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拔苗助长续写作文二年级)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拔苗助长续写作文二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13 11:21:35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拔苗助长续写作文二年级)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一】

不知不觉,夏日的炎热已悄然离去。秋天,这个令人伤感的季节来了。

秋风瑟瑟,树叶枯黄,像只只枯叶蝶翩翩起舞,又纷纷落下。成千上百的大雁排成人字形,飞向南方,不时发出几阵欢鸣声。秋风轻触湖面,把湖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农民伯伯呢?则在田野里笑得合不拢嘴,丰收了许多鲜香可口的果子呢!

张籍踱步来到窗前,看见这般景象,似乎感受到了秋风就像妈妈的手,轻拂自己的脸颊,带来阵阵凉意。他想到自己客居洛阳,常年不归,情不自禁淌下热泪,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回家呢?落日的余晖洒在他的身上,伴随他的只有秋风扫落叶的沙沙声与大雁的欢叫声······

突然,张籍想到,自己虽然不能回到家乡,却可以把对家人的思念关怀之情通过信的形式来转达呀!

他急忙来到桌前,铺纸磨墨,提起笔,只觉得一下子有千言万语都涌到了笔尖,却不知从何写起:家人是否平安?钱够用吗?今年家里的庄稼收成如何?牛羊壮吗?······

他好不容易把心情平复下来,匆匆忙忙写完了这封家书,又急急忙忙交给了驿馆的送信人员。

回到屋里,张籍却心不在焉,皱着眉头来回踱步,不时叹几声气。原来,他的心里还在反反复复地担忧着,生怕这封写得洋洋洒洒、情意绵绵的信还是表达不出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了驿馆,要回了那封信件。又仔细检查了几遍,不时的增增减减,最后才满意地把信重新封好,放心地交给了即将出发的送信人。

“驾!”送信人策马奔腾,骑向远方,经过之处扬起阵阵黄沙。张籍目不转睛地盯着送信人的背影渐渐远去。转过身来,早已热泪盈眶······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二】

夕阳的余辉洒在原野上,使得它更显得妩媚动人。草儿们也染上了一丝金色,绿金交错,还带着一点小金点。牧童回来已是黄昏之后了。

夜幕降临,夕阳毫不留情地把所剩无几的光辉带走了。天空中此时展示的是星光灿烂、繁星满天的景象。群星眨眼,但最为明显的,还是那皎皎明月。原野广阔无垠,一片葱茏。月光似轻纱一般,多么柔美,多么自然,照在原野上,原野立刻变身为银白色的。听,是什么在欢唱?知了、纺织娘等众多歌手在开演唱会。它们的听众们,也就是打着一盏盏小灯笼的萤火虫。它们高高低低地飞着原野上到处是他们的身影。

晚风似一条飘逸的带子,一个个欢快的音符乘着它走过来,这是哪里来的呢?听,一阵似天籁之音的竹笛声从远处传来,快了,快到了。一个牧童吹着竹笛悠闲地走过来。顿时,原野上的杂音消失了,整个原野都在静静地聆听。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多么美妙啊!渐渐地,进入了低音部分,最后便停了。那

牧童看见许多的萤火虫在眼前飞舞,觉得好玩,便去抓了几只萤火虫来玩耍,可是抓了几只就没兴趣了。那孩子躺在草地上,望着星空中的那玉盘似的明月,心里想着:那月亮上有嫦娥仙子吗?吴刚还在砍桂树吗?想着想着,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月光映照在他小小的脸蛋上,忽然,他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大概是在梦中与伙伴们快乐地玩耍吧。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三】

傍晚时分,活跃了一天的太阳,随着一阵阵凉爽的晚风吹来,渐渐地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原野与天的边缘。兴许是悬得太久的缘故,只见它慢慢地下沉,刚一挨到地面,又平稳地停住了。它似乎借助了原野的支撑,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比的绿色床面上顽皮地蹦跳。那一望无际的原野被夕阳染得深绿深绿。眺望着原野上的夕阳,小牧童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小牧童瞪大双眼正在欣赏着,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只顽皮的小兔子,以一个轻快、敏捷的跳动,悄然无声的钻到了草丛里,向小牧童道了“再见”。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田野也寂静了许多。突然,伴随着一声轻快,悠闲的笛声轻响,静寂的原野顿时又活跃起来。紧接着,笛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头老黄牛慢悠悠的走来,原来是小牧童收工了,只见他头戴斗笠,披着蓑衣,侧坐在牛背上乐此不疲地吹着笛子,逗弄着带着少许凉意的晚风。原野上的小草仿佛听懂了这笛声似的,在隐隐约约的暮色里一起跳起了舞。笛声穿过树林,跃过原野,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村口,牧童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翘首远望,正等着他相依为命的小孙子放牧归来。一老一小的出现,给凉风吹拂的原野和小村增添了几分暖意。

