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六年级)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六年级)

更新时间:2024-05-31 10:54:41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欧阳修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六年级)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一】

1、自我批评,解剖自己,改正错误(或者“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自觉地清除握幌的脏东西。”。

2、比喻,“屁股不干净”在文中比喻犯了错误。

3、针对有些同志掩饰错误,开脱罪责,有错不改以及避重就轻的态度。

4、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解剖自己,改正错误,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5、(1)作论据,证明论点;(2)引起议论,并和下文几种人作对比,有力证明论点。

6、(1)举例论证,如“包公请刑”的例子;(2)对比论证,“包公请刑”与某些人对待错误的不正确态度对比。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二】

古人云:“君,舟也,民,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鉴而袭之,曰:“夫治国犹如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而后河清海晏,见“贞观之治”也。理存乎于中,至今则亦然。

吾国地大而吾民亦盛阜无数,实吾国乃小也。故民族欲复兴,九州要富强,不可妄自尊大,为此亦不可等闲而视。谋划良政,施之以仁义之道,是为兴国之本矣。

吾若待民若同砚,必可使民进言;吾若待民若伯仲,必可使民忠信;吾若待民若股肱,必可使民奋于国。则日夜孳孳,然后天下可崛起于东方矣。

君不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今以民作木,吾为膏腴之壤,且施之以仁义。则木可长,庞林亦可成也。吾国之民,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人尽其才,各尽其力,则中华之崛起,若鹏之怒而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何其壮哉!赫赫天公兮,助我矣!

畴日桀暴,纣淫,厉歹,皆悖民,民乃倾之,是为不仁。又忆往昔,六主毕,四海定于一。始皇之心,以其后万世为君,而莫晓其暴戾恣睢与罘锶摈民之政激民愤。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而发难,天下揭竿而立,威武者蔚然。则日薄西山,君与民遂异爨,社稷毁于一旦。呜呼!其力先也哉?非也。是故仁义不施而国不可终保矣。故小杜樊川有言,“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或曰,伴君如伴虎。原君之威震于四方也。民惧,故见则稽首。甚矣!次非袁中郎所谓“乌沙之横,皂隶之俗”乎?民心甚善,吾之心不可鄙。安吾民,待彼亲,当吾为鱼彼为水,逃之则仇雠而不存,可使民益善。眺之,则圹琅蔚然,葳蕤若有庞林焉。

乱曰:待民善,民益善,反之亦然。此二者兼虑谋良政而缺一不可矣。

是为劝仁。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三】

在议论文写作中直接引用精彩的文言语段,既能充实论证的内容,又能增添文采。 如《报任安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逐乃赋离,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足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学生在写作“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这一话题时,直接引用,可成为文章一道亮丽的风景。化用即不直接引用作品, 而是根据写作需要进行描述性的刻画,通过简洁的笔墨,着重描绘人物内心情感。 对于一些文言文素材,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进行适度加工,把作者与作品的内涵联系起来,通过化用相关的诗词锦句素材, 把其意蕴用于具体的写作中,让读者体味到原作人物独有的文化底蕴。 这样的文章不仅有佳词丽句的简洁、准确,更有属于自己语言的含蓄、新颖,还有贴合写作立意的深度、厚度。 如“荆轲高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踏上了一条不归路;西楚霸王慷慨高歌‘力拔山兮气盖士,时不利兮骓不逝’自刎于乌江边;文天祥奋笔疾书 ‘人生自古谁无, 留取丹心照汗青’ 捐躯报国……他们慷慨就义,为各自的事业而不惜牺牲生命,他们富有中华民族的牺牲精神, 他们用英勇和牺牲铸造了令后人敬仰的民族精魂。 ”文章引用了三个课本人物,通过将人物与他们的语言勾连起来,写出了他们尽管各有不同的人生追求, 但是具有共同精神品质,为了国家的利益献出了生命。 在使用素材时注意运用套用人物警句简笔勾勒的方法, 最大限度扩大容量,构建排比,文章表达富有气势,熠熠生辉。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四】

确立了准确、鲜明的论点,有了清晰的思路,如果能够运用适当的论证方法进行论证,对写好议论文大有好处。以《劝学》为例,第二段用了五个比喻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阐述了事物通过一定变化,可以提高自身或改变原来的状态,推论得出君子必须通过学习和不断参省自身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性(意义)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三段用了五个比喻句,“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登高而招见者远”、“顺风而呼闻者彰”、“假舆马致千里”、“假舟楫绝江河”,借用在实际生活中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重要作用的例子,推论得知“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是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从而得出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第四段用了十个比喻句,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论述积累的作用,得出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跬步”“不积小流”阐述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阐述学习要积累。“骐骥”“驽马”对比,得出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阐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阐述做到积累还要专一。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欧阳修论作文文言文习题【五】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就是指作者在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这个过程讲究层次明晰。清晰的论证思路,对于整篇议论文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这方面苏洵的《六国论》可为例证。“六国论”实际就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提出问题。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再后,作者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赂秦也。”这两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三、四两段实际上是围绕这两段展开的,分别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两个方面进行论证,这就是具体回答了“为什么弊在赂秦”。在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后,文章第五段得出了“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历史教训。文章到这里也可以收束了,但作者又写了第六段,似乎在批评六国的“为国者”,但其实意在告诫北宋的“为国者把对历史的评论自然地转到现实上来。整篇文章思路清晰,论证严密,可为学生学习写作议论文的典范。再如韩愈的《师说》,也是一篇深思熟虑的作品,思路清晰,说理透辟。教材中,这样的文章还有不少,教师在教授这些文言议论文时,应该注意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使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基本能够做到思路清晰,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