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望天湖日记作文300字三年级)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望天湖日记作文300字三年级)

更新时间:2024-03-01 02:28:06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望天湖日记作文300字三年级)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一】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作罢,诗人欣赏许久,便扬长而去。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二】

严大为

在一个秋高气爽、凉风习习的夜晚,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美丽的洞庭湖来游赏。

只见一轮明月升上天空,夜月下的洞庭湖散发着一阵阵神秘的气息,洁白的月亮与清澈的湖水相融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湖面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灰色的斗篷,在夜幕的笼罩下,似乎蕴藏着无限的力量。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如同未磨过的青铜镜一样少了几分光泽与色彩,但却反映着洞庭湖的纯朴、美丽的一面。

从远处望来,洞庭湖的山山水水就更加美了。湖水是碧绿的,好像一块碧玉色的宝石。湖中心有一个墨绿色的小岛——君山,山上的青草和大树,把君山映衬的更加壮丽。形状各异的山峦,或浓或淡,或明或暗,就像有人给君山披上了一层绿衣裳,湖岸周围绿树葱茏,许多杨柳如侍女一般,娉娉婷婷地站着,用她们长长的柳枝轻轻抚摸

着湖面。

秋天的洞庭湖,美景真是美不胜收啊!

洞庭湖

四年级三班谷昭辉

有一天傍晚,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当我起身离开时,已是晚上了。正因为天色较晚,我抄近路回家,忽然,一道清澈秀丽的大湖扑入眼帘,这就是洞庭湖。

此时正值深秋,空气中泛着浓浓的秋意,虽然是晚时,但月光仍把湖面照的.波光粼粼,湖光与这浓浓的秋意相应,显得分外和谐。湖面漂浮着几只小船,只有这些船滑过后留下的波纹,才能让你知道这是一片湖。在无风无船的情况下,洞庭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湖面飘着的一层薄雾,则让它看起来更加迷蒙,船仿佛就置身于仙境之中。

我站在环绕洞庭湖的群山之上,望着湖中的君山,那君山翠得发黑,犹如一个巨大的外衣翠绿的米棕,那洞庭湖,衬着月光,清得仿佛透明一般。无比翠绿的青山,周围又环绕着清澈透亮、波光粼粼的湖水,湖水周围又环绕着一座座连绵起伏的高山,形成了山环水、水环山的美丽景色。那月色下的君山,好似一枚盛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三】

??望洞庭》扩写350字

时序已交仲秋,大诗人刘禹锡正走在转任和州的路上。天色渐渐晚了,诗人投宿在一家客栈。

月光如轻纱一般笼着大地,周围的一切显得异常清幽、空灵。诗人想到自己曾多次观赏过的洞庭湖,“今夜,我何不凭栏遥望,看看这月光下的洞庭湖会是什么模样?”诗人心底暗道。

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竟这般澄彻空明,与秋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更显得宁静、和谐。迷迷濛濛的湖面,跟未经磨拭的铜镜一般,给人以安宁、温馨之感。

诗人不禁纳闷:这往日的'浩浩荡荡、浊浪排空,怎么一点儿影子都寻不着了呢?“哎呀!我怎么这么糊涂。风平浪自静吗!”诗人拍着脑门叫道。

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平湖集中到君山一点。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越发青翠,洞庭水越发清澈,山与水浑然一体,就像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盛放着一枚小巧玲珑的青螺,太叫人喜欢了。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诗兴大发,欣然赋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四】

山脚下,有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里住着一家五口,过着清贫的日子。在茅屋四周绿树成荫,茅屋前面有一条小溪,在阳光的照耀下,溪面显得波光粼粼。一阵微风吹过,溪面泛起了一圈圈涟漪。溪面上有几朵鲜艳美丽的荷花,有的完全盛开,花中心有莲蓬;有的含苞待放;有的似放没放。荷花白里透粉,粉里透红,像一位位面带轻纱的羞涩少女。小溪旁有一丛丛苍翠欲滴的小草,长的十分茂盛,在小溪、荷花的衬托下,更显得碧青可爱。

茅屋里有一对老夫妻,他们虽然满头白发,但神采奕奕。他们靠在一起,坐在窗前,喝着自家酿的米酒,用稍带醉意的南方口音亲热地教谈着三个儿子的事;"老头子,地里的活由俺们大儿子干了,二儿子也为我们做家务,就连小儿子也那么乖巧可爱,我们终于可以享福了“”是呀,我们就好好地度过晚年吧!“

就在这对老夫妻谈论三个儿子的时候,他们三个正各自忙碌着……

老夫妻的大儿子正在小溪东边的豆地里锄草 。他时而用锄头锄草,时而弯下要拔几棵草。累了他就拄着锄头休息休息会儿,豆大的汗珠从他头上落下。

而二儿子也没有闲着,他正坐在树阴下用竹条编织鸡笼,不一会儿就完成一个。一旁的几只鸡”咯咯“地叫着,好像在为自己有了新家而开心

年幼的三儿子不能为家里做事,他只好趴在溪边的草地上,一边摇着小脚丫,一边剥着莲蓬取莲子吃呢!

啊!好一派快乐的农家景象!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五】

午后,诗人怀着悠闲的心情慢慢散步,无意间看到了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茅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屋后是一棵棵苍翠挺拔的竹子,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峦,透露出乡村恬静的气息。屋前的小溪,河水清澈透明,河里的游鱼在欢快的嬉戏,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面波光粼粼,一阵微风拂过,河面泛起一圈圈涟漪。溪面上,圆盘一样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拽,如亭亭舞女的裙。溪上的荷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多么美的景色啊!

诗人听见茅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在编鸡笼子,十分专注,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一边吃,一边摇着小脚,真是可爱极了!

多么幸福啊!诗人深深地陶醉在这一幅具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的画卷中……

把望洞庭改成写景作文三年级【六】

《望洞庭》教学反思

今天教了《望洞庭》这首诗,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随即我写下了这首诗的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诗人所描写的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

之后,我引导学生观看书上的插图,再结合诗句说一说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想象诗句中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让他们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因为在学习的时候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多同学想象丰富,写得很优美,想象丰富。但依然有一小部分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说得较空洞,写得很不连贯。这是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