群群奔跑的孩子,很不自觉地就想起了童年的自己。想起了那些曾经,那些年,我们朗朗的读书声,那些年,我们渐渐遗忘的身影……

站在走廊上,视线里的人群不停的在眼球里闪动,你看,那些孩子。哪一个是曾经的你?哪一个勾起了你多年的回忆?哪一个让你情不自禁陷入沉思?哪一个又在不起眼的地方默默的恐惧着你?

如何给孩子看作文【四】

每当我看见这张照片时,我忍不住思索:战争给人们带来什么呢?什么都没有,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带走人们宝贵的生命。可是世界上还不断的发生战争。为什么有的国家会喜欢战争?

这张照片摄于1937年8月28日是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被一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来的。从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一片倒塌的废墟中,有一个不足两岁的小男孩正坐在地上哇哇大哭。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时,上海北部地区已成了交战区,想要逃难必须在上海火车南站乘车才行。所以,火车站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突然,人们的头顶上传来嗡嗡的飞机声。紧接着,人们四散逃窜。只听见有人大喊快逃呀,日本侵略者来了!别等火车了,逃命要紧呀。"这时,日本侵略者向人们头顶上投下了一颗颗炸弹。霎那间,房屋倒塌了,天桥断裂了,铁轨扭曲了,人们也停止了呼喊与逃亡。

过了一会儿,那个照片中的小男孩从妈妈的怀里爬了出来。他的\'妈妈为了保护他,将他拢在怀里,不幸被炸弹炸了。幸好小男孩只是受了些轻伤。他呼唤着妈妈,可是他的妈妈并没有醒过来。他坐车地上放声大哭,呜呜,可能是因为伤口上的疼痛,也可能是失去妈妈的痛苦。

此刻,敌人的飞机还在火车站的上空徘徊,这个幼小的生命可能被下一批投下的炸弹夺去生命。但他也可能会侥兴地活下来!

可是失去亲人的他该怎样在当时那个充满危险的时代生存下来呢?他可能没有机会和我们一样每天在学校里学习,没有机会和小伙伴们在操场上自由玩耍;他可能会走上不正确的道路,因为他受不到好的教育;还有可能他会被好心人领养,但他的心中一定会留下永远不可抹去的阴影…

从我记事起,爷爷就告诉我:日本人当年侵略中国时,了无数的中国同胞,拿中国人的肉体当靶子,我们一定要牢记这屈辱:好好读书,绝不让历史重演!

在此,我要带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向大众宣布:我们爱好和平,我们痛恨战争,我们希望世界上只有鲜花的芳香,没有战争的硝烟!只有孩子们快乐的歌声,没有战争中的人们痛苦的喊叫!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维护和平,不让照片中的景象出现第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