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写景>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贵州家乡的风俗过年作文)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贵州家乡的风俗过年作文)

更新时间:2024-03-15 16:51:36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贵州家乡的风俗过年作文)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一】

有人说,年味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年味是大红大红的春联;还有人说,年味是长辈对晚辈宠爱的压岁钱……在我看来,年味就是家乡那传统喜庆特色的食品——红团。

大年三十的前几天,家乡那浓浓的年味便随着数九的寒风扑面而来。家家户户开始蒸红团,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团团圆圆。这一天,全家人围在“大笠孤”四周,工序配合默契。有的长辈先用开水将上等的糯米粉和红色的食用色素混合好反复揉、和成面团,捏成薄饼状的皮;能干的主妇把绿豆或糯米做的馅做捏成一个团,轻轻地放在皮内慢慢包好;光溜溜的样子当然不好看,好奇的小孩子们把红团放进一个木制的模具里,用手轻轻地一压,各式各样吉祥的图案就上好了;主妇们赶紧搭手接过,在红团下面垫上一张剪好的艾叶;上蒸笼、大火蒸这重活得喊男人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和谐美满,享受热闹的美、新年的味。

红团的名字不仅吉祥,看相也非常好。蒸熟的红团上拱下平,呈球状,红艳艳、亮闪闪的样子讨人喜欢。上面还有精美的“纹身”,下面垫着深绿的艾叶。过年的供品中,家家必备一盘红团。远远望去如同一朵朵绽开的鲜花,让人赏心悦目。轻轻一吸,糯米掺和着艾叶的香气,沁人心脾,令人垂涎三尺。

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品尝着。拿起一个红团,感觉又轻巧又松软。轻轻咬一口,薄薄的皮顿时开了,绿豆的味道立马扑鼻而来;再咬一口,松软的皮中有点柔韧的感觉。

咬一口红团,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溢满舌头,涌上心间。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二】

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吧!别样的年味,让我感动、憧憬、期待。

这里没有了往年家里的那么多忙碌。家乡过年最注重吃,从腊月二十镇上的年集开始后,就要开始忙碌准备食材。到过年家家都要准备带有地方色彩的“臊子、肘花、带鱼块、麻辣鸡块等”多种美食。小时候最期待的是过年,简单原因——吃好吃的、挣压岁钱。这样的节奏伴随着我长大。

“妈,今年你就随便准备点,不让自己太劳累了。去年就因为太累感冒都住了好几天医院。”“没事,就累那么两三天,再说过年不就是个吃啊!只有吃好了大家开开心心的才有年味呀!就是你今年回不来,吃不上最爱吃的臊子面了,你在那边要吃好,睡好…”。听着母亲慈祥的关心话语,我的心暖暖的。我知道母亲特别累,因为家里的亲戚特别多,每年都需要准备大量的美食。春节前的那几天,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这些年因为油烟吸的太多使她容易感冒,身体越来越不好,但是固执的母亲从来不听我的劝解,每年总是这样的忙碌着,为过年准备着大量的美食。

每当看着大家高兴的吃着饺子、臊子面,小孩子欢乐的领着压岁钱时。我觉得或许就是因为母亲的忙碌,家的年味,在母亲的臊子面中得到了挽留,在母亲可口的饭菜下被升华。

如今家的年味在工作与距离中慢慢消散,入口的饺子失去了专属于母亲的那种味道,但是也具有了别样的滋味。远离家的我们给予了饺子思念的味道、祝福的味道、责任与义务的味道。别样的滋味让我们拥有了别样的年味,我们因为品味它,我们才懂得了、成长了好多好多……

年味,或许就是我们一年的工作累了、困了,回到家或在聚在一起去寻找最初的心灵的港湾,去停靠那里,在哪里吃、喝、玩对自己压抑内心的一种释放,去寻找最原始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东西,从其中去品味珍惜……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三】

春去春又来,又到了过年的日子,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当然,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身为东莞人,自然会懂得一些东莞的过年风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在这一天,灶王爷就会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仪式。在这一天,我们家就会烧香拜佛,在桌子上摆上许多小吃,像糖冬瓜之类的。

农历腊月二十四就要贴了,在这一天,我们家都会将准备好的对联贴上,其实不止是对联,还有在房子的各个地方贴上写有“老少平安”、“招财进宝”等等的或红或橙的字条。

农历腊月二十八则是大扫除,在这两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动起来,将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扫干净,迎接新的一年。孩子们在这一天都特别开心,因为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农历的除夕夜,每家每户都团圆在一起,一起吃着年夜饭,等待着新年的钟声响起。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为生活外出奋斗的人们,享受幸福的夜……

农历的大年初一,我们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按照书上说的,一出门向什么方向出发,出门行大运,接着就去喝茶,中午那顿大概是不吃的,这一天,孩子们是最开心的了,他们可以收到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红包,这一天的红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为我们都会到处去拜年。

