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闹元宵作文400字50篇)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闹元宵作文400字50篇)

更新时间:2024-05-22 14:24:46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闹元宵作文400字50篇)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一】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闹花灯;花灯花,花灯红,雪打花灯好年景。”儿时是唱着这首歌谣、打着灯笼寻来每年的正月十五的。

盼过十五、盼打灯笼、盼正月十五闹花灯。儿时对正月十五的向往,不亚于对春节的企盼。那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闹花灯情景,令人心驰神往。

单说十五的灯笼,就有十几种,像龙灯、蛇灯、猴灯、飞灯、牛蛋灯、走马灯等等,形状各异,各具特色。在这些灯笼中,数最多的是牛蛋灯,因为这种灯笼制作起来简单,买起来便宜,玩起来痛快。那灯的架子是用刮去内瓤的高粱秆的外皮扎制的,中间圆圆的,两头收口,因为形如牛蛋,故称为牛蛋灯。刚过初五,那些做灯笼生意的人就用大大的竹筐装上上百只这样的灯笼,走街串巷,吆喝叫卖,那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这样的灯。

最华丽的要算走马灯了,灯的架子也是高粱秆扎起来的,只是用的部分不一样。走马灯用的是高粱秆最上端的细细圆圆的那一段,根据灯的不同部位,截取不同的尺寸。这种灯做起来颇费功夫,且技术含量高。村里的相爷是扎这种灯的高手,他扎出来的灯形如古代的钟楼,古朴典雅。灯扎好之后,相爷还会在灯上做上很多的装饰。比如用颜色艳丽的纸做成各种花朵,装饰在灯笼上。最称奇的是,灯的内芯装有用纸剪成的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灯内的蜡烛点燃,这些神态各异的人物造型就会在灯内旋转,看相爷的走马灯,如同观看一场有趣的皮影戏。

正月十五闹花灯,十四就开始了。在我的家乡,正月十四那天晚上打灯笼叫试灯,就是看看这灯笼有没有问题,为次日晚上也就是正月十五的晚上闹花灯做好准备。正月十五的晚上则是正式的闹花灯了,那天晚上,孩子们早早地吃过晚饭,天刚擦黑,便按捺不住地点起了自己心爱的灯笼,一个个从自己家兴高采烈地走出来,顿时,整个村子星星点点,红火热闹起来。我们这帮孩子,也便在村头疯闹嬉戏,比试谁的灯笼最美。有好事者,常常做出些恶作剧,指着别人的灯笼大呼,灯下有只大蝎子!打灯笼者不知是计,慌忙提灯细看,哪里知道,灯笼歪倒,蜡烛点燃了灯笼。正月里哪来的蝎子?等醒悟过来时,一盏漂亮的灯笼早已化为乌有。

其实,正月十五闹花灯不只仅仅十五那天晚上,正月十六还要熬灯,也就是看看谁的灯笼里的蜡烛还没有燃完,那一夜都要尽情地熬下去。这还不算,这闹花灯的日子大概要持续到阴历二月初二龙抬头。这期间,晚上你都会看到一拨接一拨的民间杂耍,有玩旱船的,有玩“猪八戒背媳妇”的,还有踩高跷的。这一拨一拨的人,穿上古装,脸上涂满了颜料。每一拨玩杂耍的,前面总有两个高高挑着灯笼的人,远远地吸引你的视线。等到了近前,他们卖力地表演,总做出几个滑稽动作,逗得看热闹的人前仰后合。他们不图别的,只是图个喜兴。

听老人说,正月十五那天要是下雪了,就会出现好年景。盼望今年家乡的正月十五是个雪打灯的夜晚,风调雨顺,我默默地祝福我的家乡,“雪打花灯好年景”。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二】

过年,除了大年三十和初一,最热闹的当然是十五的元宵节了。

十五那天,我突然听到窗外有一个唱歌的声音,一看,哦,原来是一只船型的车正在到处游行。我问妈妈:“妈妈,那是干什么的呀?”

