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300字数)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300字数)

更新时间:2024-05-17 20:18:54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300字数)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一】

文明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部分,青铜器、璧玉、瓷器、书画等见证了灿烂的中华物质文明。自古就被尊崇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更有着自己严谨的礼仪规范。我们的先人是很注重文明礼貌的。

几乎世界所有的著名博物馆,都藏有中国书画、瓷器、古鼎。中国有理由为自己的物质文明而自豪。然而我们的礼仪文明却在逐渐消失,中国人的许多陋习,常常被西方国家嗤之以鼻,作为不文明的佐证。这一方面说明老外并不了解中国,同时也说明我们自己在糟蹋先人的懿范。常州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在会见一位美国学者时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所谓“礼”就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制定出来的行为规范。

“礼”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和谐。这个和谐包括四个方面:人与自然的和谐、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和谐、人际和谐,以及自身的和谐。礼的本质在于相互尊重,所谓“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表达的就是相互尊重的中华礼仪文明本质。

敬是尊重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礼记》开头第一句就是“毋不敬”。对长辈、对同事不要有不敬之心。尊敬可以在日常生活行动中得到体现。比如在重要场合,步履稳重而不轻浮,更不能在人群中乱窜,这叫做“足容重”;与人交谈或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不能心不在焉。这叫做“目容端”;在礼仪场合不能吃东西,一边吃东西一边与人讲话就很不礼貌。与人交谈时,声音要尽量放小,这叫做“口容止”。这些虽是琐事,但它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文明素质。

雅,也是文明的`内容。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是说,一个人如果强调了质朴率真,而忽略了文采风度,那么就会显得粗野。我们现在有些人,出口成脏,还振振有词的说什么“我是大老粗”。好像大老粗就高人一等,就可以不讲文明似的。但光有文采风度而缺乏质朴率真的秉性,就显得虚伪。文中的史,本意是指宗庙里的祝史,或官府之书吏,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所以“史”在这里当轻浮虚伪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的意思是:性情过于直率就显得粗鲁,举止过于谦恭反而让人觉得虚伪。只有质朴的本性与谦和的文采兼备,才能算得上君子。这就是孔子提出的“文质彬彬”模式,这个模式一直被我们当明形象的典范。

西方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十分注重,他们有时很绅士,有时又很鲁。他们有时西装革履、领带笔挺。显得很有风度。有时又坦胸露乳,非常随便。我们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很快就学会了他们粗鲁的一面,许多小姑娘的上衣越来越上,裤子越来越下,中间露出一大截。老外说中国人粗野,其实我们有许多粗野,都是跟他们学的。

我们现在似乎过分注重了西方文明,而忽略了自己的文明传统。比如现在的礼仪培训,就有许多如何结领带、如何切牛排、如何涂口红,乃至如何与异性贴脸,什么场合吻额头,什么场合吻手等礼节。理由是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其实改革开放不仅仅是要我们了解世界,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自己的文明,有自己的礼仪文化。在礼仪培训中,我们就应该多讲讲“足容重”“目容端”“口容止”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也让老外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彬彬有礼的民族,中国人无需更多的效仿老外,而是要展示我们自己文明。

2011.8.25.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二】

今天中午,我像往常一走在放学的路上,我一直想着中午吃什么饭,突然爸爸和妈妈开车将我接走了,开车去的方向并不是回家的方向,我奇怪的问:“芭比咱们去哪啊?”爸爸说:“咱们去函谷关的农家乐,和另一家我的老同学一起聚一聚。”我想“我能做点什么呢?”突然我想到我们学校每天中午播放的餐桌上的礼仪,我恍然大悟。

走进农家乐我们就看见爸爸的同学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迎面走去,在他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个房间,里面有四个人,因为板凳不够所以必须有一个人站起来,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并说:“小孩子腿软,应给多站站。”大家哄堂而笑,我也跟着笑起来。等菜、主食全部上齐后,我们开始吃饭,我发现妈妈并没有动筷子,我想“妈妈为什么不吃呢?哦------对,在餐桌上要等比自己年龄大的人先夹一口,自己才能吃。”我想到这里拿起筷子的手又放了回去,为了不使场面尴尬我捧起茶杯津津有味的喝着,大家都吃过后,我才开始吃,在我旁边坐的是一个阿姨,为了表示礼貌,我每次吃菜之前都给他或其他人家过一次后再给自己夹;每次喝茶我都会看看别人的杯子里面有没有水,如果没了我会先给他倒然后再给自己倒······这一切我并没有在意,可是对面的叔叔却看得一清二楚,说:“这个孩子真懂事,有一种绅士风度。”我笑着说:“没什么,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会做的。”说实话,我嘴上这么说但是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妈妈也好像被夸了一样,因为我是她培养出来的,所以脸上一直洋溢着笑容。这顿饭不仅让我吃出了味道,更让我吃出了一个做人的基本道理。