农历的大年初二,就是开年了,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虽然现在禁止放烟花爆竹,但人们违背不了习俗。也把大门大开,在门前放一桌的食物,旁边还放凳子,据说是给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圆”,这应该是他们处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节,这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还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把过年期间收到的红包都拆开,看看都收到了多少,这或许是孩子们最期待的了。

这是我们家乡的过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好像越来越感觉不到过年的气氛了,我们都希望,过着最有气氛的年,心里奔放着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四】

舌尖上的初一

不知不觉,小学已从笔尖上和里悄然离去,带走了生命的一抹亮色和一缕缕天真无知。在六年级过后的那个夏天,我们暂时放下了那对曾载着我们掠过三个年头的羽翼,好好的休息一阵。站在八月的尾巴,我走进了我的初中生活,初中特有的味道,强烈的刺激着我的味觉,忽地伸出舌头,触到了酸酸甜甜的滋味……

草莓味的初一

告别了同窗六载的同学们,告别了有些散漫的初中生活,新鲜亲切的环境,各具风采的老师,充满个性的同学,一波波的冲撞着我的眼帘,于是常常会有种酸酸的感觉,使得我禁不住的流泪,有些失落,有些胆怯,有时也会对自己胡来的多愁善感而哑然失笑。草莓,带着淡淡的酸味,如同我的初一生活.

榴莲味的初一

耳边响彻着老师的淳淳教导眼前闪过老师对我们苦口婆心相劝的画面,无形中,挥别一月的硝烟味,有从这个新的集体中弥漫开来,教学进程的一步步加快,老师的批评也愈加简单,于是在每天晚上,我又多了项新的功课——预习。眼看着窗外一道道明亮的灯光逐渐熄灭,低头望见几科尚未复习的书本,只有无奈的叹几口气,强打起精神来,继而又一次开始奋笔疾书。唉,榴莲,入口的苦涩让我难以下咽,正如我的初一生活。

家乡的年味作文贵州【五】

每忆起那座小村庄,总会闻到丝丝缕缕的家乡味,从我的记忆深处传来。

家乡味是秋日清晨荡漾在空气中的桂花香。爷爷家院子的一角有一株银桂静悄悄地生长。一早,一股浓烈的桂花香幽幽地,不知不觉地,从门缝里挤出来,从未掩好的窗户里钻进屋里,似乎无孔不入,桂花香很素雅,并不腻人,只会让你一夜好觉后倍感神清气爽,还夹杂着一点点早晨的湿润空气,毫无遮拦地直直地钻进你的鼻孔。这香味时常会使你忍不住顺着香味去寻它的出处,好让你尽情地享受一番。

这香味,是约莫在清晨可以闻到的,那是它最香的时候。也许还在梦中朦胧着,只听见姑父的雨鞋“啪嗒啪嗒”踩在水泥地上,准备去剪枝。我便时常忍不住下了床,拾起一枝被剪下的,插在花瓶里供养起来。这花香没有城市里的有时香的冲鼻,花朵也没有城里的迫不及待地想从绿叶中凸显。它们只是隐在叶子中,星星点点的,不显山不露水的,只由你顺着味道探寻。

家乡味是猪圈草棚里臭烘烘的,阴冷的味道。这味道虽不好闻,但时常伴随着我愉快的童年回忆。草棚里几头小猪挤在一起取暖,那臭烘烘的味道大概是源于墙角那堆黑漆漆的东西吧。偶尔会有几只睡过了的鸡从草棚里不紧不慢地踱着步过来。有一次,姐姐带我到后院摘了白菜,一起喂猪。不好闻的味道始终弥漫着,可乐趣却丝毫未减。白菜一扔进猪圈,几只窝在墙角的小猪慢悠悠,摇摇晃晃地走进,只听得一声声嚼白菜的`脆响,欢乐极了。

家乡味是大铁锅里炒出的饭菜的香味。黄昏时分,池塘边、小山坡上,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出来白烟,有时候会有些发灰,如同水墨在洗净的天空上勾勒出淡淡的线条。一走进厨房,大锅里翻炒着菜,香味总会让我肚子咕咕直叫。五颜六色的食材在锅里跳跃着,仿佛是害怕自己被烫到而跳着脚。锅里还冒着点点火星,如同夜空中的火焰般璀璨发光。厨房里当然还会有呛人的浓烟味。姑姑总是端着板凳,坐在灶台后,一面添着柴火,一面与我们聊天。香味与烟味混杂在一起,让我一边流着泪一边仔细嗅着各种菜的香,既满足却又难以忍受。可每当菜端上桌,一股温暖的香味扑鼻而来,只让人心生对家的眷念。

家乡味,是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味道,即使吃遍了再多的山珍海味,闻过再多的花香,也抹不去我心中这一缕浓浓的家乡味。

92%的人还看了