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于教授教作文和阅读叫什么名)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于教授教作文和阅读叫什么名)

更新时间:2024-05-23 13:21:36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于教授教作文和阅读叫什么名)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一】

聆听了虞永平教授的《过程意识和经验指向》的讲座。过程和经验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遇到的,虞教授指出课程意识就是经验意识。幼儿的经验来自于幼儿的活动过程的观察、比较、思考所得到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改进的,幼儿在不断地变化的环境中遇到新知识获得新经验。

一、联系实际的思考

结合实际我觉得在进行幼儿观察记录中通过让幼儿直接观察记录比自由想象记录观察记录真实有效而且经验提高较快。在让幼儿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时我们曾经对鸡冠花进行了观察:鸡冠花植株的张高→花朵逐渐变大→越来越鲜艳→变黄→鸡冠花的花冠垂下→枯萎。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了鸡冠花的生长的变化,他们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相互说着自己对鸡冠花变化的看法,感性的经验在他们的脑海里印象很深,我听到孩子们由此类推说出小花也是这样的生长过程,这是孩子们自我积累的过程,也是他们喜欢的方式,这也是我教学的方向。

二、回顾教授的话

1、对幼儿而言,过程性知识更具有适宜性和现实的价值,幼儿很多时候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去学习的,只有在过程中遇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经验,才能成为“新的能力”。低龄儿童主要是通过直接经验来学习的,端坐静听不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提供多样化的环境和材料,让幼儿与环境、同伴及教师开展多样化的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获得新的经验,幼儿是在情境中、行为中学习的,幼儿的学习是为了获得新的经验。

2、“做事”并不就等同于“经验”,我们重视过程,但是没有结果的过程也是值得反思的,不是做所有的事都能获得新经验,也不是所有的重复都没有价值,现有经验的重组和整合有时需要再不断重复的过程中进行。幼儿的活动在情境、材料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转换,使活动不断产生新经验。

3、幼儿是在情境中学习的、是在行动中学习的、是通过多种感官学习的、是在探索、体验、交往和表达的过程中学习的、是在生活中学习的。

最后,虞教授强调了一个问题——对幼儿园的儿童来说,游戏是他们的存在方式,是他们的生活内容,自由、自主和创造的游戏伴随着他们的生命成长,无游戏是“小学化”、“成人化”的主要表现,要形成一种鼓励游戏、欣赏游戏、服务游戏、观察游戏和合理指导游戏的课程文化。

三、我在思考如何通过有效的“过程”活动使得幼儿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经验,脚踏实地帮助幼儿发展。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二】

值得惊喜的是,我们的教育行为和专家的理论是重合的,在实践中我遵循“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注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并尽可能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引领他们的活动。

但是,我们又是不足的:出现教育契机时,我们不能明确的把握终极的目标,无法把握最有效的介入机会,无法观察到每一个孩子的活动行为,不能以教育的眼光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利用教育资源……,而且,我们开展的各项活动之间都是独立的,没有一个中心支撑点,而且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以老师的观点出发,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年龄特点、承受能力,没有进一步的深入思索:我们开展这项活动到底是不是孩子喜欢的?它能够给孩子带来些什么?所以看起来我们的活动开展的红红火火、丰富多彩,但实际上心底还是虚的,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没有找到明确的前行方向一样,充满着犹豫和忐忑,这对孩子的发展和幼儿园的发展都是很大的障碍。

还有一种现象:我身边幼儿园特色是突出幼儿园教育成果的一个方面也是幼儿园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因此,大家挖空心思寻找和别人不一样的‘点’然后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特色活动,比如:跳绳、拍球、剪纸、美术等等,因为实施的计划和方案没有系统化,所以,出现的情况是有的训练出一个队专供“表演”、有的把一期的作品在摆台上摆一两年,看起来琳琅满目但这些活动对孩子来说是有意义的吗?他们的思维最终得到了那些发展呢?因此,今天虞永平教授的讲座就像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同时更增强了信心。

于教授作文和阅读理解【三】

1、《乌鸦和狐狸》的故事,大意说乌鸦口衔一块肉在树上。狐狸为了骗肉吃,花言巧语赞美乌鸦唱歌如何如何好听。乌鸦得意忘形,一张口还没唱出来,肉就掉下来。狐狸叼起肉溜进窝里。

2、从这个故事中悟到,人们不要因别人怎么说而左右自己。更不能为炫耀自己,而不顾生命。在名、利、生命面前,应坚持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