妈妈回答我:“今晚要闹元宵,中岩公园还有很多节目呢!你也去看看吧。”我一听,高兴极了,便奔向了中岩公园。

我来到东坡广场,只见那些要表演节目的游行队伍已经早早的卡是彩排了。七点时,游行正式开始了。排头的就是刚才那只金碧辉煌的船型车。上面的.叔叔阿姨们像一个个世界名模似的,摆出一个个优美的动作。紧接着是一条龙,然后是一只只由老人们扮的小蝴蝶,后面还有一个个笑脸娃娃呢!那些笑脸娃娃们个个笑眯眯的,好像在说:“元宵节快乐,祝你们玩得愉快!”我觉得演得最好的,得数南城镇人们舞的那只大龙。

那只龙明显比前面的龙要大得多,它是用竹子编成的。龙前面还有一颗“宝珠”,龙会跟着它,想要抢到它。这时,舞龙的人们叫了起来:“哦——”顿时,龙身就呈波浪形奔跑了起来。“好!”围观的人们都发出了赞叹声!然后,龙身又盘旋在了一起,龙嘴里吐出了烟花,“哇,太好看了!”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中岩公园,此时的中岩公园,已经成了人的海洋,大家都沉浸在了元宵的快乐中。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三】

今年我们全家去武汉过年,正月初二爸爸妈妈带我去武汉的汉阳古琴月湖看看花灯庙会,这里欢声笑语,人头攒动,热闹极了,真是别有一番新年的气象。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鱼美人戏群龙”,这组灯设在湖中,一个亭亭玉立的鱼美人站在莲花台中央,身上披着五色彩带,手拿一朵莲花,仿佛仙女下凡,真美啊!人鱼四周是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巨龙,身长百米,它们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向鱼美人腾跃,喷水。中央的鱼美人不停地旋转,光芒四射,溅玉飞珠,流光溢彩,身上的彩带随风飘荡,月湖就像一面镜子,把整个灯组照的栩栩如生,四个巨龙活灵活现,我站在岸上仿佛走进了一个童话故事中,让我如痴如醉。

我继续往公园里走,哇!真是让我眼花缭乱,心旷神怡。瞧:那边的“虹猫蓝兔”,它是由动画里的人物做成的花灯,采用了动画里的场景,把虹猫和蓝兔制作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再看这边的“猴子捞月”,采用故事中的动态,小猴子们一个抓着一个的尾巴,接到了井底去捞井底的月亮,我看了哈哈大笑。下面还有许许多多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这些灯带给了许多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体现出制作花灯的叔叔阿姨们对孩子们的关怀。

在赏花灯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尝到各地的美食,看到民间的绝技绝活表演,有捏泥人、剪纸、舞狮、踩高跷等,我们边看边吃。

我们看完了花灯就回家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月湖。小朋友们,你们一定一定也有许多趣事吧,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天天向上。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四】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五】

今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准备去赏花灯,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便激动得不得了。

不知不觉,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吃了晚饭后,眼看已经快7点半了,我赶紧催促爸爸妈妈穿上衣服,马上出发。7点30分,我们正式向目的地——文化广场出发。

路上,我看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光秃秃的树枝被闪闪发光的彩灯点缀的五颜六色,美丽动人;向上望,空中枯燥乏味的电线像往年一样,绕上了色彩斑斓的灯笼样式的彩灯;咦,公路两旁的高楼大厦也被化了妆呢,窗户与窗户之间挂上了一串串红灯笼,每个红灯笼上都写了一个大大的福字……

10分钟后,我们来到了文化广场。我一眼就望见了前面数不胜数、五颜六色的花灯,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兴奋的拉起爸爸妈妈往前奔,哇,好漂亮啊!我第一眼看见的是两条鲤鱼跳出水面,溅起来一片水花,哦,这个一定寓意“年年有余”吧。我们继续往前走,前面怎么围着一大圈人?我也过去瞧瞧。“让一下,让一下。”我好不容易挤进人群,原来只是一朵荷花花苞呀,没趣。正当我千方百计设法钻出“包围圈”时,只听见人群中传来一阵惊叹声。我本能的扭过头,光秃秃的花苞绽放了,在那委婉的荷花中冉冉升起了一位荷花仙子,她带着甜蜜的微笑向人们鞠躬。哇,那无限的柔美让我呆呆的站在那里不动,好像被点了穴,直到荷花再次变为花苞为止。这时我才想起拍照,急匆匆的跟爸爸要来照相机,对着荷花拍了又拍……