礼仪没有大小,尽管是问一声好,但是没有礼仪可是很可怕的,所以我希望人人都要有礼仪,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平,更加和谐。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三】

刚学会自己吃饭时,记忆中的一件事,格外深刻,影响我到现在。

那是个周末,妈妈精心地准备了一桌子美味可口的晚餐。看着那些诱人的美味,嘴馋的我垂涎欲滴,觉得肚子饿的更加厉害,‘咕咕’叫得更响了,便忍不住用那刚学会拿筷子的小手伸向盘中的美味。妈妈看见了连忙阻止说:“不能用手拿菜吃啊,手上有细菌的,要用筷子。”眼看着吃不到,我急了,说:“我手洗干净了,我早记住饭前要洗手,不信你看。”我将自己那白白嫩嫩的小手伸给妈妈看。妈妈笑着又说:“那也不行啊,洗得再干净还是会有细菌的,更何况你要是在家里养成了这个习惯,到别人家去做客也这样用手拿菜吃,显得多不文雅,多不礼貌啊。”我一听有道理,便耐心地等着妈妈盛饭拿筷子。终于妈妈给饭和筷子端到我面前,我想这下可以吃了吧,便迫不及待地拿筷子去拣菜,没想到这次妈妈又阻止了我,说:“要等爸爸妈妈上桌后一起吃。”又不能吃,我不高兴了,嘟着嘴问:“为什么呀?”妈妈告诉我:“等爸爸妈妈一起吃,这样才是爱爸爸妈妈,尊重爸爸妈妈的表现,而不是只顾着自己先吃,你说对吗?还有在外面就餐一定要等人都到齐后才能吃,这样才礼貌,表示出对别人的尊敬。”虽然我很不情愿,可还是将妈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终于开饭了,我将盘中的菜一股脑儿地拣到碗里,碗里堆得高高的,都快漫出来了,不一会儿便吃饱,高兴地说:“我吃饱了,下去玩了啊。”妈妈伸长脖子一看,我碗里还有饭没吃完,再一次阻止到:“不行,你碗里的饭还没吃完呢,不能下桌子。”我说:“可我吃饱了呀。”妈妈说:“那也得给碗里的饭吃完,浪费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我又只好乖乖地给碗里剩饭吃完。

从那以后,我不管是在哪儿吃饭,都会遵循妈妈的教导。和好朋友们一起聚餐,我会礼貌地提醒她们,要等爸爸妈妈们一起吃,不要给碗里拣太多的菜,吃多少拣多少,以免吃不完浪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不能浪费粮食。叔叔阿姨听了夸我真懂事。和长辈们一起吃饭,我更是请太婆或爷爷奶奶先吃,给好吃的让给他们吃。可每次他们都心疼我,往我碗里使劲拣菜让我先吃,我就告诉他们:“到处都在讲‘礼让三先’,我在家吃饭也应该让爷爷奶奶先吃后我再吃。”听得爷爷奶奶乐得合不拢嘴来,直夸我有礼貌。看来礼仪不光光是彼此尊重,让社会更和谐,同时也能带给自己快乐和荣誉。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四】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孔融让梨,尊长爱幼被传为美谈;岳飞问路,颇知礼节,才得以校场比武,骑马夺天下;程门立雪更是尊敬师长的典范。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做一天人就要讲一天道德”。而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使中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名副其实,发扬光大。文明礼仪并不是口号,它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礼仪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首先,从个人做起,注重个人的仪容仪表、仪态举止、谈吐着装等。古人对人体姿态曾有形象的概括“站如松,行如风,坐如钟,卧如弓。”从仪容仪表说,要求整洁干净:表情神态要表现出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面带微笑;谈吐要态度诚恳、亲切,使用文明用语,简洁得体。着装要干净、整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蓬勃向上的风采。

