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立志作文概括(以立志为主题的作文)

立志作文概括(以立志为主题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4-04-26 09:11:09
立志作文概括(以立志为主题的作文)

立志作文概括【一】

(一)写作意图的理解

一篇说明文,总有其写作的目的,这就是写作意图。有的文章在标题、开头、结尾明确表明为什么写这篇说明文。例如《向沙漠进军》,标题就倡导人们保护生态环境,抵御风沙的侵袭,多植树、多种草。有的文章全文都在说明某种行为的危害,其写作目的就是警示人们不要做什么;有的文章全文都在说明某种做法的好处,其目的自然是倡导人们做什么。总之,说明一个事物,作者总是想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这就是作者的写作图。

(二)写作意图的表达

正面:倡导人们做某事(或者如何做)。

反面:警示人们不要......,要......。

立志作文概括【二】

表述思路: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结果怎样

要求:“谁”即主人公。“干什么”应是主要事件或各个事件的整合。“在什

么情况下”“结果怎样”以能突出人物精神及中心来取舍。

立志作文概括【三】

1、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要说明的某个事物,要解释的某种现象,要阐述的某种道理。

2、快速判定说明对象的方法:

①看题目,不少题目本身就是本文的说明对象。如《中国石拱桥》、《看云识天气》等;

②抓首括句和中心句。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③根据文章内容概括。

3、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①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直接指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由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事物的特征;有的标题在指出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②从分析材料入手,注意抓文章中的关键句、中心句。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等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③借助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段文字没有关键句,但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例如:拿两岸的河堤常常被冲毁与这座桥从没出过事作比较,是为了说明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柱头上石刻狮子的情态,是为了说明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立志作文概括【四】

(一)指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说明对象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的事物;一种是抽象的事理。

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两个要点:

一是,关注说明指向的核心——是事物,还是事物、行为内部蕴含的抽象之理。

例如: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中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段文字,说明的核心指向的不是“我国的石拱桥”,而是“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作者着眼点不在“石拱桥”这一事物,而在“为什么”这一本质。

二是,关注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严谨、准确、完整

首先要注意必须有的限制词不能丢。这里有同学会把说明对象表达成“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少了一个限制词“我国”,这句话的表达的含义就由“中国的石拱桥”扩大到“世界范围内的所有石拱桥”,导致表意范围错误。其次要注意表意的完整性,明确表明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有的同学这样表述本段的说明对象——我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这样表述因为表达不完整,让答案介于事物和事理之间,不伦不类。

(二)对说明文主体段落进行高度概括,指出每段分别说明了这个说明对象的哪个方面特征或特点

一段文字,介绍一个说明对象,因为文字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所以每个自然段只能说明一个事物或事理的一个或两三个有限的方面。我们通过概括,逐段指出说明了哪些方面内容,叠加到一起,就完成了对说明文表象内容的整体概括。例如,一篇说明汽车的文章,主体部分:第一段说明的是外形、第二段说明的是颜色、第三段说明的是结构、第四段说明的是行驶原理。

(三)形成标准化的语言表达形式

本文以 为说明对象,先后说明了

立志作文概括【五】

1、抓修饰、限制性词语,揣摩其准确性、严密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往往体现在一些副词、连词、形容词、数量词以及限制性词和短语上,如“只有、全、最主要、最”等,这些词语从时间、范围、数量等方面起到修饰限制作用。

2、抓模糊语言的运用,体会其准确性

如“大约、可能、左右”等。

3、考题形式

①加点字有何作用?

②加点字或词语能否换成另一个词?并说明理由。

③加点词(限制性)可否删去?为什么?

4、答题模式

①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的……特征(或…事理)。

②不可以换;原词的意思是…,所换之词的意思是…,换了后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

③不能删除;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若删去,原来的意思就变成了……,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