牧童和爷爷吃饱了饭,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但隐隐约约中还有几丝月亮微弱的亮光。放了一天牛的牧童此时累极了,像一只疲倦的小猫,依偎在柴堆上,连斗笠、蓑衣也没脱下,抱着他心爱的竹笛,仰望着月亮,回忆着慈祥的母亲,带着美妙的遐想,在月亮的陪伴下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四】

夏天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二毛的家里,二毛醒了,牵着他家的牛——大黄到森林里散步,给牛儿吃一点“早餐”。

走在幽长的小径上,一块块的小石头镶嵌在中间,前天下了一阵小雨,小石头上快速地长满了青苔,用手抚摸它,软软的,充满了夏的生机。远处出现了一簇簇的绿色,是什么呢?原来是向上萌发的小草,小草边还有一朵朵的小蘑菇,小巧玲珑的,可爱极了。走入森林,早晨还没消散的雾,就像给整个森林戴上了头纱。小溪潺潺,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地来到小溪边喝水。小鸟叽叽喳喳,原来是想让小松鼠来她家玩。阳光透过树叶给地面来了一个大大的拥抱,让地面也感受到了温暖,整个森林犹如仙境。

二毛把牛儿牵到了一片嫩草的面前,牛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二毛看到了这美丽的景色,不自觉地唱起了歌来,那歌声是那么的清脆,多么的沁人心脾。许久之后,一只蝉过来给二毛伴奏,“知了、知了”,多么的动听。二毛却不唱了,他心想:前几天大马猴捉了一只蝉,在我面前炫耀了一番,我今天也把这蝉带回去给他长长眼。二毛看见了那只蝉的位置,快速地爬上了树,可那只蝉就像和二毛捉迷藏一样,在树下看得见,到树上却看不见了。

忽然,二毛看见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捉住了蝉,开心极了。二毛慢慢地跳下了树,拍拍大黄的头,牵着大黄,回到村里找大马猴去了。森林又恢复了平静。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五】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野草在晚风中跳起了舞蹈,舞蹈的动作是那么的优美,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晚风轻轻地吹来,随风传来了悠扬悦耳的牧笛声。那时断时续的牧笛声愈来愈近,愈来愈动听。循着牧笛声望去,远远地看见了一头黄牛。黄牛的背上出现了一位小牧童的身影,刚才是谁在吹着那动听的牧笛声呢?原来,就是那位小牧童在吹着牧笛,笛声、蝈蝈的叫声、草儿的舞蹈合成了一个乐队。小牧童身穿蓑衣,头戴斗笠,手拿牧笛,裤角高高卷起,赤着脚,脚不停地来回摆动着,好像正沉醉在音乐的海洋。小牧童悠闲地向前走。他这是要回家。

小牧童吃饱饭后,已是黄昏了。夕阳挥洒着金色的光芒,那金灿灿的光芒是那么的耀眼。小牧童悠闲地走到一片草地的时候,夕阳渐渐地收回了它那金色的光芒。它连蓑衣都没有脱掉,就躺在了草地上。也许是他太累了吧!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大地,月光下的原野像是披上了一层白纱,小牧童望着夜空出神,他一定是被这美丽的夜空吸引住了,星星在天空中闪烁着小学生,就像是对小牧童眨眼睛。小牧童望着月亮陷入了沉思。他在想:明天我该带着牛儿到哪里去吃草?牛儿才会吃饱?明天小伙伴还会不会来找我玩?我是不是还可已像今天这样快乐?月亮上真的有嫦娥吗?真的会有月兔在捣药吗?想着想着小牧童渐渐地睡着了,嘴角上浮起一丝甜甜的微笑。

小牧童生活得是那么的快乐,悠闲自在,无忧无虑!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六】

改写《小儿垂钓》改写《小儿垂钓》 在烈日当头的正午,诗人胡令能信步在乡间小道上。头顶是缕缕垂柳,小径两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好一处风水宝地。那小路附近静静的池水宛如明镜,池中几条小鱼在欢快地游着,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啊!不经意间,他发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淘气小孩儿,正小心翼翼地斜着身子藏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那小小的身体,小孩正专心致志地学着钓鱼呢。为何要蹲在如此隐蔽的地方学习钓鱼呢?哦,原来这聪明的孩子是为了不让过路的行人惊扰到自己。只见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儿双手紧紧地握着那根简陋的鱼竿,眼光时刻不离那根鱼竿,身体一动不动,静静地等待着小鱼儿上钩。这时,只听得见草的“沙沙”声,十分安静,那小孩聚精会神地盯着鱼线,嘿,有条小鱼游近鱼钩,小孩儿一阵欣喜,禁不住轻轻笑了一声,谁知这却惊动了鱼儿,那条快上钩的鱼儿一下子“溜”了。小孩见了,吸取了教训,便不敢疏忽大意了。