其次,在公共场所注意礼仪。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也是守礼仪的一个表现。如果有人不懂礼仪搞破坏,容易对自己和他人造成危害。第三,我们要谦恭礼让。谦恭礼让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有谦虚的态度,尊重别人,对人恭敬,懂得礼貌,谦恭礼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谦恭礼让能与别人友好相处,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友谊和帮助。“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四岁的孔融把大梨让给哥哥和弟弟吃,而自己却吃小的。这正说明虽然年幼但礼仪却不该短缺。还有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使粗糙的摩擦消失,如果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著名文学家歌德说:“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让我们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礼仪意识,重视礼仪。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逐步养成文明礼仪习惯,成为有气质、有风度、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五】

几个朋友相约来到位于昆明东郊的白沙河水库游泳。

五月的昆明气候已是盛夏的感觉,处处鲜花盛开,给人一种舒爽而惬意的感觉。

也许是我们年轻气盛的缘故?

那一天,

我们决定来个自游泳比赛,水面的直径大约有五百多米,看谁能从南面游到北面。

记得那天我们共有八个人(我们江苏三个,贵州三个和四川两个),

由于那天刮得是北风,水面的浪花特别的大,

我们只能斜着游,在游到七八十米的时候,他们几个就败阵下去了,只有我们江苏的三个还在艰难地向前继续游去。

大约游到一半的时候,我已有点感觉体力不支,脚下的水温也很冰凉。

此时,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我朝着伙伴喊道:“浪很大,我们怎么办?是返回?还是继续前进?!”

伙伴说:“我们不能返回,要继续坚持-------浪大我们就退着往前游!”

那时的`浪花打在脸上真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一浪接着一浪。

大约离岸边还有一百米的时刻,

我的一条腿抽筋了,

我对自己说:“不能慌,要镇定!”

那时我只能用两只手与一条腿在往前游。

就在我离岸边还有五十米之时,我的另一条腿也抽筋了,

心想这下完了,我终于向伙伴发出求救的信号,

这时不远处的一位好心的中年男子向我游来,

他说:“不要慌,要保持镇定!我在你身边陪你游。”

此时此刻,我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不能慌,我一定会战胜的。”

两条腿都抽筋了,只能靠两只手的力量来划水向前游。

二十米、十米------还有五米,

终于到岸了!

此时的我已是累得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躺在岸边的草地上,

两眼一片漆黑,

整个地球都在飞快地旋转--------

感谢那位不知名的好心人,

在我危难之际能陪伴在我身边,

并予以我一种莫大的力量!

有关于餐桌礼仪的作文【六】

今天,我从何老师的课上了解到英国父母从餐桌上开始教育孩子的故事,给我很大的启发。

我细细阅读,发现了英国父母非常注意鼓励孩子自己用餐。这倒没什么,可是英国的孩子居然从一周岁就开始自己尝试进餐了。要知道,我小时候,要吃一顿饭,可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老爸老妈千哄万哄的,我才可能吃上那么一两口,直到上小学,偶尔还是父母亲喂我呢。我还知道英国的父母在孩子五岁左右就让孩子帮忙在厨房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杂事,他们认为,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而且也能锻炼孩子自己劳动的能力。再回头看看我自己,到了七岁,都还没有帮父母在厨房中做过什么事儿,有时候一时兴起,想起来了,去厨房里晃悠几圈。原本想摆放餐具吧,爸妈又怕我摔了,到了吃饭时,又是一个三请四请请不动,老爸老妈叫了好几遍,应了好几声,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走出来。自然,餐前工作是一项都未做。吃完饭,“拍拍屁股”走人喽!

我真是越看越惊讶,人家孩子那么小就可以帮父母做一些事儿,可我呢,这么大了还没帮父母做过什么事。而且,英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习用餐的礼仪,比如,有客人到家中吃饭,英国的孩子就让客人先用餐,而后才是自己,而我呢,平时,有客人到家里吃饭,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一顿狼吞虎咽。平时都没这么能吃,客人一来好像要跟客人一比高低似的。想起来,真是有些愧疚啊

原来,何老师也是让我们接受一些教育啊。我如梦初醒,忽然意识到,我一定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是餐桌上的`,还是生活中的。我总不能被比我还小的孩子该比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