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古诗中的春天作文400字)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古诗中的春天作文400字)

更新时间:2024-02-29 22:41:14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古诗中的春天作文400字)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一】

从“拣尽寒枝不肯栖”到“也无风雨也无晴”,再到“此心安处是吾乡”,同样的情形,多份旷达的心境,即是不同的境界。

把“明月几时有”向青天问之,气势恢宏豪放,将豪放派词人的气势展露得淋漓尽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作者“出世”与“入世”,亦“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写词人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其旷达显而易见。(《水调歌头》)

又一个中秋,又一次月圆人不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合上书卷,心头再次萦绕宋词之韵,精巧宫丽的、凄婉优柔的、抑或豪放旷达的……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二】

遗失的光景,我迷迷糊糊,寻寻觅觅。在那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在那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落照,我找到了一种触动,一种共鸣。

在某个温暖的午后,阳光和煦地铺满阳台。地坪上的小草,摇曳了一身秋黄,无声无息,为这寂寞而平和的时光增添一份属于秋季的岑寂。我知道,那个令文人客满怀惆怅,碎心断肠的季节,已经来了。

翻开一本书,它虽然没有泛黄的书页让人浮想连篇,但里面的字词,却可以令你变得温婉,变得更感性和更知性,这是我认为宋词给我带来的变化。

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行人一棹千里。每个背影的离去,都不知道何时才能等到它的再次回眸。因为距离,产生了眷念。因为眷念,产生了思念。但是有了思念,却只能凭空怀人,凭景回忆,所以心底的那份失落感,油然而生。每每遇见一些情景,一些事物,就会触碰到他们心灵深处最隐蔽的心弦。借景抒情,几乎成为每一首宋词的基垫。那份景,那份情,就像半空中被微风剪碎的云朵般,总会给人于一种温柔的疼痛感。

秦观的爱情词,张志和的渔歌子。。。他们用最简单质朴的字眼,最平和舒缓的语调,却凑合出了见字如见景的诗句,描绘出了恬静,柔和,朦胧,迷漫,寂寥的画面,抒发出了真挚又感人的情思。雨打芙蓉,小梅丰韵,花影迟迟,绵绵芳草,露滴清寒,落红铺径,小雨霏霏,岸草平沙,斜日鱼汀,柳袅烟斜,疏雨梧桐,窗烛影摇,玉枕纱橱。。。

人去秋来,月独挂。

他们身处的自然化环境,与现在的都市相比,就像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当然,这仅仅是我的想法。可是,当落日缓缓落下时,我们是否有注意那地平线早已被钢筋水泥遮没;当莺鸣鹊起被阵阵刺耳的喇叭声和叫喊声代替时,我们是否意识到周遭少了份自然的声音;当条条道路被修葺得平平稳稳,我们是否怀念那些会散发出泥土芳香的林间小道;当一切都被安装上现代化与快捷方式,我们是否怀疑一切都变得直接,但却少了一份必要的内敛。

每一种改变,都意味着要一份必然的付出。于是,当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就意味着很多东西就要被迫着离开,甚至是消失。就如总会出现在宋词里打动人心的画面,那些由景物衍生出的场景,已经不复存在。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有那份情思,那个景影,让现代人可以执起笔,将心中的感情一书而畅;可以做到力透纸背,酣畅淋漓。

“柳色遮暗楼,桐花落砌香。画堂开处远风凉,高卷水精帘额,衬斜阳。”

“心耿耿,泪双双。皓月清风冷透窗。人去秋来宫漏永,夜深无语对银缸。”

这份孤独,穿越千年,之后仍将孤独下去。。。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三】

假期闲余,随手翻阅了一本宋词。翻开《宋词三百首》,则为其中的细腻真挚所吸引,而不能自拔。诧异于文字的魅力竟可穿越千年不朽,思接千载。试想穿越千年的风云变幻,和古人吟咏着同样的,感受着同样的情感,那是何等神奇的事情。

忽然想起一句话“其实时间是静止的,流动的是我们自己”,似乎有悟。品读宋词,感觉他们真情涌动,真切如一缕缕微风,从古代飘到当今,而且还要继续飘到未来;它们又象涓涓溪流,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间断。心情好的时候,我喜欢读词。

喜欢和柳永一起感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真情;喜欢和苏轼一起“把酒问青天”,感慨“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也喜欢读词。柳永的轻轻诉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我深有同感;苏轼那断肠的“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凄凉沧桑,我听后,会和他一起忧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李煜的.“愁”,仿佛感染了我的“愁”。

让我也反思是否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是无论心情好亦或是心情不好,总有两件事我很喜欢做:一是能感动自己的,再则是能为自己的心灵创造一份感动的。所以读细腻的宋词成了我所喜欢做的事,因为古人饱蘸感情的文章总能拂动心弦。

我喜欢苏轼,他的豪迈是一种几番大起大落后的彻悟;我还喜欢李清照,她的词脱俗而清新,委婉而细腻……每每读到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我总会觉得荡气回肠,感慨万千。

读到白居易的《琵琶行》时,当读到“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不先求解释而光看字面,就能到琵琶声的清脆婉转;读曹植的《洛神赋》时,单簧管读到“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不用细想这句话的解释,也同样能体会到那种轻尘出俏的脱俗;读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更会被他“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所折服……

读古诗在我看来是一种享受。品宋词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我真真切切感受到我是在品读一个人。我喜欢那种从不知所云到有所领悟的境界。

的确,我钟爱着宋词,但也有个小小建议:不要太过于钻研它们的情感,会让你走向“林黛玉”呀。但仍要说:“我爱宋词!”

宋词里的春天作文【四】

宋诗有豪放派与婉约派之分。我喜欢苏轼、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秦观等。

歌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轼豁达大度、不拘小节,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胸宽广、性情洒脱、才华横溢,诗作令人叹惊。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柳永的艳词当时比苏轼还火,哪里都有他诗的印记。什么青楼舞女,饮酒,仕途不顺,躲在那里尽情挥笔纸墨,大街小巷传的到处都是。

集豪放与婉约与一体的李清照,有名的叹乌江自刎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周邦彦的格律严谨、词风清丽。语言曲丽精雅,多用典故,形成了浑厚、典雅、缜密的艺术风格,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为后来格律派所宗。

秦观的词情感真挚,语言优雅,意境深婉,音律谐美,符合词体的本色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趣味。

下面把我喜欢的诗句列举一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好多喜欢的词就不一一列举了)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柳永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9年电视剧非常火的电视剧、歌曲。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藉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李清照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婉约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有空再作详写,。现在心中异常悲凉,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忽视,何来秋风悲画扇梦醒来,一身轻舞,醉了谁的`年华,雨水一滴一滴滴到天明,可是你又在哪里呢?爱是相思的痛,爱是前世相遇、今生相忘的债。

爱是彼此欢喜又相负的平衡又怎能、怎么可以平衡的幻象……

仅以此诗慰我。

《纷飞燕》·馨儿

雨过江南烟,荷飘美人姿。

蜻蜓点水俏,蝴蝶醉花舞。

青山怜草香,明月笑眼眉。

诗酒叹年华,何来慰我

忽至暗香来,何人懂我情

思君不见君,但闻空无音。

本可以再写再构思的,实在没心情,哈哈勉强笑一个就说我很美,我是采莲女,

一瓣莲花一瓣,

一声佛音一声思。

我的莲心在哪里?

这盛夏的燥热也 抵不过

一丝寒凉,一句无声。

花儿一片一片地落在手心

飘下 碾落成泥

苦作尘。

何来情深

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