我就这样在文化广场上发出不断的赞叹声,仿佛看不够似的。就在这时,爸爸察觉到天色已晚,看了看表,都快九点啦。我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了文化广场。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六】

新年里,家家户户忙忙碌碌。这天中午,奶奶提议:“今天中午吃汤圆吧,自己包的吃起来更美味。”“好哇!”全家人异口同声地赞成。

汤圆,又叫元宵,是家喻户晓的传统美食,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奶奶说包汤圆时馅不能放得太多,不然煮的时候会涨破,里面的馅就会流出来,但是也不能太少,否则就没味道了,所以馅的份量一定要控制好。奶奶说完,先往盆里倒上一些糯米粉,一边倒水,一边用力搓。和好后接下来开始揉了,奶奶用力地把面团翻过来,按过去,不停地揉搓。我也不禁想试试,于是奶奶就让我去把手洗干净。看上去挺轻松的一件事,可是我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直到我的手臂都酸疼了,奶奶说还没揉好,我只好放弃了。

奶奶揉好面,就开始包汤圆了。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先在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小块,放在手心上,来回滚搓,直到变成了圆形。紧接着,我用大拇指在“小雪球”上按了一个洞,将香甜的芝麻馅放在里面,再包起来,继续滚搓,直到再变成一个圆形。第一次由于馅放得太多了,汤圆又大又鼓,好像随时都会爆炸,第二个就做得好多了。渐渐地,我掌握了汤圆的大小和馅子的分量,包得刚刚好,不大不小,奶奶也夸我能干,学得快。

煮汤圆了。锅里的水沸腾后,将汤圆一个一个地放进去,过一会用勺子搅拌一下,避免让它们粘在一起。等水烧开后,放一些凉水进去,接连两次,直到汤圆宝宝都浮出水面,就可以熄火出锅了。

我品尝着自己包得又香又甜的汤圆,就像中了大奖一样高兴。在这次包汤圆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事情都是从生疏慢慢到熟练的,只有多练习,才能把技术学到手,这就是熟能生巧。

甘肃闹元宵的作文【七】

看,农发行制作的花灯前聚集了很多人,只见上面是一朵雪白的大棉花,中间是一个红红的大灯笼,两边是堆满了粮食的粮仓。一位老爷爷看着花灯乐呵呵地说:“这个花灯可真有意义呀!”

前面的花灯更有趣了,它是一朵很大的莲花,花瓣里装满了水果,有圆圆的大西瓜、红红的苹果、紫色的葡萄、黄黄的菠萝……我看着都要流口水了!

莲花下面是一条金光闪闪的长龙,我围着它把龙身看了个遍,它的两只眼睛像两盏小灯笼,显得炯炯有神!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两个金鱼灯,跟活的金鱼一样,各自回首对望着,瞧它们那神气的样子,好像在说:“咱俩谁美呀?”几个与我差不多大的孩子手拉手在灯前又蹦又跳,还有的孩子在灯前拍照呢!

看着看着,忽然发现前面黑压压一大片人,是什么灯把他们吸引过去了呢?我与妈妈挤过去一看,嗬!是两个娃娃抱着一棵摇钱树,在不停地摇呢,我仿佛看见树下落了一大堆的钱币,在闪闪发光,我又仿佛看见这些钱一下子都变成了崭新的书本,被汽车拖往贫困的山区……

“艺艺,快看多少猴子呦!”妈妈的话打断了我的联想,我一看,好家伙,旁边还有一棵结满桃子的大桃树,树上树下全是猴子。一只大猴子已经摘到了桃子,正大口大口地吃呢!一只懒猴坐在地上就摘到了桃子,还有几只干脆趴在树上一边摘一边吃。人们都在看着猴子,它们好像有点不好意思了!

我们随着人流往前走,又看见了孔雀开屏灯、凤凰灯、飞船灯、地球灯……真是应有尽有,形状各异。

街边还有许多卖花灯的,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可有趣了,两只小猴围着中间的玉米棒随着音乐灯爬上爬下。我要让这盏小灯笼照亮我的小房间,就像工人叔叔用美丽的彩灯照亮整个宿城一样!

92%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