当他再次专注地钓鱼时,忽然有一位不知情的路人大声打听道路:“喂,小孩儿,请问到杏花村如何走?”那孩子一惊,连忙回过头、皱起眉头,用一根食指贴着嘴,示意路人别出声。他思索了片刻,伸出一只小手,向路人招招手,意思是要路人靠近一些,他会轻声作答的。路人会意地走到小孩身边,半蹲下身子,小孩子侧过头,轻声嘀咕了几句。路人会心一笑,轻轻地走开了。胡令能看着这又天真又机灵的孩子,诗兴大发,不禁口占一绝: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七】

春天,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大地一片春色。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上跑来一个小男孩,他圆圆的脑袋,头发乱蓬蓬的,红扑扑的小脸蛋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更加活泼可爱。

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正午,诗人胡令能在小河边散步,他看见有一个头发的乱蓬蓬的小孩在宁静的池塘边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只见他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长长的青草遮住了他的身子。他拿出鱼竿,装上鱼饵,使劲儿一甩,鱼钩就落在了水里,他两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的浮子,一会儿,浮子动了一下,他刚想拉,可是想起爷爷说过的话:“钓鱼的时候,要看着浮子下沉的时候才能往上拉。”于是他耐心地等了下去……这时,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爷从这里走过去。他身穿长马褂,头戴草帽,肩上背着一个行李包,好像走了很远的路才走到这儿。他正茫然地看着远方,不知道往哪儿走,忽然,他看见了那个钓鱼的小孩,眼睛猛地一亮,急忙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地行了一个礼,喊道:“小朋友,向南走是什么地方?”只见那个小男孩同他招了招手做出“嘘”的动作,然后让他过来,之后老爷爷走向他旁边,小男孩轻轻地告诉了老爷爷正确的位置。原来小男孩是怕吓跑鱼儿了,所以他才没敢大声回答。

诗人看到这个情景,不禁口占一绝: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啊!过了不久,浮子动了一下,并向下沉去,小男孩眼疾手快,猛的一拉鱼竿,哈!好大的一条鱼,他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那白里透红的脸蛋看起来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

于是他背着鱼筐,哼着小曲回家去了。

拔苗助长改编的作文【八】

昨天刚过雨,清早起来空气凉爽,我打算去郊外走走,于是,我骑上我的青驴上路了。

一路走来景色宜人,姹紫嫣红的是那些花儿,青翠欲滴的是那些草儿,翩翩飞舞的是那些蝶儿,忙忙碌碌的是那些蜂儿。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更是神清气爽。

转过一个山弯儿,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不远处有几户农家散落在田地之间。我催驴向河边走去,想一睹河边的风景。来到了河边,我下了驴,放它在岸边吃草。只见河面波光粼粼,偶尔还能见到一群小鱼游来游去。水边的草有的已经没过了膝盖,我沿着河岸望去,突然发现绿草丛间有一丛乱蓬蓬的“黑草”,我走近一些再看,竟然是一个穿着短衣短裤的小孩子,他圆乎乎的小脸,那丛“黑草”是这个小娃儿束起的头发。他侧身坐在一块儿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眼睛专注的盯着垂在水面上的鱼竿,那样子可爱又俏皮。

我再往前走,打算问问前面的路。那小娃儿听见我的脚步声,微微向我转过头,不等我开口,像是看出了我的想法,用一只手握住鱼竿,另一只手向我笔划着,一会儿把手指放到嘴边,一会儿又指向鱼竿,努努嘴、眨眨眼,现出一副焦急样子。我可被他逗笑了,这真是一个可爱有趣的孩子,我一下子领会了他的意思,他在告诉我,他在钓鱼,让我不要把他的鱼吓跑。我便高兴的坐了下来,和他一起等待。过了一会儿,那个孩子猛地一提竿,大喊道:“钓上鱼了!”我也被他的情绪感染了,一时间竟忘了我是来问路的。

快乐的出游结束了,傍晚回到家,想起那个钓鱼的小娃儿,我写下了这首《小儿垂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