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描写文水西山公园的作文300字)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描写文水西山公园的作文300字)

更新时间:2024-05-30 18:28:34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描写文水西山公园的作文300字)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一】

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无边无际的大海,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通通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因小失大。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好像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心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惕,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取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二】

莫言短篇小说《秋水》叙述的是我爷爷三个人之后带着我奶奶私奔到高密不毛之地,成为开辟高密第一人。原始的高密东北乡四目皆是涝洼地,我爷爷和我奶奶结庐在一个低矮的小土山——其实也就是一个相对涝洼地来说的一个小高地——开始农耕岁月。他们双宿双栖,播种的五谷生机盎然,堪堪待熟;而他们的爱情之果,也即将瓜熟蒂落——我父亲在浴火中诞生,在这里他们实现了爱情的幸福、喜悦,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以“哪怕能在一起过一天”彼此乐观地激励着,因为他们在一起已经度过了不知多少个理想中幸福的每一天了。

小说以展示“我爷爷”开拓洪荒之地的艰辛历程为题材,讴歌生命的力量。我爷爷、我奶奶笃实、善良、顽强、勇敢。人物开解生动鲜活,故事情节跌宕曲折,充满超强的阅读冲击力。在叙事中,作者以秋季暴雨引发洪水为线索,描写了生命与自然的较量。肆虐的洪水把我爷爷奶奶围困在小土山上,而此时“我奶奶”恰在此时临产,要生下“我父亲”,几条生命汲汲可危,生命在耐力和恐惧中坚守。随着情节的展开,小土山上,先后又出现了三个不速之客,在生命考验中,不一样的人生态度,不一样恩怨情愁,有的涅槃,有的随着岁月的洪流消逝。

人物形象的刻画,情节的展开和主题的挖掘,是小说必须完成的目标。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色是以气势磅礴、粗犷震撼的环境描写,为人物活动、性格展示搭建壮观的平台。

莫言从来都是毫不吝啬雄浑的笔墨去渲染环境。《秋水》亦是这样,整篇集中笔墨,调动了一切手段展示暴雨过后,洪水暴涨的场面,烘托蛮荒粗犷的原始物象,来展示蛮荒时代自然环境的恶劣生态。通揽全文,给人的\'感觉,小说真正令人震撼的独非人物,而是环境,是波涛滚滚的洪水,与一般小说的环境描写不同,作者笔下的洪水,不仅是对故事情节的单纯烘托,而是矛盾冲突中的一极,与人物有着相同的地位,是冲突中的一个“形象”,正因为此,小说才以“秋水”命名。

作者笔下的“秋水”,壮观辽阔、恐怖肆虐。洪水是发生在“方圆数十里,一片大涝洼,荒草没膝,水汪子相连”这样的环境里,在这片大涝洼发生洪水,其势必如一片大海浩瀚。

作者以其十分深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粗犷质朴、丰富细腻、亦实亦虚的创作风格,通过娴熟变化的描写、大胆夸张与想象,构筑雄浑粗犷的画面,完美展示人物在自然环境奋争中的坚强意志。在表现手法上,作者先是用极尽朴实、几乎不讲究任何技法,豪不修饰的白描手法,来揭开画面。当暴雨来临之际,天“突然燠热起来,花花绿绿的云罩在大涝洼子上,云团像炸群的牲口一样胡乱窜,水洼子里映出一团团匆匆移动的暗影”。而正是这样看似简朴的语言,才更能够准确形象地描绘出了暴雨来临之际大自然那种强悍恶劣、狼奔豕突的气势。而在暴雨“旬日不绝”之后,洪水袭来时,作者描写秋水先闻其声,“雨声断绝,大洼子里一阵阵沉重的风响……随着风响,无数的青蛙一齐呜叫起来,整个洼子都在哆嗦,听到四野里响起一阵怪声,隆隆如滚雷,把蛙鸣声挤到中间来…”再状其形:“大洼子里积水成片,黄草绿草在水中疲劳地擎着头……黄色的浪涌如马头高,从四面扑过来,浪头一路响着,齐齐地触上了土山,洼子里顿时水深数米。青蛙好像全给灌了;荒草没了顶,只有爷爷的高梁和玉米还没被淹没。又一会儿工夫,玉米和高梁也没了顶,八方望出去,满眼都是黄黄的水,再也见不到别的什么。”不予修饰,不吝铺陈,将声、形、色相继展现在读者眼前,构筑汹涌澎湃、惊心动魄的画面。而作者笔下,这种原始暴力,极尽肆虐与恐怖,完全可以无情吞噬一切脆弱的生命,是对“我爷爷、我奶奶”生命的无情考验。

在作者粗线条勾勒出宏大的场面之后,再次调动手法,拉近视角,并以三分写实,七分夸张的夸张手法,将眼前的画面与纵横的想象结合起来,更进一步描绘洪水带来的恐怖。“爷爷用抓钩拖上来一个人:衣服缕缕片片地连着,露出胀鼓鼓的身体。人挺直双腿,十个脚趾头用力张开,肚子已胀成气球状,脐眼深陷进去。再往下看,见人右手握拳,左手歪扭,只余拇指和食指,其他三指齐根没了……”无法想像,这样一个近乎暴力的镜头,作者竟能够反其道而用之,当用简笔的几乎运用了工笔,可以说这幅残忍的画面,不惜用了300余字,简直细到牙缝,似乎完全是写实,这是其他作家笔下很难见到。然则我们读过莫言其它一些作品,一定明白这又是莫言介于魔幻与现实之间的一贯的想象。

似乎《秋水》的描写过于腥,使人作呕。但我们不得不惊叹的是,作者在环境描写的笔法运用上,总是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在你脉喷张的时候,轻轻巧拨琴弦,将读者从飞逸出去的空间,又拉回到他营造的思想氛围中来。巧妙地在环境描写中变换手法,多次从粗犷到细腻,从平实到韵律地变化节奏。如前面用粗犷平实的手法描述暴雨来临之前的浑厚场面之后,紧接着就转到富于韵律的文字:“整个涝洼子都被雨泡涨了,罗罗索索雨声,犹犹豫豫白雾,昼夜不绝不散”。再如洪水暴涨之后,“暮色渐渐上来,暮色如烟,缓缓去笼罩水世界,水鸟齐着噪,一批批在小山上降落……浅黄的月色怯怯地上满了棚,染着我爷爷青青的头皮,染着我奶奶白白的身体。蟋蟀正在棚草上伏着,把翅膀摩得嚓嚓响。四处水声喧哗,像疯马群,如野狗帮,似马非马,似水非水,远了,近了,稀了,密了,变化无穷……月光中亮出满山野鸟,白得有些耀眼。山上生着一些毛栗子树,东一棵西一棵,不像人工所为,树不大,尚未到结果的年龄,白天已见到叶子上落满了秋色,月下不见树叶,恍惚间觉得树上挂满了异果,枝枝杈杈都弯曲下坠,把叶子摇得寒率响,细看才知树上也全是大鸟。”作者环境描写紧紧扣住故事情节,人物的内心活动,瞬间在语言风格上发生了180℃大转弯,刚才还是野马游缰,这会儿就如琴如吟,如琢如磨,实在让人兴叹不已。

正是这种灵巧的文字,在雄浑辽阔的撞击中,彰显了生命的力量,彰显了人性的伟大,让人们于字里行间中生发出对大自然深切的敬畏。

秋水之城写景作文300字【三】

《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